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

时间:23-07-16 网友

2023年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我设计的本课三个主要活动是这样的:

  1、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首先让学生对桌上的材料进行预测。根据学生的预测和实验结果进行板书。让学生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行自己的初步判断: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大的物体会怎样,重的物体会怎样等。

  2、实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请学生再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验证,汇报时,教师再次把学生的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对比,结果学生得出:物体的沉浮跟大小、轻重又无关的结论。

  3、再次进行实验验证跟大小、轻重的关系。控制一组变量,(轻重)研究大小,控制一组变量(大小)研究轻重。最终得到结论:轻重一样的物体,沉浮跟大小有关,在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一样的物体,沉浮跟轻重有关,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从这三个活动的安排上来看,第三个活动是第二活动的发展,第二个活动又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所开展的活动是按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有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这个活动的价值就比较高。

  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繁,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达到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之成效。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讨论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物体沉浮和物体本身大小、轻重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严谨求真的习惯,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达到了科学探究的目的。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给本次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遗憾。比如语言不够简洁、精彩;板书不够整洁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不够精彩;还有个别之处活动不够充分,有些急于求成等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另外通过此次活动,我也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生动、精彩的科学探索活动,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应变能力,否则我们所组织的活动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下功夫,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2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养、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1、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透明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2、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3、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试卷难易适中,从各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试题分为五大类: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和科学与生活。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和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科学这门学科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卷面分析:

  1、由于时间紧,复习时间短,多数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生活实践能力题是同学们的一大弱点。比如:科学与生活中的`畅想未来通信学生不能与实际相联系。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与了解,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所学知识,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轻松地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能够在生活中自如运用。

  2、教学中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他们多向性思维,让学生不只是借助课本单一的学习,而是做到在生活中掌握课本知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3、平时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多观察,多积累,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4

  三年级综合试卷包括科学和品德与生活两部分各50分共100分。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命题上较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将试卷及试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科学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形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试题情况与分析

  本次检测卷用各种的形式和方法去涵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卷分为五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科学探究、课外实践。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试卷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从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活多样。如:填空,将枯燥的问答变成有趣的填字,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记忆的调动。选择题,占得分数较多,但是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不过,其中的题充分考察了学生的认真性,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对,充分体现了灵活性与认真性的完美组合。问答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科学课外实践探究在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又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科学这一主题,更是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试题中,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力设计早餐食品,难度较大,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纵观这份试题,我们感觉试题出的难易较适中,第一题填空,第一小题在“夏季的草丛里,我们可以找到”,这道题注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考察的是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但平原地区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昆虫了,只有山区有,一般情况下如果课外知识少,老师上课又没有说过,学生就只能瞎猜。第五道小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生活知识,学生只要看妈妈做过饭,或者自己亲手做过饭,就能顺利地答出这道题。从这道大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试卷不光要考察学生的死知识,也注意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这些题的导向作用是很重要的,他会引导科学教学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第三大题问答、第四大题科学探究、第五大题课外实践同样体现了这种导向意识。例如第五大题,关于课外实践出的新颖别致,具有想象力,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考察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如果不是事先讲过,学生是答不好这道题的,得分率在50%左右。

  总之,这份题出的有水平,全面概括了全书的内容,考察了学生的全面的综合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考试水平要求。

  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科学共五道大题

  第一题选择(10分)。抽样的32份学生答卷中,有2个学生考了满分,10个学生考了8分,18个学生考的不到8分;丢分较多的是第一小题,学生对于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所混淆。

