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引言: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学们,你们也许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怎么实现自我价值?在这堂课上,我们将一同来探讨这些人生观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 世界观与人生观
谈人生观为什么要提到世界观?因为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是什么?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
现在我们国家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所谓和谐指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协调好人与其他一切事物的和谐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这就是一种先进的世界观。(关于什么是和谐社会可提问同学)
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二、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也就是为什么活?怎样活?怎样的人生有意义?这三个问题。这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新浪网文化频道曾经提出一个讨论:“人为什么活着?”编辑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
艺术家杜尚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不必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放弃很多,也得到很多,他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没有平常人摆脱不清的麻烦,他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而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洒脱?!
我们活着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亲人、爱人、朋友的期待而活,是为了金钱、事业、爱情,还是纯粹为了快乐?当你终日为生存而奔波劳碌,当你为琐碎小事而烦恼痛苦,似乎“活着”本身已被遗忘。
下面是留言版上的一些留言:
有积极入世的:
人生不过几十春秋,人的价值,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在于,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经很好的把自己和社会融合在了一起,所以诸位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喋喋不休了。我在世上就要为社会锻炼自己的身体因为毛泽东说过,欲文明世界,先野蛮自己的体魄。然后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因为人是万物的灵长。接着,我就要为社会立功, 立德,立言。这些,就是人活着的意义。
有注重情感体验的:
活着为了寻找快乐,为了寻找真爱,为了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如果你找到快乐和爱情,你的生存价值就体现了。
也许是为了感情吧,爱情,亲情友情
别想这么无聊的问题了,这是永远都不会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留给哲学家去思考吧,至于平凡人嘛,如 果你看到春天的田野里绽放的花儿觉得很美的话,就好好的活下去吧!
有认为人生虚无的:
人活在一个梦境当中,死只是离开这个梦境,是另一个开始
有玩世不恭的:
活着是一场游戏,你有兴趣玩就玩下去,你不想玩了就可以去死了!但是也许你还会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
有为别人活的
我活着,80%是为亲戚(主要是为我父母)10%是活的还有希望,5%是活的能玩电脑5%我也说不清
有茫然不知的:
我也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而活着?尽管我今年才17岁,但我明显觉得这个世界的竞争太激烈了,我所读的那所中学 是重点中学,那种很很压抑的氛围经常让我无所适从。我经常想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想了很多年(我可能 算个怪胎吧)也找不到答案, 外面的世界又开始诱惑着 年轻的我们, 金钱,权力,性爱…… ,马上就要上 大学了, 我不知道我该抱着一个什么样 的没目的 去面对另 一种新的生活,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 为 “四化”做贡献的口号已让我们觉得可笑(那只是政治答题里常用的套话),为了钱吗?真的 吗?难道我这一辈 子就是为了那几张花花绿绿的纸耗尽一生吗?我学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啊?呜乎!!!
此处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可以写在纸上,抽几个人念念。
教师总结,提出:
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典型案例1:《马加爵犯罪心理学报告》(可以先问学生马加爵犯罪的心理原因)
案例关键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马加爵在逃亡期间给姐姐的录音中谈到:
“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其实,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前是钻牛角尖……”
所以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观才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
所以,一个人知道他为什么而活,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十分重要的。
三、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比如:如何对待义利、荣辱、善恶、苦乐、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等人生矛盾。
例:
1、 画家刘海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对待荣辱)
2、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2005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对待苦难)
3、“生命是因为有结局才绚丽的”他思考爱情、亲情、生活,他说“慢慢走,欣赏啊”陆幼青(1963-2000胃癌患者)摘自《死亡日记》
(对待生死)
典型案例2陆幼青走完人生最后一步
(二)端正人生态度
有一个寓言叫: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 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所以,态度是很重要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见各种矛盾和困难,因此我们应当以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参考:思维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人生需要乐观进取)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情况无法改变。但是我,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实行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我从来没见过持消极态度的人能取得持续的成功。
