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谒祖游的开发

时间:23-02-12 网友

论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

【摘要】寻根谒祖旅游以其独特的文化同源性吸引着特定的旅游群体,分析和了解寻根谒祖旅游形成的背景和促进其产品的开发,将会促使该种旅游方式成为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关键词】寻根谒祖 开发

美国黑人钟情于到非洲旅游,因为那里是他们祖先生长的地方;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历梦想着回到耶路撒冷,因为那里是他们心中的故乡;炎黄子孙到黄帝陵旅游祭拜,因为黄帝是我们的祖先。凡此种种,都表明了人们对根的亲近、对祖先的认同。而这就是旅游的一种——寻根谒祖旅游。

寻根谒祖旅游作为一种专项的文化旅游,它是指游客怀着对根祖关系的思念或膜拜,出于血缘上或地缘上的认同,到自己或者祖先居住生活过的地方进行缅怀或朝拜的一种旅游形式。

一、开发寻根谒祖旅游的背景分析

(一)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及家族观念推动着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

儒家传统文化自秦汉成为中国正统文化以来,其思维方式两千多年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发展史中,这种血缘关系、家族关系不断地得到强化、延伸,以至于上升演变为一种制度—血缘宗法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祖先崇拜与血缘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血缘关系成为祖先崇拜的基础,祖先崇拜又是强化血缘关系的纽带.在血缘关系上,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构成了最基本的结构体系,他们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活动。在这一体系的外围所形成的亲戚等关系体系依附于这一体系并出现凝为一体的趋势。在家族关系上,家族本位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家是中国人心中生活的宇宙,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家族本位表现出的家庭成员间的人伦亲情令许多西方国家的庭称羡。尽管这一制度也有糟粕,但血缘宗族的地位不断得以强化,为中国人共同的心理认同,己是不争的事实。

从大的方面上来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注重血缘宗法的传统。在各个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不断受到汉族主流文化的熏染,他们对汉族主流文化的归属感和感情依附也便油然而生,形成为受汉族主流文化所影响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由此可以说,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血族集团。中华民族统称为炎黄子孙,后人也一直把炎黄二帝作为共同的祖先、民族的象征。这种发端于上古,绵延数千年的炎黄观念,成为一种反映共同民族感情的联系纽带,体现和包融了华夏多民族形成一个统一体的自我意识。数千年来,这种炎黄观念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荣和进步而奋斗,它具有无限的号召力,能激发中华民族的自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但为创造独特的地理文化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传统的地理文化及乡土观念刺激着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

长期对土地的热爱和依恋,使中华民族形成子坏念故土、思恋家乡等稳定的心理特征,从而形成了中国人浓重的乡土观念,这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那些远离祖国大陆的海外华人,无论侨居异国他乡多少年,纵然是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讲,但是对自己祖先曾经留有足迹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仍是那样的浓重和执著。如果有机会回到这片土地上,他们常常是热泪盈眶,离开时不少人还要带上一包家乡的泥土,称之为“乡井土”,表达永远不离祖国母亲土地的真挚感情!不少人无论离开家乡多少年,到了两鬓斑白之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到曾经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上。若是死后也能葬入那片土地,才真正感到可以瞑目安息了,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入土为安”;否则将成为其人生最大的憾事。乡思、乡愁、乡情、乡恋,使羁旅的炎黄子孙多了一种在异乡的怅惘,多了一种对乡土的依恋与热爱,多了一种长久漂泊后渴望返乡的的精神依托与慰藉。一位少时“漂泊南洋”、现又“闯荡香江”的闽籍同胞,虽已年届花甲,却不顾舟车劳顿,每年都要回福建扫墓,并藉此一解思乡之情。用他的话说:“人一上了年纪,乡情就越发浓了。不管身在何处,根却永远在中华故土。”这种传统的地理特征、长期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氛围,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聚力、亲合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中国人浓重的乡土观念,形成了中国人强劲的回家意识,即对寻根谒祖的渴望,从而构成了寻根谒祖旅游开发的一个强劲的原动力。

