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3-03-09 网友

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连玲娜

【摘 要】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政府宣传引导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保障,活动形式单一、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改革,要加强宣传倡导、出台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志愿者权益,加大资金扶持,整合社会资金,促进活动创新,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提升素质能力,稳定长效发展,不断总结探索,促进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落地推广。%Youth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students to grow.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volunteers’ service activities,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ges volunteers’ service activities,and explores the strategy in propaganda guidance, integrating social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and innovating the service contents, etc..

【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4页(P95-98)

【关键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

【作 者】连玲娜

【作者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7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系统民间的服务于社会的群体或个人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动 ,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为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和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保障。青年志愿者是指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利用空闲时间不计报酬,以招募方式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一直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先锋队,由于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迅速发展,深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

大学生在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以致用,锻炼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实现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收获精神上的荣誉感、满足感,很好的触动他们的感恩情怀,进尔激励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促进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模式有别于学校传统思政教育的生硬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是高校思政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校园中营造出积极向上、善学乐助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风学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最年轻、最积极、相对集中、影响力广泛的一个群体。能够有效的把志愿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是促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在活动开展、队伍建设和宣传导向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已逐步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团体,并对志愿者信息进行登记注册,保障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以学生专业特长为依托、以当下民生需求为着手,不断创新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多元化。以共建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品牌化、阵地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阻碍志愿服务活动长效高质发展的一些问题和不足[3]。

(一)政府宣传引导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在西方发达国家,因志愿服务活动发展时间较长,志愿服务的相关机制较完善,志愿服务的价值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由政府倡导志愿服务活动并制定相关法律及激励机制,鼓励全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但在我国,由于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物质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社会公信力下滑,民众缺乏全民互助意识。政府虽然鼓励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但在宣传引导上力度不足,缺乏长效性及时效性。仍有许多单位及民众留存志愿服务就是免费服务的狭隘观念,不顾及志愿者的情感和实际情况将志愿者当成免费劳动力。在国外志愿服务经历是学生升学及就业的重要指标,志愿服务经历成为学生个人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佐证依据。但在我国由于社会对志愿服务认知不够,往往会忽视志愿服务的价值及影响,在大学生升学及就业方面经常反映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殊技能等会得到认可,但志愿服务经历却基本被忽略。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保障

第一,志愿服务缺乏法律保障。全国目前仅广东、湖南、吉林、浙江、海南、北京、南京等省市出台志愿服务的相关管理条例外,大多数省市、地区都还没有完善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机制。这种状况,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无法明晰自身权利和义务,而志愿者组织很少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医疗保险,一旦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意外伤亡,志愿者组织与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

第二,志愿服务缺乏资金保障。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一般由学校团委经费支出,较少有单独经费立项,大学生志愿者除参加学校组织或是国家、省、市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项目时有相关交通费、误餐费、物资费保障外,如自行组织或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时缺乏资金保障,多有大学生志愿者自行垫付现象,这种状况必会阻碍一些经济受限的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会阻碍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开创的新型服务项目的延续[4]。

第三,志愿服务缺乏培训激励机制。高校针对志愿服务的专项培训相对较少,多数学生参与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但对志愿服务的历史、精神、理念、群体、项目不甚了解,影响志愿者能力、专长的成长及划分。对志愿者的认证激励机制不完善,会忽视志愿者内在精神需求,影响志愿服务精神的推广。培训、激励机制的健全是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保障志愿服务健康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5]。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专业化程度低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同质化严重与专业挂钩不足,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化、形式化,较多共性的服务于敬老扶弱、社区环保、承接大型活动赛事等无专业技能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与一般社会义工团体相比未能彰显出大学生志愿者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的特色。这一现状阻碍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在校生的吸引力,也影响高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延续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改革之对策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性长效发展应从社会导向、加强培训、完善机制等方面的基础建设着手,只有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提升志愿者素质,提高社会共同关注才能稳定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高质创新发展。

(一)加强宣传倡导、出台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志愿者权益

首先,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公共媒体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为志愿服务中突出群体、项目、事迹制作宣传专辑,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认知志愿服务内涵,倡导志愿服务理念,激发民众仿效参与。其次,通过立法出台志愿服务相关法律让受助群体、志愿者都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保障大学生志愿者合法权益,

(二)加大资金扶持,整合社会资金,促进活动创新

首先,扩大志愿服务区域,加大宣传志愿服务成果,校企合作共建争取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为志愿服务经费来源及志愿服务项目化、持续化开展拓宽道路[4]。其次,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增强志愿服务文化内涵、专业技术特色、创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因为资金是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和基础,只有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可持续发展。资金的来源除了政府扶植之外,学校应当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大力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外,要充分地整合社会资金,广泛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少成多,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创新。

(三)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提升素质能力,稳定长效发展

首先,志愿者服务培训常态化,培训内容多元化。学校内部培训外,与红十字会、公安局、消防支队、环保局、净水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志愿者内涵、精神、发展史,专项志愿服务技能如:急救、防灾、禁毒、环保、机修、监测、园林设计等。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

其次,建立志愿者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校级管理机构,对全校志愿者进行分类登记(按志愿者擅长的服务项目、课余时间、专业技能等细分)。针对不同种类志愿服务项目及服务时长做对应激励,与学分、综合测评、素质证书加分挂钩,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化、稳定化运作。

(四)不断总结探索,促进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落地推广

第一,在完成志愿服务项目后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表彰先进。确保活动开展有头有尾,在经后开展同类服务项目时注重细节优化、提高服务品质。表彰志愿服务中优秀事迹、先进个人,在校内扩大宣传教育,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第二,不断深入研究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民生需求、文化需求,促使高校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多元化、层次化,真正能起到助力地方经济、推动文化宣传、切实服务民生的实效作用。此外,加强高校科研、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挂钩,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专业特色,提高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度,研发探寻专业技术接地气之路,增加志愿服务实用性。加强社会资源共享,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搭建双赢平台。引入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培训志愿者,拓展志愿者学科学习以外的知识面,规范服务内容,建立长期联系,使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固定化。

第三,加强志愿者活动项目意识和宣传意识,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落地推广。志愿服务应注重项目宣传,只有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更广泛的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抓住当前经济文化条件下的社会热点开创志愿服务项目,是志愿者服务社会的功能持久有效的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特色项目将是志愿者活动进一步赢得社会支持的关键因素。

志愿者服务是志愿者个人和社会大众双向受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学校育人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在社会上倡导良好风气,直接反映优良学风、校风,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有效宣传渠道。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应注重统筹协调,避免项目交叉、资源浪费,努力实现学科专业实践与项目开展高度融合,达成志愿者精神归属与技能锻炼双丰收。

【相关文献】

[1]胡雪峰.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华大学学报,2009(8):120-122.

[2]刘志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和谐社会,2010(6):35-36.

[3]宫磊.关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0(4):242.

[4]蔡建淮 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社会管理,2011(6):55-57.

[5]徐春娣.浅谈高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及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11(24)245.

《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文档:

2023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报告7篇09-01

2023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09-01

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心得体会09-08

志愿服务工作计划7篇09-09

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方案(优秀7篇)09-11

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总结(通用6篇)09-11

有关志愿服务的活动总结范文2000字(精选6篇)09-11

志愿服务活动总结(精选6篇)09-11

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总结(精选6篇)09-11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总结(精选6篇)09-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