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书法类范文

时间:23-06-12 网友

中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书法类范文

学书法一定要读的

名家语录

1、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周星莲

2、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3、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4、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王羲之

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

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

7、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刘熙载

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9、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0、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

11、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12、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

13、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董其昌

14、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有书卷气。--蒋骥

15、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刘熙载

16、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

1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8、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19、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

20、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

岁月如墨

书桌上摆放着一只细长的毛笔,屹立在众多圆珠笔之间,倘若毛笔的传统文化,用纸墨渲染着我的初中岁月。

回忆敲响心底的大门,那是我与书法文化初次相遇......

三年前的一天,我漫步在繁华的街道上,人声嘈杂,蓦然间,捕捉到一丝突兀的古琴声,转身发现一条小巷,琴声悠悠的从里面传来。

走进巷口,一家书画室,坐落于由繁转静,人迹罕至的小巷深处。我好奇地向内张望,书画室中是古色古香的装,横搭配着悠扬婉转的古琴曲,令人有种穿越时空的倒错感。

室中的老师热情地迎我进来,向我介绍着书法文化,忽然间,一只毛笔被放在我手上,凝视着手中的笔,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摆放成什么样的角度,忽生一种“误入藕花深处”的感觉。

一旁的老师见我迟迟未下笔,便托起我的手边讲解边带着我书写:“毛笔书法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岁月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毛笔有句行话叫做颜筋柳骨……”

微风轻拂树梢,思绪随风飘向远方,耳畔声音逐渐减弱。我似乎来到李白饮酒的桌前,乘上李清照的小舟,同杜甫一起望岳。诗人的喜怒哀乐,颠沛流离的一生,回荡于我的脑海。

微风拂过笔尖,思绪回笼。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一撇一捺,文字古韵与笔尖点墨处幻化成彩蝶翩然而起。每次提笔写下一首流芳百世的诗词,都仿佛是一次与古人的灵魂隔着时空的交流。

从初识的好奇懵懂,再闻已是流连忘返:从跌跌撞撞的生涩,到得心应手的流畅。书法传统如一滴墨落进心底,晕染开来,绽放出热爱书法的墨花,随着岁月的流动不断沉淀。

岁月如墨,以传统文化为笔,点墨中国历史芳华,点墨我人生的画卷。

微风吹响蝉鸣,我的眼中流露出笑意,伸手捏住笔杆,沾上墨水,悬停于宣纸上,抬腕,落笔......

留在记忆中的芬芳

距离一模考试没多久了,寒风凛然,卷走了已枯萎发黄的树叶,掰着手指算来,我学写书法也已有整整十个年头。今天是最后一天申报书法十级考试的日子。远处枝头飘来了阵阵腊梅的香气,似是我留在记忆中的芬芳。

还记得小时候去李老师家中学写毛笔,一进门就能闻到扑鼻的腊梅香,朵朵花瓣如同绢丝一样,薄薄的,带点透明的。李老师便在家中铺纸、磨墨。闻着这花香、墨香、纸香,我知道我这辈子算是跟书法交上缘了,李老师耐心地教导我们:“该顿的地方要重,犹如泰山压顶。该粗的地方要粗,犹如石压蛤蟆,该细的地方要细,犹如草蛇上树。”

留在我记忆中的芬芳,清晰的,重重的“点”。

但是每天重复地写一模一样的字,让我感到愈发痛苦。直到有一天,李老师让我写了五个“之”字,我很疑惑,但是照做了,随后,他把我领到一处房间里,一进门,我又闻到一股幽香,哦!这正是我刚开始学毛笔时,留在记忆中的芬芳!老师指着墙面的一副字帖,说道“这是《兰亭集序》的副本,”他停顿了一会,接着说道:“《兰亭集序》中的·之’字有整整二十个但你仔细看这 20多个'之’字中,没有一个是重样的。”我看了看,确实,有的宽厚粗犷,有的雄壮威武,有的细腻流长,有的风仙道骨,但就是没有一样的,再看看我手里那五个大同小异的“之”字,我认识到自己不够用心,浅尝辄止,并渐渐地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留在我记忆中的芬芳,变幻的,曲折的“横撇”。

之后我买了王羲之的作品集,细细品味,在一撇一捺的字里行间中,仿佛隐藏着一个个不羁的灵魂,他们都是有思想的。在无数个夜晚,完成了繁重的学业,我拿起那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笔,平铺上那泛着柔和乳白色的宣纸。一笔而下,我浮躁的内心如那飘零的落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的沃士。那个用宣纸堆积起的小山是我对练习的坚持与用心,对书法的倾注与热爱。