(三)众多的华人、华侨为寻根谒祖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华人十多亿,华侨五千万,足迹遍五洲,移民越千年。倘若以秦朝为中国海外移民之上限,那么中国的海外移民史已两千二百余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百万华工出国,范围不仅是东南亚,就连美洲、澳洲、非洲、欧洲也俱为华侨繁衍生息之地。华人、华侨历来乡土意识浓厚,家庭观念凝重,以父族为中心的亲属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有回乡寻根谒祖强烈的主观愿望;华人、华侨也为培养子弟、华裔的爱国爱乡敬祖尊亲思想感情而不遗余力,教导后辈数典不忘祖,以使来中国寻根谒祖旅游者越来越众,后继有人。家族观念与乡土意识导致了中国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注重同宗、同乡的行为特点,这一行为特点成为寻根谒祖旅游开发的又一个原动力。

(四)当前的旅游发展趋势为寻根谒祖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国家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两岸关系日渐缓和,对外交流日益增强,社会稳定和谐极大地保障了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据调查得知:30%以上的旅游者出游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旅游目的地的稳定与安全。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世界各地区国际旅游业急剧下降,其中美洲、亚太、中东、南亚等地区的下降幅度超过20 ,而我国的入境旅游仍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 17%,足以证明国家局势的稳定对旅游业的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国民安居乐业,社会将更稳定和谐,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将随之迅猛发展。在当前世界旅游稳步发展的大好背景下,我国的旅游市场日渐成熟,旅游产品也日渐完善。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 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寻根谒祖旅游开发的意义

寻根寻根谒祖旅游有着其客户群的特殊性。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能够激发民族自滚感和爱国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国,在寻根谒祖旅游开发中,游客可以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子孙身上流淌着的相同的血液,从而产生对这一方土地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加强海内外华人与祖国的感情。

近年来,每当我国内地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海内外华人都踊跃捐款捐物援助灾区。1991年华东水灾、1994年华南水灾,1996年初云南丽江地震,以及1998年我国大范围发生的水灾,都牵动了海内外华人一颗颗火热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华人、华侨自发地开展捐助灾区的多种慈善活动,踊跃捐款捐物给内地灾区同胞,一桩桩善举十分感人。正如有的

香港同胞所说,“本是同根生,相助不容辞”。因此,通过这一旅游活动可以培养游客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功能。

(2 )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海 外 寻根 谒祖旅游团常常在祖地举行隆重、庄严的祭祖仪式,这其中包含着对祖先的怀念,也包含着对祖先智慧的敬仰;华侨携子弟返回故土,常常让孩子们领略祖居地人们在祠堂、祖坟近乎宗教仪式的敬祖尊亲活动氛围,更真实的体味当地家族的传统文化。他们追寻祖先走过的路,感悟祖先创造的辉煌文化与经历的种种磨难,从而更真切的体味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了多次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活动,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还能梳理散见于各种文献、资料、民间传说中的民俗文化,有时甚至还再现已消失的文化,起到抢救即将失落文化的作用。总之,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能够引导游客把自己血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使子子孙孙牢记祖先的历史;这是对家族、乃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深切的关注和弘扬。

(3)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腾飞

寻根谒祖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非一般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比。寻根谒祖旅游者怀着对故土的热恋,往往会在祖居地进行大量的投资。据一九九三年二月十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华侨系统的企业一直是对中国投资的主力。现在他们的资本已不再拘泥于投向经营者的出身地。由此可见华侨的投资地倾向于自己的祖居地。寻根谒祖旅游者中,颇多是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上、学术上有影响、有实力的人物,他们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寻根谒祖旅游开发的策略

1、坚持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

旅游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对社会发展的极强的带动作用,旅游业的这一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旅游开发的热潮,也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有不少地方政府在开发寻根谒祖旅游的时候,十分注重寻根谒祖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借助开发寻根谒祖旅游而进行地方经济方面的建设。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一叶障目走上问题的极端。有些地方在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依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古训,不问寻根谒祖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深浅,只问经济收入的多寡。以一种粗糙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寻根谒祖旅游资源,将之过分商业化,而寻根谒祖旅游中真正的文化精髓却没有被传承下来。对于寻根谒祖旅游来说,这样的发展趋势,势必会改变发展寻根谒祖旅游的初衷从而背离其发展轨道。

