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孙吴县第二中学全体师生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将我校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孙吴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1977建校,校园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楼面积8,200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生数为1945人,教职工113人,其中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75人。专任教师79人,学历达标率100%,均能胜任循环教学。17周岁人口总数为559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8.2%,初中毕业率为100%,学校有运动场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4个,9个乒乓球台及爬梯等一套健身器材。学校现有13个专用教室,电子备课室1个,语音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室2个,现代化仪器室和实验室3个,卫生保健室、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音体美活动室各1个,部分办公室配备了电脑,近期还配备一批学生桌椅,教育教学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二、工作措施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狠抓校园建设,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环境整洁有序,文化氛围浓厚,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教职工爱岗敬业实干,教学成绩稳步攀升,学校声誉日益提高。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学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目标制校和量化管理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工作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向前发展。我校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行动的指南,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按照全体性、全面性的要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构建“德育为先、教育为主、质量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实行“重基础、重能力、重个性、求实效、求创新、求发展”的教育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为本,以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为重点,以学生主动、活泼学习为动力,最终达到“会做人、会求知、能创新、身体健、有特长”的育人目标。
学校还建立了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了党、政、工、团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勤奋务实、廉洁高效、群策群力、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成为学校的核心工作。
(二)建设创新领导班子,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校级领导6个,校长兼书记1人,专职副书记1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均具有本科学历。在校长的带领和要求下,所有班子成员不仅能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经常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引领全体教师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新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班子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坚持学习,民主管理,每一项学校制度及方案的推出,都先经校代会的审议,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班子成员职责分明,团结协作,作风民主,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领导队伍。
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下设三处、一室、一委,即教务处、政治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这支队伍成员均为本科学历,分教4个学科,均为一线骨干教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3人,各处室分工具体明确,职责到位,是一支有号召力、战斗力的年青骨干队伍。
学校制定了《教师评价方案》《年度考核方案》《职称评定方案》《考核管理制度》、《备课》、《听课》、《教科研活动》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师队伍,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依据《师德师风“八不准”》,《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开展师德之星,教科研之星的评选及名师工程,教师基本功名优大赛、教师忌语讨论等活动,并建立师德违纪一票否决制,以德、勤、绩、能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在教师中形成人人争先、争优的局面,开展树榜样、学典型的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和教育人。因此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教师,如国家级优秀教师及市级拔尖人才孙淑丽,市级优秀班主任裴玉丽、杜春玲,优秀共产党员姜晶秋,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文芳,市师德教育十佳标兵杨凤兰,县域经济学科带头人郑喜章、曲琳、王芸等。
学校将教师培训纳入正轨,培养教师的学习自觉性,制定《孙吴二中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校本培训计划》等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学校先后已有2人参加并完成省级骨干教师培训,8人参加并完成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32人参加并完成了县级骨干教师培训;6人完成校长培训;所有教师均取得普通话过关证书和信息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校内通过举办观看教师礼仪录像片、微机专题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科培训,座谈会、交流会、公开课、观摩课、集体备课、教师演讲、年轻教师见习班主任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近年来,我校先后安排10名教师参加省级课改培训,19名教师参加市级课改培训,其余教师全部参加县级培训,实现校内、校外、多渠道、多角度、多学科、多内容的全员培训。
(三)夯实德育教育基础,创设文明和谐环境
人们常说“美德如财富,让人享用一生”所谓“欲成才,先成人”因此,道德素质对人的健康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德育机构,明确德育理念。我校健全了一支以党支部为核心,工会、政治处、团支部及政治教师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情、理”渗透,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思想教育收到应有的成效。
2.营造育人环境,讲求德育实效。学校坚持每周一上午举行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校园板报、班级墙报、走廊文化、校园广播“中华魂”读书活动等为宣传阵地加强品德教育;利用校外教育基地如: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胜山要塞、烈士陵园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法制课堂、交通实践、“十六周岁宣誓”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军训、拉练、长跑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报警电话、防火演练、地震知识、生活安全常识教育等活动进行自护、自救、逃生知识和生命教育;“爱卫日”、“环境日”、“水日”、“植树节”、“无烟日”、“国防日”、“禁毒日”、“排队日”等对学生进行专项知识教育,让学生在健康文明的环境中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名礼守法。
我们还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加强学校心理研究,探究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不同年级的德育教育内容,如初一以养成教育为主,初二以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教育为主,初三以人生观教育为主并辐射更多相关的内容,从而使德育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贯彻养成教育,注重生命体验。根据县教委下发的关于“生活化德育、生命教育”的德育要求,我校从仪表、仪态、打招呼、接电话、致歉致谢语、物品摆放等生活习惯的细微抓起,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关爱他人、悦纳自己、尊重生命、学会感恩是新时期中学生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为此我校还与哈市十七中的共同研发科研课题《生命体验》如:记住身边的人;记住帮助过你的人;记住对你最重要的人等这种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远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教师自身的“换位思考”、“帮助”等体验活动,更是提高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探求德育教育途径的积极性。
4.开展德育活动,创设育人格局。如:风筝赛、棋类比赛、“五四”、“一二、九”、“清明节”、“植树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主题班会,团会争取做到课课有专题,堂堂有效果。共建单位、社区联谊、关工委、家长学校等组织的共同协作,使我校构建了“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的立体格局。
