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路径研究
夏冬波;彭飞;夏娟
【摘 要】以合肥市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为研究目的,通过实地调研,参照杭州、南京和扬州等先进地区经验,对合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现实意义、打造现状、存在问题和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合肥市要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下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当务之急要实施"三大工程"和"四大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以期对合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有所裨益.
【期刊名称】《巢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9)001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城市品牌
【作 者】夏冬波;彭飞;夏娟
【作者单位】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徽 合肥 ,230071;安徽省名人馆,安徽 合肥, 230000;合肥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7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古城,现在又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极为重要,尤其在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建设特色文化街区的目的旨在浓缩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物产、体现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这些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的宜居度、知名度、美誉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然而时至今日,合肥仍然难以见到较高档次和令人难忘的特色文化街区。如何燃起合肥街区“特色文化”?近年来,虽然有有识之士关注,但对合肥特色文化街区解读不够深入、准确、全面,难以形成有说服力的呼声,更没有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因此,全面系统研究合肥市如何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是及时而有必要的。
为厘清打造合肥特色文化街区思路,找出差距,找出对策,在实地调研杭州、南京和扬州等先进城市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合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有所裨益。
当前,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2016年6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合肥以“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入列,并与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一起,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如此之高的城市定位,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街区等城市名片自然不可或缺。合肥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条件下的特色文化街区打造,对于推动城市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建设精品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化强市”建设,使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1 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是对合肥悠久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认可,是对合肥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立的有力支撑,是对合肥文脉的延续和传承。
1.2 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可以增强我市综合竞争力,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建设“文化强市”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举措。
1.3 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可以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大湖名城”文化底蕴,锻造城市人文精神,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是展现合肥城市魅力的重要举措。
1.4 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可以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市业态转型,尤其是时尚体验、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
1.5 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可以推动我市精品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市民对合肥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
“十二五”以来,合肥城区以打造城隍庙、罍街、中隐于市、香街、金大地1912街区、银屏生态文化街、后街、淮河路步行街、宁国路龙虾一条街、鼎街等为代表的休闲文化类特色街区初具规模。
2.1 罍街