(2 )寻根竭祖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寻根 渴 祖 旅游文化应该具有经济性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是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一项职责;同时,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推动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发展,这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对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必不可缺少的义务,这是两者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寻根谒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不管它在多大的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旅游者首先想到的是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如人们一提到叶公故里叶县的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叶公及叶公文化,叶公及叶公文化成了叶县经济腾飞的象征。也就是说,寻根谒祖旅游中关于文化经济性的表达更多是间接性的.它是靠情感维系起来的一种文化经济,而不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市场经济,尽管云它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某些法则。如果在开发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当中,只是把它当着一种寻求经济发展的手段,那么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将会失去它应有的魅力。

(3)以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既然时代已经赋予“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现象以新的经济内涵,那么合理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文化开路,经济进军”应该是寻根渴祖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在开发寻根谒祖旅游文化时,除了看到它外在的经济带动性,更要看到它内在的极强的文化性,要坚持以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以此来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其实确切地说,寻根谒祖旅游的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非寻根谒祖旅游开发者所不知,而是寻根谒祖旅游开发者所不为,它更多的是涉及到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那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以牺牲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特色为代价而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做法屡见不鲜,这种惟利是图的做法无疑会导致寻根谒祖旅游资源的破坏,最终减缓甚至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方向上,我们应该坚持其文化属性第一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在发展寻根谒祖旅游中,深层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宾主两地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以寻根谒祖旅游的文化属性带动经济属性的发展,从而使它们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态势,达到一种经济得以发展、文化得以弘扬的双赢不输的效果。

2、坚持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战略

(1)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挑战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寻根谒祖旅游赖以生存的文化主体的生存环环境面临着挑战,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耕社会文化的逐渐削弱。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转型必然带动整个文明的转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其原生构架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消失,这是历史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的它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某些法则。如果在开发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当中,只是把它当着一种寻求经济发展的手段,那么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将会失去它应有的魅力。

其实确切地说,寻根谒祖旅游的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非寻根谒祖旅游开发者所不知,而是寻根谒祖旅游开发者所不为,它更多的是涉及到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那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以牺牲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特色为代价而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做法屡见不鲜,这种惟利是图的做法无疑会导致寻根谒祖旅游资源的破坏,最终减缓甚至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方向上,我们应该坚持其文化属性第一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在发展寻根谒祖旅游中,深层挖掘文化内涵,化宾主两地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以寻根谒祖旅游的文化属性带动经济属性的发展,从而使它们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态势,达到一种经济得以发展、文化得以弘扬的双赢不输的效果。

(2 )与时俱进开发寻根谒祖旅游文化

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当看到,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观念之流;不是静态的积淀物,而是动态的价值取向。《易。贵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不应该为了保护而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隔绝开来,而是应该逐步调整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适应能力,在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因子的同时,又使传统文化的要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所以,对于今天文化发生的变异现象,我们不应该大惊小怪、发出“狼来了”的惊叹。寻根谒祖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变异,我们应首先承认它的必然性,那种仅仅以过去存在的标准来衡量文化的真伪的做法是幼稚和不科学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应该是一种静态的固步自封的开发,而应该是一种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的开放式的开发。就清明扫墓而言,随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存此俗之长,除此俗之弊,用献花、植树等健康内容替代添坟、烧纸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这种体现中国人传统美德的扫墓方式,既符合中国传统习俗、又符合时代要求。

(3) 在开发中保护原有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资源

面对种种变化,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在它的历史发展长,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明天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就要很好的发展今天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为了很好的发展今天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就要更好的研究昨天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原有的部分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瓦解与消失,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是进步的,但人类要表现这种进步性,就要积极地保留前人创造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财富。我们评价今天旅游开发中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变异的关键所在是:这种变异是补充、丰富、完善了其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内涵,还是削弱、损害、降低了其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内涵,从而使其失去特点、失去个性而成了一种十分肤浅的伪文化。而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内涵往往从历史中来。列宁说得好:“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发今天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我们就要从深层次来挖掘不同历史时期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深层内涵,保持个性,强化特色。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进行改造、创新与新的阐释,以此来发展和弘扬地方文化,是寻根谒祖旅游资源保护的一个方向。