典型案例3黄美廉的故事: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人生需要乐观进取)
典型案例4高等教育 (人生需要认真负责)
四、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导人生
提问:“为人民服务”是谁提出的?在何时何地因何事而提?(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作了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演)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提法过时了吗?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典型案例5
2005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乡邮员王顺友的报告《为人民服务不算苦 再苦再累都幸福》
总结: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新时代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为他人服务,为群体服务的,为工作尽职尽责的人生观。
认识各种错误的人生观:
1、拜金主义人生观,认为金钱主宰一切追求金钱是人生至高目的。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其实圣经的原文是“对金钱的迷恋是万恶之源”,也就是说:“金”不过是物质,我们可挣可用,但不可“拜”。
典型案例6盖茨与巴菲特是一面镜子
盖茨与巴菲特身为世界首富和第二富豪,都于2006年6月宣布将陆续捐出大部分财富给慈善基金会,他们的 善举让人感慨。他们同为巨富,同样热心慈善事业,同样不给子女留钱,而且自已同样省俭。盖茨没有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巴菲特至今往在50年前用3万美元买下的旧房子里,没有仆人,女儿向他要20美元付机场停车费时要给他出示发票……他们的观念中,财富取之社会,理应回报社会。
所以:“对于金钱,不能把它当作主人,也不能把它当作仆人,更不能把它当情人,只能把它当友人。”
2、 享乐主义人生观
是把享乐做为人生目的人生观
某市的调查: 77 %青年买衣服缺乏计划性, 67 %青年感到“收入跟不上消费”。大学生过生日十分普遍,相互送礼,吃喝成风。提问:你们周围是否有奉行享乐的人与事?
你们对享乐主义的看法?
总结:它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
它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
3、 个人主义人生观
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是目的,社会和他人是手段。
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崇尚名利,讲求个性张扬,集体主义似乎成了一个过时的名词,有人喜欢拿中国和美国进行对比,认为美国人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权利,而中国人动不动就强调集体主义,是对人性的压抑,其实,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同时也是社团主义盛行的国家。
典型案例7美国与中国,谁更“个人主义”?
关键句:日本经济学家福山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度信任社会”,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低度信任社会”,以华人文化圈、意大利、韩国为代表。在“高度信任社会”中,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而在“低度信任社会”中,经济状况却危机四伏。一个纯粹的“个人主义”的社会,是无法建立起“高度信任”来的。福山用美国是一个“高度信任社会”的事实,否定了“美国是一个过于个人主义的社会”
美国是一个具有高度自发的社群倾向的社会,普遍地存在高度的社会信任,因而可以建立大规模的经济组织。在这种组织中,非血亲人员可以轻轻松松地为着共同的经济目标合作。美国的个人主义与社团主义互相促进和制约,共同塑造着美国的文明。
“美国人是反中央集权主义者,但是那些同样是反中央集权主义的美国人却自愿服从各种中间社会团体的权威,包括家庭、教会、本地社区、工作场所、工会和专业组织等,他们是社团主义的支持者。” 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特意指出:“我们许多的公民主动捐出自己的金钱、自己的时间来帮助有需求的人士。美国的同情心,同时也远远超越了我们自己的国界,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我们对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援助居于世界首位。很多美国人都主动的抽出时间为其他人提供服务,几乎成年中的一半人每周都拿出时间使得他们的社区办得更好。他们辅导儿童、探访病人、照顾老人,并且帮助做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国家一大优点。” (作者:余杰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价值简单而言,就是客体(事物或现象)能否满足主体(人)的需要,成为人们的追求的对象。比如我认识的一对夫妻,妻子爱好音乐,丈夫没多大兴趣,有一日妻子买了两张音乐会的票让丈夫陪她去,丈夫一问价格:400元一张,很不高兴:快够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就为听场歌,太不值了!而妻子认为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不去太遗憾了!所以,音乐会对妻子来说有价值,而对丈夫来说没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
典型案例8: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2005感动中国人物)2006-2
2005年,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崂山海岸三次跳入台风中的大海救人,央视采访他时,他说了一句很质朴的话:“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牺牲了,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大家谈谈魏青刚的价值观是什么?(划线处)
最近,姚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捐赠者之列,有记者问,如果真的有白血病人需要你的造血干细胞,正好你又正准备一场极重要的比赛,你会做什么选择?姚明的回答是:“那还用问吗?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姚明的价值观与魏青刚的价值观有什么相似?(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所以我们大学生想获取社会对自己的肯定,就必须先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例:我校一名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彩印厂工作,在校时就是个好钻研,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毕业后工作不久,厂里从欧洲进了一条先进的生产线,可就是启动不了,请香港专家来看也无济于事,领导被工人骂:“游山玩水去了,引进了一堆破烂!”压力之下,召集全厂技术人员分段攻关,结果只有我们的这位校友负责的部分运转起来了,领导大喜,把整条线都交给他去研究,经过努力,这位同学成功了。工厂给他的奖励是:三居室一套,报评福州市市劳模(也评上了)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我们不能以人生的长短或物质财富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
那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人生社会价值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
