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陈皮青皮橘红橘核及其它

时间:23-11-06 网友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陈皮青皮橘红橘核及其它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又名:橘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原植物橘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为我国著名果品之一。

本品药材性状: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本品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中医临床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抑制胃肠运动,升压,抗休克,祛痰,平喘,抗炎,抗过敏,利胆,溶石,抗溃疡,抑菌,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精子畸形作用;对心脏、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对子宫、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对小肠电活动有影响。陈皮甲醇提取物对α-萘基异硫氰酸脂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陈皮提取物对蚊蝇有杀灭作用,陈皮散剂有止血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橘红: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本品药材性状: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向内卷曲。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存放后呈棕褐色,密布黄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内表面黄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圆点。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苦、麻。本品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中医临床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本品应注意与化橘红相区别,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 或柚C. grandis(L.)Osbeck 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橘红”、“光七爪”、“光五爪”,又名化皮、化红、香柚、橘红、柚子皮、化州橘红、柚皮橘红。毛橘红呈类球形,已切成对折的七角或展开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5~28cm,厚0.2~0.5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有皱纹及小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稍柔而有弹性,气芳香,味苦、微辛。光橘红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开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0~30cm,厚0.5~1.5cm,外表面色略淡,黄绿色至黄棕色,无毛,有皱纹、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油室较毛橘红大,内侧柔软而富弹性,香气较弱,味苦、微辛。化橘红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与橘红相同。

化州柚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其花用于胃痛,胸膈胀痛;柚长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其根用于肺痨,叶用于头风痛,乳痈,乳蛾,种子用于疝气痛,子痈。

化橘红又称化州橘红,系广东省化州县著名的道地特产药材,清代被列为宫廷贡物,向被誉为治痰珍品。从橘红药材发展史来看,橘红是在橘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橘皮去白取“红”,用于下气消痰,导致分成橘白、橘红。清以前所说的橘红多系指橘皮去白的加工品,清代特别是乾隆以后所说的橘红,已常指化州橘红,尤其是南方省区及沿海交通发达的省市更是如此;因为橘皮橘红与化州橘红历史上的沿革和发展,造成了品种的交叉和混乱;但清代用药总的趋势是化州橘红可作橘红入药,而橘皮橘红却不能代化州橘红。清以后的本草,化州橘红也多已另立条目,和历史上的橘皮橘红分开;但目前市场供应的橘红仍十分混乱,某些地区以各式各样便宜的柑橘、橙柚之杂皮,原只作橘红入药,把去白的工序也省掉了,这显然是不符合传统习惯的。另外,柚的栽培品种甚多,其著名品种有:文旦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var. wentanyu Hort;沙田柚C. grandis(L.)Osbeck var. shatinyu Hort.;坪山柚C. grandis(L.)Osbeck var. pinshanyu Hort.;四季抛C. grandis(L.)Osbeck var. szechipow Hort.;大红抛C. grandis(L.)Osbeck var. tahungpow Hort.;一般作水果的柚(如沙田柚等)其果皮没有作橘红入药的习惯;据了解在化州产区,以前因正品化州橘红稀少,商人时用当地产的一种酸苦绿柚作代用品,其学名亦作C. grandis,因其苦酸“不中噉”,一般不入水果,通常将其加工成5或7齿,商品名为五爪或七爪青光或黄光(黄光去瓤切薄后,日晒夜露,外皮色黄,加工方法与青光不同)。但化州正品橘红的祛痰、镇咳及松弛肠肌作用,远较青光、黄光及其它杂果皮为优。注意,柚的成熟果皮不能充当化橘红药用!

(2)橘核: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略呈卵形,长0.8~1.2cm,直径0.4~0.6c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一端钝圆,另端渐尖成小柄状,外种皮薄而韧,内种皮菲薄,淡棕色,子叶2,黄绿色,有油性,气微,味苦。本品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中医临床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浙江地区产的橘核主要为同科金橘属植物金弹(金橘、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 的种子,系加工金橘脯的副产物,而真正的橘核,因食橘后将种子吐弃,故不易收集供药用。

(3)青皮: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本品药材性状: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0.1~0.2cm,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1~2mm,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本品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中医临床用于胸肋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青皮有祛痰平喘,升压,抗休克,利胆,保肝,兴奋心脏作用,对平滑肌、对能量代谢、对胃肠生物电有影响,对血管及血管受体有作用。

