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 期 目 标 制 定
教材名称
小学国学经典教科书 第五册《论语》(节选)
本
册
教
材
分
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作者为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它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从汉朝起被奉为经典,特别是南宋以后,一直都是每个读书人必读的教科书。可以说,两千多年来,《论语》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性格。本册教材按照孝敬、仁爱、修身、君子、交友、礼乐、为政为学、理想、言行等10个主题编排。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并且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本
册
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论语》这部经典,对《论语》中的“孝敬、仁爱、修身、君子、交友、礼乐、为政、为学、理想、言行”等思想主旨有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并能在生活中自觉实践。
1.诵读教学中要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体味《论语》
言近旨远、言简意赅的特点。
2.知识积累方面,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每课的词句大意和思想主旨。
3.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是现代人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并且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 学 计 划 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1
1.孝为根本
1课时/周
2
1课时/周
3
2.无违为孝
1课时/周
4
1课时/周
5
3.克己复礼
1课时/周
6
1课时/周
7
4.仁以为己任
1课时/周
8
1课时/周
9
5.推己及人
1课时/周
10
1课时/周
11
6.不违仁
1课时/周
12
1课时/周
13
7.恕
1课时/周
14
1课时/周
15
8.宽
1课时/周
16
1课时/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3
第 一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元
教材
分析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孝敬”。分两课收录了《论语》中有关“孝”的言论。第一课的内容包括了有子论述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教导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以及要知道父母的年纪。第二课是孔子对弟子问孝的应答之辞,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
单元
教学
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然后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真正做到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单元教学重点
1.明白如何做才是孝。
2.做到孝敬父母长辈。
单元教学难点
1.明白如何做才是孝。
2.做到孝敬父母长辈。
单元
课时
划分
1.孝为根本 2课时
2.无违为孝 2课时
共计4课时
教学用具准备
搜集古代24孝故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1.孝为根本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孝为根本》这一课内容包括了有子论述孝悌是仁的根本、孔子教导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以及要知道父母的年纪。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然后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真正做到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结合教师讲解和注释,理解“犯”和“劳”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
3.对论语中孝“为仁之本”“事父母几谏”,对于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灯管年形成初步认识,并对照自己付诸实践,做到孝。
教学
重点
学习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
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教具、学具准备
让学生收集并阅读古代24孝故事,想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备课上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感觉去述说,每个人是怎么理解孝的,并请教父母什么是孝;记录生活中一些“孝”的行为。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结合教师讲解和注释,理解“犯”和“劳”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
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
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古人认为,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最重要,一个人如果连“孝”都做不好,那其他的美德就是空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生自由答。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父母是这个世界中最亲的亲人。如果对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的父母都不能好好对待,都不孝,那还能对什么人好呢?还何谈什么美德!对吗?
二、解字说意:
师:让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分为两部分组成。(板书:孝)
师:孝的上半部是个什么部首?
生:老字头。
师:那下半部分呢?
生:子。
师:“子”?那谁知道子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孩子、子孙、子女……
师:非常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汉字是象形字,很多字能通过字形而明白字的意思,(比如像日、月、明等等)那我们再来看这个“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谁能试着说一说,对于这个字形,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自由答。
师: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组起来就是个“孝”字。你看,多么形象!这就是我们古人对“孝”的理解!
三、看图思考。
师:在中国的古代,孝是非常重要的,孝是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标准。那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孝是否依然重要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简笔画组图)
师:多温馨的图片,一组图片,说尽了父母的一生,虽然我们都小,我们的父母都很健康,但图片上的事早晚都会发生。当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做呢?(停顿)
师:我们接着看。(多媒体——说说心里话)
生自由讨论,时间三分钟。到时间后,师提问讨论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做的非常好,太棒了,我为你们的父母骄傲!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 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诠释“孝”的。
四、了解课文大意
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文。
3.师生共同了解大意。
五、熟读成诵
1.小组练习朗读。
2.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论语中孝“为仁之本”“事父母几谏”,对于父母之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灯管年形成初步认识,并对照自己付诸实践,做到孝。
教学重点:
学习什么是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讲讲讲课文大意。
二、真正的孝,不只是行为,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
师:我们中国的大圣人孔子,也曾经对什么是孝做出过回答,他的两个学生分别向孔子请教过什么是孝,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多媒体—子游问孝)
师:这句古文不是很好懂,我给大家解释下这句话。
师:没过多久,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也来问孔子,什么是孝?我们看看孔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多媒体—子夏问孝)
师解释句意。
师:我们来看,孔子的两个学生,都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都没有回答,而是用了两个反问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认为是“孝”的行为,为什么孔子都用反问句回答呢?
