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

时间:23-11-20 网友
《人生》读后感

《人生》读后感1

一位用心守候女儿长大的父亲,用自己感性,细腻,敏锐的视角,传递给女儿如何为人,处世,看世界的眼睛。

杨照从平常生活的小事里,讲自己所看,写自己所想所悟的,通过这些文字,传达给女儿有关文学,有关旅行,有关音乐,有关为人,有关成长的体验等等等等。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除了陪伴和爱,还有教养。而教养,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而应是言传身教。作为孩子最早的,也是终身的老师,我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深深影响着孩子看待他人,看待自己,和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

用他人映照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的,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生》读后感2

此书写于日本侵华期间,书中主人公小哥白尼的舅舅通过拿破仑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英雄:在那些被称为英雄或伟人的人中,只有推动了人类进步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在他们非凡的事业中,只有顺应人类进步所做的事,才真正有价值。

我们能看到主人公小哥白尼的成长中经历的种种:友谊与背叛,坚强与懦弱,惶惑与思考,胆怯与尝试……这些思绪或情感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激起很多大大小小的浪花。这些浪花汇集的清流在我的人生里渗透,时至今天,我也常常为之思索、抉择。

我们经历了抉择,才知道自己是否有想象中的坚定与真诚;狼狈过一次,才懂得如何让今天的自己活得体面;痛彻心扉地后悔过,会明白放弃才是坚守做人的底线——堂堂正正。

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人生》读后感3

买的是kindle版,去公司实习的路上翻着看看,来回一天也就看完了。职场上的忌讳,旅行中的忌讳,饭局中的忌讳。读着读着开始觉得一个人活着,真是一件超级不容易的事情。

记得有这么一段,说老板A赴约老板B,但堵在路上要迟到了,又没有B的电话。就打电话给秘书,让秘书跟B说自己要晚点到。可不,出事了。B不高兴了,干嘛不自己打给我。他忙,我还忙呢。生意就这么断了。

让我想到,有一次我跟老师约好上课,但临时加班,又懒得打电话。就跟那边一个小姑娘微信说,我晚点到,让她转告老师。

结果小姑娘转告的晚了,老师已经准备好东西等我上课了。等我再去的时候,劈头盖脸挨了一顿臭骂。

还好只是上课,如果真在职场,还不丢了饭碗。

挺有用的,初出茅庐,很多东西都还看不清,看不明白,先有个概念,等碰到事情的时候好歹也知道点处理的方式。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啊。

《人生》读后感4

读完了,有很多字不认识,也没查字典,算是囫囵吞枣。

这本书一开篇很是吸引我,使用半白半文的语言,煞是朴实,却着实把雅致两个字诠释的极好。不过后面似乎离雅致越来越远了,这本书我觉得应该改个名,叫做:人生忽如寄:跟梁实秋摆脱恶俗人生。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觉得是轻讽刺。轻是因为篇幅短小,每一个主题都不会长篇大论,不会声嘶力竭,只是小小的反语,表达出观点点到即止。

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因为老年人的思想已经很难改变,年轻人可能感受还不深,或者年轻人的思想已经趋于先进,不必改变多少。而中年人,可能参与各种恶俗活动的人偏多(当然多是迫不得已,也可能被上一代人熏陶的差不多了),而又有改变的可能性。希望那些恶俗的习惯尽快被破除,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并勇敢地去追求。

《人生》读后感5

叔本华封神之作,鸡汤界的核弹。

熬过难啃的前几十页,会发现读这本书很好读,有几节甚至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很多道理简单明了,但在叔本华的书中读到和在公众号里读到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生命长度决定了我们是阶段性动物,童年、青年、以及老年,可以分为三个人截然不同的人,因为这三个阶段我们的追求(好奇、性欲、和安稳)不同。青年时期更多的应该是积累,到了中年时期再爆发。没有任何一个体育冠军能做到青年、中青年一直夺冠,少年得志很难,大器晚成才是唯一能靠自己努力实现的目标。把精力多放到真正的知识、技能研究上,世界上所谓人情练达的能人真的太多了,唯有技能可以让人在独处、面对灾难、年迈时不至于变得无助。这条最重要!健康,比以上任何都宝贵。

《人生》读后感6

这是一本满溢着浓浓父爱的随笔。

作者从小处着眼,细细倾吐对女儿的爱。

深做呼吸,回忆的老歌仿佛潺潺的小溪流入耳朵。

真的很羡慕作者,有这么可爱活泼的女儿;

更羡慕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有这么一位心思细腻的慈父。

整本书读了不下3遍,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感受。

我想,这个可爱的女儿带给父亲的,不只是快乐这么简单。

有时候会很难过,父亲终有离开女儿的那一天。也就是说,孩子,爸爸很难过,不能陪着你一起变老。但爸爸会尽我所能,带你领悟你的人生三观,让你在没有我的日子里,变得更坚强。

暗自庆幸,在20xx年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加上《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本书,真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人生》读后感7

5年前,跌跌撞撞进入这个社会,懵懵懂懂认识周边的人和事,纷繁复杂、激烈角逐的社会,想要世事洞明,绝非易事。

在惶恐、不安、犹豫、迷惑中,在经历数次职业身份转换中,我渐渐尝试着走出自己的小藩篱,拥抱属于我的、并不完美的小世界。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在我过的旅程中,或多或少在书里找到了我的影子,让我感觉我的旅程并不孤独,实在是应了时下的那句“且行且珍惜”。

5年来,我残酷的活着,冰冷的笑,以一颗坚强、紧张的心默默目视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带给我成长,也带给我创伤,可是生活还是会继续,还没有时间感伤,就赶着去下一个战场。