  第二题填空(1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有12个学生考了满分,优秀率为88%;相对于其它的题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第三题问答(14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生活积累及观察利用能力,失分较高。平均分为6.94,丢分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小题,学生对于“物体的沉浮”这节课学习的太死板,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光注重“沉浮”的条件,而忽略了“沉浮”的原因,导致失分较多;第二小题是书上的原题,学生答错主要原因是对于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还有教师督促不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注意进行这方面的联系,多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题科学探究(1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2个学生,有7个学生考的不到6分,平均分为7.39分,也是失分较多题之一。从得分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动手试验能力较差,也可以看出教师在这方面训练较少,课上该做的实验学生掌握的不牢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重视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探究,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第五题课外实践(6分)此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设计一种适合学生使用的早餐食品。平均分为2.24分,是失分最多的一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误把“早餐食品”理解或看成“新颖食品”,从课本上照搬,导致失分较多。

  综上所述,在以后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训练学生对物体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协同配合应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品德与社会

  此试题出的难度不大,尤其是第二题我能分清对与错、第三题我会选、第四题我会连丢分不多;第一小题填空题,以书中整段的句子作为填空的考题,由于学生用词不当,不按原文填空导致得分不高;学生丢分较多的题是第五题我会答,不是他不会,是答题时不认真,不会组织语言,通过此题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实践能力比较缺乏。从我乡学生考的成绩看是比较不错,但从试题来看,学生考的成绩并不理想。有些学生不是不会做题,而是不认真读题,在以后教学中应多培养、多训练学生答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调研考试,能摸出我们教学的薄弱点;看出学生在做题时不认真麻痹大意;也反映出我们教学中的弊端。为更好的做好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学生答卷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不是很好,没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尽数掌握,综合运用力不是很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还需努力。

  四、考后反思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生活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现象,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以及我们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是与新的课程观不相适应的。

  学生的学习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基石,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太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是那样的单调,没有时间、机会和条件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只能局限在学校、家里。这对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

  另外,三年级孩子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平常教学中缺少系统的训练,很多孩子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甚至有的学生影响同伴的学习。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狠抓、努力提高的地方。

  五、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考

  1.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搞活。

  2.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力。

  3.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4.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经过这次考试,通过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严格要求学生,争取在下学期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5

  三年级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据此,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科学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同时,更是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科学能力的培养。

  2、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1~5单元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纸”五大方面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内容,而第6单元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一、二年级学生更为强烈和积极,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因为,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4、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予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比如在米饭一单元中,没有让学生在初步区分石膏与淀粉同时,去拓展淀粉和石膏的各自不同用途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把握好教材资料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课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科学和生活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4、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科学实验。

  科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虽然在教学中,我都会设计一些观察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但由于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有些实验未能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比如,淀粉加热的实验,由于要用火,就没能放心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明确知道安全实验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实验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科学实验。当然,能有另外的教师协助更好。毕竟,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比较弱的。所以,如果涉及危险性大的实验还是由教师来示范比较妥当。

  3、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由于科学不是自己的专业,又是第一次执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足。在教学当中,还是有很多细节没能够很好的处理,造成教学过程的不完美。还需要日后不断提升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去探究如何去完善课堂,让学生学得更开心。

  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我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积极撰写教研论文,以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教学更宽更广的前程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6

  《倾听声音》这节课我上完了,根据自己的教案设计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比,觉得学生几乎达到了自己设想的结果。我采取引导的方法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三年级的学生互动得很好,充分调动了他们对声音这部分的积极性。因为这部分内容很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在不断地寻找声音并积极回答,感受体会到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样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听录音回答问题这一环节我没有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反复听了三遍,浪费了课上的时间也没达到很好的效果。二、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时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这方面需要我注意引导,如果课堂气氛太活跃的.话就是混乱了,学生就会学不好知识。三、课上时间我没有把握很好,以致最后下课了过了一会才讲完,时间很紧张。我课上的声音很洪亮,但不会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自己嗓子也很累,这方面我需要及时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真学好科学知识。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继续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科学这门课,学好科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7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材料》中的起始课。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科学课学习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科学学习的习惯。不管是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当我叫他们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时,他们很顺利地说了出来。

