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技巧)
余 曼
专项一 议论文的结构
考场作文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是在设题要求范围内的一条线或一个圆,不能芜杂,不可枝蔓。而一篇成形的考场作文,思路的唯一外现方式就是文章的结构。所以考场作文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是非常必要的。精彩的文章结构,让文章犹如精心打理过的园圃,芳香宜人又精巧别致。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考作文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
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
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
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学生采用率较高的议论性的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议论文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 分析问题(本论)------猪肚 解决问题(结论)------豹尾
一、凤头------引论
提:提出论题、论点
“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篇往往奠定了全文的走向与谋篇布局,阅卷老师也能从中看到考生的思想才智,因此精心打造好作文开头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考试作文时间紧,文章不求长,开头最好开门见山,尽快切入题旨,尽快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
如果是引材料作文则更要注意简洁,对较长材料不能照搬,要围绕自己选择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中心论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一般来说,开头最好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例文片断1: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的开头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二、猪肚------本论
证:证明观点的正确;
联: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
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应显示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总分式
1、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
并列式模式结构
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
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2: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基本结构1: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基本结构2: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常见方式: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或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三、结论------豹尾
结:收束全文。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于落句”,尾段的得失一定意义上注定了文章的成败。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的统一,布局的严整紧凑,这同时就在提醒着我们要努力写出精彩恰当的结尾。就针对议论文而言:第一,尾段必须与首段相呼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尾要扣题。第二,尾段要精练平实、富有深味,干脆有力而又发人深思。
例如:2004年满分作文四川考生《生命如风》“惟有风,可以穿越荆棘。惟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
专项二 记叙文的结构
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作
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
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有些十几秒)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其次是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高分
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本专项重点介绍高考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一、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
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
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二、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
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 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②
三、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
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
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四、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
