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时间:23-09-24 网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课件;三首诗词意境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人诗句连连看

  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

  1.借助拼音读好古诗词。

  (1)指名读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

  (一)《宿建德江》

  1.释诗题。

  宿:住。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个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1)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①说一说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此处应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渚”的意

  思。

  客:指作者本人。

  ②交流诗句的意思。

  傍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离我很近。

  (2)小结:第一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在做什么,第三四句写了诗人看到的江边月夜美景。

  (3)小组之间交流: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个词传递了诗人的情绪?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诗句。

  3.悟诗情。

  (1)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愁)

  (2)(愁)找得真准,看来你们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读读这行诗。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之愁。)

  (4)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是从这句诗的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

  ①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烟渚)(日暮)

  ②“日暮”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等。)

  ③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他可能在想,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5)诗人独身夜宿建德江,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①诗人仕途不顺,离开洛阳,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

  ②指导朗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6)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一个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引读: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家乡,想到了亲人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①想起昨日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②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看不到熟悉的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渡: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7)带着对作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全诗。

  4.小结学法:

  (1)综合诗意,释诗题。

  (2)理解字词,明诗意。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3)联系背景,悟诗情。

  (4)朗读感悟,多积累。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感情的句子?老师也为大家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烟 日

  渚 愁 暮

  旷 明

  野 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师板书课题 。

3.揭题,解题。

(1)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宿:过夜。

(2)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生:思乡之愁,从“日暮客愁新”可以看出来。

生:从“野旷天低树”可以看出来。你看原野空旷,只有树相伴,你说孤独不孤独呢?

生:从“江清月近人”可以看出来。“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似乎更接近人了!这月亮,怎能不勾起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呢?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怎能不忧愁呢?其实,是人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啊,怎一个“愁”字了得!

(6)齐声朗读古诗,读出“愁”字。

指名学生说诗意,教师总结诗意: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借月抒情,拓展古诗。

生: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总结古诗的写法。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天地树

月进人

旅途寂寞孤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第3篇】

一 古乐入境,直入课题

  一段优美的民乐为教室增添了古香古色,也把我们带到了“古诗诵读”天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遭受弃置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01页,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 教学生字

  (出示生字进行教学)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来,让我们一起读这几个生字(步骤:老师领读,强调字音;学生自读两遍;指名读,相机评价正音;开火车读;)

  3 (出示诗句)把这些生字带回到诗里面,谁能来读一读《宿建德江》?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他有没有把生字读正确,除了生字,这里面还有字是前鼻和后鼻音,也要注意听。(指名读)

  4 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模仿他来读一读。

  三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边看插图边想像、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分小组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开始吧!(小组自学)

  3学生汇报:你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来,把你读懂的说给大家听一听。(我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升。原野空旷,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使我的心情更觉压抑。江水清澈,俯身观看,只有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离我是那么近。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给我带来些许的安慰。)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四 入境悟情 体验升华

  1(从“愁新”问题入手)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愁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这是思亲之愁;(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这是寂寞之愁。(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这是思乡之愁。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把自己说成“客”就是因为远离家乡,四处飘泊。如今到这建德江,面对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出示《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涌上心头。

  2此时,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回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眺望远方,诗人眼眶已然润湿,满情的愁绪,无人可诉,只有这江中的明月,此时是这样的亲近,近的可以将心思一一诉说。只有将这无尽的愁绪,付于滚滚东去的流水,汇于无边的大海,激荡起思潮翻腾的浪花。“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只有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 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诗人孟浩然是湖北襄樊人,也可说与我们是同乡之人。身为同乡,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乡情托付江中的月儿与诗人共和,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

  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孟浩然其他的诗作,互相传诵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相关文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09-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09-24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2(含答案)10-0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练习题10-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