  在学生观察到物体后,我再和他们一起来讨论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对材料这个知识的前概念是多少?对于他们的老的任课教师来说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但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可能就只能找些学生进行询问来了解了。其实材料这个概念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直接引入材料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去说哪些可能是材料,这样有可能到这节课结束学生对什么是材料还是混混沌沌的。但如果在一开始不是直接抛出概念而是拿出六种由单一的常见的材料制成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原来这就是材料,然后再引出材料的概念,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我采用的就是先认识几种单一材料的物体,再来引出材料的概念,学生的印象较为深刻,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8

  为了让孩子规范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我在《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教学时将教学调整为两课时。今天在班上课。主要包括以下教学环节:认识各种温度计在认识各种温度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合理选择温度计。

  学习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

  此部分教学十分重要,能为学生在后续测量的规范操作提供帮助。本环节,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测量水温的方法。学生自学后,让他们边讲解要点,教师边通过示范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为什么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离开?……让学生认识到不规范的操作会引起的测量结果的误差。

  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水温教材设计的.是测量冷水、温水、烫手的热水、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考虑到安全,我只安排测量前三种水温。在测量前,我先让学生用触觉判断冷水、温水和烫手的热水,再猜测这三种水的温度,其目的是期望让学生通过后续的实际测量和此时的猜测比较,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凉、温、热”等词。学生的猜测为:冷水:5——6摄氏度;温水:30摄氏度左右;烫手的热水50——60摄氏度左右。猜测后,让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分别测量三种水的温度(每组六人,每两人一小组),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分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验时,我看到孩子们的态度是认真的,操作比较规范,巡查了几组,认读很准确。从孩子的实际操作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认真与严谨。在汇报测量数据是,我发现:尽管孩子的操作比较规范,但还是存在误差。

  例如:冷水的温度(共八组,四组为17摄氏度,四组为16摄氏度,测试16摄氏度的小组均靠窗)温水的温度:(四组测量为33摄氏度,两组为34摄氏度,一组为31摄氏度)

  烫手的热水(四组为48摄氏度,两组为47摄氏度,一组为51摄氏度)。误差产生,就要分析原因,对于冷水,一般不应该出现差异,因为冷水的温度接近室温,比较好测试,一位学生在分析时,认识到,临近靠窗的四组测量的数据都低一度,是因为靠窗的温度低些,所以测量的水温也低些。确实,孩子很善于观察和思考,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孩子。

  对于温水和热水的测量有差异在预想之中,一来,实验室的温度计本身就存在误差,大约在1度左右;二来测量温水和热水,孩子们读数的时间不一致(有的还未等液面停止就读了,有的温读开始下降了才读)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居然也能把这些可能造成误差产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出来,确实思维很严谨。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的表现让我觉得课前我花那么多时间准备材料很值得!分析原因后,通过实际测量的数据,对比前面的猜测,孩子们会发现事实与猜测的差距,通过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冷水的温度接近常温,温水一般在25—30摄氏度(我今天的温水温度调高了),热水的温度超过48摄氏度。从而加深了对“凉、温、热”等概念性名词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9

  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寻找一名助手。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如果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帽。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起来。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顶智慧小帽。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出示图片1)

  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幅城市夜景图,你们想欣赏吗?(出示图片2、3、4,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好吗?(出示图片5课题:灯泡亮了并板书)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

  学生猜想小白兔的方法,并起来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并回答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并配以图片,开始一节科学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

  关于灯泡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有的可以当堂解决,有的不能当堂解决,这一问题的创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活动一、大胆猜想。

  (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

  活动二、验证猜想。

  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

  (1)出示小建议(出示图片6,提醒学生在拆装手电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2)学生拆装手电筒。

  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爱把手电筒当成玩具,不仔细观察,就忙着组装。所以,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巡视,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3)交流发现。

  引导学生不仅说出手电筒的组成部件,还说出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发现手电筒中两节电池装反了,灯泡就不亮了。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这些发现和问题为后面的实验奠定了基础。(出示图片7,针对组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电池的正负极。)

  活动三:提出假设。

  你认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

  老师也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活动四: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

  1.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

  (1)出示图片8,让学生认识这些实验器材。(2)选取器材,想一想活动中应注意什么?出示图片9,(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特别提醒学生: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这样电池里的电会很快用完的。)

  2.分组合作,实施探究。

  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

  强调指出出手电筒的弹簧和金属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

  活动五:电从哪里来?