典型案例9佘艳的故事
四川白血病患儿佘艳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8年,她自愿放弃治疗,把全世界华人捐给她的54万元救命钱分成了7份,把生命当成希望的蛋糕分别给了7个正徘徊在生死线的小朋友。
提问:佘艳的社会价值?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四个坚持: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统一
提问:把54万元分给七个白血病孩子的佘艳,与把37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基金的巴菲特,谁的人生价值大?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一些伟人把先进的思想带给国人,比如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比如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以不能只看个人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社会是人创造并由个体构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将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奠定更好的基础。比如社会财富是由全社会的人创造的,每个人在努力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也是为社会增加财富。例如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大学毕业)要花父母多少钱?上海社科院的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在上海徐汇区目前抚养一个孩子到成年需要49万元。可是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不去工作,成日在家吃喝玩乐(目前有个专用名称叫啃老族),那么这49万的投资就扔水里去了。所以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谈起。
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社会条件与个人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比如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16日返回,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他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曾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这一天他实现了人生梦想。其实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怀抱飞天梦想,但他们实现不了,因为没有实现梦想的社会客观条件。而我国从提出发展航天科技到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也走过了47年的光阴。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47年,从探空火箭到载人航天,航天技术一步一步成熟,国力逐渐强盛,才有了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一致。
只有与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相一致,个体价值目标才能在现实中更好地实现。
比如古人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指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的途径。
实例
典型案例10爱国的姚明为中国篮球塑魂
2006年6月,在“学习姚明的职业体育精神”文件中,中国篮协称姚明在NBA和国际体坛的成功除了跟篮球相关的因素外,还要归功于他的爱国精神和东方式的处世哲学。
在接受《休斯敦纪事报》采访时姚明说:“在我来NBA之前,我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国家队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来到NBA之后,这仍然是我最重要的目标。只要能让我进国家队,不给我报酬没关系,没有球迷我也不在乎,甚至让我当板凳球员都行。
姚明以他崇拜的东方处世哲学来要求自己,在面对媒体的批评和指责时胸襟开阔,经常迸发出“姚氏幽默”的火花。他在美国代表了全新的中国人的形象,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含蓄、谦逊、勤奋、爱国、涵养和幽默”。
姚明还参加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回报社会。他曾对一些灾民有过捐助,但从未主动提及,但是在担任中华骨髓库、特奥会、国际预防艾滋病协会的形象代言人时,他积极站出来,通过参与活动和拍公益广告片,号召大家从精神和物质上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9月12日是姚明的生日,有人问姚明有什么生日愿望,姚明微笑着说:“这个生日愿望就留给中华骨髓库吧,我希望捐献的人越来越多。”
在前往美国之前,姚明就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NBA的第一个赛季里,他几乎一切都要依靠翻译潘克伦帮助。第三个赛季,姚明已经完全不需要潘克伦的翻译,可以自由地和美国媒体交谈。
姚明敬业又自律, 范甘迪曾评价说:“姚明在体力不支时,可以咬牙挺下去。我对他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品质非常欣赏。”除了和队友一起出去吃饭,姚明从没有深夜离开过自己的房间。“在球场下面,姚明谦虚谨慎,以礼待人,被美国人视为最可亲的运动员之一。”
球场之外,姚明严格自律,展现的健康、勤奋、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影响了很多华人。一些在美国的华人已经以姚明为榜样,教育孩子要“努力成为像姚明那样的人”。球场内外的姚明展示了他的祖国意识、民族意识、职业意识、拼搏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了他的榜样作用。
提问:姚明的行动中,体现了那些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爱国、奉献、助人、勤奋、敬业,永远把为国而战摆在极重要的位置,成为亿万富翁同时也不忘弱势群体。(自从姚明加入NBA以来,他的收入就以几何数字增长。姚明在NBA这几年光工资一项,就已经有9380万美元入账。而更有美国资深记者称,如果姚明能在NBA打到40岁退休,那么姚明光在工资一项收入上将突破3亿美元大关。)
所以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一个结论,个人所行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同样可以为自己带来物质与精神的收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简单说来,就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敬业爱岗、自强不息。
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
典型案例11吴桂花的故事
一个不会学习的“笨”女孩,却能夺得世界宴会雕花大奖赛第一名,根本原因何在?就是找到了兴趣与天赋结合的“生长点”。人生价值的实现,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我,兴趣也要和天赋结合才能带来成功。天赋说句大白话,就是你天生就具备的能够毫不费劲地作好某件事的能力,天赋是未经后天学习,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的能力。比如,你对篮球运动十分热衷,然而你天生瘦小,反应又不够敏捷,那么,篮球运动就只能作为你的业余爱好,而不适合成为职业兴趣了。桂花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