师:其实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不管我们平时对父母做些什么,那怕是一些被所有人都认为是“孝”的行为,但如果在内心里不能真正的尊敬我们的父母,那就不能算是“孝”。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孝敬就是孝是行,敬是心。(板书:孝敬—孝是行,敬是心)只有从内心里真正的尊敬父母,才能在行为上做到孝顺父母。
师:同学们,其实,“孝”就在我们身边,“孝”就在生活之中。(多媒体—“孝”就在生活中)
三、名言积累: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在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孝”的名言、格言、诗句等,同学们收集的怎么样?谁来为大家展示你的成果?
生自由答。
四、“爱的天平”填写游戏 :
1.课堂小节: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是“孝”,真正的“孝”不光是行为上要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内心里尊敬自己的父母。作为学生,能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少让家长操心,爱护自己,注意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孝”。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相信我们的父母都会是快乐的!
2.“爱的天平”:
师:老师给大家留道家庭作业,叫爱的天平,请看大屏幕。(多媒体—爱的天平)
①要求:以昨天(星期天)为例,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例举出来,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从点点滴滴例举中体会父母的爱。
②倡仪:爱的天平如果太倾斜,你做的事情太少,孝心太轻,请加重爱的砝码。
五、散文诗朗诵:
师:最后,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散文诗。希望大家能认真的听,用心去感受!(诗朗诵)
师:老师朗诵的好不好?能为我鼓掌吗?
师: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老师也为大家鼓掌!下课!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熟读《孝为根本》并背诵。
背会课后古诗
板
书
设
计
百善孝为先
孝
孝敬—孝是行,敬是心。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2.无违为孝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无违为孝》是孔子对弟子问孝的应答之辞,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论语》的叙述方式不拘一格,多有鲜活之处,有时人物形象、特点、甚至语气都能显现出来。如这一章,似一个小短剧。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这种回答是敷衍的,应付了事的。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是一个高官。看来孟懿子也没有深问,孔子也不便或懒得给他细讲。但孔子却有话要说,觉得应该把真正的含义告诉自己的学生。教育嘛,无时不刻不可进行。樊迟驾着车,孔子就把孝的内涵讲给樊迟了。也可能是想让樊迟把这内涵转告他人,转告孟懿子。
孔子认为,“孝”就是依礼行事,“无违”其实是无违于“礼”,而不是“无违”于长辈的意志。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御”“曾”“祭”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
教学
重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道理。明白“孝”与“敬”。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古代24孝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御”“曾”“祭”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道理。明白“孝”与“敬”。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入:孩子们,你知道什么是“孝敬”吗?古人在这些方面是怎么理解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难字,跟读几遍。
3.检查朗读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三、朗读感悟
1.先听老师读一读课文内容。
2.学生跟读。
半句一跟——整句一跟——两句一跟——全文连读。
3.学生再读课文,注意生字、难字的读音,尤其要注意停顿。
4.多种形式读。
接龙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单个指名读。
四、简单梳理内容。
1.根据课文提供的解释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内容。
2.师说句子意思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3.师读句子生大致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初步理解孝敬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背诵
二、根据注释讲讲课文大意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无违:不要违背。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御:驾驭马车。
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三、学习神奇的汉字“羊”。
让学生了解“羊”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四、诗歌欣赏《饮后戏示弟子》。
1.读一读。
2.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古代的丧礼》
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其他风俗礼仪吗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早自修诵读时间背诵课文。
2.说一说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的理解。
3.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板
书
设
计
2.无违为孝
不违背“礼”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