注意,同属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甜橙C. sinensis Osbeck 的幼果或未成熟的外层果皮,不应作青皮使用,在商品中作为鹅眼枳实药用的酸橙或甜橙的幼果,常与扣青相混,应注意区别。柚的幼果亦不应作青皮使用,其果实呈半扁半球形或扁平形,外果皮黑褐色,果顶有突尖,尖处有柱基痕;切面黄棕色,瓤小,显著外凸,果皮外翻。

(4)橘白:为橘皮的白色内层部分;呈黄白色海绵状的薄层块片,内表面常有橘络的痕迹,质疏松轻软,有弹性,气芳香,味微苦而甘;本品味苦、辛,性温,功能和胃化浊;(5)橘络: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果皮内层筋络,比较完整而理顺成束者,称为“凤尾橘络”(又名“顺筋”),多数断裂,散乱不整者,称为“金丝橘络”(又名“乱络”、“散丝橘络”),如用刀自橘皮内铲下者,称为“铲络”(又名“铲筋”),习惯认为前两者质量为佳;凤尾橘络呈长条形而松散的网络状,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蒂呈圆形帽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之则变为棕黄色,每束长约10~16cm,宽约0.5~1cm,十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质轻虚而软,干后质脆易断,气香,味微苦;金丝橘络呈不整齐的松散状,又如乱丝,长短不一,与蒂相混连,其余与凤尾橘络相同;铲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带橘蒂及少量肉瓤碎片;本品味甘、苦,性平,归肝、肺、脾经,功能通络,理气,化痰,中医临床用于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注意,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内层果皮碎片也有充橘络者,本品呈不规则碎片状,大小不一,表面桔黄色或浅黄色,不呈“筋络”样;(6)橘叶: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叶,多卷缩或破碎,展平后呈菱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8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光滑,对光可见众多的透明小油点,叶柄常缺,偶有者狭翅也不明显,质脆,易破裂,气香,味苦;本品味苦、辛,性平,归肝、胃经,功能疏肝行气,化痰散结,中医临床用于乳痈,乳房结块,胸胁胀痛,疝气;(7)橘饼: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味甘,性温,功能宽中,下气,化痰,止咳,中医临床用于食滞,气膈,咳嗽,泻痢;(8)橘根: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根;味苦、辛,性平, 功能理气中医临床用于气痛,气胀,膀胱疝气。

陈皮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橘柚。谓“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本草图经》曰:“橘、柚,生南山川谷及江南,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与枳无辨,刺出于茎间。夏初生白花,六月、七月而成实,至冬而黄熟,乃可啖。旧说小者为橘,大者为柚。又云:柚似橙实酢,大于橘。孔安国注《尚书》:厥包橘柚。郭璞注《尔雅》柚条皆如此说。又闽中、岭外、江南皆有柚,比橘黄白色而大;襄、唐间柚,色青黄而实小。皆味酢,皮厚,不堪入药。今医乃用黄橘、青橘两物,不言柚。岂青橘是柚之类乎?然黄橘味辛,青橘味苦。《本经》二物通云味辛。又云一名橘皮。又云十月采,都是今黄橘也。而今之青橘似黄橘而小,与旧说大小、苦辛不类,则别是一种耳。收之并去肉,暴干。黄橘以陈久者入药良,古今方书用之最少。亦有单服者,取陈皮捣末,蜜和丸,食前酒吞三十丸,梧子大,主下焦积冷。亦可并杏子仁和丸,治肠间虚冷,脚气冲心,心下结硬者,悉主之。而青橘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方用之,与黄橘全别。凡橘核皆治腰及膀胱肾气,炒去皮,酒服之良。肉不宜多食,令人痰滞。又乳柑、橙子性皆冷,并其类也,多食亦不宜人。今人但取其核作涂面药,余亦稀用,故不悉载。又有一种枸(音矩亦音钩)橼(音沿),如小瓜状,皮若橙而光泽可爱,肉甚厚,切如萝卜,虽味短而香氛,大胜柑桔之类,置衣笥中,则数日香不歇。”《本草纲目》曰:“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又云“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然而现代药用陈皮仍然柑、橘不分。

自清代以来,陈皮分为“广陈皮”和“陈皮”两大类。陈皮主要包括大红袍、温州蜜柑、福橘等果皮;广陈皮为茶枝柑的果皮。质量以广陈皮为优,是十大广药之首,多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历年来商品药材还包括四会县产的行柑茶,以及省内产的各种柑橘皮,包括八月橘、十月橘、榕林甜橘、甜柑、焦柑及年橘。传统经验认为存放时间越久,质量越好。