留在我记忆中的芬芳,飘扬的,隽永的“捺”。

这就是留在我记忆中的“之”,是王羲之的“之”,是《兰亭集序》中的 20 多个“之”,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书法中的“之”,用极其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去彰显璀璨的中华文化。书到深处见文化,书到极致见修养。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了“池水尽墨”“羲之吃墨”的学习精神,更是做到了对中华文化的守望和传承,尽我的微薄之力让书法继续闪耀在世界文明的天幕中。

远处传来的腊梅香还是小时候的香味,是那留在记忆中的芬芳。风托起飘落在地上的黄叶,轻盈地在空中舞动着。闻着空气中的芬芳,我拨通了李老师的电话……我做出了倍感自豪,坚定不移的决定。

终于能够勇敢面对

生老病死,向来是自然规律。只叹“修短随化”,“俯仰之间”就已走到生命尽头。对于亲人的离世,纵然感慨“岂不痛哉”,我却最终得以勇敢面对。

在那个冬天,外公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有些不愿相信、不愿面对外公的离去,总觉得昨天他还在,转眼,已到达了生命的彼岸。我坐在桌前,桌上是我临摹的《兰亭集序》。在那提按顿挫间,外公教我书法的场景又浮现在我脑中。

小时候,外公常常微躬在书案前,一手按着纸张,一手提着毛笔,一写就是一下午;我常常趴在书案旁,出神地看着羊毫触碰宣纸时的一次次绽放,一看就是一下午。那个午后,外公正在临摹《兰亭集序》。“外公,你在写什么呀?”“这篇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体现了王羲之对生命价值的探求,以及对珍惜时间、正视生死、热爱生活思考。三言两语间,“终期于尽”几个字就已通过那双饱经风霜的手飘逸在纸张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等你长大了,外公教你写毛笔字,你就懂啦。“那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就一眨眼的事。”回想起这些,多么希望时间就这样凝固在那个泛着墨香的午后书屋里……

光阴似箭,转眼过去几年。我也开始在外公的指导下拿起毛笔,学习书法。一个学写《兰亭集序》的午后,我忽然问外公:“既然生命如此短暂,我们终要面对死亡,那活着的意义何在?”外公的目光从我的笔尖移向我稚气的面庞,露出深沉又宠爱的微笑:“人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更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现如今,我又一次拿起了毛笔。临摹着《兰亭集序》,在字里行间,探求着生命的意义。王羲之用他的一生,创造了《兰亭集序》以及无数书法作品,纵使“世殊事异”,却引发无数“后之览者”认识生命的意义。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延续?人生如此短暂,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过好眼下的每一天,我们也便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固然“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但外公在世的日子里体会过书法的韵致,领略过古贤的风度,并将他的体会传授给我,让我铭记这些教诲,从容而积极地面对生活。想到这里,我似乎更理解了一些《兰亭集序》中所蕴含的道理,也终于能够面对外公的离去。

人生短暂,生命的彼岸并不遥远。所幸的是,成功的彼岸也不遥远。细读《兰亭集序》感受着王羲之对生命价值的探求,回忆着外公的谆谆教诲,我终于能够勇敢面对时间的流逝,面对生命的无常。

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已是黄昏独自愁

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矮墙,把天边的晚霞酿成了酡红,夜像半透明的油纸一点点铺展开来。停下手中的笔,看着眼前横走斜行的字,我心中也满是横走斜行的惆怅。久练不就的一幅字将原有的自信敲得支离破碎。低声自问,难道这个瓶颈真的过不去了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灰白的月光越过矮墙,闯进书房,把字帖中的一撇一捺映得更加明亮了。凝视着字帖,发现这久久翻不过去的纸页竟落了一层薄薄的灰,被月光勾勒出了一个银色的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

“学习书法,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精’字!”书法老师的话语再次响起,“人如书法,书法如人,要耐得住,才能立得起。”久立桌旁,心里倏尔润朗起来,望向窗外,月光褪去了灰白,变得皎洁清新。轻拭细灰,凝神处,却猛然发现“坚忍”字显得愈发明亮了。

“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翻开欧阳询的《九成宫碑》,细细品味笔触间那如高山坠石的雄浑,如长空之月的清雅,如千里之云的飘逸,如劲松倒折的不羁。

提起笔,借着月光,开始又一轮的练习。此刻的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个战士,挺立的笔杆是我的枪矛,醇黑的墨汁是我的甲盾,在鹅黄的宣纸铺就的战场上,纵横捭阖,冲锋陷阵。阵阵酸麻从指尖蔓延到手臂,细密的汗珠在鼻尖额头渗出。提--按--顿--挫,每一笔都倾注着所有的努力,横--折--撇--捺,每一划都凝聚着所有的执着。月光里,墨香中,那一刻,心中开出了一朵花。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楷书、隶书、行书,颜真卿、蔡邕、王羲之……那些日子,我在书房中亲吻第一缕朝阳,在纸砚里告别最后一抹夕阳,一遍遍地临摹,一遍遍地思索,终于--笔下的字渐渐有了生机。走在探索书法之美的路上,我心中的信念之花已经开出了别样的色彩。

