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
教材简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走近唐诗、走近杜甫,理解古体诗学习方法,积累古诗名句,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思路是:由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导入引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对比体会其诗歌风格。学生朗诵全诗,纠正字音,再介绍诗歌美在韵律,学生读出诗歌的停顿重音。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探究“快”诗的“快”体现在哪里,理解诗眼“喜”,学生朗声读出“喜”“狂”;进一步探究“喜”的根源,结合杜甫有关诗句理解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配乐朗诵升华其伟大人格。教会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结合诗人际遇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
1.字词教学
2.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历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在唐代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唐代诗歌高峰之上又屹立着两个丰碑式的人物,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李白、杜甫)那谁能介绍一下李白呢?生简介,师补充,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运用大胆想象和夸张,惊天地而泣鬼神。被称为诗仙,结合《饮中八仙歌》《谪仙人》加以介绍,同时请补充李白诗句体会其特色。哪位同学再来介绍一下和李白齐名的杜甫?(师)补充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写实,善于细节描写,内容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等被称为“诗史”。(见ppt)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走近大诗人杜甫。齐读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简介写作背景和学习目标。
二、自由朗读诗歌,指生读诗歌,另一生读诗,师正音(见PPT),释义,生再读,师范读。
三、古诗具有韵律美,讲究节奏,就是停顿、重音、快慢。
1.按自己的理解的节奏朗读诗歌。
2.按照提示朗读,指读,齐读,跟老师读。
3.去掉节奏读。
四、结合注释说说诗歌的大意,两分钟准备,抽查开火车解读诗句。(见PPT)给出提示。学生自由读一遍。师:诗的理解每人理解有差异,句子组织也不尽相同,这只是参考。
五、这首诗是杜甫人生第一快诗,“快”如何理解,在诗中体现在哪个字?(喜)诗中怎样表达喜的?能用几个带有有“喜”字的成语概括吗?(板书喜从天降,喜极而泣,喜气洋洋,欣喜若狂)读最后两句思考“快”还可以理解成什么?(快速)比较李白也有一首快诗,他曾经参加永王李璘王位之争,失败获罪,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无罪一身轻,因而写下早发白帝城这首快诗,其中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我们比较一下李白杜甫谁更快?(诗人欣喜之余借助想象的翅膀瞬间穿越了4000余里的山山水水,可谓归心似箭,能回归阔别已久的故乡也扣住了“喜”)学生放声朗读,读出喜,读出狂读出归心似箭。
六、作者为何有如此畅快之喜呢?结合地图及有关诗句文献讲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八年的苦难,皇帝带着大臣妃子逃亡四川,杜甫和很多百姓也跟着逃亡四川剑门关以外。763年叛军被打败,失地收复,终于可以回归故里,安居乐业,这些让作者喜出望外、喜极而泣、欣喜若狂,杜甫是逃难人民中的一员,手无缚鸡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笔来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忠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境界,他的一生很多诗篇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结合PPT相关诗句加以体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有这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为人民而喜为人民而乐。这就是诗圣的杜甫,这就是就是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杜甫,这就是代表普天下百姓心声的杜甫。(然而杜甫却没能再看一眼故乡,五年后他乘船踏上了归乡之路,途径洞庭湖得病客死他乡)学生再朗读,读出为百姓而喜而狂的感情。
七、配乐齐朗诵全诗体会杜甫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相关文档:
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09-07
优质课赛课说课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