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
→结尾抒情议论
小结: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
可以将其中的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情或议论点题)。
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
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专项三 散文的结构
目前,学写作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为主,散文的写作指导被许多人忽视。而高考优秀作文中散文约占50%,可见,学生对散文“情有独钟”。如
何写好高考散文呢?必须巧妙构思,“形散神聚”
一篇文章立意已定,就需要精心选材料,巧妙构思。不会构思,犹如背着“行李”走迷路,提起笔来,不是“江河”阻隔,就是“关山”重重,寸步难行,只见“柳暗”,不见“花明”。学会构思,就能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胸有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散文的构思讲究“形散神聚”。好的散文,应是既能撒得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能收得拢,以主旨这个“神”统帅全篇,做到形神浑然一体。要做到这点,需注意下面几点:
(一)设置一条明确的线索。
例如,以某种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物件为线索,以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为线索,以一句含义深刻的话为线索,以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以时空变换为线索,等等。写散文时有了一条恰当的线索,就可以“彩线串珍珠”把杂散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做到“形散神不散”。如刘白羽的散文《月》,一会儿写眼前,一会儿引用古人描写秋月的诗句,忽古忽今,忽纵忽横,一片散漫,但都紧扣住对月光的爱,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一中心。
如果以思想感情为线索,一要确定抒情内容。是祖国情,还是奋斗情,是变革情还是思古情等。二要明确抒情色彩。崇敬、赞美、感激、挚爱、憧憬、嘲讽、愤怒等等,要确定是哪一种。
(二)安排恰当的结构形式。
散文的结构形式一般主要有下面几种:
1、并列式结构。就是通过排列组合的构思方式,编织成文,段与段之间没有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只有平等发展关系,一般可用“我喜欢…… 我喜欢……”,“我追求……我追求……” ,“忘不了……忘不了……”,“面对……我想起了…… 面对……我想起了……”等等语句串联。
2、组画结构。在行文时设计若干画面,组合在一起,然后找出各幅画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某些内蕴联系,把画面如穿珠般连串起来或寓情于景,或插入简短的评论,或点拨几笔联想。如学了《风景谈》可试写《绿叶赞》。可这样组画构思:第一幅画是一片绿叶,第二幅画是两片绿叶衬托红花,第三幅画是一个果子连着一片绿叶,第四幅画是一片黄叶。从中可插入 “红花还须绿叶扶”“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议论抒情之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绿叶的奉献精神。最后联想到改革开放中“绿叶”般的人。如此构思,就像放风筝那样,既乘风凌云,又一线相牵,撒之展翼,收之回拢,以小见大。
3、假设式结构。当我们遇到一些新颖的、以前未遇过的复杂的写作问题,无法依靠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加以解决时,可采用“假如我…… ”的思维形式构思作文,因为是假设,富有浪漫色彩,时空都没有限度,可开阔思路,丰富散文内容。如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以假设谋篇,以想象描写未来情景,表现对新生活的关注。
4、诠释感悟式结构。可对某些抽象概念用抒情化比喻性的语言对其内涵、意义进行诠释,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启迪,融情入理。如写《淡泊》,“淡泊是 …… 是……”,写《理解》,“那白发,让我读懂了…… 读懂了……”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阳光
——题记
生活中时常踮起脚尖,我们会过得犹如高贵典雅的芭蕾舞演员一般唯美。因为,这是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更体现了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踮起脚尖,即可摘得头项上的成功之果,上帝是个可爱的顽童,他总喜欢和他的子民玩些游戏。他种了一颗成功之树,结满了鲜红水嫩的成功之果——可他的子民却不能触手可及,面对这种诱惑,沮丧的人会就此放弃,积极的人会踮起脚尖,鲁莽之辈则像个猴子一般上蹿下跳。于是沮丧之人惟能任凭心中的诱惑琴弦孤寂的撩拨;鲁莽之人上演一出出令人捧腹的闹剧;唯有积极之人获取成功之果,但同时也舞出雍容美丽的人生。
踮起脚尖,就是这样一种昂扬乐观的心态。
踮起脚尖,且听风吟,台湾著名画家几米有一幅画作,感动我内心最深的一角:《悬崖听风》。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着碎花裙子的小女孩踮着脚尖站在高耸突兀的悬崖边,一脸从容地任凭悬崖之下的林涛绿浪,悉心接受风的亲吻与吟唱。这是几米的自由无羁个性的体现,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曾听人设喻:人生就是行走在刀刃上,如独木桥般唯一,如刃般凶险,九死一生。悬崖之上的女孩,却踮起脚尖,以最美的姿态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
踮起脚尖,成了一种审美的人生姿态。
踮起脚尖,展露自己。“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可是当生活中没有高山可以登,没有基石可以靠时,我们该怎么办?千万人一字排开,我们又不甘于平庸,怎么脱颖而出?
踮起脚尖,于是你增加了自己的高度,于是伯乐才有可能发现你这匹千里马。有句俗语讲得好:阴天并非没有太阳,只是被头顶的乌云遮住了。踮起脚尖,冲破头顶上那层墨黑的乌云吧。阴霾即将消失,迎接我们的是霞光万丈,生命于此改变。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高大的肩膀上。而我要说,我将成功,因为我为自己铺路!
