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看我的家乡》
在我们组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用科学发展观看我的家乡》这篇作文,以组成员的顺序来分别描写家乡。
美丽的东北有长白山,有松花江,也有我可爱的家乡吉林省通化县。吉林省通化县把农业科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不断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农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县1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和互联网站,形成了"县有平台,乡有服务站,村有信息点,组有信息员"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年平均发布各类信息1450多条。积极组织实施 了"三电合一"工程,进一步解决"零公里"问题,并在集电脑、电视、电话于一体的智能语音查询系统即"农业信息特服电话95105110"开通的基础上,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建立高层次、宽领域、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网络化示范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和牵线搭桥,全县医药企业与北京大学、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省内外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医药生产和科研高技术密集区。全县己建立了细辛、平贝亩、人参、五味子等10多个道地中药材GAP基地,示范面积达6万亩,带动了15000多户农民种植中草药。他们还发展绿优米、林蛙油、食用菌、中药材、无公害蔬菜等产业的经济合作组织25个,带动了2500多个农户从事组织化生产。
发挥各涉农部门的职能优势,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力度。他们分类聘请专家学者组成讲师团,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目标,多形式、多途径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组巡回授课。共举办水稻优质米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山野菜家植等各类培训班600多期,每年平均培训农民和科技带头人6.8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5万多份。与此同时,他们还从各涉农部门中抽出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分别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等为农民现场解答在生产技术、种植和养殖业防病治病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实用技术指导与服务,积极推广抗灾减灾技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后忠诚的祝愿我的家乡更加繁荣昌盛。
太好了!轮到我了!美丽宽阔的大草原是我的家。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创新服务居民群众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和谐稳定新社区。为把社区建设成服务社区居民的 “爱心家园”、 “学习家园”、“和谐家园”和服务社区党员的“红色港湾”,各社区投资100多万元建起“365阳光服务中心”,安装了电子信息触摸屏,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条件、承诺时限和办理结果,实行一站式办公,使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就可基本满足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和服务。各社区普遍建立了爱心档案,详细登记社区内下岗职工、低保户、空巢老人和贫困家庭的信息,并根据不同需求,开展一系列的帮困服务。社区还与驻街医院联合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为低保户、困难户、60岁以上老年人和育龄妇女体检,对社区居民就医实行优惠和费用减免,并定期为社区居民就医和保健提供咨询和服务。而且各社区还积极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居民其乐融融。各社区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电子学校,并且结合居民需求,聘请各类专业人士担任社区教育志愿辅导员,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家庭投资指南、医疗保健常识、法律法规知识、实用就业技术等培训,使社区成为居民终身学习的家园。
社区还普遍开展了居民诉求恳谈活动和居民维权日活动,定期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此外,红山区还在社区中普遍建立了党员服务站,定期组织党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通过走访慰问贫困党员、党内结对帮扶等服务活动,为党员营造温馨的港湾。和谐赤峰,和谐红山区,愿家乡的人幸福美满快乐!