《人生》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100℃人生》。

故事讲的是教授的一群学生要离开教授毕业了。最后一堂课,教授把他们带到了实验室。一开始,教授取出一个玻璃容器,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接着,把水冻成了晶莹剔透的冰块。然后,教授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到酒精炉上,并点燃了酒精炉。过了没多久,容器里的水蒸发干了。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学生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冰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

是啊!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不能离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但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人生》读后感9

读《人生》感悟人生,我不想对高加林的负心有过多的指责,反而对他的人生命运有一些同情和悲悯,他违背了自己的心,把巧珍这块金子轻易的丢弃固然是不对的,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他也有自己的无奈,细想来,你我一不小心很可能就会成为高加林,在利益面前,是不是能守住我们的本心,在人生中重大的抉择面前,能不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将是生活给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严峻考验。尽管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高加林的那个时代,但我们这个时代的诱惑更多,我们更容易迷惘,一不小心就会走向人生的岔路,走向万劫不复。

《人生》读后感10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有关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书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类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含高贵的品格、不错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不错的体魄。

在这世界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想运气至为重要。

《人生》读后感11

每个看人生的人,看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这句话在高中的时候看到的,感到特别的震撼,当时还处于懵懵懂懂的时候,无法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反观现在虽然十多年都过去了,再看还是一样的感慨万千。

心里最感动的时候,是高加林最后放声大哭的时候,哭声中有对刘巧珍的感激,有失去巧珍金子一样的心的懊悔,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无奈。

这部小说,尤其是年轻人,看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尤其是当几年以后再看一遍,这就是写的年轻时候的事情啊,甜蜜和苦涩的爱情,波折不停的事业,命运的转折,激荡的人生,几步每一个都很对应,因此路遥大叔也肯定年轻的时候有过这样内心的挣扎,才能写出这样让人如身临其境,代入感这么强的作品。

也许路遥要告诉我们每个看《人生》的人,其实就是看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年轻的岁月。

《人生》读后感12

所谓人生,有的人执着于成功,可以摒弃内心真实所爱,选择可以成就自己的跳板;有的人为其所爱,倾尽一生不求回报。

高加林从小博览群书,随时可以与人高谈阔论。虽生来贫穷,精神世界却一直富有。渴望成功,不甘心平凡一生。而巧珍善良美丽,却不识字。他们俩的相爱从一开始就能预料到结局。

后来高加林会选择有见识有能力的播音员,而抛弃温柔漂亮却没文化的巧珍。这不是无情与有情衡量的标准,无需批判。而是价值观世界观的'牵引。最终人和人在一起长久并且欣赏的前提,一定关乎灵魂的想通性。这不但仅是不懂你不理解你只百般讨好甜言蜜语的人所能代替的。

爱情与友情亦是如此。有的人只能当普通朋友,有的人能当知己和恋人,区别仅此而已。

《人生》读后感13

这本书和我之前看的大前研一的书都不太一样,有点像自传,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处世态度结合起来。

整体看起来比较平淡无奇,可能是我最近看了不少他的书有关,类似的说法或多或少的,我在其他书上都看到过。

不过他认为日本战后企业经营最强者是雅马哈的川上源一还是比较新鲜的,他总结出了川上成功的三大因素:

理智的好奇心

行动能力

向产业化发展

在我看来,这是一套流程。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但还能保持理智的观察思考;然后才去行动研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从中赚钱。真正的企业家,创业者的能力啊。

《人生》读后感14

人生便是这样,如此的变幻莫测,人好像总处在一个怪圈中,一个希望诞生、而后希望破灭这不停循环的怪圈。一种希望的孕育发生使人生霎时一片光明,彷佛前路不再渺茫与难走;一种希望的破灭又使人生突然间一片黑暗,彷佛找不到前进的偏向与动力。可我们大概还不克不及弄清楚什么才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实在仍狐疑于希望的真实寄义,我们不懂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追求属于我们的希望,因此在人活路上我们走的并不平展。光辉的旗帜读后感1500字

结业在即,寻找事情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海潮肆意地鞭挞过来,在这个间不容发的关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我像浪尖上一只小船。统统,于我,是那的无助,那的艰难。路遥人生读后感

在这个风雨如晦、行动维艰的人生旅途上,我掀开了路遥的《人生》。原来,我在揭开主人公人生扉页的同时,也揭开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页。

《人生》读后感15

首先,马云最大的财富是做人,人格的魅力是马云走到今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记得马云说过当初他决定从北京回杭州创业时,身边的10几个朋友考虑了不到5分钟就达成了一致意见,而且这18个人至今追随着他。马云坦言,自己从来都对的起朋友,而且朋友也从来没有背叛过他,他说这是最让他骄傲的一点!

其次,是马云的远见和胆略。阿里巴巴在成立之日起就有明确的定位,天下没有做不成的生意,让阿里巴巴为全球商人打开财富之门。阿里巴巴的腾飞是因为卓越的追求,不断的创新,机遇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第第三是马云做事的态度,“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自始至终坚守着这种危机意识,激励着阿里人不断打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迈向一个又一个辉煌,总之,真实马云既平凡又伟大,祝福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他的哲学人生我还在阅读中,一点点小小的体会与大家共勉,学习他的精髓,不断进步。

《《人生》读后感》相关文档:

小王子名著读后感演讲稿五篇09-01

名著读后感500字(优秀6篇)09-01

看名著的读后感写演讲稿五篇09-01

名著读后感范文4篇09-01

文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精选6篇)09-01

名著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10篇)09-01

名著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09-01

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9-01

高中名著读后感演讲稿合集09-01

名著的读后感(通用7篇)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