罍街位于包河区宁国南路与水阳江路交叉口,是集餐饮、旅游、休闲、民俗、双创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2013年7月由包河区政府在集体企业旧厂房的基础上统一改建而成。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0亩,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包括特色美食街区、早餐街和茶馆剧院,共2.2万平方米,于2013年7月开街;壘街第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初步拟用名“黉街”;三期计划于2016年下半年开业。“北京有簋街,合肥有罍街”已成为响亮的口号,罍街已成为合肥一个重要的特色街区。
2.2 中隐于市
中隐于市特色街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曙光北路上,2014年包河区根据曙光路上的城中村以及老建筑的原有布局上改建而成,定位是以文化、时尚、创意、消费为一体的城市休闲文化创意街区。目前的中隐于市特色街区已经成为都市潮人、文化追随者、白领、文艺青年消费聚会的场所。
2.3 银屏生态文化街
银屏生态文化街位于合肥市瑶海区老火车站南侧的银屏路上,全长762米,定位是以生态、历史、休闲为特色的步行街区,2016年7月正式开街。整条街道两旁以仿制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结合生活场景和市井雕塑,有“淮浦春融”“城东七子”和“庐阳三怪”等,还原老合肥的生活起居,用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一条街巷上浓缩一段历史,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具有文化质感的生态休闲环境氛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人调侃,现在,合肥的街道少了“合肥味”了,东拼西凑,南腔北调,让人提不起劲来。合肥特色文化街区底蕴不足、亮度不够,“特色危机”“城市记忆的消失”已经成为合肥城市建设的问题。如:现在的城隍庙历史老街区,尽管进行了一期改造,传统的老街已经被清理殆尽,“假古董”和过度的商业文化充斥街巷,本土文化的显现度低,“老合肥味道”“老合肥记忆”难以寻觅。过度的娱乐化、商业化以及展陈的低档次,还有逍遥津西片区及拱辰门一带被严重忽视,造成了古逍遥津“古”字难寻,三国文化味道不浓。古逍遥津还有“古”味吗?包公园一带芜湖路和宁国路,与赤阑桥片区可以打造成宋式街区,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没有看到理想的规划和实际的改观。淮河路步行街李府是国保单位,可以以李府为中心打造晚清淮军文化街区,通过扩大片区,改造淮河路商铺门面、广场铺装和城市记忆性标志物,营造淮军文化域场和文化空间。由于过度商业开发使晚清风味的淮河路旧影难寻。这些,我们做得都不够好。究其原因,主要有:
3.1 合肥市区缺少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总体规划
合肥市现在正在推进精品城市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就现在实施状况看,虽然对道路交通、广场铺装、建筑立面和城市绿化等方面有所改观,由于缺少周密的谋划,加之缺少文化部门参与,档次仍然不高,更难以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层面的深层次、高规格、高品质的城市特色文化街区的规划打造。
3.2 合肥城市忽视特色文化街区内涵挖掘
解读合肥不易,读懂合肥更难。合肥城区文化底蕴应该是比较丰厚的。我们要广泛收集合肥城市历史和文献资料;要梳理合肥城市历史格局及发展脉络;要摸清家底进行历史街区普查;要区别重点保护及新建改建,“新景”“旧景”,要重视文物和“非遗”;要注意保留古街名称和古地名名称。
3.3 合肥城市文物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合肥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军事重镇,由于历次战争等原因,加之在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不适当的开发,导致合肥市老城区内文物古迹遭到相当程度的损毁,名城风貌也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留下了历史性遗憾。加之多年来合肥缺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整体规划,文物修缮专项经费有限,文物保护欠账不少。
3.4 合肥城市特色文化街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以市区交通为例,合肥老城区是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之区,也是街巷逼窄交通拥堵之区,往往遇到交通拥堵问题,导致目标消费群体客流量不足。如城隍庙停车场问题,目前只有70多个车位,严重影响游客出行。合肥老城区地下空间利用不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3.5 合肥城市特色文化街区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目前,尽管合肥市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做了一些工作,但宣传力度不大。由于全市没有统一的规划,现在形成城区各自为战、先入为主、草草上马、东拼西凑的局面。市民难以知情,参与意识更不够。在城市视角识别系统和电视广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宣传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当前,合肥的城市空间布局进入全面优化期,城市功能体系进入更新拓展期,城市发展动力进入快速转换期,人的城市化进入内涵提升期,城市国际化进入深入推进期。基于对合肥历史文化古城的长远发展定位,课题组提出合肥市要在历史文化名城条件下打造特色文化街区。而要实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下的特色文化街区打造,首先合肥市要建立规划并逐步达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对照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合肥有两个条件尚不具备,即第二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和第五条“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可见,“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和“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合肥以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短板”,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合肥需要着力加以努力的方向[2]。尤其是在特色文化街区打造方面,更应该抓住重点区域、重点街巷进行重点打造。而更新改造“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和 “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都需要有历史文化、历史故事、历史遗产的历史街道来支撑。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知和把握现在合肥市“历史街区”的资源保护利用问题。