游走在书法中,我渐渐懂得,一朵花的别样不在于其色彩的斑斓,不在于其形态的异样,只在于这朵花在与自我的抗争中,收获了一份从容与睿智,一份豁达与执着,这便是我,要开出这样一枝不一样的花朵。

爱,从未改变

那天,我整理自己的书籍,偶然间翻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过去练习书法的点点滴滴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儿时,来到老家,看爷爷练习书法,只见他用毛笔轻轻蘸了几下墨,轻轻在砚台边将多余墨汁刮去,照着桌上的字 帖,正襟危坐,拿起笔,便开始写起了古文。墨色从笔尖晕开,在宣纸上染出好看的字形。我好奇地问:“这个字帖是什么啊?”爷爷指着这本字帖,微笑着跟我说:“这是《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我似懂非懂,连连点头。那时,我对书法的爱像种子一样深深种在我的心里。

到了小学时,爷爷终于教我学毛笔。一大早,我便来到了爷爷家。推开书房的门,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爷爷不紧不慢地在桌上铺好毛毡,用镇纸将宣纸压好,在砚台里倒了一小碗墨汁,示意我过来。他握住我的手,一点一横教我写字地要领。

之后,他让我自己模仿字帖来临摹,依旧是那篇《兰亭集序》,不过它此时在我眼中却有了别样的韵味。“慢慢来,静下心。”他轻轻地说。我深呼了几口气,模仿着他刚才的手法,在柔软的宣纸上用纤细的笔尖缓缓划着每一笔,指肚也因为捏笔杆捏得太紧而变得青白......

微风穿过窗纱,如绫纱般轻软拂面,宣纸的一角被风稍稍撩起。我用手摩挲着翘起的宣纸,字迹也从歪趔逐渐变得方正,我浮躁地内心仿佛是一朵原本飘忽不定的蒲公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沃土。不知不觉中,整张宣纸都用完了。这时,书法好像变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有空时就在纸上写写画画。

现在,偶然翻开《兰亭集序》,细细品味。在一撇一捺的字里行间中,仿佛隐藏着一个个不羁的灵魂,他们都是有思想的。倘若没有书。法,谁能知道王羲之在会稽山有感而发的生死之悲,又怎能表现出颜真卿对那些谋反者的愤恨.….…一篇篇书法横幅,连成万米长卷,记载中国历史的变迁,一处处书法碑汇成的西安碑林,刻下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此时,我对于书法的爱更深了。

我对书法的爱从未改变。

我以水墨丹青为知己

①少不知事的我,被爷爷书桌上的水墨深深吸引。

②望着爷爷书桌上砚中浓稠的一滩墨,我张大了眼好奇地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轻声笑笑,满眼愉悦,一把把我抱起说:“这是水墨!写字的墨!”说着握着我的手在纸上写出一个“墨”字。水墨在我眼里,我在爷爷怀里,爷爷在洒满阳光的书房里,形成一幅最完美的水墨画。

③自此以后,水墨丹青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刚开始学毛笔字的时候,爷爷的笔在纸上一勾一提,一个端庄美丽的字便落在纸上。而我紧握着笔,咬着牙一笔一划地模仿,头上也冒出了细细密密的汗,但是写出来的字总是左歪右斜,就像是被雨打过的荷叶,倾斜着就要落到池子里去。看着这些歪歪扭扭的字,我生气地把笔甩在一边,心中满是不甘和难过。偏过头去,看到砚中的墨还在安静地看着我,干是便又提起笔,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阳光照进书房的时候,我开始抬笔练字,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月光已经从西窗落进来了,那时揉一揉酸胀的手腕,看着桌上厚厚的一摞纸,心里却是满满的欢喜。就这样,门前的榆柳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我的字也写得越来越正。

4但是,就在我信心满满地参加书法大赛后,精心准备的作品却输给了别人。我满心愤懑地回到家,不知不觉走到书桌前,惨淡的月光打在我的脸上,纸素白,墨青黑,撩拨起我的怒火。我抓起笔,任笔在纸上肆意地游走,每一笔画都被我写得像刀划过,我的心也像被凌迟一般,边写眼泪边啪啪地打在纸上,晕成一个个墨团,我终于再也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⑤许久,我抬起头,撞上的却是爷爷关切的眼神,他温暖的大手缓缓地放在我的肩头,轻轻地拍着,想要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而是轻轻地扶起我的肩膀,默默地握起我的手,拿着笔在纸上落下了儿时写的第一个字'墨”。我突然回忆起了阳光落满房间的那一幕。是啊,曾经的初心,就是对于水墨的纯粹的热爱,此时为何让名次污扰了那最初的梦呢?

