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飞速发展,家校共育变得复杂多样化,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命题相互交错重叠,学校育人的纬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校共育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一、家校共育的本质及现实困境
家校共育的本质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培育,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既然是共同培育,那么育人就不是单方面的,更不是某一方的服从与依附。家校共育中,学校起主导作用,教师应包容差异,尊重多样性,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以及家长对子女的关切,带着家长进。行思考,帮助家长找到困惑的根源,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当主动规范各自的教育行为,尊重差异,尊重彼此的立场,和而不同,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明确各自的教育职责,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共育是为了使学校教育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庭教育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家校共育是一种跨界行动,但跨界是有底线的,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亲师合作,而不是互相推诿和指责。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拓宽了家校共育的渠道,达成了家校沟通的及时性和交互性,同时也造成了家校教育边界的模糊,出现家校教育越界、错位现象。这些都带来了当下家校共育的最大困境:一方面,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不专业、不及时、不到位;另一方面,家庭对学校和教师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
二、家校共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家校共育组织和沟通形式单一化。
学校作为家校共育的指导者、组织者,缺乏专业性。一些学校家校共育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组织家长会,而很多学校都是程式化地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会交流的主要内容也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泛泛的班情和校情通报。学校作为家校共育的指导者,没有科学规划不同学段的家长会的内容与方式,没有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进而达成家校价值一致和合作共赢。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无暇关注除了学业成绩以外的学生的思想变化、情感发展、德行养成,单纯在学生出现问题,影响学业或是集体形象时,才会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而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二些教师也不认真研究学生问题背后的复杂成因,只关注问题本身。
2.目标导向催生家庭教育的焦虑。
在内卷化严重的当下,焦虑的家长一方面希望学校增加延时服务,以确保孩子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一方面索求资源最优化,经常会从零星片段或者是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中简单得出某位教师专业能力不行的认识,不尊重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干涉,造成家校共育边界不清、权责不明、家校关系紧张等问题。
3.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家庭、学校、社区都是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然而,随着家庭和学校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却越来越被忽视。在中学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很少被看见,学生的情绪很少被理解和接纳,家庭和学校大多紧盯着学生的学习。家校双方好像都习惯性地忽视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和感受,习惯性地用自己的视角来定义成功和优秀。没有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中心的家校共育,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发,都是错的。
三、家校共育困境的突破之策
家校共育困境的突破口在学校,学校要主动作为,结合本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家长明确家校共育的本质,明确育人的目的,把握家校共育的边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学校要有前瞻意识,为家校共育纵深化发展搭建平台。
早在20XX年,学校就成立了家长学校,并不断完善家校共育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打造具有中华特色的家校共育主题活动。20XX年,学校成功申报德育课题“以家校共育为指向的云工程建设项目研究”,以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20XX年,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学校通过云端传递“批判性思维好声音”,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拨开迷雾找到真相,学会明辨真伪、独立思考,家长、学生、教师借助平台思维碰撞,大大提高了家校共育的品质和内涵。20XX年11月,学校启动中华中学家校共育平台,创新线上线下的沟通机制,开发家校共育新途径。
2.学校要加强系统思维,规划好家校共育工作。
学校在搭建共育平台的基础上,拟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自上而下有序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学校从生命、生长、生活入手,坚持初高中教育衔接理念,通过深入调查,整理当前家校共育的主要内容,如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假期生活指导、电子产品管理、理想教育及生涯规划、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男女生交往等。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实证研究,整理典型案例,进行大数据分析,做家庭教育的专业引路人。学校定期组织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问题的专题讲座,精心打造品牌活动“家长开放日”,营造家校共融的育人氛围。家校常态化的互通,促进了彼此的反思与调整,促进了多维、互动、互促、互补的育人机制的形成。
3.学校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家校共育主体的意识。
家校共育的中心是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家校共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手机管理为例,学校不是一味禁止使用手机,而是指导学生学会友好地使用信息工具。我们认为,信息媒介素养是未来人必备的素养,家校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工具并学会自我管理,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在推进校园“零手机”管理的过程中,借助家校共育平台,通过系列化的组织和论证工作,达成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识。
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手机的管理为例,学校以“线下主题班会+线上家长会”形式组织学生和家长对手机的使用展开辩论。线下主题班会课上,学生们通过辩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线上家长会上,家长们交流各自对电子产品使用的想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班主任则从情绪疏导入手,引导家长寻找契机,正确指导孩子合理规划手机的使用时间。此外,学校不仅关注“输入端”,还特别关注“输出端”,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为每个班级准备了紧急备用手机,由专人保管,学生课间可以任意借用;为满足学生了解世界的需要,学校增设数字阅览区,方便学生随时查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申请得到批准后可携带手机到学校,上课期间放入班级保险箱或者交由宿管老师保管。
总之,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搭建好家校共育平台,做好专业指导。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实践也表明,加强家校联系,不断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确能大大增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的力度,发挥整体教育效应,取得较满意的教育效果。因此,认真不断地研究探索家校共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家校共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在全面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中发挥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确家校共育指导思想
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和责任是教育好学生、培养好孩子。要教育好学生、培养好孩子,仅仅靠学校和老师是很不够的。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同心同德、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使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要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的区域及家庭背景差异较大,开展和加强家长学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校共育,要努力消除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使一些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的错误认识得到改变。同时,通过家长学校的工作,能够尽可能的在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等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要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同心同德、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汇成为一个整体,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就须建立一种常态的联系制度。