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第 二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仁爱”。“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本单元分四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2.使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能够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论语》中论“仁”言论的丰富内涵;
3.通过对《论语》“仁”言论的学习,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教诲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单元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3
单元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1、2、3
单元
课时
划分
3.克己复礼 2课时
4.仁以为己任 2课时
5.推己及人 2课时
6.不违仁 2课时
共计8课时
教学用具准备
搜集古代仁爱的故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3.克己复礼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本课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通过学习本课,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教学
难点
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仁爱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背诵第1、2课及课后古诗。
2.导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二、简介第二单元——仁爱的主要内容。
该单元由3课组成:本单元分3课:第3课《克己复礼》,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5课《推己及人》,展示了《论语》关于“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
三、大致了解第3课,导入新课学习。
第3课选了《论语》中三则论“仁”的言论,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讲了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一,仁者不应该“巧言令色”;二,仁者要能够克制自己,言行要符合礼的规范,不符合礼的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三,仁者应具有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格。
什么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巧言令色”?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就知道了。
四、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中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以中速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读,女生评价。女生读,男生评价。
5.提出要求: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请小组合作,协助同学一起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分小节理解。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想必大家已经对今天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1) 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老师补充:巧言令色是当时流行的成语,在先秦典籍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品性,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道德上,都不是君子所应该有的。“巧言令色”,或者是为了取悦别人,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都是虚饰其表,而忽略了内在的德性修养,久而久之,内心真正的品德就丧失殆尽了。不过,孔子语气平缓,并没有太过切责,仍是给人以去伪存善的机会,也说明了孔子“仁”的平易可行。
(2) 第二则: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2.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2.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过程:
一、走近颜渊
即孔子弟子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德行最高,严格遵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孔子对他称赞最多,“好学”,“仁人”。但他死时才41岁,孔子感到极为悲痛,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历代统治者对他封赠有加。历代文人学士都很推崇他。颜回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故后世尊其为“复圣”。
这一则内容记载了孔子弟子颜渊“问仁”,指出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及实现“仁”的要领。主要有两层含义:
二、什么是“仁”。
论语中记载了多则孔子与弟子论“仁”的言论,可见“仁”的含义丰富。这一则中孔子直揭“克己”“复礼”二义,可谓德、行内外双修。“克己”是指约束克制己身,因为“为仁由己”,“仁”的修养与功夫必须从自身开始做起,然后推己及人,使别人也达到这样的境界。“克己”包含很多内容,如克制个人的私欲,保持个人的操守等,落到实践处就是“复礼”二字。
三、怎样实践“仁”。
按孔子的理解,即“复礼”,意指践行礼仪,使自己的言行皆能符合礼的规范。具体地讲,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行都是自身的感官和行动,只要真正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只要一天一天地积累、改进,就能日臻于仁,即“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些都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平易切近,具体可行,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理解并积累成语“克己复礼”、“巧言令色”。
