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

时间:23-11-14 网友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5 篇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1

目的:调查莱州春节民俗

过程: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

内容:

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在春节的起源 地 ― 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 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 “廿四夜“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腊 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原本是古代人 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 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 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 ,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 ,东北 叫“大洗 (喜) 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 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扫尘节又叫小除 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饽饽表面十字挑 出"鼻",嵌入红枣。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枣饽饽用 来供祖先,财神,菩萨。天地众神。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 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 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 头,躯干做蛇盘状。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 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 之。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福 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 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 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胶东至今保窜着七夕用模子磕"乃果"的习 俗。莱州沿海一带做巧果是在面里掺上七种食用色磕成,然后油炸,串成串取 悦孩子们。中秋节的月饼不仅用于供奉,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互祝团圆, 表达祝福。莱州人做月饼时,饼上捏出兔子捣药的图案,夜晚,儿童捧着月饼 对月唱到:"圆月了,圆月了,一亩地打一石了;月高了;月高了,一年一遭了 "。婚后一年内新媳妇,也要从娘家带回炸面鱼,花花巧饼,包子等到婆家,以 示祝福。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2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 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 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 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 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 。“年”每隔 365 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 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 “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 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 了人都会说“过年好” 。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 “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 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 “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 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 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 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 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 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 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 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

一年绘新谱。 ……….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3

在这个长达一月的寒假里,我参加了_文化中心第__期的传统文化学习,讲座的 主题是:幸福人生。这是一次封闭学习。不但学习了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 学习如何将之付诸实践。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给了我不少触动。在这里把我 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达中心的时间是下午,_文化中心位于_市__区的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后来 才知道,这是社会给界爱心人士筹资建设起来的。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让我 体会到他更深一层的含义。

刚到文化中心的时候,就发想了一件事。人们见面时是鞠躬礼。起初我不明比 为什么。中心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给了大家一个答案。要学会谦卑,最实际的 方法,就是低下头,放下身份。这才是鞠躬的目的。养成这种习惯,人自然而 然就学会谦卑。如同一个永远装不满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输更多的东西。学 会鞠躬,做到谦卑,是我在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获。

第二天在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天都没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了一套健身 操。然后按秩序进入课堂向孔夫子敬礼后进行早读。早读的内容是国学经典— —《弟子规》和孝经。我曾经看过百家讲坛上有关于《弟子规》的解读。内容 是明白的。本以为学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上课根本 脱离了书本!因为咬文嚼字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 分:健康、教育、经济、和谐、礼仪。

而第一天早上的学习内容是:健康。

主讲师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彭鑫博士。他不仅介绍了饮食和常见病的关 系。还提出了五行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应关系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事实 依据。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和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文化 与健康的理论。此外他还用事实论据告诉我们素食与健康的关系。在这里,他 提倡的健康饮食和绿色饮食是基于现代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 来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里,三餐都是吃素的。经过这次讲座,没有人抱怨。结束的 时候很多的学员都自发的要求坚持下去。要知道坚持吃一个月的素食所减少的 碳排放相当于种树 18 棵。而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面积是一个素食者的 12 倍。在人口激增的今天,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事实。正如广告上经常出 现的口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也如彭新博士说的,保护环境,从吃素做起。

晚上的主题是“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人们有一个共同感的语言,就是音乐。当我看到乐谱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歌曲 我并不陌生。然而,当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问题 不是那些唱歌技巧。讲师来自于汤池。当她唱起《母亲》这首歌的时候,我 想,是我太感性了,泪湿了眼眶。抬头看去,周围的人也都是一样。在接下来 的几个晚上,我们接受了好几场关于“孝”的事迹报道会。

有__年照顾植物人父亲的儿子,也有用相机记录父母三十年光阴的摄影展。孝 经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在这里,我深切的感觉 到,不管身处什么养的年代,孝,都是道德的根本。是立身立德的根本。而我 在这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


