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精细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议精神,以 “四精”理念为指导,落实公司“精细管理推进年”活动方案要求,开展设备精细化管理工作。
(二)总体思路:
以“设备创完好”为中心任务,紧密结合HSE体系建设工作,围绕设备运行管理和检维修作业受控两条主线开展工作。推行全员设备管理,强化设备专业化管理。重点建立可持续改进的人机结合精细化管理系统,优化行为,形成规范,养成习惯,在提高人的可靠性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努力实现“现场管理规范化、专业管理精细化、检修管理标准化”。
二、精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设备精细化管理以“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六位一体为模型,细化设备前期、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监督、设备检维修、设备润滑、设备备件控制、设备档案、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闲置处理等方面管理工作,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全过程实现设备精细管理的目标,具体如下:
1、设备前期精细化管理
2、设备使用、维护精细化管理
3、设备检维修受控精细化管理
4、设备专业管理精细化管理(特种设备、储罐、动、静、电、仪)
5、设备润滑精细化管理
6、设备备件精细化管理
7、设备基础资料档案精细管理
8、设备故障、事故精细管理
9、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精细化管理
10、闲置设备处理精细管理
三、实施方案和措施
(一)管理规范化
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是维持和改进规范的进程。规范代表最优、最容易、最省力及最安全的工作方法,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维持现有规范的执行,同时通过实践改进和提高现有规范。首先要学习宣贯和严格执行国家或行业的规程和规范,其次制定、修改和完善企业的制度、规定、职责和工作方案。今年,设备管理要结合HSE体系建设和体系程序文件要求,修订、补充、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同时,以统一规范设备基础资料作为基础管理的突破口,集中编制所有设备管理档案、台账、报表、记录模板,促进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减轻各级技术人员工作负担。
规范的文本应该尽可能完备和详细,规范的执行确认过程可以依据员工的熟练程度进行简化。
规范重在完备,更重在执行。各级管理者应带头学习规范、带头贯彻规范、带头执行规范,培养遵守规范的良好习惯,才能实现现场过程控制和规范。
通过执行规范的实践,不断改善运行中的规范,从而发挥人的创造性。规范来源于现场又回归和回馈现场。
(二)设备前期管理
规范设备专业人员参与设备选型、技术谈判、协议签定、验收、试车等管理,完善相关规定和工作流程,制定技术协议模板,规范技术谈判格及内容。
(三)设备使用维护管理
人-机结合:
人与设备的关系:人要知道如何操作、使用设备,人要知道如何检查、监督设备是否正常,人要知道如何维护保养设备,人要知道如何维修、改造或更新设备。
只要有人去关心、爱护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可以达到“零缺陷、零故障、零事故”。通 过实施合理分工、用人得当、目视化、标记化管理和规范行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物理环境,减少人的失误,提高人的可靠性。
管理者-现场结合:
“问题发生在现场,问题解决在现场”。管理者要深入现场,养成“先去现场”的习惯。遵循五步现场工作法:
1)每天都去现场,有问题更是先去现场;
2)检查现场发生的一切;
3)当场与现场人员协商改善或问题处理的措施;
4)研究现场不合理的原因,加以排除;
5)规范作业行为,防止再发生。
推行“全员管理”:
“全员”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横向全员,即机、电、仪、生产共同参与设备维护体系;其次是纵向全员,即从各级管理者到一线每个员工都参与生产现场的设备维护保养;第三是小组自主活动,即以装置为单元,“机、电、仪、操、管”紧密结合,相互沟通,走进现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致力于改善现场环境。
日常检查推行“三位一体”检查制和“五层防护”,“三位一体”是指岗位人员检查、生产和维修管理人员检查、专职点检和状态监测三位一体;“五层防护”是把操作岗位人员的巡检和点检作为第一层防护,把维修和运行岗位人员的巡检和点检作为第二层防护,把生产和维修管理人员的检查作为第三层防护,把专职点检员的点检作为第四层防护,把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作为第五层防护。
实行“包区包机,人人有专责”:装置分区域包到班组,班组将台台设备、条条管线、块块仪表包到个人,管理人员包班组包区域。按照设备ABC分类管理,做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横向设备包机到人相互配合,纵向层层承包到机,责任落实。实现管理、操作、运行、维修人员全参与包机责任制,关键设备实行特护管理。包机人在每个循环班按照“清洁-检查-保养-润滑-记录”对包机进行维护保养,班组在每个循环班对包区要按照“清扫-检查-调整-记录”对区域设施进行检查整理。具体分工如下:
1)生产操作岗位人员:当班人员负责全装置设备的使用维护、点检和巡检工作。每人每个循环班对承包的设备进行一次维护保养。班组对承包区域进行一次清洁整理。
2)生产维修和运行岗位人员:机、电、仪专业将负责维护维修的设备分区或分系统承包到个人进行当班点检和巡检。
