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成功因素探析
摘要:目的 2012年,《中国好声音》这档娱乐真人秀节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旨在对好声音的成功因素进行探析,探讨其成功的因素以及推广借鉴。方法 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因素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总结其他节目在《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上的启示和借鉴。结果 为中国娱乐节目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娱乐节目提供一个参考借鉴。结论 通过研究《中国好声音》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深入了解了其成功背后的诸多因素,从理念层面上、选手的选择上、导师的层面上、节目环节的设置上、观众的心理需求上以及宣传销售上多角度多方面研究了《中国好声音》为其他娱乐节目提供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成功因素;探析
1 前言
2012年7月起,一个名为《中国好声音》的真人秀节目开始引起国人的注意。这款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真人秀节目在浙江卫视播出后,第一期就取得 1.477% 的收视率,随后13期节目收视一路飚升,收官之作达到5.234%。此节目被网友誉为“2005 年以来最值得期待的音乐盛事”、“耳尖上的中国”。到9月底该节目落下帷幕时,几乎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都市人谈论的热门。
《中国好声音》的初次亮相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伴随着高收视率、高关注度,也引起了业界对如何办好娱乐节目的深刻思考。相比其他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对歌手的包装不是最好的,歌手的歌唱水平也不是最优秀的,但它带给人们的感动却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中国好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观众对综艺节目的期许,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抹亮色,给草根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重新燃起人们对中国综艺节目的希望。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中国好声音》取得的巨大成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以及推广借鉴。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
对认搜索,识《中国好声音》的认知度和成功因素,除了借助传统媒体如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料,同时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了解此类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得到全面的比较资料,全面地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2例证归纳法
选取好声音比赛中或者著作中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案例来分析,然后归纳总结,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2.2.3比较分析法
通过纵向、横向或多向比较《中国好声音》的各种异同,来辨析异同,探讨问题,得出结论
3《中国好声音》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
3.1 理念层面上
在理念层面,《中国好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歌唱类真人秀的审美标准。歌唱类真人秀是指以选手歌唱为主要表现内容和竞技环节的真人秀形式。这档节目以“中国好声音”为名,其中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中国,二是好声音,即具有中国人声音特点、符合中国人审美标准、代表当今中国音乐潮流和审美风尚的声音。究竟什么是“好声音”,这是一个与歌唱发声有关的专业命题。从声乐的角度来讲,歌唱气息流畅、声音共鸣丰富、音高节奏准确、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表现力强的声音是好声音,而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在声音审美上又有所区别。在真人秀的舞台上,一般以通俗唱法或流行唱法的歌手为主,但是也有像英国的苏珊大妈那样的美声歌手。在流行唱法的审美范畴中,除去上述声乐审美的普泛标准之外,更看中的是艺术个性,即音色的辨识度、歌曲演绎的个性化、歌唱气息的控制力、情感的爆发力和出色的乐感等。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讲,“好声音”还要体现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善良包容的人生态度,正如孔子所言,音乐的标准应该是“尽美矣,又尽善也”。《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归功于制作者对于“好声音”有着清晰的标准和清醒的判断,并在制作当中彻底落实这一审美理念。
3.2选手层面上
真人秀主要表现为“真”、“人”和“秀”三个字。“真”是真人秀的核心魅力,“秀”是真人秀的主要表现,而完成“真”和“秀”的关键在于“人”。由于在理念层面上的正确决策,节目在筛选选手时摈弃了那些只有出众外表、出奇故事和出格作风的选手,而是贯彻了“好声音”的选择标准。这就让云南哈尼族“王子”李维真、光头女歌手王韵壹等得以进入公众视野。总的来说,在《中国好声音》胜出的选手要具备四种能力,即感染力、掌控力、辨识度和自信心。
3.2.1感染力
人的声音是最美妙的乐器,它能穿透人心、震撼生命。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我们从歌手的演唱中能感悟到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岁月情怀。金志文为女友献唱的《为爱痴狂》充满了浓情和激情;刘悦演唱的《寂寞先生》唱出了她为之奋斗 10 年的舞台梦;赵露演唱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徐海星演唱的《自己》、丁丁演唱的《爱要坦荡荡》都感染力十足。
