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利他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高尚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谦让和分享,富有同情心;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等等。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利他行为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社会的教育目标来实现了。自从一九七○年代以来,利他主义的研究日渐盛行。研究焦点主要在于同理心的探讨,以及儿童“观点取替”(PerspectiveTaking)能力的了解。此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社会化的历程,并寻求儿童社会发展的策略,藉以增进其社会适应。
因此,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培养幼儿利他行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利他行为的涵义
“利他”(Altruistic)行为,是不求回报的高品质利社会(Prosocial)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并构成其社会能力的一种层面,它能增进幼儿之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是能使他人受益的社会行为。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他人为目的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
巴托(Bar-Tal,1982)对此的定义是“不求外在回报的施惠于他人之行动”。因此,最高品质的帮助行为是一种利他的行为。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高尚活动,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核心。利他行为的过程不是自发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培养。幼儿的利他意识行为习惯,不仅为幼儿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角色扮演法的界定
角色扮演(Actout)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
角色扮演法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心理学家证实,只有一个人内心世界具有了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体验时,他才知道在与别人发生相互联系的过程中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和态度。因此,角色扮演法在发展幼儿利他行为能力方面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实施的部分内容
近两年本班幼儿利他行为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角色扮演,开展各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组织主题活动,丰富幼儿利他行为的感知体验。
主题活动(Subject),即在一个阶段中,以一个教育目的为主题,制定教学计划。这个计划是在认识周围生活的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将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如“爱父母”主题活动,父母是幼儿身边最亲、最熟悉的人。通过谈话《全家福》、诗歌《原来是你》、故事《好孩子》、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绘画《我的爸爸妈妈》等活动,让幼儿认识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母工作的认真,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劳动给他人带来的好处,以及父母工作之余还要操劳家务、关心照顾孩子,使一家人幸福生活而付出的劳动。中班上学期的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使幼儿懂得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由此引出《我爱…………》系列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爱的感知教育。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有了爱的感知体验,在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心”的种子,诱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周边的人、爱幼儿园、爱集体、爱社会的情感。
(二)促进伙伴交往,唤起幼儿利他行为的情感共鸣。
交往(Associate)既是人的个体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伙伴关系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社会关系,它对于幼儿心理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和需要,学会了解别人、约束自己;学会付出、接受,同情和友爱。如常见的“大带小”活动,这种活动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角色扮演机会,让幼儿在生活、劳动、学习、游戏、交际等方面互相体贴、互相模仿、共同努力、共同分享,从而唤起其利他行为的情感共鸣。年长的哥哥姐姐由于集体荣誉感或竞争意识的作用,他们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并逐渐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这也为年幼的弟弟妹妹提供了可塑又可及的榜样作用。在“六一”Party中,平行班的幼儿带来了形形色色的糖果、糕点、水果、饮料,集中在一起布置成“文昌美食节”。各班都有幼儿自由扮演经理、柜长、礼仪小姐、服务员、顾客等角色,相互邀请。在活动中学会使用“欢迎您”、“请坐”、“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学会招待客人的基本方法。请客人吃东西,看自己表演节目,学做小主人…………幼儿在这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从小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提高了幼儿乐群、亲友、合作、共享等积极交往的能力。