⑥我的心忽而轻松了,纸上的墨又一次落入眼底,它依旧不言不语,静静地看着我,我心底也响起一个声音:但求携一缕墨香,不负勇往。想到这,我紧握住了手中的笔。

运墨收笔承其道,一撇一捺写人生

一撇一捺,人字易成;人字亦难,书写一生。谁可曾想小小的“人”字书法中,竟包含着人生的大智慧--起笔之时,藏而不露;行笔之期,不偏不倚;收笔之际,缓缓出头。写好人字很简单,但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却并不容易。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当明书“人”之智慧做大写之新人。

潜心积累,韬光养晦,此之谓藏而不露。 “小不忍则乱大谋”,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如是说。若在人生起笔之时便锋芒毕露,恃才放旷,就难免成为划过夜空的流星绚烂却短暂“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你可曾听到那乌江畔至今吟唱的悲歌?那是项羽,年少时锋芒毕露不纳人言,甚至豪言道“剑一人敌,不足学”,最终却于乌江畔自刎。你又可曾看到过新城之上的那一口墨池?那是王羲之,虽年少有才,却将锋芒藏若,潜心积累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韬光养晦不是不思进取,而是静待时机的人生智慧。韬光养晦,潜心积累者,将如灿灿星斗于苍穹中寻一隅,永悬夜空之中。

把握方向,坚守正道,此之谓不偏不倚。上流失之毫厘,下流差之千里,若不把握正确的方向,不偏不倚行走在正道之上就难以书写人生的华章。摊开现世卷轴西方现代小说之父福楼拜在成长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迷茫但他却在不断试错中,修正自己的人生道路,终于走上文学这条属于他自己的“正道”。我们耳熟能详的物理学家焦耳,也曾因为痴迷于永动机的发明,却没有认识到这一方向,一开始便错了,白白耗费十余年精力而无果。 人生起笔固然重要,它决定着我们以后的最高限度,但行笔之期则决足了人生的走向。如何不偏不倚行笔是我们一生都在探索的事,也是我们一生应该追求的事

持续发力,厚积薄发,此之谓缓缓出头。梅花傲放扑鼻香,这是它在风霜雨雪中发力的结果;水滴十年石终穿,这是它长久以来积蓄的成果。大自然以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诠释了“持续发力”这一书法智慧,同样的书写人生,也绝非一朝一夕的成果。张京,那个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冰美人,在毕业后仍然不断发力,坚持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词汇积累与翻译能力,成就了今天的“翻译女神”。古人道,“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力,不急于求成,终能有所成,有所获。

承前人之路,开后者之先河,此之谓描红。翻开中国史册,无数前人为我们开辟了道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书写人生的“模子”,让我们有前路可循。然而,只是一味地承前人之路,描前人之字,则难以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有描前人之字的智慧,这样才能从心而不逾矩,但我们更要有写出自己风格的勇气,这样才能创新且不逾时。

人字只有一撇一捺,但其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却适用于我们的一生。运墨收笔承其道,一撇一捺写人生。践行书“人”之智慧,方可成大写之人,担当时代复兴之任。

冬日的阳光透过淡茶色的窗,照进居室,明亮、温和。光映在墙上他的相片上,为他平添了几分和蔼,几分慈祥。

我洗笔,展纸,蘸墨,挥毫,手与心游走在颜鲁公的世界中,可是细看纸上的“敬”字,总觉得少了些韵味。

相片上的他似乎开了口:“学书法,第一要务便是'敬’,是对书法艺术、中华文化的敬畏。”浓重的乡音,亲切的语调在记忆深处回荡。这是他教我写字时说的第一句话。

“写字、做人,凭的都是一个'敬’字,只有发自内心地'敬’,才能有所成就。作为我的书法启蒙老师,他总是这样说,他也确实身体力行,说到做到。

“敬”是他一生的基调,他开过门机,做过统计,始终秉持着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乐业奉献。他的成绩在同事中有口皆碑。

听他讲近代史,讲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讲到全民族抗日,他的语气中,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中华文化在战乱动荡中得以薪火相传的崇敬,还有对英烈的尊敬。“敬即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他常常捧着书对我说。在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都是他的精神源泉。有些书的封面早已朽烂,翻开泛黄的书页,尽是圈点批注。点点青蓝墨迹,都是他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求。