  阅读资料卡,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发展史的兴趣,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出示图片10、11、12,让学生了解电池的种类、电池的发明及电的 。)

  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回答,自然会想到手电筒

  实验验证。

  学生拆开手电筒看一看,看看手电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认识的有几种,不认识的有几种。

  学生分组合作,再把手电筒装上,,看哪组完成的最好

  学生相互交流组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出现的问题。

  学生回答: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是:小灯泡、开关、电池、弹簧和金属外壳。

  认识并选取做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掌握它们的功能,知道不能把电池的正负极连起来。

  分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学生:展示电路图,介绍连接的方法。

  学生用符号画电路图

  总结: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了解电的相关资料,知道电的 有两种:1.电池,2.发电站。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0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认真研读了教科书及教学用书,比照了初中一年级的《温度计》一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四个层次:一是比较水的冷与热;二是观察温度计,认识其结构及原理;三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四是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教学中,我先做了一个魔术:老师双手戴着白色线手套,右手捏着青霉素瓶这时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换左手捏着青霉素瓶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下降。然后设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知道是为什么吗?当学生讲不清楚时教师就此打住并告知学生到上完课以后再来解决。这样的开头方式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情绪高昂,兴趣很浓。

  我用一张冰天雪地图片和一张炼钢车间图片让学生们说出感受并引出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然后,再通过这种感觉来比较三杯冷热不同的水(其中1号杯是热水,2号杯是冷水,3号杯是温水,要求是让浸在热水杯中的手指和浸在冷水杯中的手指同时浸入3号杯,叫学生说出感受),引出如何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都想上去试试。接着引出温度计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让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进行汇报、交流,总结出温度计的结构,对刻度的由来、刻度线的几种类型都进行了分析,学生学得较为轻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热胀冷缩”的知识,所以我是有意回避了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利用课件形式教学摄氏温度的读写时,我先教学0摄氏度、6摄氏度、零下1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并提醒:零下的温度越往下数字越大,但温度越低。同时结合FALSH模型来认读,比较形象和直观,学生掌握得较好。

  在怎样正确的读出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手中的温度计,然后汇报读数。教师在学生汇报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告知学生是因为读的方法上有问题,然后出示了从仰视、平视和俯视三个角度来读数的ppt,让学生来判断哪种认读方法是正确的,分析了仰视、俯视两种读数方法的错误性,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记住只有在平视时读出的数字才是正确的,同时还强调了手和口的要求,最后在小组内每人都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互相评价读数方法是否正确,以加深印象。

  最后结束时又回到魔术揭秘上来,教师首先说明这个装置:青霉素瓶内滴上几点红墨水,橡皮盖上插上塑料管,塑料管要插入红墨水中。同时让一学生捏一捏手套,让学生来道破真相:原来一只手套是干的,一只手套是湿的。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老师右手戴着干手套,捏着青霉素瓶时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红墨水压入塑料管,并逐渐上升;老师左手戴着湿手套,捏着青霉素瓶时瓶中的空气受冷收缩,红墨水又慢慢回到瓶底,我们看到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下降,所以温度计就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我觉得此时来得出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比较合理且整节课在结构上也表现得紧凑、连贯。

  反思本课的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足。一是在教学结构方面。在引出温度概念的时候,用手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一个学生到台上演示,其他同学学生体会不透,教师也没深挖,没有激起学生前概念与现实现象的矛盾冲突。二是在教学理念上方面。在刻度的认识和0摄氏度以下的读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矛盾推进教学过程,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教学时机,最后是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教师重预设,轻生成。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1