陈皮由于栽培品种较多,性状差异较大。其中红橘陈皮厚0.5~1mm,外表面棕红色至棕褐色,内表面黄白色。朱橘陈皮厚约1mm,外表面橙红色至黄橙色,内表面淡黄白色。温州蜜橘陈皮厚1~1.5mm,外表面橙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浙江黄岩陈皮橙黄色至黄棕色,果皮厚1~1.5mm,内表面附有众多条束状纤维网络物。四川江津陈皮颜色和厚度与浙江黄岩陈皮大致相同,唯内表面网络物少,果皮基部(柄基)有明显环形圆阜。江西清江陈皮果皮基部无隆起圆阜,内表面暗红色,其余与江西江津陈皮大致相同。黄岩陈皮厚在3mm以上,外表面暗棕色,质地致密,柔软,内表面薄。贵州陈皮厚在3mm以上,外表面土黄色,质硬而脆,内表面极厚。广东碰柑(潮州柑)陈皮厚1~1.5mm,外表面橙红色,油点呈凸起状,基部周围呈泡状皱缩隆起,内表面黄白色,较薄。广东焦柑陈皮基部泡状隆起不显著,内表面较厚。广东贡柑陈皮厚约1.5mm,外表面橙黄色,油点凹陷,内表面厚,黄白色,产量极少。

陈皮含挥发油1.198%~3.187%,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另有β-月桂烯、α-及β-蒎烯、α-松油烯、α-侧柏烯、香桧烯、辛醛、α-水芹烯、对聚伞花素、α-罗勒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芳梓醇、4-松油醇等,又含黄酮类成分如5,7,4’ -三甲氧基黄酮、橙皮苷、新橙皮苷等,还含β-谷甾醇、柠檬苦素、阿魏酸等。桔皮黄酮类化合物具抗癌活性。

陈红等报道,青皮挥发油中含右旋柠檬烯(53.3%)、对伞花烃(16.9%)、芳樟醇(6.4%)、α-蒎烯(2%)、β-蒎烯(1.91%)、α-萜品醇(1.1%)、月桂烯(1%)、柠檬醛(0.2%)、α-萜品烯(0.08%);与理气强弱有关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右旋柠檬烯,它还有祛痰作用,与调气有关的成分为对伞花烃、芳樟醇、α-萜品醇、柠檬醛。青皮内总黄酮为24.60%,其中包括橙皮苷(个青皮中含量2.735%;四花青皮中含量2.716%)、新橙皮苷、川陈皮素(密橘黄素)、柚皮苷、柚皮芸香苷和新福林等;青皮抗休克主要成分为新福林;最近国外学者从冷压缩桔皮油固体中分离出10种黄酮类化合物。青皮注射液中含13种氨基酸。青皮、枳实、陈皮三者化学成分近似,除有5种相同的黄酮类成分外,尚有4种相同的胺类成分,陈皮、枳实比青皮多1个相同的胺类成分。个青皮中含N-甲基胺,而四花青皮中不含。

据张存龙报道,橘皮当年鲜品橙皮苷含量最高,为4.95%,晒干品略有降低,次年橘皮下降到3.49%;第2年橘皮为3.22%,存放到第3年已下降到3.02%;3年以上则下降到2.63%,药典规定橙皮苷含量不得少于3.0%。以此参考,存放3年以上的橘皮已达不到陈皮的质量要求,并推断古本草中“陈久者入药良”之说与橙皮苷下降到一定范围相联系是有道理的。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具有刺激性祛痰作用。可见,鲜品或存时间过短,则刺激作用过强,这与临床习用“陈久之皮”而不惯用“新皮”是相符合的。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曰:“橘皮,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味和而辛不甚烈,市肆中有多种……”。可见张氏之意为:橘皮过于燥烈,陈年者辛辣之气缓和,文中提到的“市肆中有多种”,除了栽培品变种之外,尚应包括提示人们区分新、陈之含义。故建议将陈皮和橘皮作为二种不同规格的商品药材入药,凡存入期限未满1年或1年以内,外观色泽鲜亮,橙皮苷含量一般在4.0%以上的当命名为橘皮;存放期限1年以上,3年以下,外观色泽暗红或橙红色,橙皮苷含量一般在3.0%~4.0%之间的,命名为陈皮。使商品药材陈皮和橘皮之间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界限。

