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61所)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天津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学院
福州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汕头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工程技术人员将开始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坚力量。
这是大势所趋:国家部署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以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的保有量超过1400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导国内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让工程师回归至国家与企业应有的社会定位与经济待遇。
实际上,全世界都急缺工科人才。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统计,2010年法国这个世界工程师教育强国共发放1万份中国留学生签证,其中申请工科专业的占11%,远远超过语言、艺术、文化、设计等专业留学生。
法国工业化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程师,法国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就建立在工程师的工作上。工程师头衔在法国地位很高,刚出校的工程师一年工资在3.5万欧元左右,而作为博士的年轻大学讲师一年工资低于两万欧元,经济管理硕士在私营企业起始工资也只有2.5万欧元/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要告诉广大考生,工科专业外表虽然没有金融、管理类专业光鲜,但工科专业主要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主要在实体经济领域。不像投资、证券、金融、管理等专业领域,一旦发生金融风暴,这些领域往往首当其冲。所以,工科毕业生不愁出路,不愁找不到工作,往往是拥有最安全、稳定的专业和职业。
与之相配套的是教育部门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社会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
一、工程师培养类型
工程师的类型主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三种。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设计型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型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
二、应用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如下表所示。
学历层次
工程学士
工程硕士
工程博士
工程师类型
应用型
设计型
研究型
三、工程师培养标准构成
表1.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
国家通用标准
行业专业标准
学校培养标准
研究型(博士)
√
√
√
设计型(硕士)
√
√
√
应用型(学士)
√
√
√
国家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关系: 国家通用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是制定行业专业 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不仅是对国家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因此行业专业标准要高于国家通用标准;学校培养标准则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专业标准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制定的满足社会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的培养标准,因此,学校培养标准应高于行业专业标准。
四、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
工科院校以应用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本科毕业生应到达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五、设计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
工科院校以设计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工程硕士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8.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
9.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
10.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1.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2.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3.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六、研究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
工科院校以研究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工程博士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系统深入地掌握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制造系统以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5.具有战略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复杂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复杂工程项目集成能力以及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能力;
8.具有工程项目研究和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能力和工程科学研究能力;
9.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
10.具有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1.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2.具有大型工程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3.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文档:
建筑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15篇)09-03
工程师个人述职报告(15篇)09-03
单位工程师述职报告5篇09-04
工程师辞职申请书(15篇)09-12
对结构工程师的几点建议09-15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09-15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09-15
结构工程师年度工作总结09-15
结构工程师个人总结09-15
结构工程师岗位职责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