(三)渗透日常生活,提高幼儿利他行为的意志行为。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社会态度、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日常生活包含了幼儿从进园到离园的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自然的、随意的,像浇灌花草一样,慢慢在幼儿的心中渗透。“渗透”方式最易被幼儿接受和认同,能激发利他行为的情趣,增强利他行为的意识,形成利他行为的习惯。
“孔融让梨”的故事对于每一位炎黄子孙而言大概不会陌生。我们将这则我国传统美德的中华小故事,在午餐、午点的时候讲给幼儿听,并创设相似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独自处理问题,让幼儿体验,作出选择,领悟谦让,让谦让的真谛驻入人心。
幼儿对“值日生”的担任兴趣浓、热情高,但往往兴奋一段时间后就不那么积极认真了,归结原因缺乏责任感。为此,老师利用晨间时间改选值日生,通过换位谈话,萌发幼儿的责任感;一事一议,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评价过程,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由于渗透了责任感的教育,幼儿不仅保持了对值日生工作的兴趣与热情,而且更加关心班集体,不断转化成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实际行动。
上述两例活动,虽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安排和长期的规划,但我们把利他行为的目标放在了日常生活中,借助日常生活不断重复的特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巩固了幼儿的利他行为。
(四)注重区域游戏,发展幼儿利他行为的移情能力。
游戏(Game)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他们应有的品质。幼儿在游戏中共同体验挫折与成功,能增进幼儿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亲密感情,并学会敏感地识别他人情感的变化和喜爱集体生活,发展幼儿利他行为的移情能力。
移情(Empathize)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是一种替代性的情感反应,也就是一个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过程,移情是幼儿利他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如:构建活动时,黄泽文缺了一扇“门”,他推倒了小屋的“楼房”,从中拿走了一块积木。我没有批评泽文,而是就地取材,编排了情境表演“搭积木”,让泽文和吴浩成担任主角,互换了角色。情境的再现,角色的换位,泽文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幼儿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逐渐学会替他人着想。又比如:每次游戏开始,幼儿都奔赴到各个区角,原先的椅子放在教室中间,既阻碍幼儿活动,也不整齐美观。直到有一天的游戏评价,朱老师扮演“无奈的小椅子”,在全班幼儿面前寻找“椅子司令”,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诱惑力的角色。从此游戏中幼儿争着担任,不仅把小椅子排得整整齐齐,有的还推陈出新,把多余的椅子排到“医院”布置成“侯诊大厅”。我们及时抓住呈现在眼前的助人情景进行放大,发挥其辐射作用。
(五)密切家园合作,构筑幼儿利他行为的展示平台。
家园合作是家庭和幼儿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对幼儿教育任务的活动。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幼儿利他行为的展示平台。
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中,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画画、运动,扮演角色,参与游戏,这既让家长感受到浓浓的亲子之情,也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我为爸爸妈妈露一手”活动中,让幼儿亲手剥橘子、夹花生给爸爸妈妈吃,还为爸爸妈妈送上一句祝福的话,家长感受到了幼儿的进步和成长,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有些家长主动放弃休息,如:殷天宇、金源的妈妈,为班级缝被子、做玩具、给鱼儿喂食等。在家也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家长的带动和监督下,“我为爷爷奶奶洗脚”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主动为爷爷奶奶端水、捶背、拿拖鞋、擦脚等,家长欣喜的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会体贴人了。
在幼儿有了点滴进步后,我们和家长总是以“好人好事记事本”、“爱心榜”、“星星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成就动机感,幼儿也从中品尝到了做有益于他人的事带来的快乐。就这样在我们和家长的积极鼓励和配合下,到了中班,绝大多数幼儿学会了主动关心他人。在组织的“给身边老人送温暖”、“为福利院同伴送爱心书”、“给贫困地区孩子捐衣物”、“环保小卫士”等社区活动中,幼儿感受深刻,切身体验到了人世间的真情所在,品尝了利他后的愉悦,陶冶了幼儿高尚的情操。
五、反思
1、进行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要关注到幼儿发展的新起点。即创设情境,扮演角色,进入体验,获得发展。
2、实施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进行从感知————体验————移入————产生利他行为的更为理性的研究。
3、反思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通过角色扮演,亲历探究,换位思考,在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
4、坚持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要深化课题的研究,拓宽活动渠道,优化教育资源,掌握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主要参考资料:
1、《发展的起点————试析幼儿状态教育》王序荪,《教育探索》98年第二期。
2、《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李吉林,《学校教育案例全书》
3、《教育的时空》张志先,《学校教育案例全书》
《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相关文档:
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利他行为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