踮起脚尖,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描写过一群跳起来更接近太阳的幸福的孩子。但起跳的挣扎未免有点艰难——踮起脚尖,你能够在靠近阳光之时,把自己的姿式定格为芭蕾舞的优美华贵。这是生活的最高形式,也会是最美的姿态。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向窗外洞察绿意,遥看生活的希望;踮起脚尖,叩响门铃,探索生活的成功;踮起脚尖,让我们看得更远,走的更好……
踮起脚尖,向窗外洞察绿意,遥看生活的希望。昆德拉说:生活是颗长满可能的树。我们要为目己树立心中的希望,让目己踮起依伏在心灵窗口的脚尖,探察属于自己的无花果一颗。我们是自己生活的缔造者。当我们疲倦时,不妨将自己的心灵存在自然中,窃测一切的希望与灵动。窗外就是绿色一片,它能给人希望,动力。踮起脚尖时,我们可以告知远方的希望,我正向你走来,我会同你招手。用这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就会上(让)倦意的生命充满绿意,使人生充满希望。到那时,我们就可同明月相依,伴流水而舞,和鸟雀共歌,品花花草草的纵放成长,使生命的可能成为现实。
踮起脚尖,叩响门铃,探索生活的成功之门。歌德曾这样哲学般地描述人生:我们的生命就如同将一块大石头推向山坡,努力而不停息,而它快要到山顶时,它又滚下,我又不得不重新开始。的确,人生成功的探索就这样永无止境,而那一个个重新开始就如同踮起脚尖。一次次努力地重新叩响成功的大门。人生的美丽不是华丽的再现,而是努力的拼搏。只有当踮起脚尖,走进叩响的成功大门时才会回味往日无尽的辛酸苦楚。我们不应该让人生堕落,那样只会浪费人生的烛辉,枉来人世。只有努力,我们才会成功。成功并不会因而你矮小而拒绝你,不要忘记踞起脚尖,我们同样可以叩的那般响亮。
踮起脚尖,让我们目光放的更远,将人生的道路走的更完美。我们只需铭记生命的旅途是驶同未来的车,而非倒退的残轮。马克思说过,只有目光远大的勇者才能平安渡过生命的河道。我们是青年一代,我们就是朝阳的化身。又怎么会不具远大的目光。我们可以在迷糊中踮起脚尖,探察未来的指向标,窥测心中的理想,重新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我们要铭记,再高贵的花也有凋零的一天,再卑微的花乜有开放的一天。踮起脚尖,遥看未来。
当我们徘徊于人生道路上时,不忘踮起脚尖,向光明处看看。让我们探测生命的希望,梦想心中的远方,紧握人生的指向标。
踮起脚尖(记叙文)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满分理由】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踮起脚尖(记叙文)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一
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重要的事: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
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
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三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四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满分理由】文贵出新。读罢这篇满分作文,我们只觉得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而这“新”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意别出心裁。小作者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来写,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更可称道的是,文章能通过“踮起脚尖”这一个个细节凸现深刻的主旨——母爱。其立意深刻,寓意之深广,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写法独到新颖。文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为表现人物及主题增色不少。
三是组织能力新巧。全文谋篇布局,独出心裁。不说序词的运用,单说横断面的截取,就匠心独具。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的主旨。能达到如此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文中有《乡愁》的影子
踮起脚尖(议论文)
湖南考生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 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满分理由】这是一篇构思严密,章法谨严的议论文。文章用“独句段落,标明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主体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第一层举出的是来自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见诸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模仿价值:四层主体安排,全文总分层次的设置,常例和典型特例的选择;首尾两段的相互照应;开头段总说铺垫,主体紧扣总说分四层论说,无不丝丝入扣,端严有加。
文章首尾两段运用排比,语言有文采、有气势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安逸的人生旅途中布满了种种坎坷和荆棘,往往使人困难重重,甚至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厥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第一段,扣题快,且有文采)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豁达的胸襟,他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用例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顾挫折重重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而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杯。(用例二)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深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拨;面对挫折,我们不应终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了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分析透辟,三个“面对挫折”展开语段层次)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结义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作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从反面用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作出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巨波;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从反面分析、论证)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结尾,语言形象)
【点评】文章开篇就十分漂亮,如一江春水奔来,动人心弦。在紧扣话题,渲染一些人经受挫折放大痛苦的遭遇后,振臂一呼,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行文中,作者用例证,用引证,正反对比,使论证严密,无懈可击。作者评论古人又不忘观照现实,说明严肃又不乏诗意叙述,用比喻、引用、排比、反问,使文章文采斐然。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坚持是什么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为什么要坚持 )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坚持需要什么 )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析: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四、五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想不得高分都难。(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技巧》相关文档:
文化自信的高考作文(精选7篇)09-17
XX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生命的化妆”09-21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精选11篇)10-04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10篇)10-04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关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光和热1982高考作文_议论文11-01
202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与颁奖词(高考作文解读版)11-05
【高考作文】给父亲的情书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