四、神奇汉字”,了解“目”古今含义的变迁。并理解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理解后,再读一读,请同学们跟你一起读一读。
1.读一读第三则,谈自己的理解。最好先说说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知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读了这一则论语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在这里提出四种接近“仁”的品格: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质往往发自内心,没有经过文饰和伪装,是人性中较为质朴的部分,仁德就应该在这些质朴本真的品性上培养、建立。后人认为,这些质朴的本性,如果经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增添一定的文采修饰,就会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了。但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就与仁德相背离了。所以,孔子认为还是人善良质朴的本性,更接近于仁。
大声地再把这句话读出来。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事例可以体现“仁”的精神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理解之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全班齐背诵。
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体会作者杜甫推己及人的仁者胸怀。读一读“日积月累”里“杜甫劝吴郎”的故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
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板
书
设
计
3.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4.仁以为己任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仁以为己任》体现了论语中的“仁爱” 的思想,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积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成语。
4.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
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
难点
同教学目标4
教具、学具准备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两个成语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积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成语。
4.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3课,说说第3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导入第4课的学习:
看看在这一课里面,孔子和他的学生又有哪些关于“仁”的见解。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
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
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选一则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则: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老师指导:
这一则论述了“仁”对待礼乐的。“仁”是礼乐的本质,只有仁者实行礼乐,才能赋予礼以仁的德性光辉,才能展现出礼乐文明的精神真谛;礼乐作为仁德的外在展现形态,礼乐的威仪秩序、制度文章都蕴含着“仁”的精神,它的礼节、礼器都有待于人赋予它活的、富有人性的仪式意义。若没有仁德的指引和规范,所谓的礼乐活动,也只是单纯的器物或动作而已,空有其表,不具备礼乐的精神实质。
第二则:先读几遍,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老师指导:
第二则孔子认为不仁者不可以长久处于穷困或安乐状态,因为他们内心没有“仁”的持守。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心存仁德,不因物欲而迁移本性。小人在穷困面前,往往泛滥其欲望,丧失礼义廉耻。不仅如此,小人对于富贵安乐,也不能长久地享受它,因为他们的内心会在骄乐乱淫之下受到腐蚀、堕落。孔子还分析了“仁者”“知者”在“仁”上的不同态度。“安仁”与“利仁”的不同,在于他们是否有所求,“安仁”是安于仁道,无所企求,不计成败行失;“利仁”则是因为心知仁有利而行之。两者仍有深浅的不同,一个仁者,即使处在穷困的境地,内心也向往纯粹的“仁”的境界,拥有长久快乐。
三、背诵前两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对课文中各则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 一、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1.背诵第一二则
2.学习第三则:指名说。生先读一遍,再向大家谈自己的想法。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老师指导:
第三则也讨论了“仁者”与“知者”的区别。朱熹认为,智者通达事理,如同循环流转永不停滞的水;仁者恪守整理,如同永恒不变的大山。智者像水一样变动不居,仁者像山一样安静沉稳。因为智者什么事都想得通,所以很快乐。仁者能够守得住自己的内心,因而能够长寿。这三个方面的比较,各有侧重。仁智的山水比喻,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道德观和审美观。
第四则:学生读,说。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老师指导:
第四则,曾子论述了“士”在当时社会的立身处世之道。这一论述十分经典,成语“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即出于此。士,是平民中的优秀者,即读书人,他们通过求仕而获得俸禄,在孔子时代是升入贵族阶层的过渡身份。士的求仕之路在当时还十分狭窄,曾子“不可以不弘毅”犹如一声巨雷,使得士人的精神格局为之一振,而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最为崇高的品格。弘毅是对士人内在德性的要求,只有修养了宏大刚毅的品性,才能这般浩然正气,不辱使命。把仁德作为自己的使命,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而且必须得矢志不渝,终身行之,死而后已!