3.2.2掌控力
控制力是指歌手对于歌唱过程的掌控能力。其一是歌唱技巧的控制力。好的流行歌手在演唱高、中、低音时能够有统一的音色和良好的气息控制。比如张玮在演唱《High 歌》时,高、中、低音转换自如,真、假声变换流畅,赢得了4位评委的一致好评。其二是情绪、情感的控制力。其三是音乐风格的控制力,即选手对于摇滚、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的掌握。袁娅维的《弯弯的月亮》具有黑人灵歌的曲风,王韵壹的《被遗忘的时光》融入了爵士乐的成分,她们能够把不同的音乐风格融入到各自的演唱当中,新奇而巧妙。
3.2.3辨识度
流行音乐审美的一个突出要求就是辨识度,好的流行歌手能够让人瞬间辨别出他的声音。辨识度是音乐风格和音乐个性的体现,是流行歌手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对于流行音乐来说,缺乏辨识度的声音很难成为经典。世界顶级歌手如迈克尔·杰克逊、席琳·迪翁等都具有标志性的声线。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声音辨识度高的选手往往能够获得评委的青睐。
3.2.4自信心
流行音乐是最讲究情感释放和个性张扬的,自信对于流行歌手尤为重要。哈尼族“王子”李维真在回应质疑时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就是‘高富帅’。” [5]他不以自身的外型劣势而自卑,而是勇敢和自信地为弘扬哈尼族文化放声呐喊。来自宝岛台湾的盲人歌手张玉霞则认为:“在我唱歌的时候,我真的是一个发光体。”从她演唱的《独上西楼》里,我们听到了甜美、柔情、温暖和向往,唯独没有听到抱怨和忿恨。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并不理想,但是却用充分的自信和激情鼓舞了观众。
3.3评委的层面上
有学者指出:“‘评委’角色的本质就是需要用专业的修养提升节目的品质,用尊重的态度体现节目的人文关怀,用感性的心态拉近与选手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评委成为《中国好声音》获得成功的又一要素,他们的特点可以用权威性、多元化、表现力、亲和力来概括。
3.3.1权威性
评委的权威性是体现节目品质和公信力的重要保证。“好声音”的评委本身就应该拥有好声音。刘欢是引领一代流行音乐的代表性人物,无论是在声音层面还是在创作层面,他都具有无可置疑的好口碑;庾澄庆以“音乐顽童”的别号享誉台湾,他演唱时的激情、声音的金属质感和穿透力赢得过无数歌迷;那英以独特的嗓音和细腻的演唱,在上世纪90 年代直至本世纪初稳居内地歌坛“一姐”位置;杨坤的嗓音极具辨识度和感染力,他对声音的控制力和表现力极其突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歌唱事业的经历也激励了许多有志于音乐的年轻人。可以说,4位评委足够强大的演唱实力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令他们有资格坐在“好声音”的评审席上。
3.3.2多元化
评委的多元化是扩大受众基数,赢取收视率的有效方式。节目在评委选择上要注重多元化或差异化。其一,评委各自的演唱风格和声音特点要有差异性,这样可以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好声音”进行权威而感同身受的解读。其二,评委在节目中的角色分工要多元化,刘欢的点评专业性很强,精准到位;庾澄庆负责串联点评过程,充当了半个主持人的角色;那英率真奔放,杨坤感性十足。4位评委的个性差异在现场制造出许多戏剧“冲突”,增加了娱乐效果。其三,评委各自的歌迷群体有一定的差异性。这让选手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能够实现“量身定做”。事实上,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许多选手就是冲着某一位导师来的。
3.3.3表现力
评委的表现力是歌唱类真人秀的一大看点。在节目中,4位评委动情之处会热泪盈眶,音乐响起会手舞足蹈,与选手交流时能够谈笑自如。比如在第一场里4位评委集体“觐见”哈尼族“国王”的场面,在第四场里评委们与台湾阿美族姐妹花共同舞蹈的场面也都颇具喜感。杨坤“我今年有32场个人演唱会”的口头禅,更是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实际上,受众在观看歌手演唱的同时,同样关注着评委的表现,评委出色的表现为节目的整体效果注入了活力。
3.3.4亲和力
评委的亲和力是节目主流价值的体现。在《中国好声音》的评委中,刘欢的大气谦和、庾澄庆的活力四射、那英的心直口快和杨坤的风趣幽默共同构成了颇具亲和力的评审团。正所谓“歌乐者,仁之和也”,好音乐带给人们的是相互理解和仁爱之心。4位评委的善意指点和温暖祝福为节目增添了几许温情与友爱,也让我们领略到明星们人情味十足的一面。此外,评委与选手的现场合唱,如刘欢与倪雅丰演唱的《我和你》,杨坤与全职妈妈合唱的《里约热内卢》等,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3.4环节设置上
环节设置是指在真人秀节目中所设定的竞技规则、仪式和方法。《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还得益于在环节设置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戏剧性。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电视真人秀又被认为是具有某种窥视效果的节目,因此,在节目中留下悬念是真人秀必须融入的元素。《中国好声音》在环节设置上采用了盲听环节。这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方式,让评委可以全身心地只关注声音,而不受选手外形、台风等的干扰。当评委转过身的一刻,声音和形象所产生的落差感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3.5观众的心理需求上
1974 年,美国社会学家卡茨在他的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这样一个因果连锁过程,首次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观众之所以会选择接触、使用某一媒体或某些媒体传播的内容,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社会需求或心理需求。可以说,《中国好声音》能在极短时间内俘获人心,正是缘于其对观众求新、求真、代偿性心理诉求的满足。
3.6传播方式上