提升自我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天赋有差异,但主观努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典型案例12天生我才必有用——罗吉的故事(提升自我,自强不息)
罗吉是个严重残疾的人,但他并没有因此为自己设限,而是勇于尝试与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他说的这段话让人敬佩:“你们和我之间的唯一差别就是你们看得见我的残障,而我看不见你们的。我们每个人都障碍,当人家问我是如何克服身体的残障时,我告诉他们我什么也没克服,我只是学会了我原先做不到的事,像弹钢琴或用筷子吃饭,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能力所能达成的事,然后就全心全意地尽力为之。”
敬业爱岗立足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而不是当成混饭吃的职业来对付,这样人生价值才更容易实现。
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中有这么一段话:
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
什么是主动?
让我告诉你: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也就是说,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偿。
再次之,就是这样一些人,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这些人不会得到荣誉,报偿也很微薄。
更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能把事情做好,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荣誉,报偿更是微不足道了。这种人是在磨洋工。
最等而下之的就是这种人,即使有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失业,遭到别人蔑视也是咎由自取。
典型案例13:《把信送给加西亚》
自强不息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黄美廉、张海迪都是值得学习的人物)
四、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化为现实。对大学生而言,还有特殊要求:
走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道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学生支教者冯艾的故事
典型案例14一个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报告
典型案例15我只想做只灯泡,照亮一间屋――研究生志愿者冯艾云南支教纪实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导入新课:
谁都不会忘记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的两只黑熊被人蓄意用浓硫酸“毁容”,造成严重烧伤,凶手当场被抓获,经查是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据这名电机专业的高才生供认,用硫酸泼熊是为了测试黑熊的嗅觉灵敏度。此事件发生时,恰逢全国人代会召开期间,人代会代表、从事心理教育的学者、网民就此事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究竟如何看待此事?教育部副部长、人大代表袁贵仁委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今天学生的教育至少存在四方面的欠缺。一是心理教育。具有正常心理的人都不会这样做,这位同学的心理方面有些缺欠。现在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而言,知识也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重视心理健康,以增强对复杂影响的抵抗力。二是从环境教育来说,这位同学是单亲家庭,内向,不爱交流,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不是非常好。如一开始他能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从教育角度来说,应该提供宽松环境。很多学校只重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创造学校和宿舍的文化氛围中,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三是人文精神教育。即教学生怎样做人,与自然、人和社会和谐相处。大学更重视自然科学的传授,对人文教育的重视远远不够,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把他律变成自律,内化为自觉。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要形成整体,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朝一个方向用力,为学生制定一个统一的努力目标。
袁贵仁委员的观点阐明了人生环境对我们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大学生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详讲)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虚弱的状态。”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完整统一。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勿庸置疑,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乐观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心理不适与困惑,甚至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扭曲的状况。
(1)精神疾病成为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大学,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退学人数在休、退学总人数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分别为37.9%和64.4%。(2)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3)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障碍,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在许多高校,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学生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到76.1%多和54.8%多,而神经症中又以神经衰弱为主。(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33页。)因神经症而休学、退学的有,但更多的则仍在继续学习,然而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已受到严重影响。(4)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在大学生中,约1/5的人有各种程度不一的心理卫生问题,至于偶尔出现的、或者轻微的、局部的心理困惑则出现在更多的学生身上,它们不同程度地干扰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5)尽管大学生中存在如此普遍的心理困扰,但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 社会因素的影响 此处是指家庭、学校、社会等个体以外的客观因素。