3、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为主体”的开发战略

在寻根渴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政府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功能,在资金筹集、市场营销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维护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永远解决不了寻根谒祖旅游所需要的良好的社会综合环境。因此,在发展寻根谒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2 )民 间 的主体作用

从总 体 上 来讲,寻根谒祖旅游属于一种民间文化旅游形式。所谓民间文化是相对于精英文化和典籍文化而言的,它是人民大众自发创造、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生活文化.数千年来,它积淀深厚、博大灿烂,并且与人民的生活和理想深深凝结。精英文化和典籍文化是一种父亲文化,给我们精神和思想: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赋予我们情感和血肉。然而,正

四、寻根谒祖旅游开发的主要思路

寻根渴祖旅游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寻根谒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发展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寻根谒祖旅游产品的质量。只有做到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高度的统一,开发出引起中华民族子孙心灵共鸣与震颤的旅游产品,才能扩大影响,加速寻根谒祖旅游的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鉴于中华民族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浓厚的传统文化特征,今天我们发展寻根谒祖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应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心,从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从宏观上讲,开发寻根谒祖旅游的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突出寻根谒祖旅游的根祖亲情特色

寻根渴祖旅游作为一项专项文化旅游形式,其不同于其它旅游形式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兴起不是缘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缘自祖祖辈辈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不是缘于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是缘自华人在血脉里对自己根祖的认同。如果没有了寻根谒祖旅游者对根祖关系在心理上的认同与亲近,如果他们在旅游中不能够感受到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精髓,那么,即便是劳民伤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仍然改变不了失败的厄运。因此,寻根谒祖旅游的开发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旅游中突出发展根祖亲情特色。

寻根渴祖旅游由外在的和内隐的旅游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象征符号而获得和传递。具体讲,我们开发的寻根谒祖旅游资源离不开宗庙、祠堂诸如此类的外在的物质载体,但这些物质载体只不过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只不过是寻根谒祖旅游的外在形体而矣,而这些符号形体的背后便是内隐的寻根谒祖旅游的精髓,即寻根谒祖旅游的根祖亲情特色。因此,在发展寻根谒祖旅游当中,就要通过宗庙、祠堂等一些外在的物质载体来刻画内隐的血浓于水的地缘之魂、家族之魂、民族之魂;就要营造一种海内外华人回家的氛围,杜绝人走茶凉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既要做到使寻根谒祖旅游者“人体返乡”,又要做到使寻根谒祖旅游者“精神还乡”。

2、加强寻根谒祖旅游的软环境建设

寻根渴祖旅游是一种感觉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在表达的方式上求助于寻根谒祖旅游者的感觉.只有满足寻根谒祖旅游者感觉的需要和愿望,才能更好的推动寻根谒祖旅游的发展。而感觉体系是以寻根谒祖旅游者感官的证明为基础的,它依据的是寻根谒祖旅游者心中普遍存在的那些众多的感觉素材。除了蕴含于寻根谒祖旅游景观与活动项目之中的硬环境以外,旅游目的地地区的服务文化、社区文化和环境文化以及居民的态度等软环境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寻根谒祖旅游者的旅游感受。无微不至的服务、浓厚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氛围、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热情友好的当地居民对寻根谒祖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形成、旅游决策、旅游过程和旅游感受都具有深刻的正面影响,从而成为寻根谒祖旅游发展的一个原动力。对于客源相对稳定的寻根谒祖旅游项目来说,这也是稳定客源、提高复游率的关键。从而在实际上,这种良好的软环境建设己经具有了寻根谒祖旅游资源的性质。因此,在寻根谒祖旅游中,要注意软环境的建设。寻根 渴 祖 旅游软环境的建设不应该仅仅只发生在寻根谒祖旅游目的

地地区,针对寻根谒祖旅游目标市场的相对固定性的特点,这种软环境的建设范围更应该进一步的扩大到寻根谒祖旅游行为发生之后的建设上来,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等形式实行“售后跟踪服务”,以加强寻根谒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情。