大家好,让我来介绍我的家乡德州临邑县,临邑县村村实现通油路、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宽带;42.9万农民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收入群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这是山东省临邑县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变化。缩小城乡差距,经济是基础,农民增收是关键。临邑县充分发挥工业这一强县富民巨大引擎的作用,重点培植支柱产业,为积极“反哺”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临邑县生物医药产业两大龙头企业——齐鲁制药临邑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和信立泰制药项目的竣工投产,一次性接收1000余名经培训后的当地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青岛六和集团投资12亿元在临邑建成集良种鸭孵化、肉品加工、饲料加工、成品鸭回收、冷藏和出口于一体的10个畜禽综合养项目,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年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 在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转移的同时,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帮扶、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投资5亿元建设了生活垃圾处理厂、两处污水处理厂、图书馆等公共服务项目,开通县乡10路公交车,新上170余部城际出租车。城乡居民自来水实现了同质同网同价,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为达到“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民有所业”的目标,临邑县先后投入2400多万元使5300多名贫困农民得到政府住房、医疗和教育救助;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普及高中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投资3.2亿元建设了容纳9000人的新一中、容纳2000人的华忆职业学校。并组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使110多所农村中小学的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为使农民更好地融入城镇化建设中,临邑县以“市民理念”提升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转变致富和就业观念。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引导企业按时为农民工足额缴纳“三险”,为农民构筑起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临邑,工与农、城与乡统筹发展正以气势恢宏的力度推进,一幅和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美丽富饶的青岛是我的家乡,请跟我来了解了解青岛吧! 青岛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关系民生、改善民生的旧城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环境提升,启动实施了青岛市住房重点建设项目李村河上游片区旧村改造项目。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37亩,共涉及侯家庄、郑庄、苏家、庄子、刘家下河、毛公地、王家下河等7个旧村改造工程,惠及社区居民6917户约2.1万人,改造工程之多、改造面积之大、规划标准之高、惠及群众之广,堪称青岛市历次旧城旧村改造项目之最。
李沧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改造工作,维护和保障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把利民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一步到位,确保旧城旧村改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功能和景观的先进性。
以优良的环境质量为保障。为充分体现住宅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李沧区将李村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作为旧村改造项目的保障工程。李村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彻底根治了河道脏乱差的弊病,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了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提升了李村河上游片区的人居环境。
以高标准的建设质量控制为关键。所有建设项目的前期调研、房屋拆迁、规划设计、安置房建设到后期管理各个环节都强调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对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单体设计方案进行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实力强、技术优的企业进行施工,并广泛采用节能、节水及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材料、新技术,保证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建立层层把关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对施工全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明确监理以及材料供应、施工等与工程建设质量有关单位的责任,做到施工监管到位、工程监理到位、质量监督到位,切实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和高标准的建设质量,满足了群众对住房建设的要求,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以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为动力。项目建成后的后续管理改变以往管理抓突击、搞活动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城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量化、细化责任分工,实现改造片区管理的日常化、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为李村河上游片区由旧村到社区、片区居民由村民到市民的良好转变提供了强大动力,使居民从被管理的对象变为管理的资源和主体,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李沧区李村河上游片区旧村改造项目投入大、进展快、质量高、效果好,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请大家的思绪随我到我的家乡去,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近年来,滕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着力发展农村,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滕州市全面加强以"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两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一场"(文体场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所有村庄都实现了通硬化路,98%的村通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42处,完成了355处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升级改造。切实加强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共完成危房改造4255户,集中连片建设住房4700户,洪绪镇龙庄村建成了7.5万平方米的农民公寓。坚持以农村沼气建设和太阳能应用为抓手,全面推进村庄环境建设,全市共发展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47个、沼气示范村260个、沼气示范户5.3万户,40%以上的村庄全面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32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
发展是第一要务。滕州市坚持"围绕发展搞创建、搞好创建促发展",积极实施"强镇兴村富民"工程,着力引导村级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培育壮大村级经济;鼓励农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级索镇北杨楼村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引进实施了5个来料加工项目,解决了本村和周边村庄800余名妇女就业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嫂经济"。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专业村、特色村150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7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3家,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92个。
进行文化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高标准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全市所有村庄都建成了宣传栏、公开栏和阅报栏,共建成农家书屋428个、村级文化大院202个,60%的村庄完成了农民健身工程,68%的家庭通上了有线电视。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依托日益普及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庄户剧团、篮球队等业余文体队伍,定期举行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张汪镇大宗村从2006年开始,每年春节都举办村民运动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兼爱包容、诚实守信、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新时期滕州精神,深化"滕州因你而文明"主题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善国爱星"、"文明生态户"、"文明家庭"、"文明标兵"、"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大农民培训教育力度。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对农民群众进行政策法律、农业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养和增收致富能力。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推进村情镇情档案建设,全面建立村级信访代办员制度,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看我家乡》相关文档:
用科学发展观看我家乡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