A、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增强。
B、学校文化氛围中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人际关系复杂化。第二、学习生活的紧张化。底三、业余生活的单调化。第四、教育思想贯彻的片面化。较长时间以来,学校教育重智育而轻德、体、美、劳、心等各育,智育中又重分数而忽视能力,重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由于上述社会因素的影响,2/3以上的学生时时感到一种压抑感",“郁闷啊”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禅。这种压抑感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它本身也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生理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A、大脑的器质性病变。脑器质性病变会直接导致各种心理异常,出现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严重遗忘症等。
B、躯体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常使人烦躁不安,敏感多疑,情绪稳定性降低,行为控制力减弱,兴趣缺乏,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可致心理障碍。
C、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中,尤其是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与遗传有很大相关。
D、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这将使心理出现某种障碍,导致病态人格等异常,或引起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3)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A、性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冲突:尽管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正当途径适当释放性的生理能量,如集中经理于学习、工作,或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等,但不少大学生仍有不同程度的性压抑。当他们感觉到自己对性的关心和欲求时,又往往伴随着羞耻心和不安感,导致心理障碍。
B、心理素质的脆弱:一方面,来自整个社会的紧张刺激增多带来巨大应激和压力,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要求,很多学生成长历程过于顺利,极少遭遇逆境,一旦遇到挫折,或惊慌失措,茫然痛苦;或悲观失望、萎靡不振。
C、个性缺陷: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卑或过分自尊;急躁冲动、固执多疑、易偏激;有太高的个人期望和太强的个人欲望;不善人际交往,唯我独尊,爱慕虚荣,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等个性特征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D、人生观的动荡模糊。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逐步确立阶段,而他们面临的是多元价值体系的选择,加之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使他们人生观的确立变得困难而复杂、动荡而模糊,错误的人生观往往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E、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趋向成熟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自立与依赖的矛盾,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等,当他们长期处于内心矛盾中,或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时,就会破坏心理平衡而引起心理、生理疾病。
F、情绪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最丰富、最动荡的时期,他们的情绪易冲动,缺乏冷静思考,有时失去客观性。
总之,大学阶段是一生中苦闷、烦恼最多,体验最深刻的时期,其内心敏感而脆弱,易受伤害,当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与不良的生理、心理因素交互作用时,会导致心理平衡的失调,损害人的健康。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上述情况表明,大学生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智力正常是人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心理健康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求知欲望强烈,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成绩稳定,能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从学习中体验满足与快乐。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和优缺点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有自知之明;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善于正确地“自我接纳”。
(3)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影响人的健康,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影响人际关系。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能认可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
(5)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需要相矛盾时,能面对现实,对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迅速自我调节而不是逃避现实。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人认知、情感、言行、举止都符合他所处年龄段的要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来讲,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对人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相关事物,冷静地、妥善地对待各种问题,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
比如拥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在困难时看到光明,在积极进取中锤炼意志品质,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等
典型案例16 刘翔教了堂心理课
关键句:高手对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刘翔却日渐从容,挥洒自如,就好像他说的“我心飞翔”,他的心脏,强悍得足以应对任何压力,也给予了他非同一般的自信。
仔细看了看刘翔诸多的访谈还有孙海平诸多的介绍,似乎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唯一不同的,是他一直拥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刘翔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吃“体育饭”,既然要吃,就要“吃出名堂来”,他说得很直白:“我很清楚以后要走什么路,这一点很重要。”
