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传统村落的旅游项目兴起与开发,给传统村落的火灾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探索加强和改进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策略,以提升传统村落的消防安全防范能力,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传统村落消防安全。
关键词: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管理
引言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主要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火灾负荷较大、灭火救援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2014年1月25日,国内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年历史侗族村寨100余栋房屋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2021年2月14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整个老寨几乎全部烧毁。传统村落的火灾事故频发,加强传统村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分析了当前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现状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1.1耐火等级较低
我国的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的大多以木柱为基础,柱上架木梁,梁上再立瓜柱,形成一组木构架,木构架之间采用檀、枋连接,檀上再设椽子。对照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大部分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四级,火灾负荷大。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每平米使用木材约1立方米,是现代建筑的30倍,火灾荷载大,且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极少,被称作“全干材”,极易燃烧。 火灾发生后,一方面由于在坚实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排出,温度得以快速积聚,另一方面由于文物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因此文物建筑起火后会迅速导致“轰燃”现象的发生。
1.2建筑密度较大
大部分传统村落建筑为成片修建的,其防火间距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建筑布局非常密集。此外,由于缺乏合理的安全距离和防火分隔措施,在发生火灾且无快速救援的情况下,火势容易通过直接延烧、热辐射、飞火等方式蔓延和扩大,继而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1.3用火用电安全隐患多
一是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村民用电功率相比10年前提升3倍,用电量需求增大。目前大部分的传统村落室内电线老化,用电高峰期出现电气线路过负荷的问题非常突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电气线路未进行穿管保护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未安装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不符合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三是传统村落游客流动总量逐年增大、游客乱扔烟头、火柴、打火机等,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1.4火灾扑救存在较大难度
大多数传统村落远离城镇,有的甚至地处深山峡谷,道路崎岖不平,消防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甚至难以靠近起火建筑,严重影响传统村落建筑初期火灾的扑救。由于大多数传统村落缺乏充足的消防用水,因此不少火灾发生后,因救援条件所限,小火往往酿成大灾。
上述原因分析符合现代事故致因链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知识不足、安全习惯不良;根本原因是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缺乏 ,归根结底在于安全文化缺乏。
2中国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消防管理对策
2.1坚持政府主导 突出消防安全责任落实
依照国家法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当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确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会同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订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2014年消防局研究制定了《古城镇和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给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防火提供了技术支撑。城乡规划部门牵头编制消防规划时,应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消防部门做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规划建设工作,将消防内容实施情况作为城乡规划检查督查的重要内容。住建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将消防安全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传统村落管理、使用单位(人)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消防救援部门应定期特别是在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日、旅游旺季、重大活动前或期间开展重点检查,组织火灾隐患排查治理。结合历史和地域文化特点,将消防知识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宣传橱窗;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健全村小组消防管理网格,可依托护村队建立微型消防站,加强灭火应急力量建设,结合实际落实“一村一策”消防管理要求。
2.2从木结构建筑自身提高防火能力
严格把控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强度与火灾防控能力的匹配程度,对核心保护范围采取更加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一是传统村落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尽量选用不燃、难燃材料。同时针对木质建筑材料采取表面保护技术,通过防火涂料覆盖和保护木结构建筑材料表面,提高木结构的耐火极限。二是建筑内厨房宜设置在建筑靠外墙部位。餐饮类经营场所的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防火隔墙与建筑其他部分进行分隔。三是合理配置灭火器,具备相应条件的木结构建筑可设置自动灭火设施和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积极推广电气火灾防控技术、可视图像早期火灾报警系统应用、借助物联网、智慧消防、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加强防火巡查、日常维保和宣传培训,全面提升文物单位火灾防控能力。四是建筑内电气线路应穿阻燃套管保护,确保每年进行一次电气检测和电气火灾风险评估。
2.3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结合传统村落地理环境、生产生活实际,建议科学统筹农村消防力量与专业消防力量,建立四级响应程序,打造梯次式灭火救援队伍。即:在行政村内建立“户户联勤”,发生火灾后第一时间响应集结,做好初起火灾扑救;在村落间建立“村组联勤”,加强火灾扑救增援,就近调集农村地区的消防救援装备;加强对乡镇消防队和政府专职队的协调指挥,按照响应等级及时增援;国家消防救援队伍驻地主要在城镇区域,距离农村地区距离较远,可以作为火灾第四级响应力量做好增援任务,以此建立火灾扑救力量触角延伸到各个村落的消防救援力量网格,全面加强传统村落抗御火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11):1334-1336.
[2]杜永霞.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J]. 安防科技,2006(8):51-52.
[3]曹刚,尤飞.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06):691-694.
[4]蒙慧玲,张树平,张建伟.我国宗教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6):695-698.[5]吴俊奇,张婧,曾雪华.新时期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给水排水,2017(4):85-90.
[6]杨旭红,王建军,党世伟.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4):54-57.
《传统村落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相关文档:
木结构房屋建造合同06-08
关于木结构建筑防火的几点分析09-29
连片木结构村寨火灾防控措施研究09-29
木结构防火规范最新版09-29
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