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

时间:23-11-17 网友

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1

  当夜深人静之时,静静的坐在灯前,沏上一杯淡淡的清茗,让心灵抛却一切杂念,慢慢的品尝富有禅机的人生智慧,那些烦恼那些嘈杂那些喧嚣那些琐碎都荡然无存,有的只是释然。何不让自己来一次精神的涅槃,何不品尝一下苦菜根带来的幽香甘甜。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群中活动,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毕竟“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然而,最重要的是“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处,须知让三分之功”。这是一种谦让圆润的生活之法,世道人情变幻莫测,给人留点余地,做事留点分寸,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也就是说,对待别人的过错,不需要过于较真。由此可以看出,此种处世之法仍旧融纳了“糊涂处世”的智慧。对人糊涂,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在禅学里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人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自己来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别,善恶立制。

  修身之味

  修身,无疑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高尚的道德素养在我的理解中包括品行的高洁,待人的真诚,处世的智慧及良好的自我审查评判能力。古人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高尚之士,犹如极地未被踏足的角落,处处都是毫无瑕疵的亮,洁。但是,时间的转轴早已将一切改变,先祖们可以“遗世独立”,可以“采菊东篱下”,但是,我们不能!我们必须融入到这个社会才会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交往早已成为社会中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拥有高尚纯洁的情操固好,但是,过分的清高会使自己独立,那会是一个可怕的后果。在现世中修身,更重要的要懂得如何灵活,智慧的修身。

  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要想在心中独留一份清新,糊涂中则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人生需要寂寞。独守一份宁静,甘受一份寂寞,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要耐的住寂寞,就要自觉的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礼记》中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人寂寞久了,更容易感物而动,然而,此时正是各种“污物”对你进行考验的时候。很喜欢《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毕竟在社会上真正的找到一块清净之地实属不易。近而不染则为至高处世之道。因此,必须要保持心底那一份纯洁,宁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要保持对待诱惑的一种本心,闹处不闹,闲处不闲,静处不静,躁处不躁,耐得住寂寞,更清醒,智慧的对待喧嚣的尘世。耐得住寂寞,糊涂待世,道德修为自然不俗,人格的魅力也会展现无遗!

  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涉世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的曲径——在夜阑人静时,放下手中的作业,沏上一杯清茗,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性定菜根香”。

《菜根谭》读后感2

  我最喜欢读《菜根谭》,它是一本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这本书包含的明智和智慧很多,对我最有启发和鞭策的句子很多。如: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就应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先的虚空平静,才能持续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此刻的熟悉,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历程中我也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和提醒着自己,也在自己岗位变换的过程中不断领悟这段话的含义。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工作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能够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务必先做好人,做人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一切随遇而安就好。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跟着老前辈们学习评估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和老前辈们一齐解决问题;随后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有所欠缺,在工作闲暇时间多看一些书,即使不能全部透彻,至少也是给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和补充。我又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更加能沉淀。接触办公室工作后,需要应付的是整个单位内部及对外的行政和业务工作联络,以及上传下达的工作。更需要随时持续思维清晰、条理性、计划性的工作态度。对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精神的境界比物质的境界要重要许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受用。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务必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让人明白:思想会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期望工作是简单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好处;有了房子,我们还期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但是是休息的场所,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其实,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这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和不安,这句话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会让我获得一份宁静,会让我找回自己,会教会我怎样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议事论事明晓利害"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不妥当,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和决定,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和处理的问题的缘由,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此刻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__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一句句富有哲理名言都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一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好处。工作之余,我喜欢泡一杯清茶,读上几页《菜根谭》,不强求自己一次读多少,看上几句、写上几笔,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联想一下,脑子豁然开朗;有时工作中遇到瓶颈,回家翻开《菜根谭》,找几页能让自己释放的名言,便能将瓶颈慢慢打开,让自己得以放松和解脱;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或者不解,回去还是翻开《菜根谭》,去读几页,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和平和,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仅是一本书而已,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

