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800字5篇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庸读后感1
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则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修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当我们行走在命运之路上时,面对人生的得失,一路上有痛苦和快乐,当痛苦时,要学会节制自己的哀伤,做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快乐时,也不能过度.为人处世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与自私.做事要遵从规律,用道来规范自己,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道也者,不可须臾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此句中,非常强调慎独,严格要求自己.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心存对天地神明的敬畏.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者,自知也〞.在强调慎独时,作者也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慎重,三思而后说,说话办事时,一定要看场合,区分对象,要说不同的话语.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是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学.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中庸便是博大与包容.中,〝把东西放在中〞〝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在厌弃.不厚此.不薄彼〞.〝庸就是自在.认同.接受〞,智者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学问.
这是我读完前三章,《天命》.《时中》.《鲜能》中的一小点感悟.但是越读越感觉自己无知,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参透.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庸读后感2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题,我们中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
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达到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几年来,爆炸性新闻比较多,比如说〝我爸叫李刚〞等,这些新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么富有,觉得生活不公平.其实,我觉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会给你一份回报,别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这样子的话,即使我们再贫穷,再愚笨,也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将生活水平提高,一定会变的刚强起来!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将其极端化,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己,是自己变的强大,同时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不要骄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逐步的进行学习的五个层次,最终使自己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冲动是魔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心急,慢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为,不要强求,只要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永远跑不了!
中庸读后感3
寒假里我看了大队部推荐选看的国学经典诵读——《中庸》.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我的语文是弱项,对文章的理解力较弱,所以,我一直很排斥古代文言文的书籍.但没想到,这次硬着头皮看的这本?中庸,却让我对文言文中的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庸里讲了不少有道理的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八段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段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前有准备,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有发生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读完这短短小小的几句话,我有了极大的触动.原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作好准备,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准备,那么面临着艰难险阻成功的几率会非常低.生活中也是如此,就像我们学生在考试前肯定会有复习的过程,温故而知新;运动员每天都必须训练,为了比赛出成绩的那一刻;军人不打无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戏剧家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早点去准备吧!早点准备一定是对的,因为只有准备好了的人,才能有勇气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困难,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千年前充满智慧的古人,用他们那简朴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这些国学经典作品真是非常值得好好阅读,细细品味.
中庸读后感4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 ,不变不更叫做‘庸 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全书体例清晰,点评得当,寓意深刻,除了摘录原文之外,还附有白话注解,并在〝细读慢品〞这一板块中撷取大量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故事.寓言.实例等内容,结合本节所阐述的思想,带领我们细细品味《中庸》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处世之道.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中庸读后感5
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
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最大原因,一个字:求.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能正己则无怨.
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平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愿者,怨也.君子无愿,故自在自得.
其三,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所以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原因,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近.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所以人一定要中正,也就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
中庸读后感800字
《中庸读后感800字5篇》相关文档:
小王子名著读后感演讲稿五篇09-01
名著读后感500字(优秀6篇)09-01
看名著的读后感写演讲稿五篇09-01
名著读后感范文4篇09-01
文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精选6篇)09-01
名著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10篇)09-01
名著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09-01
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9-01
高中名著读后感演讲稿合集09-01
名著的读后感(通用7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