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发展历程
历史背景:
书院,这个名称始见于唐代,唐代中叶以后至五代期间,可以说是书院的开创期,在作为官方藏书、私人读书治学之外,民间聚徒办学的新型书院也已经逐步创立萌芽,虽然数量稀少,规模不一,且没有定制,但是作为书院建设的雏形,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书院这种聚众讲学的场所,从此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千余年,其最大的特色是它由民间学者承办,没有政府的资助和参与。
北宋是书院的发展期,奠定了书院讲学、藏书、供祀的基本规制及建筑规模,同时也奠定了书院作为理学(宋代新儒学)发展基地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后世书院的兴盛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要得益于北宋初年官学未兴,官府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兴办学校,因此私人创办的书院收到朝廷的重视和鼓励,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著名的四大书院便是在这里时期创建。
南宋偏安南方,官学衰落,科举腐败,书院因之发展兴盛。书院的兴盛与理学的发展成熟是分不开的,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理论和教育经验复兴儒学,选择以书院作为阵地,培育人才、发展学术、建立基地、开创学派。如南宋四大书院:白鹿洞、象山、丽泽、岳麓,就是当时传播理学的大本营。南宋理学书院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标,重视道德修养,门户开放,不收地域、门第、年龄等限制;提倡不同学派的交流争辩,举行会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采取自学为主,启发式教学,师生关系融洽,有着独特的学风。南宋书院随着学派的发展,学术交流的活跃,教学内容的充实,规制设施的完善,而兴盛繁荣。书院除满足其讲学、藏书的发展要求,还创造了生活、游息的优美环境;并且,十分注重学派宗师和地方乡贤的祭祀纪念,突出其学统源流,树立典范,成为其重要的教育内容,形成地方文化中心和传统学风,产生深刻的历史影响。学规的制定,学田的设置,学舍的建设完善,都标志着南宋书院制度的完备。
元朝采取尊儒的文教政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对书院采取保护、鼓励政策,发展书院教育。书院在官府的提倡和支持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南学北渐,不但江南普遍创建或复兴了书院,北方也相继设立了许多书院。元代继承了宋代书院的基本规制和制度,但是也有了新的变化。书院自身发展的同时,官府也加强了控制,极力促使书院走向官学化.对于书院不仅规定了官方教科书,以作为科举衡文的标准,还委派山长主持讲学。同时拨给学田,但仍由官府控制,以加强经济控制。书院便渐渐失去自由讲学之风,追求科举,几乎同官学一样.元时供祀文昌帝君,以祈求功名;书院的选址也不限于山林胜地,也有设于城内,便于官府的控制管理。
到了明代,书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明初官府重点是办官学,提倡科举,不重视书院,书院沉寂百年之久,直到成化以后才逐渐复兴,至嘉靖年间达到鼎盛。明代书院由衰到兴,王守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起了重要作用.为宣扬自己的理学,他们所到之处便创建书院,大开讲会,并形成一定的讲会制度,使书院活动深入社会.明代末年影响最大的是东林书院,师生除教学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收到当时统治者的迫害。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首从东林,东林学人被杀害,学院片瓦不存,不少书院因此遭受严重打击,但并未禁绝,崇祯皇帝即位后,大部分书院又恢复活动。明代虽有官府的抑制或迫害,书院曾一度沉寂,但并未因此而没落,相反更加发展普及,数量远超前代,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尤其是讲会式书院的发展,更加开放灵活,扩大了社会联系和影响。此外,还出现了个别专业性书院,如习武书院,标志着书院教育的新拓展;一些书院开始编撰院志,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形成可贵传统。
清代书院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同时书院也处于演变乃至消亡的过程。一方面,由于官府的严格控制,官学化日益加深,以致几同官学,并取代了官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学者的努力下,继承发展书院讲学和研究传统,或引进西方新学,力图有所改革发展。1901年光绪帝下诏,改书院为学堂,实行西化教育。至此,书院被近代官办学堂所取代,结束了它千年的历程。
民国以来,西方学堂强势袭来,五四运动后,书院完全被抛弃,但是重视、提倡书院的声音并未消失:
胡适在19世纪20年代就写文章,对抛弃书院精神表示惋惜,强调书院的独立,可以自由议政,号召研究书院。
毛泽东更看重的则是书院的课程简单,师生关系融洽。他认为西化教育课程繁琐,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出钱,学校教给知识,最后拿文凭,变成一种买卖关系。1921年,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成立宣言中明确说明要取书院之长,去学堂之短.