3)生产和维修管理岗位人员:装置管理人员对班组承包,负责对包区包机工作监督检查;装置技术人员每天对所管辖的全部设备进行二次检查;装置设备主任每天对所辖区的全部设备进行一次检查;机、电、仪车间技术人员每天对所管辖的全部设备进行一次检查;机、电、仪车间设备主任每周对所辖区的全部设备进行至少一次检查;装置设备管理人员每年对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进行一次外部检验,每月进行一次检查;专业厂管理人员每周对负责装置抽查检查至少二次;公司管理人员每周对负责装置抽查检查至少二次。
相关专业(三级设备管理人员与机电仪)联合检查:装置每周组织一次联检,专业厂每月组织一次联检,机动设备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联检。
4)专职点检人员:对确定点检的设备定期进行点检。
5)设备检验和监测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和监测、在线监测以及故障诊断。
以上检查均要有检查和问题整改记录及分析诊断报告,对问题不按要求整改的给予考核。
“设备完好”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公司级检查总结评比,专业厂每季进行一次检查总结评比,车间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总结评比。“设备完好”活动要重日常检查和问题处理,重日常装置现场的保持。要将日常设备管理工作、装置现场保持情况、装置设备运行状况纳入“设备创完好”活动考核评比。将“设备完好”作为全员设备管理的目的,“设备创完好活动”以全员设备管理为具体实施方案。通过“设备创完好活动”的总结评比促进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使“设备创完好活动”和全员设备管理工作相互促进,激发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为安全平稳生产提供保障。
(四)检维修受控管理
全面落实HSE体系推进的有关检维修工作的要求和规定,修订完善“检维修受控总体方案”。重安全和质量管理工作,强化质量验收和竣工资料的规范标准化。特别要加强日常维修的规范和标准化工作。强化承包商管理和考评工作。
(五)设备专业化管理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首先要全面加强国家有关规程和规范的学习和贯彻,其次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要养成积极主动落实规范的良好习惯。
要加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的运行管理、定期检验和年度在线检验工作。运行管理要重视生产方案和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核,要落实操作人员在锅炉、压力容器、管道操作运行中的职责;定期检验要重视检验方案的编制和审核,严格检验过程的监督和原始记录的确认,最终检验报告要全面规范;年度在线检验工作要全面落实,防止走形式。要科学制定检验策略,基本实现设备检验周期与装置运行周期同步,积极采用RBI技术,保证装置安全长周期运行。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台帐要齐全准确、更新及时,档案管理要详实。重视安全附件的选用,使用和定期检查,除安全阀台帐以外,还要建立压力、液位等附件台帐。
加强中高压容器和管道、球罐的管理,除按照规程定期检验和日常检查以外,以装置为单元成立“设备、工艺、仪表”三位一体的特种设备特护小组,每半年进行一次现场联合检查,对其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工艺重点查盲肠死角和伴热保温运行,设备查配套设施及安全附件,仪表查压力、液位仪表状况,三方即自查又互查,并形成联查记录备案。仪表专业要加强与设备专业沟通,设备专业也要加强对仪表专业的检查确认。
加强设备引压管、倒淋放空、盲肠死角的管理和规范化整治,消除细节上的隐患。
2、大机组管理要落实好“机、电、仪、操、管”五位一体的特护管理,要坚持开展“日巡检、周分析、月总结”特护管理模式,在内容和标准上持续提高和细化,形式上不断丰富创新,特护实效稳步提升。每台机组要定期开展好“机、电、仪、操、管”特护小组会,分析机组运行状况,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同时对机组的技术管理、仪表连锁和自保、操作人员的培训等进行交流、沟通,并将有关情况报专业厂、公司特护会议上研究讨论。
加强大机组管理的横向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大机组维护管理水平,网上建立大机组管理交流专栏,建立完善专门的大机组检修技术档案,便于大机组日常技术管理。
3、机泵管理要加强对机泵运行状态和运行效率的管理,高度重视机泵状态点检工作,生产车间要定点、定时进行振动、温度和密封监控,统一备泵盘车和切换要求,及时分析机泵运行趋势,开展攻关活动,保证机泵在最佳状态下平稳运行。
4、密封管理上要加强机封及其辅助系统的技术管理,输送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机泵机封选用要安全可靠,机封厂家要提供全套质量证明及其使用说明,各装置要建立机封使用台账和档案。要研究技术更先进、更安全可靠的机封技术,并在成熟后加以应用。
5、常压储罐的管理要在完善常压储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常压储罐管理台帐和档案,完善年、季、月检查记录,做好固定点测厚记录,对常压储罐及其附件开展定期检验工作,加大罐区现场管理力度。
6、设备润滑管理要规范关键机组滑油分析指标和判定,要重视电动机等脂润滑的管理。要对润滑油(脂)选择、加注、检查、更换全过程管理,重点加强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检查和异常更换、加注。定期更换或加注,要有执行、有记录、有确认、有监督检查。