拓展:李世民诗《赠萧瑀》,熟读并背诵。理解:萧瑀为唐仁人志士,耿直忠贞。
《子产惠人》故事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三、课堂小结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的含义。
板
书
设
计
4.仁以为己任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5.推己及人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本课选了《论语》中三则谈论推己及人方法的言论。孔子爱护他人,关爱自然万物,体现了儒家宽仁博爱的精神,这对现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
4.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教学
重点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准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
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教学
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具、学具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3、4课关于“仁”的内容,导入新课。
1.背诵第3、4课及课后古诗。
2.导入本课关于“仁”的思想。
二、导入新课。
课文的标题是《推己及人》,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讲推己及人的行仁方法的。
三、新课学习。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慢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第一则稍长,可重复读。
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以中速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女生互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分小节理解。
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老师补充:
这则记载了子贡与孔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涉及到儒家对“仁人”“圣人”的认识问题。《说文》:“圣,通也。”圣人是无所不通的人,他心怀天下,能够匡扶社稷,恩惠万民,但是具体实行起来,也常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仁者,更为切近一些,仁者首先要“己欲立”,使自己品德高尚,学问渊博,办事娴熟,然后,再到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即“己欲达”。但仁者并不仅仅止于个人的飞黄腾达,他还对他人怀有同情和爱心,自己想立身、通达,也希望别人能够立身、通达,因此鼓励、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使他们也获得进步,更上一层楼。这种对他人的无私奉献,需要一种持久的动力来支持,这一热情的来源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使别人也获得进步,这应该是十分务实平易,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对于子贡的问题,孔子认为太过高远了,孔子自己还谦虚地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儒家推行“仁”,就是从自身做起,推己及人,踏踏实实地扎根于生活。
第二则: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这一则里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这一则讲孔子钓鱼而不用渔网打鱼,若以渔网捕鱼,必然殃及群鱼,不论大小;不射杀宿鸟,因为那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备。这些都是仁爱之心的体现。要注意的是,孔子并非不射猎,这一点与佛家的不杀生不同,射猎是生活、祭祀等所需要的活动,在当时也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必学的科目之一;而孔子与众不同的是,在射猎时他有所节制,并非一心只求获得,而是有所不忍,仁及众生。顾及万物生息之道,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儒家爱人及物的博爱精神,也反映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这种爱护自然、关爱生命、顺应自然规律的观念,与当下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珍爱自然的理念是一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对当今社会棘手的自然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四、熟读内容,朗读成诵
小组练习朗读,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
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体现的“仁”学思想,感受孔子博大的仁爱精神。
培养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背诵一二则,说说大意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第三则:读一读,谈自己的理解。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全体学生再读这一则。说说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老师指导:本则记载马厩失火,孔子先问有没有伤着人,而不问马如何。这一简短的逸事鲜明地体现了孔子的“仁爱”精神。儒家虽然主张爱人以及物,但人作为万物之灵,显然应先顾及,而物对人而言,只是身外之物,得失不必放在心上。与孔子相反,若某人关心的只是他的马匹有没有受到损失,其利欲熏心的市侩嘴脸也就可以想象了。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这样的细节上,君子、小人也就高下立见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理解之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全班齐背诵。
4.归纳:推己及人的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推己及人呢?讨论汇报。
三、背诵《田家》(明·聂夷中)
本诗开篇即揭露了“苛政猛于虎”的黑暗本质。“我愿君王心”以下四句,是诗人陈情,表达改良现实的愿望。
1.首四句讲什么?(百姓重遭赋敛、社会悲惨的社会状态)
2.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于希望中所隐含的讽刺、谲谏语气)
3.结合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诗,来帮助理解《伤田农》一诗的思想情感内容、表现手法上的艺术特色。
四、日积月累·晏子谏景公
读故事,思考:
1.齐景公为什么不觉得冷?
2.他的这一错误心态,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学思想在哪些方面不合?
3.听了晏子的话后,他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齐景公可称得上“仁”吗?
4.补充故事《齐景公有马》《晋惠帝麻木不仁》。让学生深入体会什么叫推己及人。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
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板
书
设
计
1、 推己及人
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爱护自然、关爱生命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6.不违仁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本课展现了仁人的四种境界:一,仁者要有恒心,能够长久地不违背仁的标准要求;二,只要人想实践仁,仁就到来了,这说明仁并不玄奥高远,重要的是人能够真正地立志追求、实践它;三,志士仁人追求仁,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去保全仁,体现了仁者忠贞坚毅的精神;四,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天下的公理,人人都能追求它,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需要谦让。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老师的讲解,对照译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积累“杀身成仁”“当仁不让”等成语。
教学
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
难点
同教学目标1、2、3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p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老师的讲解,对照译文,理解一二则中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3、4、5课关于“仁”的内容,导入新课。
1.背诵第3、4、5课及课后古诗。
2.导入本课关于“仁”的思想。
二、导入新课。
本课名为《不违仁》,选了四则关于“仁”的言论,向我们展现了仁人的几种境界:到底都有哪几种境界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说的吧。
三、新课学习。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中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分小组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分小节理解。
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老师补充:
这则记录了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孔子说颜回能够长久地不背离仁德,而其他人则短时间里做到而已。
第二则: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则是说仁并非离常人很遥远,只要我们希望实现并去践行仁,仁就到来了。这反映了孔子所理解的仁是平易可行的,常人皆可拥有,只要他一心向仁,内心诚挚,于日常平凡中践行仁德,仁就在我们身边。这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精神意旨是相通的。
四、熟读内容,朗读成诵
小组练习朗读,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老师的讲解,对照译文,理解一二则中词句的意思。
3.积累“杀身成仁”“当仁不让”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
根据老师的讲解,对照译文,理解第三则中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背诵一二则,说说大意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第三则:读一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全体学生再读这一则。仁人志士是怎样的?