他只陪伴了我七年便悄然离去,但在我人生最渴求知识的那七年中,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去“敬”,使我时时感念。宣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翻开一页铺平,蘸墨,挥毫,纸上“敬”字立现。放下手中的笔,我确信,“敬”的韵味已被我呈现在纸上,铭记在心中。

抬头看向他的相片,他正带着慈祥的笑容注视着我,似乎在鼓励我,祝贺我。我对他满怀敬意,而这“敬”字,恰是他人生最好的注脚,饱含着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无限敬意。

低头,纸面上的“敬”似乎幻化成了他的脸,正用他的毕生努力向这个世界致敬。

名师点评 …… 内容表达 25分25分 10分 特征 60分

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文章紧紧围绕“敬”字展开,通过练习书法串联起整篇文章,“敬”的含义也随着文章的深入逐步加深。②句式灵活,内容丰富。文章多处采用长短句结合,情感表达流畅自然,写出了对亲人的敬重,对书法艺术和中华文化的敬重、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求、对敬业精神、对历史的敬畏。

用一生书写一个“人”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如是,方可写就个端正的“人”字,可供描红。隐藏在汉字撇捺、书法墨纸间的为人处事之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酝酿斟酌、深思熟虎方为正道。我们都将耗费一生的时光,只为写好这个“人”字。

行草——少年近岸沉潜

行草用笔,如苍龙人海,如凤舞九天,飘逸洒脱,无迹可寻,却在关键用笔时,逆锋而不露,于狂放中见沉稳,其当如我辈少年。提及少年一词,应与平庸相斥。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我们看春风不喜,听夏蝉不厌,感秋风不悲,触冬雪不叹,懒理满身富贵,敢面不公不允。因为你我是少年,便有了意气风发,有了挥斥方道,指点江山的气魄与胸襟,有了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发光发热的果敢与决绝。少年时的我们,满眼满心皆是前途似锦,乐观豪迈。此时,我们更应沉心静气,学会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做事做人,多一点思虑,方可护所爱之人,保所向之志。学会会近岸沉潜,喜形不于色,方可不负时光,不负心我。

楷书——中年稳中求胜

楷书讲究笔笔分明,流畅自然。其字沉稳含蓄、干转折收笔时却露锋芒。当如人之中年,历经千帆,岿然不动。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积淀,便应行稳致远,凡事思虑周全,做多方打算,将东风何时吹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高山不语,静水流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步步为营,方可攻城略地。成为最后的赢家。正如毛泽东,力排众议避开城市重兵,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就了扭转历史的壮举。

隶书——老年大智若愚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雄浑古朴,平淡处方显不平凡,波澜不惊,心如止水。正如人近黄昏,笑看风云。人生至此,韶华将逝,繁华渐远。真正懂得“舍得”二字,有舍才有得,俗话说“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有时候忍一时退一步,换来的不仅。仅是当时的海阔天空,柳暗花明,更能为后来的自己创造机遇。为人处事,不能太过计较得失,眼光高一点,格局大一点,做事委婉含蓄一点,学会审时度势,此时便无愚,大智终可显。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用一生细细描摹一个“人”字,便写得出温润之容,秀劲之骨。从落笔到回锋,处处干净,得见功夫。如是,不枉此生来过人间。

从此改变

一支狼毫,一方砚台,一盏明灯,又是夜深人静时。我轻轻地将完成的作品放在一边,熟练地抽出一张宣纸,准备挥毫洒墨。

打开《秾芳诗帖》,凌厉又飘逸的瘦金体跃入眼帘。自第一眼看到她,我便着了迷,兴许这就是缘分。

我的浮躁是一直存在的,无论是控制不好脾气,还是考试时求快粗心错一堆,亦或遇事就急得流泪。

幸而,我邂逅了书法。

笔尖沾满墨汁,轻轻触碰宣纸,墨在纸上慢慢晕开。然而,美好的画面被纸上东倒西歪的墨团打破了。瘦金体是如此慷慨地将她所有的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眼前,可我似乎却驾驭不了她。酸痛的手不断告诉我:停下吧。

但,每当焦躁充满头脑时,墨香总是轻柔地滑过我的鼻尖。将我勾回。字帖上刀锋般的笔画穿过千年,直击内心。污浊的浮躁,岂会玷污了它?