3、加大寻根谒祖旅游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如前 所 言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史上频繁战乱等方面的人为破坏,造成了发展寻根谒祖旅游现存历史景观较少,使得发展寻根谒祖旅游缺少了物质实体依托。尽管我们可以进行复古建筑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寻根谒祖旅游作为一种专项的文化旅游形式,它包含着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却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示。寻根谒祖旅游的魅力不仅仅来自于旅游目的地的良好的建设,更主要的是来自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的深刻体现。因此,加强在寻根谒祖旅游当中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人力资源的开发,涉及到旅游企业、当地政府、当地居民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而导游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寻根谒祖旅游的极强的文化性对导游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导游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入了解学习地理历史、人文掌故、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等,还要懂得一些宗教知识,能通晓古今中外。而现在,适应寻根谒祖旅游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导游的数量不仅少,而且素质不过硬,这就使寻根谒祖旅游的文化传播显得软弱无力。对于初来乍到、因陌生而滋生迷茫和焦虑的寻根谒祖旅游者来说,最能使他们安心的莫过于碰上成熟的、称职的导游员。一个好的导游员会带来一次愉快、成功的旅行。导游员在仪表、态度、知识、技能、言行、习惯等方面表现出的专业素养越高,其可信程度也就越高,寻根谒祖旅游者对导游员的依赖感也就越大,他们也就容易接受导游员传来的信息。因此要提高导游的服务意识,加强沟通,缩短导游员与寻根谒祖旅游者的距离,加强他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引起情感共鸣。为此,要逐步培训导游选择旅游吸引物,提高寻根谒祖旅游者审美感受力;激发寻根谒祖旅游者想象,提高审美创造力;论释旅游吸引物,提高旅游者审美的理解力。

4、营造寻根谒祖旅游的意境

寻根渴祖旅游是对精神文明程度要求很高的一种旅游形式,寻根谒祖旅游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对根祖关系的认同与亲近的境界。为此,这就要在旅游开发中积极营造寻根谒祖旅游的意境。营 造 寻 根谒祖旅游意境牵扯到旅游开发者和寻根谒祖旅游者两方面的意境营造问题。作为旅游开发者,寻根谒祖旅游产品的意境并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它根植于祖先几千年长期形成的各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土壤内,如果不能够对寻根谒祖旅游资源做出真实的描绘,捕捉不到寻根渴祖旅游资源的特征,那么开发出的寻根谒祖旅游产品就不能产生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也更谈不上什么高深的旅游意境;最终就不能够得到寻根渴祖旅游者的认可。因此,作为旅游开发者一定要深入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熟悉洞察自己所要开发的寻根谒祖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作为寻根谒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体味到的寻根谒祖旅游意境并不总是简单被动地去适应和迎合旅游开发者所设定的旅游意境的。旅游开发者开发出的寻根谒祖旅游产品的旅游意境只不过是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旅游意境的导向,而寻根谒祖旅游者的艺术审美感悟能力,审美的主观能动性才决定了他所体味到的旅游意境本身的具体内容。当然,寻根谒祖旅游者的审美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东西,它也有其内在的规定性。这内在的规定性就是:寻根谒祖旅游者审美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具体特定的旅游产品,它是从旅游产品可能激发的丰富想象中来体味旅游意境的,因此它排斥那种毫无根据的脱离实际的联想。因此,在营造旅游意境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调动旅游开发者和寻根谒祖旅游者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双方浑融互动,表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感悟过程。