7、备件管理要区别备件的轻重缓急,按设备ABC分类,对部件(总成)作ABC分类,最后对零件作ABC分类。建立备件动态管理台帐,实现备件的合理控制。
8、电气设备管理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清扫、紧固和继电器保护校验。推行预知维修,避免突发性故障。加强防雷、防静电检查和检测,建立接地点台账和位置图,及时修复不合格点。继续将电动机故障率降低作为攻关项目,力争取得效果。对重要电气设备设施开展远红外线成象检测、评估工作。
9、仪表控制管理要要根据季节性特点,组织对关键机组、生产装置现场仪表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定期对老化仪表进行测温和热成像分析,采取预防整改措施。通过主要装置控制系统软硬件升级改造,提高运行可靠性。对仪表联锁进行分一、二、三级管理,建立DCS、ESD密码管理台帐并加强管理。
10、防腐管理一是作好腐蚀调查工作,建立设备腐蚀记录、基础数据的积累等基础工作;二是作好腐蚀分布图制定;三是开展定点测厚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设备防腐工作。
11、规范设备基础资料和档案管理,充分利用好设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备检查和检验记录等需要签字确认的要保持纸制留存。
12、加强设备故障管理和缺陷治理。建立故障管理台帐,定期对故障统计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对典型的故障或事故,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分析报告供各单位借鉴。建立各级设备检查记录,建立缺陷、隐患治理台帐,并对缺陷、隐患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13、本着“准确评定、严格考核”的原则,完善设备管理考核细则,建立设备管理考核评价系统,重点对大机组故障率、特种设备检查和定检率、机泵故障率、仪表联锁、修理费控制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定期考核奖惩,促进“找差距、定措施、提水平”工作。
14、加强设备专业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内外部的大机组、重要机泵、电气仪表、设备点检、状态监测的专业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设备管理职责和制度完善
完善三级管理职责分工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进一步完善设备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和设备维修人员岗位职责,点检员和状态监测人员的职责。将设备进行ABC分类管理。
结合HSE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修订有关制度,梳理管理流程。
(二)设备创完好工作
1、实施整治现场低标准工作,以装置为单元,机、电、仪与生产装置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2、降低设备故障率:推行全员管理,形成设备标准化检查方案。
(三)动设备专业
1、备件增加储备,建立初步动态备件管理台帐;
2、建立机封台帐和档案,加强机封的技术管理;
3、加强机封、轴承及重要加工修理的质量控制,与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加强对供应商的约束,保证供货和服务质量;
4、大机组随机备件清理整顿;
5、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修订完善;
6、关键机泵实现远程控制停车。
(四)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
1、完善台帐、档案;
2、全面开展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在线检验;
3、完成压力管道注册登记;
4、安全附件标准化管理,重视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的技术管理,建立相应台帐。
(五)建立常压储罐台帐,开展定期检验及其附件定期检查工作。
(六)建立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台帐,加强检测过程跟踪控制。
(七)仪表连锁拆除情况清查整理
(八)设备现场标准化、可视化
1、标识、标牌标准化和规范化;
2、设备维护、巡检、点检工作的可视化。
(九)检维修作业受控:
1、加强承包商管理,建立承包商管理台帐,定期召开承包商管理工作例会,加强对承包商的考核和人员控制,加强对作业人员考试考核;
2、推进HSE体系有关制度和要求;
3、全面实行作业预申报;
4、检维修工作全面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控制;
5、文明施工制止乱倒垃圾。
《(设备管理)设备精细管理实施方案》相关文档:
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09-03
2023年设备管理年终工作总结5篇09-12
设备管理2023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四篇)09-12
2023年设备管理年度工作总结7篇09-12
2023年设备管理工作总结12篇09-12
2023年设备管理部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09-12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案09-14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总结范文10-15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