钱穆于19世界50年代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他想以宋朝的书院来体现,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和使命感。到70年代,终因学历问题,新亚书院和其他两个书院合并成香港中文大学.钱穆坚持保留固有的传统,书院作为独立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和招生,未得港方政府认可,后来被迫辞职。现在的新亚书院基本上不参与教学,主导教学功能已经失去,书院的机构还在,还有董事会,主要做一些不进入学分的课程,课外辅导,关注学生心灵成长.他们也感觉到很无力,但还是在坚持。
季羡林在岳麓书院主编的《书院辞典》序言中说:中国教育以前是官学和书院两条腿走路,现在只剩下一条腿了.
书院发展现状
在经历近一百年的沉寂后,现在,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现代兴起的书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者或社会团体创办的书院、大学书院制教育、以商业为目的的书院。
第一类如中华文化书院、万松浦书院、白鹿书院等;第二类书院如岳麓书院.第三类书院较多,或如北京十一中枣林村书院,是以培养专业人才的订单式书院,学生不以国内高考为目标,明确就业方向,通过订单式课程和多元化教学方式,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或如明伦书院,面向成人的国学培训学院,定期请有关专家来授课。课程大多为时下热门课程,但坚持走纯粹学术路线,不依傍任何大学,独立性是其特色;或如山西北辰学堂,以面向幼儿的高端国学培训机构;或如苏州淑女学堂,以面向现代女子的淑女学堂,以传播经典,教授琴棋书画为主,收女弟子众多,闻名遐迩,影响远大。
现从中选取五个较为有名、值得借鉴的书院,重点说明:江苏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山东作家张炜创办的“万松浦书院”、 长沙的岳麓书院、陕西作家陈忠实的“白鹿书院”、北京的中华文化书院等。
1、太湖大学堂——高端精致的商业模式
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旁的一个小镇)
宗旨: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扬和研究
核心人物:南怀瑾
经营模式:以大师级人物(南怀瑾)为核心的授课培训,高端精致的商业模式。
国际实验学校:大学堂是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创办,为实践南怀瑾的私塾教育实验,台湾贵族学校、薇阁小学董事长李传洪,引进台湾私立小学教学模式,于大学堂附近设立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与只重升学考试的教学体制对抗,另辟培养人才的蹊径。
主要成就:以培训的形式经营书院,走商业模式的路线
面临困难:书院商业化会招致批评,与传统书院文化精神相异。
2、万松浦书院——现代教育体制外的探索者
位置:山东半岛龙口市万亩松林
宗旨:以书院来弥补现代大学批量化生产的缺憾,
定位:一个文化研究教育机构(张炜)
核心人物:山东作家张炜
运营模式:政府支持、社会赞助,以保持书院学术事物的自由为原则,采取院长负责制,日常学术业务工作在院长指导下进行,由作家张炜先生担任院长。书院为书院下设办公室、出版部、网站、图书馆、学术部、接待处等部门,具有日常办公、图书出版、学术交流、专项研修和图书收藏等职能。(院长张炜接受新闻采访时,被问及书院经济上的忧虑,直言:有钱就办,没钱就停。)
建筑风格:办公楼呈同字形结构,布局设计吸取了传统建筑古朴典雅的特点,同时借鉴了西式建筑的优长。
教学与科研合作: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了“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与上海大学合作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了“艺术批评研究所”,与烟台大学合作成立了“人文研究中心",与烟台师范学院合作成立了“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主要成就:力行自由办学的原则,于现代教育体制外特立独行
面临困难:经济独立和经费来源
3、岳麓书院--现代教育体制内的书院模式
位置: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
运营模式:文物保护单位、教学机构、博物馆三位一体的模式。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有千年学府之称,名满华夏,是国家文化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湖南大学的下属学院,行政体制已纳入湖南大学,它恢复了书院传统的讲学形式,设置有硕士点和博士点,毕业生可以获取学位、学历证书。
书院作为旅游景点,其旅游收入归书院所有,书院日常运转,包括科研和文物保护的费用基本上是自己解决.
