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诗意贵州的形象建构

时间:23-09-13 网友

《四个春天》:诗意贵州的形象建构
作者:吴飞
来源:《电影评介》2019年第17期

        2018年11月至2019年初的短短3个月内,三部贵州题材电影《无名之辈》《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陆续上映,贵州籍导演饶晓志、毕赣、陆庆屹都不约而同地把镜头对准了贵州,创造了中国电影的“贵州现象”。“贵州电影”的发声让人们更加关注贵州,关注贵州地域文化特色。《无名之辈》除了贵州方言外,可以说“贵州形象”的辨识度并不高,把这个故事放在中国其他小城,其故事的逻辑动因皆能成立。《地球最后的夜晚》将毕赣个性化表达与贵州地域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而纪录片《四个春天》则相对来说更纯粹,营造出了一个“诗意贵州”。

        一、影视作品中的贵州形象侧影

        影视作品中的贵州形象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圣地。“遵义会议”作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进程。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长征》第10集生动再现了这一伟大历史转折。2016年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电影《遵义会议》还原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强化了长征精神的贵州表达。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焦虑之地。主要以王小帅电影为代表,作为集体记忆中的“三线建设”地。而电影《寻枪》则把焦虑直接强压在一名丢枪的警察马山身上,枪里的子弹一颗进入了旧情人的身体,两颗进入了马山的身体,三颗子弹也未能给焦虑的马山带来平静。三是少数民族特色之地。主要以贵州境内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代表,电影《滚拉拉的枪》关注苗族带枪部落,《云上太阳》表现苗侗原生态民族风情。除此之外,电视剧《瑶山深处》讲述了瑶族山区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奢香夫人》讲述了彝族奢香夫人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事迹。四是诗意之地。其始于毕赣《路边野餐》对贵州的诗意书写。《地球最后的夜晚》更加强化了魔幻与诗意的凯里印迹。显然,《路边野餐》与《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意识流诗意营造跟中国传统诗意电影有着较大的区别,毕赣的诗意生涩,传统诗意则韵律流畅,真正续接传统诗意精神的则是陆庆屹的纪录电影《四个春天》。

《《四个春天》:诗意贵州的形象建构》相关文档:

贵州大学校长的讲话稿09-02

贵州赫章阿西里西大草原导游词09-26

贵州茅台分析报告10-22

浅析贵州茅台企业文化建设10-22

结课论文之贵州茅台10-22

贵州开学第一课主题2023观后感(精选23篇)10-30

贵州某煤矿托管协议(煤矿承包合同)01-31

贵州茅台镇旅游文案朋友圈02-10

贵州老乡会主持稿04-16

2024年贵州师范学院招生招生简章05-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