  按照要求,这一课应该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然而,对于教师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首先,对于毫无观察经验的学生,怎样教会他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完成最基础的观察记录;其次,在观察活动中如何体现小组合作的观念;再次,怎样维持观察活动中学生的.纪律。这都是我担心的问题。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室外观察的组织

  三班上课时,为了给大家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我进行讲解的时间很短。简单的介绍了观察记录表的做法和强调了室外观察的纪律,然后让学生按分组开始活动。结果,课堂秩序很差,学生由于分组产生很大矛盾,再加上想出教室的欲望强烈,老师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记录结果可想而知。自我反省后,我总结了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水平,改进了上课的方法。在四班上课前,我做了一份关于观察记录的PPT。课上,我利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仔仔细细地介绍了观察记录每一项内容的观察方法。关于纪律方面,我指定各个小组的安排和小组长的安排,并将各组的纪律交给每一个小组长。整节课下来,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还是免不了有学生会大声喧哗,但是进步还是可喜的。

  二、记录的疑惑

  刚开始,我是做好了记录表发给学生进行填写,结果在让孩子记录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看不懂表格。让他们在表格师完成记录那就更困难了。因此,我上完一个班级后在其他班级上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观察记录和PPT上空白的记录表,听我的讲解。学生在写观察记录时确实提高了效率,而且很多记录表已经相当漂亮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2

  刚刚从教科学学科,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科学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学科,但我一直不这么认为,因为科学就相当于我们小时候学的自然,我认为我能让我的学生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如雨是怎么形成的,在夏天吃冰棍的时候冒出的白气是什么等等,当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能想到这和我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相关,我想我们这一学科的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次期末的考试成绩我自认为不是很理想,下面对此次考试的分析如下。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我会填空、我会选择、我会判断、我会填空。基本上都是每空2分,分值分布合理,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但是试题仅注重了第三四单元的考查,一二单元的题目基本上没有,试题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范围广泛,重视基础知识和科学常识的考查。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四个班,现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

  本题学生得分率不算太高,第一题我觉得出题的目的肯定是考察学生都是用哪种材料做的,但校服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都答成了是用布做的,答用纤维做的比较少,文具盒我想正确的答案应当是金属,大多数同学都答成了“铁”,其实这也是正确的,但我认为文具盒是用什么做的存在争议的,因为学生的试卷上有的写是用“布”做的,还有写塑料的,确实学生的文具盒也有用布或者塑料做的。第二小题每个班将近有少一半的学生失分,这本属于历史知识,虽没有在课本中出现,其实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扩充,所以有很多学生都答成了“蔡伦”。教师的拓展面不足,通过“我会填空”以后应当重视基础,并做适当的扩充。

  (2)选择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该题出现错误较少,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第5小题和12小题。第5小题“饮料罐的成型,充分利用了金属铝的()”,正确答案为C,有许多同学都答错了,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金属的'五种特性掌握不牢,特别是延展性的理解不到位,延展性是金属五种特性中最难理解、最抽象的性质,不光要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还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多做讲解。第12小题是考查实验器材量筒的认识,关于量筒的题填空第4小题和判断第6题都有出现,学生大都选了视线要与(B)水平,此题在于没有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由于我校的实验器材有限,仅是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看看,自然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看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自身经历很重要。个别学生在第四小题出现错误,属基础知识不扎实。

  (3)判断题

  此题出现问题最多的是第10小题,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错误率大约在50%,此题考察的是资料库中的内容,资料库里的内容并没有引起我的足够重视,只是让学生看了看,资料库里的内容确实应当得到重视,增进学生的科学视野。

  (4)我会举例

  第二题和第三题非常简单,错误很少,第一题我认为有一些超出学生的思维空间,虽说是对材料的考察,但学生往往不能完整答出五种,有些同学写“墙、纸、稻草等等”,这些到底算不算建筑材料呢?建筑材料的范围很大,所以我们在看这题是对于学生的答案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提高自身专业文化素养,加强直观教学。

