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体会【精彩10篇】-最新

时间:22-09-25 网友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体会【精彩1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体会》,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航天思政课观后感 篇一在“大思政课”里传承航空航天红色血脉

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写道:“鲲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凝结着几代人的努力。2022年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70年校庆的纪念日,70载风云历程记载了几代航空航天人建校的峥嵘岁月,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航空航天精神,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主题构思中,我们选取了以老校长杨风田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航空航天人的事迹,以他们在多年的祖国航空航天战线上的拼搏奋斗历程,以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的突出卓越贡献为背景,展现老一代航空航天人执着的理想信念、艰辛的奋斗历程、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这些传承是新时代大学生是最生动、最鲜活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种思政课教学案例,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理解并践行航空航天精神,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追寻着老一辈航空航天人的脚步,在思政课微电影中我们力求将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家国情怀、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攻关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等表达在视频中,感召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血脉,续写时代辉煌。

在“大思政课”中践行航空航天精神

老一代航空航天人披荆斩棘甘当人梯,新一代航空航天人踌躇满志茁壮成长。做新时代有情怀、有梦想、有担当的大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矢志空天报国之志,同时也要勇于奋斗和不懈努力。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活动中,我们刻画了以大学生郝一航的人生观发展变化主线,讲述他从刚入大学时对人生目标的迷茫、彷徨,到在思政课上听到了杨凤田院士的事迹后思想开始有了变化,加入校航模队与队友们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突破自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参与设计完成了“雷鸟”的制作,并成功实现了“雷鸟”的飞天之梦,实现了自己的空天报国之志。

整个思政课微电影创作和拍摄过程中,我们带领团队学生们大多时间是在校航模队里进行的,当我们走进校航模队基地,瞬间就被深深吸引和震撼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航模模型、橱窗里一件件获奖证书和各种奖杯,代表了校航模队的辉煌。与航模队的成员磨合的日子里,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看到航模队的大学生在航模操作间、在电脑前,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做航模的样子,和听他们讲述创造的辉煌成绩和艰苦的大赛经历时,给我们微电影创作团队很大的启示,并将这些点滴经历和感受努力表达在思政课微电影里。历时几个月的创作实践,在“大思政课”里强化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并在认知中自觉实现认同。创作团队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从航模队员的身上看到了新时代航空航天人的勇气、智慧与力量,体现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这种现实具体的实践,是在课堂上感受不到的思政课内容。“大思政课”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大思政课”的方式表达对思政课教育教学需求的过程。

在“大思政课”中领悟航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党的精神谱系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披荆斩棘、千锤百炼铸就的精神丰碑,载人航天精神是这座丰碑在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几代航空航天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凝结。延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领悟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是建设航空航天强国的需要,也是鼓舞和激励青年大学生立志奋进成长的需要。

作为航空航天类行业院校的大学生,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科技强国、实现航空航天报国之志,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铮铮誓言。通过“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活动,在这一“大思政课”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航空航天人的奉献经历,也目睹了新时代航空航天学子的砥砺奋斗,“大思政课”让我们深刻领悟了博大的航天精神时代价值。

矢志空天报国,实现航空航天强国之梦。“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到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无数科研工作者和无名英雄们心怀报国之志缔造的 “两弹一星”精神,实现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和奇迹。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一些前沿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彰显了中国力量。航空航天人强烈的爱国心、报国志,在大漠戈壁深处、在酷暑难耐的研发车间,在祖国的蓝天和世界的太空中,熠熠生辉。

传承红色基因,有力推动学习教育。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精神与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思想支撑、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

锤炼品德,勇担重任,实现人生价值。“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是航空航天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大学生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他们在疫情抗击中、在脱贫攻坚中、在科技创新中挺身而出,我们看到了一群群志愿红、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青春的面孔和坚定的目光,他们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航空航天精神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勇立时代潮头、勇作时代先锋的精神动力,感召着青年人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是科学理论与时代特征、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在“大思政课”里传承红色血脉、践行载人航天精神,赋予思政课以生动有力的实践支撑,能够直抵人心、培根铸魂。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二今天,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神舟11号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