二、实现家校共育的途径初探
(-)搭建一套班子
要搞好家长学校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保证。组建家长学校工作委员会,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成员由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心理咨询室专职辅导教师等组成。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确保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体系之中。
(二)架设一座桥梁
为了更好地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方便快捷的联系渠道,使学校与家庭能保持经常及时的联系和沟通,使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间的意见、信息得到有效的交流,创设学校微信公众号、班主任工作群、家校群等随时随地地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建立信箱、QQ、网站、校讯通、通讯地址等方式在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架设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三)打通一个电话
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在完善机构组织的同时,还需建立一系列家校共育管理制度。学校在建立的学生档案中,将所有家长学生的姓名、年龄、通讯地址、工作地址、考评等详细记录在案,便于更好地向家长提供学校服务。学校向家长公开学校各部门的电话号码,以及各班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电话号码,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畅通联系渠道更加密切了之间联系和关系。家长学校工作在相关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下,工作一般细致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相关工作。对于特殊学生,建立家长、老师、学生的三方协议,有效沟通学生、家长、老师的基本信息。这些真实、真诚的引领,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四)开发一些活动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
为达到家校共育的教育目的,中职学校应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校园活动,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例如专题讲座、开学典礼、学校运动会、学校艺术节以及家长开放日等来建立和加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信任、了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共同承担起教育好孩子的责任。还可以邀请老教师、专家为学生家长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家教讲座过程中与专家老师进行交流,专家老师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种种困惑一一做以解答。
(五)互动一些工作
学校与家长要密切合作,关键在于学校和家长之间是基于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主动的合作伙伴关系,家长有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学校有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教育并努力为之创造条件的愿望与行动,双方的努力促成了家校合作走向成功。我校不断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摸索和学习。学校深知教学实习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为了让家长对子女的实习单位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学校需与实习单位协商召开特别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企业情况、岗位情况、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管理制度等,强调实习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及安全问题。学校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如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委员会,定期组织家长与教师见面,组织不同形式的俱乐部、圆桌会议等。把家长当成“伙伴”请入学校,使他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更具体地了解到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的重要性。
总之,家教艺术永无止境,家校共育工作任重道远。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尽快更新思想观念,本着务实的态度,进一
步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校本着“提高家长工作实效性,达到家校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分担教育责任。针对这些,我校把家校共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教师指导家长服务工作能力。
通过对一些指导性文件的学习及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使教师们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从而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二、做好常规工作。
1.充分利用班级家校联系栏。
为了使家长了解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及需家长配合的事项,共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坚持及时更新班级家校栏内容,每周公布教学活动计划,科学知识,个案观察记录,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能更加主动、更加直接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们都及时在家校栏上公布,与家长互通信息。
2.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双方共同商讨教育方法,让家长与老师互相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以便家校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继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每个班级都认真登记孩子家长电话,身体不舒服时会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每个班都有QQ或微信群,一方面宣传了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理念;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家长之间的教育经验、教育困惑,都可以通过此群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家长的科学教育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使家校联系更加快捷、密切。
4.上门家访。
教师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至少家访一次,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在家访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更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加以分析;同时,还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
5.家长会。
按照惯例,每个班级召开新学期家长会和学期末家长会,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识。而且还明确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内容及需要家长要配合的工作。会中各班以“问题式互动”、“问卷式调查,,、“PPT短片介绍”等方式和家长开展互动,使家长了解孩子本学期的表现。
6.家长开放日活动。
面向全体家长开放的教学活动,每学期1—3次。为了给家长提供方便,家长平时也可随时到校观摩教学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自然状态,并通过观摩和直接参与活动,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和具体了解孩子在班级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
这样,家长对如何实施家校共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家长也会将意见和要求反馈给老师,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家校共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获巨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克服困难,与家长们共同协商,争取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学校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情况报告3篇》相关文档:
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情况报告集合6篇09-01
秘书本职工作情况的个人总结5篇09-04
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报告09-08
导游日常工作情况的的心得模板5篇09-15
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情况总结(共4篇)09-16
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情况总结(共4篇)09-16
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情况总结09-19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总结实范本(三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