强大的心理优势无非来自对自己的清醒认识,邓亚萍是一心要证明“小个子也能打好球,也能进国家队”,姚明是“一定要在NBA站稳脚跟,我肯定能行”,刘翔是“这是我的路,我要好好走下去”,一个人要想把握自己的人生,就要有足够的坚强和强大的动力。
所以,他们的人生中可以有暂时的挫折,但他们总能越过这些沟坎,他们决不服输,所以他们的人生中可以有低谷,但是不会有持续的“恐×症”或一次又一次的“黑色×分钟”。
典型案例17一条蓝色的缎带 一个生命的价值
关键句:美国的布里居丝(Helice Bridges)女士,发起了一个叫做蓝色缎带的运动,希望能在公元二千年的时候,每一个美国人都能拿到一条她设计的蓝色缎带,上面写着「Who I Am Makes A Difference」,也就是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的意思。她处处散发这样的缎带,鼓励大家把缎带送给家人和朋友,谢谢这些在我们四周的人。她也四处演讲,强调每个人的价值。蓝色的缎带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看到自己的价值。提醒我们要接受自己、关爱自己。我们是可以创造奇迹、创造不同的人,不论我们是谁,都有这样的能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这世界的美好、光明的一面,也才能生活得愉快,真正的去爱,去创造生命。
典型案例18不会因此而失去价值
在一次研讨会中,一位著名的演讲者,手上拿出一张百元纸币,会中有二百人,他问︰「谁人希望拥有此百元纸币?」众手齐起,他说:「我将把这百元纸币给予在座中的一人,但等我先做一些事。」他接着把纸币狠狠地压皱,再问「谁还要这纸币」?仍然有不少人举手。他说:「好!如果我这样做?」他把纸币掉在地上,再用鞋底大力压下去,踏上几脚,捡起这张既脏且皱的纸币。「现在,谁还要它?」仍然有人举手。
他说:「朋友,这是宝贵的一课,无论我怎样压皱践踏这纸币,你仍会要它。因为它的价值没有改变,仍是值一百元,很多时,在我们的生命中,由于我们的决定,我们跌倒了,给别人践踏、压皱,在地上和污泥打滚。我们感觉无用,无价值。但无论如何,已发生或将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你不会因此而失去价值。」因为你是你。不要忘记!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1)自我增进心理健康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就客观来说,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要维护心理健康,主要应在主观方面下功夫,重在自我维护。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第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第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等。第四、确立力所能及的奋斗目标。第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第六、积极参加课余活动。
随着大学生中各种心理困扰的增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卫生,不仅要增进人际间的相互了解,也要重视对自己的了解。既要善待自己,也要善待别人。如果不幸被异常心理所困扰,则要正视它。解除心理障碍药有很多种:或许是一个好朋友,或许是一本好书,或许是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或许是一面干干净净的镜子……
互动:心理适应性测验(附在典型案例后)
(2)借助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对那些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一定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和指导,陪伴和分享其思想、经验和经历,促进共同成长。
典型案例19北大“小鸽子”跳楼折翅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小鸽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事后经过了解,原来是由于学习压力太大导致了她走向不归路。社会家庭对她期望值,自我高定位(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应出类拔萃),由于活动太多,分散了她学习的精力,结果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一定要处理好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免顾此失彼。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学校教育水平有差距或是没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成绩和高中差距过大,从而带来考试恐惧症、自信心下降等系列问题;再加上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使学生在大学中对自己的期望值也过高(尤其是来自工人、农民家庭的学生),极易引发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性格内向等原因,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知所措或无法和别人较好地沟通,长此以往,导致这些学生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甚至患上抑郁症。
现代大学生在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今天,需要的是更多心理关怀和精神沟通。“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吐衷肠”已经越来越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轨迹。这种看似标新立异、潇洒不羁的生活方式真实地折射出大学生孤独、迷惘的心理困惑。
典型案例20 北大学子投毒案(97年)
当他不再去考虑别人生命的意义时,一种极度的自私便会无情地扼杀掉人类普遍的善心。
案发后,学校给王小龙出具的平时表现证明中写道:“……王小龙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学习勤奋,尊敬师长……在实验室工作期间,认真负责,表现出一定的科研潜力,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个确实难以找到犯罪学上犯罪根源的个案。在庭审中,王小龙年轻苍白的面容、机敏的反应和有条不紊的辩护更使人痛惜。他虽然表示认罪,但他并不强烈的负罪感却让人震惊。在看守所里,当一位调查人员问他对此事后悔不后悔时,他的声音激动而委屈:“肯定后悔。我毁了他也毁了我自己。我毁自己比毁他还大。我的损失还小吗?”对王小龙来说,如果没有此案,他今年可以被保送上研究生,到2001年,他将去美国深造,一步步接近他的人生目标。而如今,这一切都完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伤,居然深重到必须以毁灭、伤害他人的生命来平复? 知识和人格的裂变向我们敲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典型案例21 从醉心"自我"到自我毁灭——北航学生刘勇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C、合理调控情绪
主要有宣泄法、转移法、升华法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有利于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详讲)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交往行为引起交往对象良好的反应,彼此更加协调一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典型案例22 善良维护着别人的尊严
中间设个问题:为什么祖父要在让求食的人“帮忙”搬那堆木材?