我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感受那万籁俱寂。顿笔,凝聚着全身的力量;行笔,轻快如流水;一转,一钩,勾出一道锋芒。仿佛坐看云起时,仿佛明月松间照,仿佛夜静春山空.……神宁心安。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好书者多有文静的气息。时常领略书法之美,有行云流水,有坚毅豪迈,正因如此,气质变得恬淡。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仅是书法的魅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那次入选话剧社,参演杜甫,一穿上戏服,大家都说我有诗人的气质。也许那就是书法的气息。因为书法练的不仅仅是“字内功”,更有“字外功”,好比绘画学布白,音乐悟韵律,诗词寻意境等。墨香会渐渐融入人的气质中去。

排练话剧非一朝一夕之功。轮到我时,就认认真真地演;等待时,就把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写写作业。与伙伴们相比,我似乎是最沉稳的那个。这更要感谢书法,一笔一画,有规有矩。起笔如起始, 行笔即行事,收笔即成事。人是活的,字也是活的,根据情况调整笔画的位置,随遇而安,这都是书法教给我的品质。

“凡有所学,必成性格。”心声浮躁喧嚣时,何不执起笔让墨香抚平那浮躁的内心,从此改变。

学书法

轻展书卷,一杯香茗,蝶舞成阵,花开成海。游弋于书香之海,蹁跹于墨香之中,正因兴味盎然,而悄然悟得书法之道,小有成就。

自幼,初遇书法,是在书房习字的姥爷,只见他轻挽衣袖,泼墨挥毫,笔锋斗转,苍劲有力。从那时起,幼小的心便沉醉于这颜赵柳。体无法自拔。在姥爷的鼓励下,梦想笔走龙蛇的我,也开始了习字之路。

夏光粲然,温婉如约。一米阳光透过叶丛间的罅隙洒在泛黄的宣纸上。蝉鸣又响,街角那树又绿,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墨香,不禁令我舒心。提笔,沾墨,抖墨,轻点纸张,虽只是一笔一画,确实如此充实饱满,不禁更是兴趣盎然。桌前的文房四宝,记载着我习字的点滴历程。从初学的基本笔画,至技艺略长的简单汉字,不知何时起,桌前多了一本用于临摹的《九成宫》,是我的兴趣引领着我。见周围不少习字之人苦熬的磨练,我甚是幸运,因为兴趣,因为热爱。落笔挥毫,素手执笔,暗香盈袖,墨染生宣。技艺渐长,已不再需要笔笔临帖,自有心生,仿佛个个都如鲜活的生命跃于纸上,纵使黑白相融,我愿与笔为伴,与墨为友,纵罔前路漫漫。怀揣满腔热忱,领书法之道,悟静之人生。

一笔一画,一撇一捺,轻点便是一座江山,泼墨便如一方天地。不知不觉间,书法已经伴我走过八个春夏秋冬。荜路褴褛,终是精彩绽放,小有所成,欲精欲练。

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如今,我深有体会。若无兴趣,习字之路便枯燥乏味,难熬惟有苦练;而若充满趣。味,则不觉,反而与墨为伴,兴致勃勃。何妨不为自己寻得一件令自己感兴趣的事?纵使前路漫漫,书海无涯,便也时光匆匆,美好的时光也感短暂。

衣袂飘飘,墨香幽幽,感谢那个盛夏的遇见,令我缱绻于书法的世界,终得成长。

撇捺见人生,处世显芳华

唐光雨的漫画作品中曾生动形象地解析了用毛笔书写“人”字时的用笔枝巧,人字虽简,寓意深刻,一撇一捺书写人字,一点一滴过好一生。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处世应当涵养品行。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没有一条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难沿着陡峭的山路去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二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三千余次对杂交水稻的反复试验,已故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生活中却非常节俭,淡泊名利,把获得的奖金都成立了基金会,用于奖励杂交水稻的研究。袁老经常在忙碌的间隙挤出时间学英语,看外文书、听收音机、背单词、拉小提琴……惟愿我辈青年以此为榜样,立鸿鹄之志,以小我之梦,筑建大国之梦!

中锋行笔,不偏不倚,处世应当坚守本心。

《礼记·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们常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时代楷模在引领时代的正能量。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克服难以想象的苦难,守卫领土,保卫祖国,他们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民子弟兵,英勇的边疆守卫战士。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处世应当慎其独也。

有这么一个“笨小孩”,他叫蒋应成,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二十一岁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汽车喷漆项目,为了参加世赛,蒋应成整整准备了5年,1800多个日夜,支撑蒋应成走下来的,是对技能梦和世赛梦的追求。夏季烤漆房里40多度的高温,一天下来汗水能够湿透七八套工作服,为了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蒋应成从没中断过训练。人应怀揣一个感恩的心,成功之一秋蒋应成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更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时路,回到母校继续奋斗。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面对成长,生活中的不如意时,可能有迷茫,有无力,不妨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找到方向,学会感恩,继续前行。

每个人都在一撇一捺中书写自己的人生。希望我们参透书法用笔中的含义,心怀感恩,正直坚定,努力成为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