老师指导:论述了志士仁人面对生死与仁相冲突时的抉择。这个时候,志士仁人宁可舍生取义、不惜性命来成全仁义,而不是苟且偷生使得仁德亏损。这表现了儒者修养中的忠义正直的一面,成为中国士大夫最为悲壮的品质,他们在这股凛然正气的感召下,视死如归,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壮行义举,如苏武、岳飞、文天祥等。结合《林则徐禁烟》、《求生害仁》故事理解,并熟读背诵《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节选)。
辩证看待“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四则:读一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第四则讲了当面对仁的时候,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和他谦让。这应为孔子对其门生说的话,意在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追求仁德。
想一想:这句话与哪句名言类似?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反映了孔门自由、开明的学风。
你认为孔子这样说,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谦逊、民主)
弟子在老师面前到底应该怎样?谈自己的理解。(老师鼓励其“不让”,但也不可太冒进,仍需足够的恭敬,如颜回那样。)这样的教学,足以教学相长,互有启发。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理解之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全班齐背诵。
3.归纳:本课向我们展示了“仁”的几种境界,请大家好好体会。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
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板
书
设
计
2、 不违仁
仁者要有恒心
只要人想实践仁
志士仁人追求仁
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天下的公理,人人都能追求它,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需要谦让。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7恕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本文讲述:有一天,孔子又和自己的弟子们像往常一样在一起交流,忽然他对着自己最小的弟子也是最喜欢的一个弟子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意思就是说参啊,我的思想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参听了心领神会答道:“唯。”孔子说完就出去了,这时其他的弟子很不明白,连忙问曾参“何谓也?”(老师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师的思想学说,不过是忠和恕罢了。)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修身的思想。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言文语感,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2.通过反复诵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对大意有初步感知。
3.在教学中利用“的卢马”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恕”的意思,注意和宽恕的区别,应该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推己及人。
4.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联系实际说说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
难点
理解“恕”的意思,注意和宽恕的区别,应该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推己及人。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信息。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言文语感,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2.通过反复诵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对大意有初步感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国学课堂,一起来继续品读论语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不违仁”的四则,还记得吗?一起来背一背吧!
学生齐声背诵。
(二)学习新课“恕”
1.第一则“忠恕之道”
①故事再现第一则内容: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教育家,他经常会和自己的弟子在一起交谈,讨论,《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讲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又和自己的弟子们像往常一样在一起交流,忽然他对着自己最小的弟子也是最喜欢的一个弟子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意思就是说参啊,我的思想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参听了心领神会(恍然大悟)的答道:“唯。”孔子说完就出去了,这时其他的弟子很不明白,连忙问曾参“何谓也?”(老师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师的思想学说,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②刚刚这个故事所展现的场景也收录在了《论语》中,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内容,先来听一听范读吧。(播放音频)
③练习诵读
指导诵读,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并将句子的解释出示。
④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则内容。
⑤尝试着背诵。
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夫子关于忠的思想,知道忠就是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的让别人有所作为,那么什么是“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夫子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恕”吧。
⑦恕的字形
恕字你们来看看它的字形是什么样的?(上如下心,如心为恕)
在词典中恕的解释有这样三种,你觉得应该哪一个是孔子思想中的恕呢?请打手势猜一猜。
大家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后面的两则内容,学习后看看你们能不能自己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吧!