  科学课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力求知识点科学准确,并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教学加强课堂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经过这次考试,通过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严格要求学生,争取在下学期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3

  在《浮与沉》一课上,我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首先,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一个《阿凡提帮助穷人的故事》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浮与沉还能帮助人们做事。

  2、在活动1的教学环节,我首先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实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不同物体可能会产生的沉浮现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猜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在这个环节后,我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让浮着底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两个问题,这样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团结、合作、互助的科学精神。在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把自己的智慧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同时分享同学的智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又可以促进小组的相互学习,共同分享成就。

  4、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自由谈本课的收获,自我评价在本课中的表现或小组表现,使学生敢于正视自我。发现自我和小组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利取长补短。教师的随机评价,给予学生克服困难自主探索的勇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4

  本节课主要是要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水,认识水是什么样的,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所观察到水的形态特征,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由于课前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学生上课时非常积极,动手欲望特别强烈,求知欲也特别强。水作为平时常见物体,学生本身是很熟悉的',但作为科学上的知识却很贫乏。所以在认识颜色时我用白色来让学生感受无色。在认识形状方面,我用各种不同容器盛装水,观察水的形状,从而通过对比得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开动脑筋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又获得了知识。总之,这节课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比较得出液体、固体、气体时,学生分析能力有限,虽然很想表现,但语言描述仍然不科学,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让科学深入孩子心中。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

  “寻找共同特征”是科学课主要的课型之一,关于这类课型怎么教,一直是广大科学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这类课型究竟怎么教?也一直困扰着我,最近听了汪老师执教的《兔与猫》一课,感受颇深,从而也引发了我对教学“寻找共同特征”这类课型的反思。

  《兔与猫》一课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特点、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观察,认识兔和猫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再通过比较、归纳,寻找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哺育动物。《兔与猫》一课属于典型的“寻找共同特征”课型,汪老师在教学《兔与猫》时,先后进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一些图片,先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兔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身体表面有什么?小动物是哪里来的?小动物吃什么长大的?兔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运动等等。再引导学生逐步观察猫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身体表面有什么?小动物是哪里来的?小动物吃什么长大的?猫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运动等等。然后让学生比较兔和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寻找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哺育动物的概念,最后应用哺育动物的概念,认识、判断各种动物,哪些动物是哺育动物。

  第二种模式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一些图片,让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分组观察兔和猫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并填写观察记录表,再以组交流观察结果,形成共识。然后让学生比较兔和猫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特点,归纳兔和猫的共同特征,揭示哺育动物概念,最后应用哺育动物的概念,认识、判断各种动物,哪些动物是哺育动物。第一种模式整过过程十分完整,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也顺利的找到了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看起来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第二种模式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甚至有点“乱”,学生在寻找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也没有第一种模式那么顺利,看起来也没有第一堂课那么成功。

  教学“寻找共同特征”这类课型时,应该怎么教?《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课程标准》还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汪老师执教的《兔和猫》两种模式里,哪种模式的教学过程更能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哪种模式的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毫无疑问是第二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过程虽然完整,学生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整过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手脚被老师羁绊起来了,学生只有顺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和步骤走,这样教学,看起来无可挑剔,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也不能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而第二种教学模式,学生都在自主探究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看起来好像有点“乱”,也没有像第一种教学模式那样十分顺利的寻找到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但这一切都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完成的,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也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从《兔和猫》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寻找共同特征”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要以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放在首位,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023年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光和影教案(附教学反思)09-04

关于致敬科学前辈弘扬科学精神演讲稿【五篇】09-05

科学的演讲稿(通用8篇)09-05

科学倡议书四篇09-05

科学书读后感范文(通用37篇)09-05

2023年科学教学计划15篇10-08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年度总结(优选3篇)10-12

2023年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2篇)10-16

人文与科学并举 构建创业创新现代大学文化10-17

小学科学教研总结范文(精选5篇)10-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