起舞的日子

微曛的阳光穿进墨色浸润的屋瓦,透过半掩的纱窗,在窗玻璃上折散出那七色的晶莹,氤氲了一室的墨香。

臆想之中,忽而又浮现那熟谙于心的画面。泛黄的宣纸、细腻的羊毫、黑亮的砚台,还有那不知所措的我。

我幼时顽皮,常哭闹着要自己写字但却又不用心。他一不留神,兴许,我已在桌面涂满了墨,抑或是古意碰倒了墨 汁洒在地上。待他发觉,便板着脸,扬着结实的大手。他生气的样子好可怕,脸涨得通红,胡须一根根竖了起来。好几次他的大手就像要“啪”地落在我的脸上,却又轻轻地放下了。他瞧着面前黑亮的桌面,嘴角微微翘起,似乎被逗乐了。他慈祥的笑容映在墨中,融化在墨里,萦绕在我身畔好似在舞动着,香久久不散。

懂事后,我才开始认真写字。每当这时,他总会伸出。他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缓缓提起笔,轻沾墨汁,落于宣纸之上。饱蘸墨汁的笔锋一横一竖,提笔收笔,勾勒出流畅而宛转的线条,浓浓的、泛着紫光的墨晕染

出一纸的雄浑凝重。墨渐凝,笔渐缓,墨香便弥漫入 皇息,在回味中起舞。他的手大,有些粗糙,但对力度可把控是那么地惊喜,一丝一毫,不出差错。墨汁的香不同于花香转瞬即逝,它似酒般古朴醇厚,像是从千年前的青灯黄卷中走来,挟着细雨润湿梅的清芬,撷去微风扰乱牡丹的惊艳,悄无声息地浸入我心田,在心上起。舞,久久不散。

只是,再后来,学业的负担让我逐渐疏远了墨香。只是常在夜深人静,我会望见他在窗口堂着一盏孤灯,磨着一砚新墨,墨香随着暖风缓入鼻息,却分明惊起无声的凉意。疏朗的晚风挟着墨香,在身旁起舞。我终明白,墨香带给我的那份宁静已然刻在我内心的最深处,它教会了我在纷繁混乱的生活中有一颗“悠然见南山”的淡然且平凡的内心。

离开他已有几年了,我也许久未提笔练过书法了,只是那墨香常萦绕与心头,在心上起舞,久久不曾散去。默然之中我似乎又闻到了浓郁的墨香,眼前似乎又浮现他慈祥的笑脸,我不觉模糊了视线。

独自起舞的日子里,翰墨散香。

浓墨觅光

灯花微凉,笔锋微凉:难绘虚妄,难解惆怅;梦境微凉,情节微凉;迷离幻象,重叠忧伤。

狼毫挥舞,写人生,何得不苦;墨香浸染,叹世间,谁懂其趣?苦中苦,趣中趣,难寻觅。樱花雪月,落英缤纷,是大自然蜕去的羽翼。

遗忘在角落的一方砚台蒙上了灰,狼毫一支寂寞无言。殷红的数字灼伤了瞳孔--我,何时觅得那一束光?

蓦地,从心底萌生出想练字的冲动,委实被吓了一跳--多久没有这般闲情逸致了?执笔挥毫,什么时候竟如此沉重?

双手捧砚,拂去灰尘,碾开那柔软的狼毫,我感觉到一束久别重逢。的微光流进窄窄的心湖。墨香逐渐浓厚,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那纸上烟雾氤氲,展现出一条青石小径。润饱墨汁的笔尖与宣纸融合的那一刹那,我瞧见了一湾清溪。我的手上下起伏着,一个笔锋一个婉转,勾勒美妙。浓墨在宣纸上渲染开,像母亲温柔地亲吻襁褓中的婴儿,细腻柔和。犹思戎马一生--苍茫寂窦的东北大地,狂风舞动着沉寂的黑土沙砾,星星点点的白杨点缀着一条亘古踏就、无人问津的驿道。卷土黄沙掩埋了一具具为国捐躯的骨骸。笔锋一转,宣纸上湖水粼粼,在细雨间折射出一片潋滟的光影。然而这潋滟却须臾便逝,一闪又疾疾地遁入水气中,有小家碧玉的娇羞,又不失大家闺秀的恬静。樱花漫漫,落至于肩。黛粉的花瓣遍布着整片蔚蓝的天。花虽落,香犹在。芬芳幽幽,悠悠我心。那一抹甜美的香抑制了心中扰人的喧哗。笔尖上有一个怎样的世界啊!我像是打破漆黑厚重的夜,觅到了一丝微光。