5、强化寻根谒祖旅游的学术意识

寻根 渴 祖 旅游是借助于寻根谒祖旅游文化来发展旅游的,它不是一种无中生有的炒作,而是有极其深厚的学术思想作为其开发的理论支撑。我国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借助于此开发寻根谒祖旅游,就不能把它搞得面目全非,就不能向游客展示一种有损于古国声誉、衷读于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内涵的伪文化。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借来的东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对根祖关系的认同与亲近的境界。为此,这就要在旅游开发中积极营造寻根谒祖旅游的意境。营 造 寻 根谒祖旅游意境牵扯到旅游开发者和寻根谒祖旅游者两方面的意境营造问题。作为旅游开发者,寻根谒祖旅游产品的意境并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它根植于祖先几千年长期形成的各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土壤内,如果不能够对寻根谒祖旅游资源做出真实的描绘,捕捉不到寻根渴祖旅游资源的特征,那么开发出的寻根谒祖旅游产品就不能产生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也更谈不上什么高深的旅游意境;最终就不能够得到寻根渴祖旅游者的认可。因此,作为旅游开发者一定要深入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熟悉洞察自己所要开发的寻根谒祖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作为寻根谒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体味到的寻根谒祖旅游意境并不总是简单被动地去适应和迎合旅游开发者所设定的旅游意境的。旅游开发者开发出的寻根谒祖旅游产品的旅游意境只不过是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旅游意境的导向,而寻根谒祖旅游者的艺术审美感悟能力,审美的主观能动性才决定了他所体味到的旅游意境本身的具体内容。当然,寻根谒祖旅游者的审美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东西,它也有其内在的规定性。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就是:寻根谒祖旅游者审美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具体特定的旅游产品,它是从旅游产品可能激发的丰富想象中来体味旅游意境的,因此它排斥那种毫无根据的脱离实际的联想。因此,在营造旅游意境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调动旅游开发者和寻根谒祖旅游者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双方浑融互动,表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感悟过程。

5、强化寻根谒祖旅游的学术意识

寻根渴祖旅游是借助于寻根谒祖旅游文化来发展旅游的,它不是一种无中中生有的炒作,而是有极其深厚的学术思想作为其开发的理论支撑。我国的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借助于此开发寻根谒祖旅游,就不能把它搞得面目全非,就不能向游客展示一种有损于古国声誉、衷读于寻根谒祖旅游文化内涵的伪文化。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借来的东西是不能损坏的。为此,在开发寻根谒祖旅游的过程中,就要更多的体现出一种寻根谒祖旅游的学术特色。为此 ,在 开发寻根谒祖旅游的过程中,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寻根谒祖旅游的有关问题足够多的学术关注。比如,在寻根谒祖旅游活动中及时推介寻根谒祖旅游文化的最新学术成果,对一些寻根谒祖学术观点进行争鸣,对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争辨。只有这样,才能使是非越辨越明、事实愈说愈清,客观上更好地起到开发宣传寻根谒祖旅游的作用。同时,有关部门应增加经费投入,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成果,支持鼓励广大专家学者出版有关寻根谒祖旅游文化方面的著作,使寻根谒祖旅游形成一种更加文明、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6、扬弃寻根谒祖旅游的传统文化

我们祖先流传给我们以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但也不可避免的在事实上存在着一些糟粕。我国的寻根谒祖旅游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发寻根谒祖旅游的过程中,不能不加区分的实行拿来主义,而是要有选择有重点有区别的加以开发。我们 开 发寻根谒祖旅游,不是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的一味盲目崇拜,而是对历史的一种学习和借鉴。我们对祖先的制度性文化、观念性文化、器具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的各个层面的优秀成果加以开发,让这种历史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种文化上的延续,必将大大增加游客的认同感,满足现代人在文化心理层面上对稳定感、附属感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反面的东西则要树立起一种批判的开发导向。因此,在寻根谒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表层保留、深层扬弃”,即:对于历史上的仪式活动等表层的东西加以保留,使现代人对祖先的过去有一个足够的了解;而对于其深层次的思想,我们现代人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扬弃。

7、注重民俗节日活动在寻根谒祖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受长期积淀下来的家族观念和乡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寻根谒祖旅游由来己久,只是以往的寻根谒祖旅游是零散的、无组织的、自发的。今天,在世界和中国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伴随着寻根谒祖旅游科学而合理的开发宣传,寻根谒祖旅游会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觉行动,会成为一种深受华人华侨喜爱的旅游产品。毫无疑问,寻根谒祖旅游将迎来阳

光明媚的春天!

1、 吴良生 刍议寻根旅游的深度开发——以珠玑古巷为例,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五期

2、

《寻根谒祖游的开发》相关文档:

寻根谒祖游的开发02-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