2.学习第二则“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①刚刚是孔子与曾参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忠、恕”二字,下面的2则都是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贡围绕着“恕”与孔子进行的讨论,我们都知道子贡是个很棒的商人,也是个在外交方面很杰出的人才,是孔门弟子中语言科的优秀人物,也是比较有成就的一个,我们来看看子贡一问的内容吧。
②先听一听范读(音频)
③指导诵读,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④让学生质疑,串讲本则内容:
这是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大家听了范读,自己也尝试着读了读,有什么疑问吗?
A.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我什么,我也不想强加别人什么。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子贡的话的吗?
B.孔子认为,这一点不是子贡所能做到的。
你觉得为什么孔子觉得子贡做不到吗?
因为自己不想强加别人,是可以做到的(这一方面主导权在自己,正是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但是别人强加于我的行为,却不是我所能够控制的。(这方面的主导权在别人。)
⑤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则内容并尝试着背诵。
角色扮演展示背诵。
⑥小结:从这则中我们了解了子贡对“恕”的理解,那么子贡的理解和孔子思想中的“恕”是不是一样呢?孔子对于“忠、恕”又更加重视哪一方面呢?让我们继续学习子贡二问从中来寻找答案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利用“的卢马”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恕”的意思,注意和宽恕的区别,应该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推己及人。
2.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联系实际说说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恕”的意思,注意和宽恕的区别,应该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推己及人。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三则“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
①让我们一起来先听一听范读吧。(音频)
②串讲本则:
这则同样是子贡与夫子的问答,子贡问夫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夫子说:“大概就是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③指导诵读,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则内容并尝试着背诵。
⑤“的卢马”的故事
学生再次选择对于“恕”的解释,并尝试在文章中寻找原句做佐证。 “其恕乎”
恕的字形上如下心,表示吾心如他心,也就是将自己的心比他人的心。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推己及人”就是对“恕”的概括。
夫子对于“忠、恕”更加重视恕。(ppt10)因为“恕”是基础,只有做到恕,方能践行“忠”。
2.总结
“忠”与“恕”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是实现“仁”的具体途径。做一个仁爱的人就要用“忠”与“恕”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孔子思想历经几千年不衰,植根于中华文明,同时对世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出示红十字总部图片,进行简单说明)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更应该将中华文明世代传承。
3.铭记一首小童谣:将我心,比他心。己不欲,勿施人。己欲立,立于人。莫苛求,宽待人。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 背诵课文
2、 背会课后小诗
板
书
设
计
7恕
将我心,比他心。
己不欲,勿施人。
己欲立,立于人。
莫苛求,宽待人。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 1
课 题
8宽
备 课教 师
胡小伟
教
材
分
析
《论语》流传广而影响巨,本文通过对“宽”的思想渗透,对于“宽厚、宽仁”的思想进行了讲解,从《将相和》的故事中体会仁德的思想。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首先与政治主张。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意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正确理解课文关于“宽”的主题思想,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首先与政治主张。
4.体会《论语》“宽”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宽广、博大的胸怀。
教学
重点
在教学中利用“将相和”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宽”的意思,注意和宽恕的区别,明白应该是用自己的宽容去原谅别人。
教学
难点
在教学中利用“将相和”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宽”的意思,注意和宽恕的区别,明白应该是用自己的宽容去原谅别人。
教具、学具准备
了解伯夷、叔齐生平简介及故事
了解《将相和》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 学 设 计 2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意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课文“宽”的主题思想,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孔子与曾子、自贡问答的三则言论,从“恕”字我们知道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而做到对待一切人事予以宽容和体谅。这节课我们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
二、出示课文,初读指导
1.听老师慢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以中速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女生互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子日:“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è),怨是用希。”(《公冶长》)
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è)。小人反是。”(《颜渊》)
子日:“躬自厚而薄(bó)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三、经典研读,整体把握
本课选了《论语》中四则反映儒家“宽”思想的言论。“宽”,即宽容、
宽厚,是儒家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的重要观念之一。体现在政治上,儒家反对苛政、严刑和重赋,主张统治者应该采取宽容、仁厚的政策,仁爱百姓,体恤民情。
体现在人伦上,儒家主张以包容宽广的心态待人接物,体谅别人的处境,对他人的好坏能报以理解与同情,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总之,“宽”是实现君民、人际之间融洽和谐关系的重要条件。
1.第一则“宽则得众”
(1)子日:“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居上者如果不宽厚,不恭敬地行礼,参加丧礼而不哀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期望的?孔子主张那些思想?