钱士辉等报道,柑桔不同入药部位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变化较大。橘核与橘络中不含此类成分,陈皮与青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虽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陈皮药材中川陈皮素含量达0.124%,而青皮中含量仅0.038%,在其它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中,从峰面积来看,均以陈皮药材中含量较高。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从药材公司购入的陈皮药材,其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川陈皮素含量在0.051%~0.59%之间变化,这主要与陈皮药材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不同有关。因此,应该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陈皮药材的质量进行系统研究以便控制其质量。

据陈志霞等报道,化州柚已有1 500多年种植史,其未成熟外果皮称正毛化橘红,曾列为皇室专用圣药,有“真者一片值千金”的说法,足可见其功效甚著。自古以来化橘红均以芸香科植物化州柚的外果皮入药,直到1959年胡敏寰提出柚果皮可作为化橘红入药,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故自《中国药典》1977年版在化橘红下增补柚后,光橘红很快便充斥于市场。由于化州柚是来源于化州市特有的树种,将其移栽至别处时会发生变种。化州柚为柚的变种,传统的理化鉴别方法很难区别,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尤其是HPLC指纹图谱的发展为困难品种的鉴别提供了先进有力的方法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化州柚和柚主要有效部位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别,应结合药效学对其内在质量进行深入研究,辨别优劣,区别应用。吴万征等报道,化橘红从果实表面的绒毛看,可以分为正毛和副毛两种,当地药农公认正毛者质量最优。正毛和副毛化橘红在外观上有一定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6个组分)的组成和含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林海丹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化橘红样品中宏量与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分析。可将化州正毛化橘红胎(Zn、K、Ba等含量较高)与广西无毛橘红胎(Fe、Ca、Co、Cr等含量较高)、正毛化橘红皮(Cu、Mn、Se、Al、Na、Hg等含量较高)与副毛化橘红皮(Al、Se、Sr等含量较高)以及化橘红皮与化橘红胎区分开来。并能反映出样品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林励等报道,化州柚果皮与柚果皮外观性状有一定差异,化州柚果皮表面密被淡黄色绒毛,而柚果皮表面光滑无毛。二者均含挥发油,其油含量在0.72%~0.95%之间,且油中绝大多数成分种类相同;主要成分均为柠檬烯,含量均高于37%,另均含α-蒎烯、β-蒎烯,三者均有杀菌抗炎作用。两者挥发油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化州柚富含γ-松油烯,而柚中却不能检出。冯宝民等从柚Citrus grandis的果皮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5-羟甲基糠醛、柠檬苦素、闹米林及胡萝卜苷。化橘红富含黄酮类等酚性成分,主要为柚皮苷、野漆树苷等,多为活性成分,对化橘红的质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柚皮苷元、芹菜素、原儿茶酸、柚皮苷和野漆树苷;陈志霞等研究化橘红中香豆素类成分,从药材非挥发性部位分离到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异欧前胡素、佛手内酯。