发射卫星前,宇航员先举行了一个出征仪式宇航员对着五星红旗立下誓言,说完后他们随乘车上了飞船,火箭迎着炽烈的火焰飞上了宇宙,几时后卫星脱离火箭随着一定的轨道发射飞行。

看着这一切,我为祖国骄傲呀!后来一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我宣布神舟11号圆满成功!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

看着他们我想到了自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来当一名出色的航天员。现在祖国的科技这么发达,我下定决心当探索宇宙的出色的宇航员,我要为祖国添光彩,为祖国而骄傲!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三有人说,梦想是红色的,因为它充满激情;有人说,梦想是绿色的,因为它代表活力;也有人说,梦想是紫色的,因为它充满神秘。可你若问我:中国梦是什么颜色的?我会这样回答:中国梦是蓝色的。

梦之蓝,如大海般深邃汹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这两句诗苍劲有力,不免勾起我对大海的向往。而华夏儿女对大海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息。

从对废弃航母“瓦良格”号的收购到我国科技人员的改进研发,再到最终成功入列。“辽宁号”航母经过了许多艰难险阻,而我国科技人员也是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我坚信,我们的努力会让这个蓝色梦想的队伍不断壮大,会让“中国航母”成为挥之不去的时代强音!

梦之蓝,如天空般辽阔广远。

小时候,我总是想象自己拥有一对翅膀,能一直飞向天空,飞向宇 …宙,飞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飞到嫦娥姐姐的清冷月宫。长大后,随着“神舟”系列飞船成功研发和发射,华夏儿女的梦想实现了!我的梦想似乎能实现了!

作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曾说过:“脚步迈得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从第一艘“神五”载人航天飞船到不久前发射的“神十”,我们自古以来对天空的遐想在一步步实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骄傲!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始终明白,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梦之蓝。跟随汹涌的大海之蓝,是辽阔广远的天空之蓝。

这是蔚蓝的梦想,这是中国创造。

航天精神思政课观后感 篇四“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筑梦浩瀚太空,凝集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观看了神舟十三号返回的直播,我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与自豪之情!

神舟十三号完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载人飞行,中国完成了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这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国旗下的幸福!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心给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体会 篇五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的三位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度开讲,“天宫课堂”引发了全国青少年的热烈反响。航天员教师们亲切的面容、多项神奇奥妙的实验、同学们对科研报国的极大热情,都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同样要不断学习,从这堂难得的课堂里总结出“接地气”“练本领”“立志向”的自我提升“三法”,不断在时代征程中厉兵秣马、踔厉奋发。

年轻干部自我提升要“接地气”,立根原在群众中。随着祖国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对于太空的探索也成为新时代强国之路上的攻关要塞,青少年既是祖国的希望,也是“中国梦”的实现者。直播现场大屏幕上的航天员们并不邈远,而是在“接地气”中与全国青少年心连心,以亲切的面容、生动的话语、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群体的求知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天宫实验中有太空知识的源头活水,人民群众中有工作实践的不竭源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造史也是一部万众一心的团结史,我们年轻干部站在先辈的肩膀之上,要谨防脱离群众沃土,扎实工作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年轻干部不能做“无土栽培”的温室幼苗,要做“咬定青山”的茂林修竹,立足人民、心系群众,把解决人民的切实需要当作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年轻干部自我提升要“练本领”,千锤万凿出深山。空间站里精密多样的实验设备,让青少年们大开眼界,但太空教师们的流畅操作更让我们惊叹航天员的知识丰富。正是在地面刻苦训练、在空间站不懈练习,才能让航天员们不负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在万众瞩目中担负起太空科技探索的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对青年人的寄语中引用过“纸上谈兵”和“虚谈废务”这两则典故,就是意在告诫我们,要练就真本领,不做“绣花枕头”。实际工作好比一项需要不断塑造的“瓷器活”,我们年轻干部要做过硬的“金刚钻”,就要抓好理论学习,夯实实践基础,主动应对各种突发问题。“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当前,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如期实现,新的赶考之路正向我们发出召唤,我们年轻干部要充实好本领的行囊,并肩趱行,一往无前。