典型案例23 大富翁的屋檐
这里设一个问题:前后两次,人们对富翁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
诚信原则。诚信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保证。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历来被视为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典型案例24 五遍与七遍
这是“人无信不立”活生生的例子
典型案例25 三次逃票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在德国,工交车是乘客自觉买票,无人监督,但有抽查,被抽查的概率是万分之三。
问题:这位博士缺了什么东西?
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在与他人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和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不解和意见分歧而产生人际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日寸就要求遵循宽容的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当然,宽容不能趋于怯懦,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作交易,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宽容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区别开来。
典型案例26 宽容之心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通过上面的例子,设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归集到一点:主人公后来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人生之舵。
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也就没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
典型案例27 一个小黑点( 这个环节老师可以自己做)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大家看到什么?" 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 老师故作惊讶的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你看到的是什么?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呢?是否只看到别人身上的"黑点"却忽略了他拥有的那一大片洁白(优点)呢? 其实每个人必定都有许多的优点,换一个角度去看吧!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丁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个人既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地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只有学会帮助别人,才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讲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典型案例28 盲人提灯的故事
从前,有个盲人走夜路还要提着一盏灯,旁人笑话他多此一举,他说“我提灯,既为了照亮你们,也为了我自己不会因为你们看不见而被你们撞倒”。
典型案例29 心的存折
十年前,李梅是台湾一家公司的职员。她代表公司参加一个在纽约举行的皮鞋展销会。正是午饭时间,快餐厅里人很多。李梅刚坐下,就听见有人用日语礼貌地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老者,他连忙请对方坐下。接着去拿刀、叉、纸巾之类的东西,担心老人找不到,便帮他拿了一份。吃完快餐后,老人递给李梅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卡过名片之后,李梅才知道老人是一家日本公司的社长。
三年后,李梅自己成立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一年,唯一的客户突然不做了,这意味着公司有可能破产。情急之下,李梅给那位日本老人写了一封信,简单说明自己的情况,希望对方能来台湾看一看。没多久,老人真的带着几个职员来了。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着加工,在肯定了产品的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李梅做一年的定单,并表示以后还可以有合作的机会。李梅惊喜地问:“您在台湾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一家小公司,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回答说:“当初你在纽约给我小小的帮助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其实,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真是用一点一滴的善积累起来的。”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这里可以设一个辩论环节: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竞争重于合作还是合作重于竞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大学生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与社会上的人们一样,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学们要在思想上正确地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更要在行动上正确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公平竞争与友好协作相得益彰。
正确认识竞争。在社会生活中,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体育比赛、智力竞赛是竞争,学校里的考试、评优、人才的选拔也是竞争。一般说来,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与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所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 大家在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与合作对立起来。
典型案例30 竞争:气量与风度
我们要问的是,为了达到目的,竞争是否就可以不择手段?