晨曦惊扰了陌上新桑,浓墨追逐着行云流淌。

横是江南水乡翠绿幽雅的湖面:撇是塞外阡陌翩翩起舞的杨柳;竖是西北大漠扶摇直上的孤烟……

或篆或隶或行或草或楷,笔杆中蓄势勃发的温柔化在苍劲妍丽的笔迹中,悉数绽开在如莲的宣纸上,解开了我失利的心结,重拾了我丧失的勇气,给予了我一束明丽的光。心灵仿若洗尽铅华,获得涅槃。那一方古砚,成了最明媚的日光。

岁月剥蚀了小屋檐头浮夸的琉璃,褪尽了门壁上耀眼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楼阑,心中片刻的宁静犹是永恒。那一朵花。细碎的花瓣凋零在空中,纷纷扬扬。澄净的心向浮躁的尘世呐喊。毛笔是道,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代代相传;墨迹是阴,宣纸是阳,阴阳间日光熹微。心境豁然明朗。

细雨蒙蒙,雨谢樱花。樱花不会哭泣。最幸运的旧时光,最纯洁的愿望,寂寞与悲伤汇成的旋律,是樱花的羽翼。樱花半开琉璃暖,青叶萋萋犹遮面,樱花半醉留香久,穹枝郁郁伴叶绝。磨浓墨一砚,展宣纸一卷,嗅芬芳一袭,觅微光一束。那一束光,随着浓墨与花香嵌入娴静的灵魂。心结已解,浅笑嫣然。

笔下那沟通古今的道路

轻轻倒下的,是浓厚色纯的墨汁流入墨砚;扑鼻而来的,是那带有木质香混杂宣纸暗淡的气味;迎面而来的,是那带有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沉深远而又流长的感觉。我不禁陶醉,一不小心陷入其中。

什么时候喜欢上毛笔的呢?

大概要回首到五年前,那是我在一旁看爷爷练字。他的毛笔粗大,字也粗犷,字迹更是潇洒畅达且奔放。龙飞凤舞,肆意张扬又恰不失美的字体,着实让人越看越喜欢。但是那时年纪还小,字在印象中应该是字腔正圆,中规中矩的,而不是如此'随意’的。于是我扬言要与练了几十年字的爷爷比赛。

爷爷自然愿意让笔给我一啥也不懂的黄毛丫头,给我机会做一个"敢于失败的挑战者。”

那是第一次握毛笔,正确姿势都不会,只管握住了就行,像是随手捡了一个工具就上场的新兵,开始了我的战斗。料不到这是我未所经历过的,难以控制的,毛病笔尖柔软不似铅笔,让我完全体会到纸与笔轻盈且亲近地碰触,似是羽毛拂过人的肌肤。慌了神,让写字如作画一般,线条弯曲东倒西歪好不似样子。再看一眼爷爷的字,不知比我的有力多少,我无疑是战败了。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便再宣言要战胜这让我慌了神的毛笔,开启了我与毛笔“相爱相杀”的故事。

从此,书房除了有一个苍老瘦弱但坚挺的身影,也多了一个娇小却富有生命力的身影,从老一辈到年轻的一辈,文化在传承。

长大后,我才知道,毛笔啊,字体呀,是显示出一个人的性格的东西,爷爷粗犷的字体体现他老大熟成肆意畅达的思境与潇洒不羁的人生,我的字体呀,把我敢于挑战,少年无知的年少轻狂,都肆意张扬地写在

了纸上。那笔下通往古的道路,多少文人墨客用它记录下中华史上繁荣昌盛的一面,还有史上令人遗憾惋惜的一面。那笔下通往今的道路啊,那看似软弱无力实则刚毅随心的毛笔,又有多体现中国人的温良,不正是中国人温润善良但却不失勇敢坚强的一小缩影吗!这笔下通往古今的道路,让人一下就沦陷于它丰富的内涵之中。

于是乎,我熟练的沾点墨汁,又在宣纸上开始了我的“作画”。一点,是中华历史的开始:一横,是中华文化跨越的历史纬度:一竖,是中华文化立于世界丰富精神宝库的一席之地:一撇,是毛笔的故事在继续,是中华文化的故事还在继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还在延续。

我雀跃,我欢喜,我确认我喜欢毛笔。

《中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书法类范文》相关文档:

2020合唱中考作文600字范文5篇09-05

中考作文关于爱的素材: 爱,有时很简单09-10

那境那情中考作文09-13

关于中考的演讲稿500字(通用6篇)09-17

初三中考冲刺的演讲稿(精选8篇)09-18

初三中考冲刺演讲稿(精选8篇)09-18

中考语文金牌作文精练 生命的化妆素材09-21

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学校领导讲话稿10篇09-22

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校长讲话09-22

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校长讲话稿(10篇)09-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