讲坛:从1999年开始,岳麓书院效仿当年朱张会讲的自由讲学形式,创建了岳麓书院讲坛。讲坛由湖南省社科联、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大学共同主办,秉承“传中华文明,耀智慧之光”的宗旨,广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人士等登坛讲学;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多方面;演讲方式采用一人主讲、多人演讲、台上台下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讲坛注重突出思想高度、历史传承、文化底蕴、实践特色,突出时代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立足湖南、影响全国、辐射海外,力争把讲坛打造成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高雅文化传播品牌、湖南文化强省的亮丽名片.
主要成就:在现代教育体制内经营书院,开设自由讲学的讲坛
面临困难:贯彻书院的部分职能,书院真正的价值并未得到体现。
4、白鹿书院
宗旨:传承传统文化之风神秀骨 传播时代新声
核心人物:陈忠实
运营模式:高校与核心人物合作、社会赞助,以文学为其特色,藏书、编书、教书,研讨、交流、设奖.白鹿书院下设文学研究院和艺术研究院、学术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陈忠实文学馆、白鹿丛书编辑部、中国文学研究资料中心、白鹿文学培训中心、白鹿影视制作策划中心、白鹿书院网站等机构.
主要成就:与高校合作推广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学艺术。
面临困难:
5、中华文化书院——纯粹由学者创办的书院
宗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对海外文化的介绍、研究以及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并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主要核心人物:梁漱溟、冯友兰、季羡林
定位:民间学术研究和教学团体
运营模式:中国文化书院是自立团体,书院经费全部通过收费办学和接受个人及团体资助等方式自筹。
主要成就:出版学术著作、创办论坛等学术影响力广为称赞
面临困难:不善于产业化运作,创办者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力
古代书院与现代教育体制最为不同之处在于,师生同居于书院内,相处时间长,关系融洽,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有机会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因材施教,而非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式的教学。学习的内容,则主要集中于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经典教材.
书院的教育形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但无法适应现代学科建制。书院作为现代教育形式的补充,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心灵的目的,作为青少年培养国学修养的辅助形式未尝不可,但在全球化的剧烈竞争下,如果不接受现代学术训练,不谙学科前沿,不通学科历史,仍试图以书院模式培养一流的学者,无异于天方夜谭。
与此同时,时下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各种书院,讲授形式、授课模式不一,有些即使连营建者本身,心里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也许只是挂了一个“书院”的名字,但与真正的书院精神相去甚远。更多由书院而起的,对现代学术、现代教育制度的针砭,可能也只是借“书院”之名,借古喻今的一种形式罢了。
中国文化书院与一批热衷于建构中国企业文化的企业家合作发起的三智道商国学院.现在很多书院都在尝试商业化运作,在三智道商国学院对外宣布的课表中,为企业家量身定做的课程持续一年左右,每个月有3天时间集中授课,讲师中不乏明星教授。书院在为学员定制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名师传道讲授道德理念之外,还传授养生养心的概念。据了解,三智道商国学院目前受众只限于企业家,一年课程收费就需8.1万元。
在国外,书院则以另一种面貌呈现。中国研究书院的学者在去韩国考察时,都有一个惊讶的发现:韩国的千元纸币上,印的是一所书院,而不是国家领导人.中国的书院明代传入朝鲜半岛,现在整个半岛上还有1000多所书院,而韩国千元纸币上的书院是韩国最有名的书院——陶山书院,为韩国儒家代表人物李退溪讲学之所.从韩国回来的学者感慨“韩国保留的书院传统比中国好”,现在,韩国仍然有儒林,即儒家学者的协会,颇有势力,时常组织社会活动,称为“儒林大会",相当于中国的“学术论坛”。
讲学、藏书、祭祀,是古代书院的三大功能.韩国书院主要保留了祭祀功能,书院家族的祭祀都保留得非常完整。比如陶山书院主要祭祀李氏家族(儒家),谱系是:孔子、孟子、朱熹、李退溪……
而中国书院的祭祀传统则完全中断了,即使在仍然教学的岳麓书院的文庙,也只作旅游观光之用。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打算恢复院内文庙祭祀,但为难的是,仪式的尺度不好把握,“以前的祭祀仪式非常复杂,现在不可能做到了.现在一般的做法又太简化,献一个花圈,然后鞠躬,何谈文化传承。”