对这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下列选择:中国比较传统的做法是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对别人进行有理性,公正、客观的评判,如果确实是别人比自己出色,那就很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由衷地赞美别人,并真诚地祝贺优胜者的成功。
比较折衷,比较现代,而又为当青年都能接受的做法是绝不放弃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用尽可能完美的方式来凸现自己的长处,以便在外在风度上和内涵气质上来战胜自己的对手。但绝不因此而失去对别人的客观评价。在梅龙镇广场青春大使决赛中我们看到了最不愿见到的情况。选手们相互攻讦,彼此诋毁,语多不敬,已近似谩骂。有专家指出,这种不上台面的做法,即使是作为一种参赛技巧,也是极不可取的。
竞争并不排斥合作,从某种意义来说,竞争也是一种合作。大赛的桂冠只有一个,最终获胜者毕竟只是少数,因此对大多数参赛者来说,重在参与。竞争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在竞争的过程中与选手们交流、切磋、砥砺,以求得共同的发展。由于参赛者共同的合作,创造了一种竞争的氛围,正是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选手们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为了达到目的,在竞争的过程中诋毁对手,是一种很卑劣的行为。不仅显示出参赛者道德上的缺陷,还暴露出她们在文化、知识、素养上的底气不足。她们不是想办法提高、展示自己的才干、风采,以使自己脱颖而出,所谓"水涨船高",即你行我也行,而是千方百计地毁损别人,似乎只有把别人贬低下去,才能显露出自己,所谓"水落石出",即你不行我行。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青年人观念的如此异变?在中国,青年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自信,这无疑是社会的一个进步,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会展示自己,就意味着被淘汰,唯唯诺诺的谦谦君子,怕是越来越不能适应今天的生存环境。但是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青年片面理解了"自信",许多青年对"你崇拜谁"这一问题的回答,永远是"自己",这种自信并不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的。同时,保持对其他个体的充分尊重,应该是自信的前提。否则,自信会演变成自私。如"青春大使"决赛中一些选手的做派,那种舍我其谁,不可一世的架势,除了虚张声势的造作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只顾自我的一种自私心态。
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如何进行合作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合作精神的自觉养成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合作,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究合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讲究合作。如果一个大学生只掌握了某些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多,也无法在工作中充分地施展才能。善于合作,一定要真诚对待合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见解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尊重对方的见解,这是成功合作的开始;二要谦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从合作者身上发现火花,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见识;三要推崇他人,因为事业上任何一点突破都有继承性,都不是一个人的所为。推崇他人会赢得别人尽可能多的帮助与合作,为自己的学业和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典型案例31 我怎么啦
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互动环节:心理游戏《同舟共济》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个人的个体性都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性"的烙印。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并具有可能。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失去基础和条件,还可能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可能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与社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地维护自己身处其中的社会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但是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并不与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简单对应,在道德要求上,不能把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作为承担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的先决条件。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责任不是对人的高标准要求。履行责任是人的"应分",要求人做一个本分的人。责任的实质就是本分,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做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性生态危机席卷地球,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趋于枯竭,能源危机加剧,土地侵蚀扩大,粮食问题告急,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大气臭氧层遭破坏,酸雨成为“空中死神”,有毒化学品进入环境循环,垃圾泛滥成灾等。资源趋于枯竭:淡水资源的消耗惊人并日益紧缺,非燃料的矿物资源受到挥霍性与浪费性开采。热带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能源危机加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性燃料成倍消耗,人类为“能源枯竭”而惊恐不安。 土地侵蚀扩大:耕地减少,表土流失,土壤因受到污水、农药与化肥的有害侵蚀而导致土质恶化与肥力丧失。与此同时沙漠化现象正在威胁着世界。 粮食问题告急:粮食总产量增加与人均占有幅度递减形成强烈反差,粮食出口国在减少和粮食储备的保障天数减少同时出现,不少国家的粮食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需求增长速度,受饥饿与营养不良威胁的人口占极大比重。 人口急剧膨胀: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全世界每秒钟增加3个人,每天增加25万人,每年将增加1亿人;大量农村人口移居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人生观教案》相关文档:
第三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订立教案案例分析和习题(含答案)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课件03-29
物业管理实务第三章承接查验整理04-26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运输层(练习题)04-26
第三章 房地产转让相关制度政策第三节 其他类型房地产转让管理综合练习与答案06-03
读简爱第三章读后感范文5篇07-16
第三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07-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人生观教案09-14
领导梯队第三章读书心得总结12-25
第三章合伙企业法练习答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