年轻干部自我提升要“立志向”,红旗直上天山雪。随着国际竞争形势的日益激烈,科技强国建设、航天战略的落实,都亟待一代代青少年去实现。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教师的期盼与鼓励极大地鼓舞了青少年们的科研热情,坚定了莘莘学子的报国志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实现抱负是努力学习的原点,是量准木材的“墨线”。我们年轻干部要想在工作岗位上取得长足进步,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还要树立远大志向。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我们生逢伟大时代,沐浴和平之光,然而暗礁依然危险,考验无处不在。抗击新冠疫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转化低碳经济模式……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需要弘毅之士来书写。我们年轻干部如同一棵棵生长在祖国春天里的新树,要及时修枝剪叶、补钙壮骨,尽快成为参天大树,立志争做栋梁之材,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六老师让我们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发射,我们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的`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当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员飞上太空与天宫一号连接,它点火时发出的火太大了,我心里暗想它会不会引起火灾呀?

随着神舟十三号成功飞上蓝天,我心中的疑团也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接着火箭上的两个小火箭落了下来,紧接着是外壳和一个副的推进器也落了下来,终于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落了下来,太阳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号终于进入了预定的轨道,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学都在欢呼,因为这是中国对宇宙探索迈出的新一步,是中国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又一个起点。

此时此刻,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受 篇七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运行在约390km的近圆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今天由于“神舟在度问天”有了特别的意义,估计很多国人都选择放下手头的工作,打开可视窗口静静等带着9时22分的到来,因为人们知道,这是时隔近五年后,神舟载人飞船送三名航天员再度问天。来自官方的消息,神舟十二号飞船计划在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

看得出在等待几个小时内人们以难以抑制激动心情了,大伙在央视推出的专题片《神剑出征,陪你走向飞天起点》下方纷纷留言,有网友说:“比喻好恰当啊,激动又期待,祝圆满成功!”还有网友说:“预祝发射顺利,向全体工作人员致敬!”更有网友说:“看见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现场掌声不断,伴着《歌唱祖国》的画面我已经泪流满面了!”为啥呢?因为笔者注意到,进入4月直到5月,简直就是中国的“航天月”。

4月29日,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大幕。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快速交会对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为首个停靠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器。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不仅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更是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

而且,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随着实验舱的发射,空间站组合体的质量也将不断增加,纪录也将不断刷新。

此次神舟十二号搭载了3名航天员,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聂海胜,因为这不仅是他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还是第二次担任指令长。更令人惊奇的是今年的聂海胜已经是57岁“高龄”的老兵了,而且在神舟十二号任务成功后,聂海胜将成为继景海鹏之后,中国第二个“三巡苍穹”的航天员。但他比景海鹏还年长几岁,我们很多人曾经就以为,“‘飞天梦’谁都可以做,但是真正能飞天又有几人,即便是那也是年轻人的事了。”可是聂海胜告诉我们:“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会勇往直前!”笔者不得不说今后“雷公、风婆,见到聂海胜都得礼让三分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大大减少了“连体”的时间,虽然这是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环节的先决条件,但是,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并迅速完成“万里穿针”。而快速对接不仅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几个小时就能抵达空间更大的空间站,减少航天员不必要的体力与精力付出,使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还可以保障科研用品,特别是生物制剂等无法经历长期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空间站,这对某些试验可能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关键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如果空间站等航天器突遇紧急情况,快速交会对接可以快速地对故障实施抢修与紧急救援等工作。

更绝的,这也是笔者最想提到的这次飞行任务多了一艘应急救援船“时刻准备着”。据悉,神舟十二号有一个孪生兄弟神舟十三号一同出厂,同时在发射场完成总装、测试等工作。神舟十二号飞船作为发射船已与火箭对接在发射塔待命发射,神舟十三号飞船作为本次任务地面待命救援飞船,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在厂房就位,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一旦在轨发生需要救援的情况,在长征二f运载火箭配合下随时可启动救援程序,短时间内即可发射入轨,将航天员接回地面。

三名宇航员完成了出征仪式,他们向全国人民敬礼,带着无数“飞天梦”人梦想“三巡苍穹”我们为他们骄傲,并等她们回家,到那时再饮庆功酒!