(五)以课改教研为中心,走科研兴校之路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打造素质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则是学校工作的关键。我校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的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互助中发展自我,在引领下完善自我。具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个提高”即: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使教师教育观得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最终达到教师课堂能力的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转变思想,树立学习观念。观念是活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的先导,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针对教师起步阶段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习惯于老一套的情况,我校花大力气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聘请进修校专业人员来校举办专业专题讲座,使教师的观念从根本上有所转变,使教师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之中。为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学校还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使教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近几年我们不断选派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回校必举办知识讲座,来宣传新观念、解读新课标、倡导新方法。
2.开展教研活动,创设研讨氛围。我校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近年来开展的以“教学反思、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结对帮扶、观看录像、专题讲座、听课、评课、公开课、交流研讨多种活动,大大丰富了教研内容,也有效地帮助教师将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对新理念知识和教材的考核,促进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改”的目标。XX至今年我校涌现出一大批课改骨干教师,他们的教研成果公开课获国家级优质课8人次,省级26人次,市级32人次;研究性论文获国家级奖24篇,省级29篇,市级16篇;在参加全国性数、理、化、英、作文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国家级奖157人,省级107人,市级85人,教师获指导教师奖国家级86人,省级41人,市级3人。
3.接受现代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惜重金派40余人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学习,其中数、语、外、地、政、物、化学科教师20余人先后到洋思中学、佳木斯友好中学、哈市箫红中学、哈市十七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与十七中结成友好学校。哈市十七中校长也亲率学科骨干及教科研主任到我校传经送宝:生命体验、英语口语培训、班主任培训、省样板课等,不仅让教师们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使全校教师对新的教育思想的认识有较大提升。构建“学习活动化、活动生命化”的乐学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创新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已逐渐成为全体教师的努力方向。
4.加强课改攻关,研发校本教材。根据课改精神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目标,学校成立了以业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以校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建设有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健康知识教程》、《校本广播体操》、《教师心语》、《中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论文集》、《学生作文集》都是由我校教师自主研发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校本教材。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实验课题攻关组,就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其中市级课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和《初中思品课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已先后于XX年和11年结题。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国家级课题已结题。《心理健康与保健》、《英语口语评价》国家级课题尚未结题。
5.多方积极努力,做好“控辍”工作。“控辍”工作是我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确保学生入学率,毕业率,控制学生流失率,一直是我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首先制定“控辍”实施方案。提高认识,增强"控辍"工作的责任感;强化教育内部管理,逐级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未雨绸缪,对有流失迹象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家访、早做思想工作,防止出现新的流失生;对在"控辍保学"工作中不配合、不得力的教师,学校采取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挂钩的处理办法。
其次召开"控辍"专题会议。学校邀请教育局领导针对“控辍”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部署了"控辍"工作任务,召开家长会宣传、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知识,让家长明确送子女上学的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家长签订了《义务教育合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约束家长,从而使“控辍”工作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起,收到极好的效果。
第三解决"控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学校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及有识人士的慷慨解囊,积极争取他们对我校特困学生的捐助,解决特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返校就读。
第四加大“辍学”生动员复学工作力度。流动生和留守生是我校辍学率较高的群体,加强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我校成立由学校领导、政治处、班主任组成的"辍学生动员复学领导小组",加大"控辍保学"和流失生动员返校工作力度。建立了流动生和留守生档案及谈话记录,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防患于未然,确保了学生的就学率。同时建立流失生层层责任追究制和赏罚机制,对直接造成流失生的教师实行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并记入教师工作档案。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大推进了"控辍保学"工作的进程。目前,全校辍学率控制在1.7%以下。
(六)注重环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校园建设方面,我校通过进行植树、栽花、种草、修甬道、建车棚,对旧教学楼全面维修,力求实现校园环境美;通过建设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廊道文化,让每面墙都说话,力求实现校园文化浓;通过警民共建、法制校长、社区联建,依托社会力量,力求实现校园周边稳;通过“五老、十员”、家长学校、关工委、实现全员参与,力求达到学校教者广。我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法治化管理示范校”、“省级科研课题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工会”、“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县级先进职工之家”、“县级先进团组织”、“县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县大合唱第一名”、“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学质量奖”、“教育系统综合治理第一名”。连年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201X年的中考又给家乡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前22名皆是二中学生。
三、存在问题
我们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家长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校园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教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管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所有这些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发展目标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更好的师资队伍、更好的管理机制、更好的办学条件、更好的办学质量,办成全省最好的学校。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将在201X年建一座综合教学楼,并力争校园设施与校园文化配套,教学硬件与管理软件配套,现代化设施和校园网络配套。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在县、市有影响的名师。
(三)开展教育科研,形成教研教改网络,拥有市、省乃至国家级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和培训,进一步扩大教师培训力度。
(四)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会求知、会生活、身体健、品德好的人才。
《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精)》相关文档:
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多篇10-05
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汇报材料(多篇范文)10-14
青田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方案10-17
大学省级三好学生主要事迹10篇11-10
省级第十五届运动会医疗应急救援保障重点专项工作实施方案11-27
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11-28
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审表(模板)11-29
评选省级三好优干新闻稿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