《菜根谭》读后感3

  最开始了解到《菜根谭》,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一句话:“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世间万物,相辅相成,鱼能在水里畅游而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当时读到这句话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扑面之感,心想能写出如此句子的人一定是如和煦春风般的大师,隐居山林,一抬手一投足间,在袅袅茶香中笑看世间万物。

  我的大学生活已经586天了,与室友们相识的日子也已经586天了,随机分配的六个人组成了257寝室,这里存着我最初的梦,这里有我最真诚的朋友。不置可否,我们每个人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彼此,喜欢游戏的人会带着室友一起“团战”,优秀的人会激励大家一起前进,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好,都希望成长为可以让自己骄傲的人,本学期开学之初,我就推荐了大家《菜根谭》这本书。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的方式给人以启发和警醒。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当时看到书的名字觉得很难理解,又很拗口,大家翻阅资料,互相讨论、借鉴,才明白有俗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把菜味比作世味,意思是“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古人有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

  《菜根谭》分为总论卷、修身卷、为学卷、治家卷、为政卷、用人卷、治道卷、处世卷共八卷。总论卷主要以君王的为政之事为主,结合海宇之内的百姓、庙堂之上的良吏和刑法礼法的规矩,讲述“保天下之要道”,培养正气,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坚固元气,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词诽之语。《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修身卷,“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强调君子首先要在品德上谨慎从事,品德才是根本。其中有一句“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令我感触颇深,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

  反观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不论是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才会活得坦坦荡荡。

  《菜根谭》文字精炼,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仿佛作者是在不经意间写的随笔一般,侃侃而谈,如叙家常,却有着更深刻的见解,短短几个字就能传递出许多人也许要领悟好多年的哲理,文辞优雅,对仗工整,虽经历了几百年,仍难以磨灭其睿智的光采。每次翻开,都仿佛是与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在闲谈,感受着老人经历过诸多风雨,看透世事后的人生感悟,只是寥寥几语,但是细细回味起来,又无一不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大学正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涉世尚浅,正是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容易沾染坏习惯、坏风气的时期,怎样保持善良的本性,始终光明磊落做人正是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的。总会听到有人说,在社会上要“长个心眼儿”,也许会有部分人觉得如果始终光明磊落待人就会被人利用和陷害,成为社会的淘汰者。我觉得,所谓的长个心眼儿并非是想着如何利用别人,如何去趋附不良的社会风气,迷失本性,而是像《菜根谭》中“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即使知道怎样使用诡计,也只是作为防止被利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嚼得菜根,做得百事。”《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智慧早已令我深深折服,它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同时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表达了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及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表现了中国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心态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修养相结合,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圆心阐述,可谓卓具识见。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涉及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规范,但是,社会几乎全不理会这些道德,自行其是,弱肉强食,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洪应明所借助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有力武器是人的生存意识,将生死问题作为价值参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希望使人们将一切所作所为都放在鬼门关上进行比量、考究,然后识别孰轻孰重,孰取孰予,从而使人们自觉改变思维定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从个体到集体,最后重构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心态,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箴言,实在是社会病态的药石。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使淡长。物欲横流的现代,人们如果能放弃功名利禄等各种欲念,冷却人世间的奔竞追逐,心安性定,不张扬、不虚浮,默默地坚守自己心灵的菜根香,就能长存其鸢飞鱼跃的天性,淡然从容,以一份精神上的空灵而遗世独立,生活也一定会过的充实且有意义。

《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相关文档:

2022《菜根谭》读后感800字作文10-06

《菜根谭》读后感11篇10-07

菜根谭的读后感800字通用(精选5篇)10-24

《菜根谭》读后感12篇10-26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多篇)10-31

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11-17

《菜根谭》读后感范文5篇11-27

《菜根谭》读后感12-04

菜根谭读后感12-14

菜根谭读后感15篇01-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