袁旭江等研究毛橘红与光橘红石油醚部位指纹图谱差别。薄层色谱检测表明,光橘红中能检测到呈淡绿黄色斑点(即特异点),而毛橘红未能检测出;紫外光谱检测显示,毛橘红有6个共有峰,其峰值比为2:1.5:1.5:1:0.9:1;光橘红只有4个共有峰,其峰值比为2.8:1:1:1。说明毛橘红与光橘红的石油醚部位在紫外光谱指纹图谱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上均存在较大差别。林励等评价毛橘红与光橘红两品种质量。以形态分类法和显微鉴定法比较两者原植物及显微构造,以分光光度法比较两者总黄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两者柚皮苷含量及指纹图谱,以薄层扫描法比较两者野漆树苷含量,以酚红法、耳廓肿胀法、氨水引咳法分别比较两者祛痰、消炎、镇咳疗效。结果两者原植物及显微构造存在外果皮绒毛、茎非腺毛等显著差异,毛橘红总黄酮含量、柚皮苷含量均高于光橘红,前者野漆树苷含量为后者的10倍,指纹图谱也有显著差异,毛橘红祛痰、镇咳、消炎作用均优于光橘红。道地药材毛橘红质量显著优于光橘红。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又名广陈皮、陈柑皮、新会皮;叶互生,长椭圆形,长6~6.5cm,宽2~2.3cm,花小,白色,径约2cm,柑果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cm,横径6.5~7cm,表面橙黄色,有光泽,油点凹入,少数平生,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8 条,顶部微凹入,果皮易剥离,质松脆,白内层如棉絮状,有特异的香气,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虚,味酸甜,种子20余粒,卵圆形,淡黄褐色;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栽培最多,质量最佳,其次广州近郊也有栽培;(2)南丰橘Citrus reticulata var.kinokuni,又名乳橘;果实小,扁圆形,成熟果重25~50g,顶端多有脐,果皮薄,橙黄色,油点小而密,平生或微凸,瓤囊短肾形,9~10瓣,种子1~2粒,或无核,10月下旬成熟;橘皮个形小,横径3~5cm,厚1.06mm,表面橙黄色,基蒂小,油点较小,常剥离为数瓣,基部相连,或剥裂为不整齐的块状,皮薄,内表面淡黄白色,质柔软,气香,味辛苦;分布于江西、浙江,主产于江西南丰县,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柑橘优良品之一,但现在江西橘皮药用收购量甚少,而江西又是柑橘主要产区,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综合利用其橘皮为药用资源,应予以重视;(3)朱橘Citrus reticulata var.erythrosa,又名了红、朱红、迟红、早衢橘、朱红橘、朱砂橘、赤密柑、三湖红橘;果实扁圆形,纵径3.8cm,横径约4.5cm,顶端稍凹,有乳头状突起,基部圆形,稍有肋起,果面朱红色,粗糙,油腺圆形,小而凹入,瓤囊7瓣,肾形,中心柱小,空虚,种子卵形,先端有嘴状突起,单胚;橘皮横径5~8cm,厚1.4mm,常剥离成数瓣,基部相连,或为不规则的块状,外表橙红色,内面淡黄白色,质脆,香气较浓,味辛苦;分布于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4)欧橘Citrus reticulata var.suavissima,又名欧柑、乳柑、真柑、春橘;柑果扁圆形或长圆形,高6cm,宽7cm,先端微凹,基部有尖圆或截圆两种,果皮粗而皱襞,橙黄色,油腺多,凹入,果皮易剥离;橘络多,柔软,白色;瓤囊10瓣,中心柱小,充实;种子甚少,仅4颗,卵圆形,子叶白色或淡绿色;分布于浙江等地;(5)福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又名红柑、红橘、扁柑、绿橘、漳橘、大红袍、玉林柑、朱砂柑、潮州柑、大红蜜橘;果实扁圆形,纵径4~4.5cm,横径6~7cm,顶部平或微凹,基部起棱,呈放射状,果面光亮,橙红色,油腺细密而平生,果皮易剥离,瓤囊10瓣左右,肾形,中心柱空虚,汁少,甜而带酸,种子20~30粒,扁卵圆形,外种皮灰白色,内种皮淡棕色,多胚;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福建等地;(6)樟头红Citrus reticulata cv.zhangshuensis,果实扁圆形,成熟果重100~150g,果蒂四周平或隆起,上具沟棱,果皮较薄,橙红色,有光泽,油点密生而突出;瓤囊肥大,9~12瓣,种子10~15粒,10月上旬成熟,果皮个形大,横径7~12cm,厚1.7mm,为纵切3~4瓣,基部相连,瓣尾向外卷,尖端向内沟,皮较薄,外表面橙红色,基部蒂较大,油点较大,内表面类白色,质较硬脆,味辛苦,香气浓;产于江西省,在清江县的樟树镇上市最早,故称为“樟头红”,栽培历史悠久,性状稳定,曾视为广陈皮的类似品,主销汉口和香港;此外尚有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 ,温州蜜柑C. reticulata 'Unshiu'(浙江),黄岩蜜橘(早橘)C. reticulata var.subcompressa(浙江),天台蜜橘(本地早)C. reticulata var.succosa(浙江),槾橘C. reticulata var.Tardiferax,甜橘C. reticulata var.ponki(广东),四会柑C. reticulata var.suhoiersis(广东、广西),冇柑C. reticulata var. poonensis(广东、福建),蕉柑C. reticulata var. tankan(广东、福建、台湾),福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等;

(7)土陈皮:为芸香科植物甜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的果皮,又名橙皮、广柑皮、理陈皮、黄果皮;完整果皮呈瓣状,略似陈皮,但较厚实,厚者可达 2~3mm,外表面金黄色,粗糙,有多数凹下的油腺,比陈皮粗大,分布亦较疏,内表面色白,附着有细小黄色的筋络,不易剥落,体柔实,润泽,易折碎,气芳香,味苦;本品在陕西、四川、江西、广西、上海等地作橘皮使用,称土陈皮或土橘皮,一般认为不宜作陈皮入药;未成熟的果皮或幼果,在某些地区作青皮药用。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陈皮青皮橘红橘核及其它》相关文档: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陈皮青皮橘红橘核及其它11-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