礼者,天地之序也。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礼仪培训的课程,逐步 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古语有云:德挥动于内,而礼发于外。在学习和运用 各种礼仪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更多“德行”方面。李越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 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企业管理者成为一个讲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靠的是道义而非金钱。至于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礼 仪,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想起以前在院学生会里工 作和当亚运志愿者的的日子,不得不说,礼仪确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中心的白墙上用这样子一句话——学为人师。刚进入中心时我发现不光是见面 要鞠躬,这里的每一位,包括学员,都被称为“老师” 。上了课,才知道,只 一句“老师“不光是相互尊敬。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鞭策的力量。来到这 里,不光是受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人人都有这种精神,整个环境就不同了。本次讲座的大部分学员是大学生。刚 来的时候对于鞠躬,食素,剩饭,早起都不太适应。可是几天的讲座下来,大 家都能做到。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安安静静地,大家自己改了过来。想起在 学校学习的生活。不得不让我感慨中国的传统文化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小到一 个教室,大到整个社会,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不就和谐了吗?英国的著名历 史学家汤恩比就提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除了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别无他法。

而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关于国学的教育更是 引来各方争议。然而看见日韩两国尊孔重道,对于源于中国的文化了解至深的 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在这几十年里,我们的精神 世界里是否失去了什么。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学习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和事物,却没有让我们完全的抛 弃传统文化。精华的部分会流传下来。问题在于,如何辩证的继承和发扬。我 认为文化的传播,并不单是口头的“告诉” 。“身教”不但是老师们应该做到 的,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会“身教” ,那么周边的人也会受影响。这就是教 育。

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从社会经济活动中不良现象开始说起的。贪婪,欺 诈,骄奢,不诚分别对应了不仁,不义,不礼,不信。如果做到了仁义礼智 信,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机,也未必没有生机。中山 大学的钟茂森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了这个论点。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上,想立而不倒,同样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这种支持来源于内心。

在中心的生活很充实,很感动。我学会了忏悔自己的过往,感恩别人对我的关 怀和帮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学习,学会生 活,学会做人。作为中国人,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我会怀着 一颗感恩的心去吸取它的养分,做一个合格的中华儿女。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4

( 一) 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 (最具文化内 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 ,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 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以此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 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 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 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 责任;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 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 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 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 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 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 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 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 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 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 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 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 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 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 (钱一定是偶 数,以求大吉大利) 。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 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 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 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 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 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 (岁岁) 平安」或「落地开花,富 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 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 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 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 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开市日: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 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 子。另外还有,扫尘: “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 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 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 节日气氛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5

姓名:

班级:

学号:

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调查时间:20xx 年 12 月

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


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

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 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 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

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 ,即一种粥, 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 。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 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 ,即祭祀灶神,灶王爷。俗语有: “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 五,鳖祭六。 ”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 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 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农村地区做饭 用的灶称为“地锅” ,灶台称为“锅台” ,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 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

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 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 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 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 “上天 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 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 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 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 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

1、办年货

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 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

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 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馍篓里,到吃的时候


再热一热。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 要插上馍花,馍花多用塑料纸制成,绑在细细的竹签上,五颜六色的,特别漂 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把搓好的面 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 一定不能断,否则不吉利。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炸完馓子 就是炸丸子。把萝 卜、豆芽、老豆腐、虾仁分别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调料 拌匀,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丢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除了这两样, 还有炸一些鱼块或鸡块。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充满着浓浓的年 味。据老人说,家里厨房炸东西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进的,以防毛手毛脚碰 坏了东西,不吉利。

3、上坟

在这段日子里任选一天,家里的男主人买上火纸、鞭炮,带着孩子到自家田里 给已故亲人上坟。

大年三十

1、贴春联

有一种说法,春联一贴,就不能讨债。不论欠多少钱,也不论多么急着用钱, 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抠”人家的门神眼,对双方都不吉利。 一些欠债户,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贴好春联了。主门上贴好春联后,就贴一些 什上。什么物贴与其相关的字,床上要贴“身体健康”或“身卧福地”等;堂 屋后台上方要贴“赠

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后台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 要贴“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 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横是“一家之主” 。水 缸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 光” 、“抬头见喜” 、“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 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 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

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 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临泉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 话。如姓张的是: “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 ”姓程的是: “军容周司马, 理学宋名儒” 。姓宁的是: “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 。姓岳的是: “汤阴 分世业,颍水振家声”。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中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 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姓王 的堂名灯是“三槐堂” ,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 ,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 堂“ ,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相关文档:

2023大气污染调查报告 (12篇)09-02

2023大气污染调查报告 (12篇)09-03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09-02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09-03

关于空气污染调查报告1000字09-02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范文5篇09-02

2019经典空气污染调查报告5篇09-03

[专题范文]空气污染调查报告8篇09-02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09-03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精选3篇)09-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