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政,只有以宽仁之心待民,才能得民心,所谓“宽则得众”。
B.“为礼不敬”,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精神要求,如果没有恭敬之心,仪式只能流于形式。
C.“临丧不哀”参加丧礼必须保持哀伤的心情,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对生者的慰问。
D.小结:
(2)练习诵读
指导诵读,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则内容。
(4)尝试着背诵。
2.学习第二则“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è),怨是用希。”(《公冶长》)”
(1)刚刚是孔子对居上者宽厚,恭敬地行礼,参加丧礼而哀伤的思想主张,孔子对于“宽”还有哪些想法?
(2)先听一听同学们搜集的《将相和》的故事。
(3)伯夷、叔齐又是谁?讲讲他们的故事。
(4)小结:宽待别人,就是宽待自己。
(5)指导诵读,处理好语句的停顿:
“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è),怨是用希。”(《公冶长》)”
(6)让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四、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两则内容并尝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意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后两则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宽”的主题思想,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
2.体会《论语》“宽”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宽广、博大的胸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孔子的两则“宽厚”言论,这节课继续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
二、出示课文后两则,指导
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è)。小人反是。”(《颜渊》)
子日:“躬自厚而薄(bó)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听老师慢速范读。
2.学生自由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女生互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三、经典研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三则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A.什么样的人你认为是君子?举例说说。
B.“成 ”,成全。“是”,指上面所说的君子的行为。
C.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D.小人做些什么样的事?举例说说。
(2)小结:
孔子论述了君子、小人对他人美、恶的两种不同态度。君子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并成全他人的好事,例如,与人为善、见贤思齐等都是“成人之美”的体现;而对于别人的恶习、恶行,君子能以恰当的方式给予批评、指正,避免其走人歧途。与此相反,小人则是“不成人之美,成人之恶”,对于别人的美德、好事川总是心怀嫉妒,或者从中作梗,破坏别人的好事;而对别人的丑恶,又往往沆瀣一气,为虎作伥,同流合污,助纣为虐,一起来铸成大错。这就是君子、小人的区别,两相对比,君子宽广、博大的胸怀由此更得彰显!
(3)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则内容。
(4)尝试着背诵。
2.学习第四则“子日:躬自厚而薄(bó)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
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理解大意
“躬”,自身。“厚”,重。“厚”字后省略了“责”字,就是对自己多多责备。“薄” 轻,对别人要很少责备。也就是说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样就能够远离怨恨了。
(4)从这句中你知道了孔子是怎样的人?
(5)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谈谈在人际交往中能以宽仁、宽容、博大的胸怀理解、体谅他人的事例。
(6)小结:
人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认为,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可苛责他人。什么事情,首先都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可怨天尤人。内因是影响事物性质的根本,他人只是外在条件,这与儒家注重个人内在用功、疏略外在条件的德行修养方式是一致的。
四、总结升华
“成人之美”,告诉我们要帮助他人,鼓励别人实现进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说明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希望同学们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先进事例。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 3
作
业
设
计
1.背诵课文
2.课后排演“负荆请罪”。
板
书
设
计
8宽
宽 则 得 众
成人之美
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
备课组检查
2016年12月19日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相关文档:
《论语》名著读书心得优秀5篇09-12
《论语》的读书心得600字左右09-12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_109-12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09-12
读论语心得体会500字范文10篇09-12
《论语》读后感(通用20篇)09-12
读《中国文化名著之论语》有感[精选5篇]09-12
《论语》读书心得09-12
读《论语》有感(通用15篇)09-12
论语读后感(12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