今天(17日)0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民声君”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按照预定程序,预计用时6.5小时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正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另据了解,“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已于5月30日0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

《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篇八当航天员们在《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为我们时,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名人,他们也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宫中学习的那些日子。我很喜欢发明,爸爸虽然支持,但妈妈却认为“发明不能当饭吃”,不赞成我学发明。我还记得爸爸说:“放心儿子,你想学就学。这是你的梦想,就算一万个人反对,自己坚持就对了。”爸爸的这句话和王老师的话真是不谋而合,也让我学画的心更加坚定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着成为画家,而付丽娟姐姐却是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很佩服她在蓝天中勇敢下跳的这份勇气——因为我恐高。

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梦想不会抛弃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必须经受多重考验,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但是,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一名发明家家。虽然这个梦想看起来很可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弄发明,认为发明家不外如是。或者有的人认为发明家只是多余的,不能与时代接轨,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喜欢带着欣赏的目光、愉悦的心情欣赏那些有用的发明,去了解过去历史中发生过的事情,去倾听古人的心声,去追寻他们所走过的痕迹。这尽管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就像他们一样。

梦想是一片钥匙,她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片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航天精神思政课观后感 篇九就在今天上午北京时间9时22分,载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之后的时间里,载人飞船与火箭的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都十分顺利,成功将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位宇航员送入太空,这也意味着本次神十二载人飞船的发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对神十二的发射有所感悟,这种航天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能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

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公馆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三、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四、科学与人文并举

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综上所述,首先,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其次,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贤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他在拌种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是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最后,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始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航天思政大课》直播观后感 篇十4月24日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轨驻留的第159天。返程在即,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们讲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此次的地面主课堂设在中国科技馆,分课堂设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当天下午,记者走进中国科技馆,在地面主课堂同青少年们一起聆听了这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大家好,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很开心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是我们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是指令长翟志刚,继续担任拍摄工作。”“我是航天员叶光富,很高兴能够再次给大家分享太空中的科学知识。”

熟悉的声音响起,“太空教师团队”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立刻就将同学们“带入”奇妙的太空。

前不久,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让人们领略了冰雪运动的魅力。“太空教师”王亚平首先展示的便是太空“冰雪”实验。只见她拿出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透明袋子,袋口连接着一根吸管。接着,她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挤出溶液,经过几次尝试后,在吸管口渐渐地形成一个透明液体球。“马上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王亚平用提前沾了点结晶核的毛根轻轻碰触球体,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透明球迅速变成了结晶球,看起来像一颗“冰球”。

“乙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在这种溶液里,只要有一丁点的结晶核颗粒,就能打破它的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 王亚平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而在析出晶体时,还会释放热量,因此这颗“冰球”摸起来有发热的感觉。

在空间站内,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挤出的液体形成了饱满均匀的液体球。为了向同学们更直观地展示表面张力,王亚平紧接着做了第二个实验。只见她手里拿着两块塑料板,叶光富拿着装有饮用水的袋子向两块塑料板的表面分别挤上一个水球。与此同时,地面主课堂的学生们也在做着一样的实验。王亚平将两个水球靠在一起直至相融后,又将它们缓缓拉开,一座奇特的液桥搭建而成。

在地面主课堂现场,记者观察到,同学们手中并没有出现相同的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告诉记者,液桥是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联结起来所形成的。在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下,水有一点点的表面张力就可以形成液桥。而在地面有重力的因素,需要运用高压等条件才能实现,两者的实验原理也不相同。