书院仍然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中国文化人所向往的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万松浦书院、白鹿书院、岳麓书院、中国文化书院4家书院,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中国现代书院文化版图上东南西北分立的格局。
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认为,传统书院有这样几种情形:一种像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基本上成为旅游景点,是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共同保护的单位,只有建筑存在,不再进行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另一种是传统书院焕发现代活力,像岳麓书院,和现代教育结合,招收研究生,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书院文化,并办有中国书院的辑刊,正在搜集各方面书院文化的典籍.
书院,是中国文化人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标识。
陈忠实说:“书院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我们办白鹿书院,一是要承继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和风神秀骨。以白鹿书院为平台,广泛团结、联系国内外的学者、评论家和作家,开展游学、讲学、讨论等交流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生机.白鹿书院诞生在古长安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我们将会开掘源远流长的关中文脉,承续关学精神,探索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新途径。第二,书院的研究课题将对现实问题和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既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也从思想理论的角度,以及学术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三,白鹿书院还会以文学和艺术为其特色,藏书、编书、教书,研讨、交流,从而对陕西、对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学事业发挥作用,为促进和繁荣文学事业起到促进作用.
白鹿书院以文学为其特色,藏书、编书、教书,研讨、交流、设奖。据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刑小利介绍,白鹿书院现设学术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白鹿丛书编辑部(分《白鹿文丛》、《鹿鸣文丛》两个编辑室,《白鹿文丛》按年分卷出版,此文丛主要收入有影响的知名作家的作品。《鹿鸣文丛》按年分卷出版,重在扶持和培养文学新人。目前,白鹿书院正在规划建设白鹿文学讲堂、白鹿书院藏书楼、中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艺术品展览馆、白鹿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规划建成有相当规模的中国园林式庭院。
张炜认为,现代书院不再依赖于一种学术思潮和少数人的思想,而应该是主动与大学教育进行高端对接.
现代书院正遭遇着古代修养式教育与现代学业文凭教育的两难困境.
然而让他停下来的并非启动资金,而是如何让书院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如果将来书院变成一个无底洞,就不可能有人投钱了。
比起古代书院,现代书院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要考虑的东西也多。
蒋庆是坚定的不变通者。对于阳明精舍的未来,蒋庆似乎没有很多的疑虑。“书院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是什么样子,完全按照传统方式来。我在一天就读一天书,很简单。收费绝对不可以。”蒋庆对《中国新闻周刊》讲:有些人认为书院传统永远不能恢复了,但哪怕只有一颗种子,只要栽下去,活起来,就是胜利。
中国文化书院在80年代就是收费办学。“如果没有后来的变化,以我们的品牌和生源积累,应该已经能开私立大学了。”在王守常看来,书院必须自足。
《书院发展历史》相关文档:
参观岳麓书院社会实践心得09-05
丰圣书院章程03-04
社会团体登记书院的流程范文03-04
书院制教育模式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03-04
现代书院策划书03-04
书院发展历史03-04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教育宗旨03-04
致理书院培养方案03-04
现代书院策划书08-09
古代书院对联录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