《中国好声音》充分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借助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活动、包装等的整合重组,发出“一个声音”,并实现有效沟通,构建起品牌形象,实现传播的最大化。《中国好声音》在对节目进行包装的同时,还借助各种传播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营销。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如前期的广告宣传,事件传播营销,新媒体营销等等。
4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借鉴推广启示
4.1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交汇
《中国好声音》包含“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导师对战”、“年度盛典”四大阶段,其节目制作的专业化、评审标准的纯粹化、节目理念的平民化,可以说是中国音乐节目的史无前例,因此才在一开播就引起了巨大反响。
4.1.1节目制作的专业化
《中国好声音》的“好”,就在于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几乎都做到了“极致”。在版权方提供的手册中,详细规定了灯光、舞美、节目流程等内容,连节目里话筒的倾斜角度,都要求准确一致。观众们所看到的顶级导师、原版转椅、高级音箱、乐队贝斯手和调音师等“顶级元素”,都是节目组不惜重金引进的,现场的音响效果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场演唱会。[8]
4.1.2评审标准的纯粹化
《中国好声音》以声音作为唯一评判的标准,初选时导师背对着选手,通过声音表现来决定选手的去留,这有别于其他的歌唱选秀节目。就像评委有时点评某位选手的表现是好音乐,好组合,但因为不是好声音,所以被淘汰。这个新颖的设定,既可以突出好声音这个内核,又可以先闻其声再看其人,尤其当选手形象与声音有强烈反差时,戏剧性会更突出。
4.1.3节目理念的平民化
虽然节目制作走专业化定位,但节目理念与节目表现是平民化的。首先,好声音的内核、初选时的盲选,凸显了节目制作的公正性,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主流价值观的认可。无论胖瘦,无论高矮,无论漂亮或丑陋,无论富有还是贫穷,甚至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有某些缺陷的人,只要你拥有好声音,就可以胜出。以好声音作为唯一的评审标准,让草根阶层特别是外表平凡的选手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突破了现实生活中评审标准的复杂性,这不仅激发了普通大众的音乐梦想,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找到了一种暂时的替代性满足:只要你够优秀就可以成功。
4.2故事性与情感性的交融
在栏目化运作时代,我们强调栏目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10]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节目,只要有个性人物,有真情故事,有独特细节,就一定会打动观众,得到观众认可。而《中国好声音》在节目规则、选手故事与评委表现上彰显了故事性与情感性的交融。
4.3延宕性与颠覆性的升华
4.3.1叙事策略的延宕性
《中国好声音》叙事策略的延宕性主要表现在两处:一是初选时选手在未上舞台之前,场外的小片总是先闻其声、先见其身而未见其脸,给观众设下一个悬念,这位选手究竟是怎样一副面容?从而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二是节目编导后期设置隔断,制造悬念。每次选手在选择导师或导师选择选手时有意识延缓叙事节奏,先是通过慢镜头徐徐给四位导师特写,导师凝重的表情配以悬念性音乐,制造紧张气氛,让观众充满对结果的期待。
4.3.2角色设置的颠覆性
《中国好声音》角色最大的颠覆性,就在评委的定位上。评委可以选择选手,选手也可以选择评委。当选手对评委进行选择时,评委就由高高在上的攻,变成了撒娇卖萌的守。
4.3.3“传递正能量”的颠覆性
《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及其引发的社会影响,对传统意义的“泛娱乐化”而言,是一种颠覆也是一种示范效应。[11]《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如娱乐改革浪潮中的一股清新之风,将“励志”、“公益”等理念注入选秀节目当中,给“娱乐”一种新的诠释。
当然,《中国好声音》除了上述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之外,其经营与管理理念对当下电视从业者而言,也是有益的启示:一是它真正实现了制播分离;二是浙江卫视跟导师的合作也是创新模式,四位导师的收入模式是技术入股,彩铃分红;三是节目的前后期开发,《中国好声音》前期利用微博进行宣传,使节目在开播之初便很快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四是电视台品牌意识的树立,浙江卫视一路主打音乐梦想牌,从《我爱记歌词》《中国梦想秀》,到《中国好声音》《舞动好声音》,再次印证了“品牌为王”的道理。[12]
5. 结语
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有了长足进步,但还不够。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可以看出,中国并不缺乏有能力、有创意的从业人员。缺乏的,是供这些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观众对《中国好声音》的反响来看,用巨大成功来形容并不为过。
当今的时代,对媒体人来说,这是最好的年代,这也是最坏的年代。对节目创新而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节目创新不缺乏着力之处。但新旧交替快、同质化竞争多这些不利因素也是节目创新必须面对的。只有在纷繁变化中建立核心研发体系、准确把握节目定位、尽量迎合观众,才能掌握节目创新和品牌创新的主动,从而使节目获得成功。
《中国好声音》相关文档:
我爱你中国歌词09-01
《我爱你中国》歌词09-01
《我爱你中国》歌词详解最新09-01
《我爱你中国》歌词及创作背景09-01
《我爱你中国》歌词及创作背景09-01
夜空中最亮的星、我爱你中国、洋葱歌词09-01
中国名著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09-01
中国一年节日纪念日汇总09-01
中国十月份全部节日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