在随后太空中的浮力实验中,王亚平遇到了“难题”。在屏幕中可以看到,她拿着一个小瓶子,里面装有两种液体,分别是透明的水和黄色的食用油。王亚平和同学们一起将各自手中的瓶子进行摇晃并静置后,天地课堂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同学们手中瓶子里的液体渐渐形成分层,而王亚平的瓶子里水油还是混合在一起。

怎么办?王亚平向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求助。一位同学提议,使用旋转的方式,借助离心作用将水和油分开。“人工离心机”叶光富随即进行了演示,只见他将绳子系在瓶口,快速旋转瓶子,不一会儿,瓶子里的水油混合液就分层了。

展示完太空奇妙的液体现象后,王亚平开始进行最后一项实验——太空抛物。此时,一个小巧可爱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闪亮登场。据了解,这位顶流“助教”去年就随着神舟十三号乘组一起进驻中国空间站。

只见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冰墩墩”径直慢慢飘向不远处的叶光富。叶光富接住后,又将其推向王亚平,“冰墩墩”在两人之间来回做着近似匀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指的是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将一个物体以水平初速度抛出并受重力作用的运动。”“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地面主课堂授课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张健告诉记者,“‘冰墩墩’能在空间站里做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下,物体是几乎不受重力影响的。”

有趣的实验演示完毕,中国空间站上两个炫酷的科学实验柜——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首次登场,通过现场介绍和实验视频回放,“太空教师”们利用“太空教具”实验柜形象地展示了本次任务中的空间科学实(试)验进展。

“科学实验是助力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学实验柜是我们在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的主要设施,等到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之后,还将会增加更多的实验柜,开展更多领域的科学实验项目。”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表示,中国空间站内还有生命科学实验柜、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柜等十几个科学实验柜,未来将支撑开展大规模科学实验。

“到那时候,中外科学家都可以依托实验柜来开展研究,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科学平台。”叶光富说,“同学们,我们也热切地期待你们能提出自己的科学实验设想,说不定下一次我们在太空中展示的就是你的实验项目了。”

太空实验让人意犹未尽,天地之间的精彩互动还在延续。

“在空间站流眼泪,是像果冻一样在眼角拉得很长还是会蹦出来,一颗颗地飘起来?”

“空间站里看到的月亮和地球上看到的一样吗?”

“太空中的水能烧开吗?”

“如何成为一名到空间站里做实验的科学家?”

在天地互动环节中,网友们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抛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3位航天员耐心详细作答。

王亚平与同学们分享了在空间站流泪的感受:“在空间站里飞行这么久,我们也经历过许多心情激动乃至热泪盈眶的时刻。但眼泪无法像在地面时那样自然地流下来,而是在眼眶中打转,或者是在眼角。所以在地面上强忍眼泪故作坚强也许很难,但是在太空中我们就很容易做到。”

叶光富更是鼓励同学们未来到空间站上来做实验,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提交到空间站,然后在地面上远程操作。他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要勇敢追梦,相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很快,就到了告别的时刻,3名航天员分别向同学们送出祝福和期望——

翟志刚说:“同学们,未来属于你们!”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同学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追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叶光富说。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期待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课后,北京中学学生徐一航告诉记者,很高兴自己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太空教师”解决水油分离的问题。“这次与航天员的交流令我非常难忘,也点燃了我的科学梦想。我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无比骄傲和自豪!”徐一航动情地说。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正如航天员们的祝福,飞天梦与科学梦将引领着更多青少年的梦想,激励他们探索未知,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生根发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10篇《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体会【精彩10篇】-最新》相关文档:

认识碳中和思政大课心得体会800字09-09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体会【精彩10篇】-最新09-25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受(精选10篇)09-25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及心得(精选10篇)09-25

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8篇】09-25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09-25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优秀8篇】09-25

航天思政大课优秀心得体会09-26

2023新版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19篇)09-26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心得体会及启迪材料五篇09-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