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
大兴安岭师范学校 姜广勇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解决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克服所遇到的困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依法治教”是治标,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保障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体现出浓厚的“人治”色彩,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教育的发展只是依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纪律,而方针、政策和纪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有很大的随意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的立法工作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人们的观念中,教育不需要法律去规范,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已经成为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事业庞大而复杂,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发展现代教育,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不可能的。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为了切实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推
~ 1 ~
动教育事业和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将党和国家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体现出来,以促进和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
依法治教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和趋势。一些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就开始了教育立法,以规范和促进教育的有序发展。依法治教就是根据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育活动的范围、形式、内容和方法,以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以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得教育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我国的教育立法工作开始于八十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先后已有六部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出台并开始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教育发展长期以来无法可依,无序发展的状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01年1月1日,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两基”的实现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历史性地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两基”的实现,是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作为基础,同时也不可否认,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期实现“两基”,正是由于坚持了依法治教,法律保障了“两基”的实施。如果没有教育立法工作的逐步发展,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特别是《义务教育法》)为后盾,“两基”的如期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与我国教育立法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制体系的基本形成,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
从教人员的法制观念显著提高,依法治教,依法从教已经成为人们的
~ 2 ~
共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教育立法工作,以适应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但是,我们在重视依法治教的同时,不应过分夸大法律的作用。法律体现国家的意志,具有强制性,用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它在社会生活中适用的范围较小,它可以使人在法律监督的范围内不做违法的事,但是不能使人有“羞耻之心”。法律只能以其强制性的手段规范人们外在的行为,而对于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比如信念、理想、良心等,就起不到作用。家长送不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法律可以约束他,但是家长内心愿不愿意送,法律就起不到作用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如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方面有何要求,在法律上可以规范,然而其责任心和事业心如何,法律就鞭长莫及了。法律只能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政府和个人在发展教育中的外在行为。法律只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的许多问题,实际上仅仅依靠法律是无法解决的。很多人将教育事业发展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统统归结为法制不健全,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依法治教避免了随意性、任意性,保证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序性。但是,从人的内在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的角度来调动治教和从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通过提高广大教育工作的道德水平的来实现。
二、“以德治教”是治本,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与法律不同的是,道德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念、世界观、良心和习惯等来实现的。
通过对高尚道德情操的提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抨击和抵
~ 3 ~
制道德败坏的丑恶现象。道德是人们的朴素感情和自觉行为,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包含着国民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的认可、肯定和赞许,是对国家和对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信心。法律是强制性的,道德更多的是来自人们的内心自愿,是建立在对道德规范自觉接受认可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道德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内在驱动力。
以德治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历代社会、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德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加强道德建设。但是传统的“德治”思想过分夸大了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就带有明显的“人治”色彩。“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对于教育也是这样。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严重的冲击,大学停办,中小学“停课闹革命”,教师被打成了“臭老九”,整个教育领域成为文革中的重灾区。这些与没有相关的法律对政府和领导人进行必要的约束有着直接的关系。
道德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动态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道德进步提供了基础和机遇。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于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道德发展总的趋势是进步的,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的严重现实。一部分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私欲急剧膨胀,丧失了道德操守,把金钱和权利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教育也受到波及,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私办的各种补习班屡禁不止,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现象等等;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震惊全国的高考舞
弊案,这些违法犯罪现象的不断出现,并不是法制不健全,也不是人
~ 4 ~
们的法制观念淡薄,更多的是道德建设方面的问题。反映了教育领域内部分管理者和从教者在政治信念和品德修养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道德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同时也要重视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教育的一方净土,否则,就会盲目乐观,顺其自然,使教育的发展陷入歧途,误国误民,贻害长远。
以德治教,就必须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今社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因此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强化内在的品质,以提高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方面军。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没有教育工作者主要是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师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就绝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还面临
着许多问题,如德育方法陈旧,内容单调枯燥,脱离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实际;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效率不高,成效不够显著;
德育合力难以形成,社会负面影响过大,学校周边环境恶化;德育经费
~ 5 ~
投入不到位等等。由此也带来了不少的现实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部分青少年精神颓废,不思进取,品德修养差;不少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创新,取得成效,走出低谷,将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所面临的严峻课题。这个课题不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方针也将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贯彻。
三、发展教育事业,法治和德治必须相辅相成,标本兼治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治和德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要法治和德治并举。
从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来看,法律对道德建设有引导作用,对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有培养和巩固的作用;反过来讲,道德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创造充满情感和爱心的生活氛围,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道德也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没有了法律,教育的发展将“无法无天”,变得随意、无序,教育各主体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障。不重视德治,教育会就缺乏发展的动力。法律具有强制性,是硬约束,规范主体的
外在行为。道德是软约束,强调主体的自觉性,着重解决人的内心思想观念问题。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人的观念转变问题,经费问题,体制问题,评价和测量问题等.有些是主观的,是人为地违反教育规律造成的,如:教育领域内的不正之风,各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各种违法犯罪等。所有的这些问题,
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单纯地凭借“法治”或“德治”,都是无法
~ 6 ~
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必须法治德治并举,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才能切实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总之,外在行为。道德是软约束,强调主体的自觉性,着重解决人的内心思想观念问题。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新世纪、新目标,新任务,中国的教育正在以超前的意识,向着更为远大的目标迈进。雄鹰高飞,离不开强健有力的双翅,江泽民同志的“法治”“德治”并举的治国方针,同样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新世纪,新教育,新发展,必将迎来一个优秀民族的伟大复兴。
~ 7 ~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十九次学术讨论会
交流论文
谈谈“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
姜广勇
大兴安岭师范学校
2001年5月10日
谈谈“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
大兴安岭师范学校 姜广勇
内容提要:
本文以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思想为指导,探讨“法治”和“德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主要论点是:
一、“依法治教”是治标,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保障条件
二、“以德治教”是治本,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三、发展教育事业,法治和德治必须相辅相成,标本兼治
《谈谈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关文档:
精选最新以德立身明礼诚信演讲稿「精选」12-09
以德为主题作文800字最新5篇10-21
从小事做起-以德律己主题班会10-26
从小事做起以德律己主题班会12-25
以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年度总结(通用7篇)03-18
谈谈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