那么,合肥市的“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和“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哪里呢?我们经过认真调研,认为合肥市区“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可以选择打造合肥城隍庙府庙文化街区;“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选择打造合肥逍遥津三国文化街区、包公园宋代文化街区和淮河路李府淮军文化街区。
当务之急,合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要尽快实施“三大工程”,即:
4.1 实施合肥城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程
按照突出城市历史格局的要求,重点抓好合肥市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修缮改造工作。要特别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使文化内涵和居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传统风貌的保护能有机结合。按照整体保护更新的原则[3],保留和恢复合肥老城区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为此,要实施“四大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4.1.1 实施城隍庙府庙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合肥老城区中,古庐州府的府衙和合肥县的县衙在现在安庆路和蒙城路交口附近的安徽省博物馆位置,县衙在府衙之西。比邻东侧即为府城隍庙,府城隍庙附近还有文庙、娘娘庙、思惠楼等历史文化遗迹[4]。府庙城隍文化为合肥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合肥市每年春节新春文化庙会已经举办了22届,规模盛大,深受市民的喜爱,成为合肥节庆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文庙在原合肥四中内,2001年新建。城隍庙应该作为合肥重要的文化坐标,也是合肥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合肥记忆”“合肥味道”最集中的地区。
课题组认为,这里要恢复合肥的“历史风貌区”。如何规划?应该要有大手笔。要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下,扩大现在府城隍庙区域范围,将现在的合肥六中(老四中)全部划入,恢复文庙和古建筑群;修缮府城隍庙、娘娘庙、思惠楼;打通蒙城路下穿,在蒙城路上面复建庐州府衙;利用好整个城隍庙、老四中、安徽省博物馆地下部分,建设地下现代商业广场和大型地下停车场。
具体讲,要分段规划,明确各区段定位:
中段:城隍庙中心地带要恢复一条府庙街区,修缮宗教文化建筑群,如府城隍庙、娘娘庙、思惠楼等,呈现庐州宗教文化,扩建新春文化庙会主题文化场馆。
东段:恢复四古巷杨振宁故居。四古巷北接安庆路,南接长江路,长约200多米,连接城隍庙和长江路,是杨振宁青少年居住地,1984年杨振宁的故居被拆,应予复建。
西段:在现在的蒙城路地面位置恢复庐州府衙建筑群,开展历史情景剧、穿越千年的古庐州,领略庐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国保单位安徽省博物馆比邻成片,相映成辉。
南段:打造精品商业特色街区,形成现代时尚城市空间。
北段:恢复段氏住宅、李鸿章公祠、龚家祠堂、李国蘅住宅等文物保护单位,使之成为古建筑群[5-6]。在延续历史街区城市文脉的同时,缝合城市发展过程中新旧街区之间存在的裂缝,形成完整连续地反映合肥特色文化和特色建筑的历史风貌区。
合肥未来地铁2号线在城隍庙通过,为城隍庙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合肥将由此进入“地下时代”。城隍庙历史风貌区建筑群地下将呈现负一层为商铺店面,蒙城路与安庆路地下将形成交叉性广场。负2层甚至负3层可以建设地下大型停车场,届时不仅城隍庙,整个三孝口地区停车难都能得到有效缓解。
4.1.2 实施逍遥津三国文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逍遥津是合肥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张辽威震逍遥津”耳熟能详。现在的古逍遥津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娱乐文化公园,“古”味尽失。教弩台为曹操点将台,留有“兰若秋风教弩台”的古迹,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古逍遥津和教弩台,满载着合肥老城区历史和市民津津乐道的三国故事。合肥要将逍遥津建成历史底蕴厚实、展示文化精彩、休闲设施完善的著名三国文化公园,在保持景区基本格局和园林风貌的基础上,增加三国文化内涵。合肥老城区小街巷正在启动改造,其中老北门的操兵巷、飞骑桥巷、义仓巷等也可依托古逍遥津来打造成合肥三国味道的历史文化街区。
离逍遥津后门不远的拱辰街,曾名北门街,北临环城北路,南到阜南路,三四米宽,近千米长。这里尚有不少老房子,整治沿街风貌,可打造三国古城旅游客栈,提升业态层次,使其与逍遥津、淮河路步行街、城隍庙街区在环境形象上相得益彰,大有益处。逍遥津公园东部池塘南面的驳岸,是用古合肥城墙砖砌成,可以在合肥拱辰门遗址附近复原拱辰门城楼和一段合肥古城墙,唤起老合肥“城市记忆”。
4.1.3 实施包公园宋代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包公园的周边环境要进一步整治优化,芜湖路——宁国路可规划打造宋式街区。宋式街区所在的位置就是芜湖路一段、宁国路的芜湖路至南一环路段,还要将宁国路北段沿街建筑也改造成宋代风格,形成北宋包拯的包公园和南宋姜夔的赤阑桥连成一片,相映成辉,打造成合肥宋代文化街区。包公园周边有不少历史建筑也可利用打造文化街区,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老馆位于芜湖路宁国路交叉口,与包公祠隔街相邻,曾为解放初期合肥市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省体委院内的苏式建筑;沿包公祠周边的合肥市少年宫、省老年大学、市七中、徽京剧院、小黄梅剧院等老建筑,也可加入包公文化元素,加以利用,形成古街区风貌。
桐城南路的赤阑桥是合肥文学的纪念地。姜夔赤阑桥与合肥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积淀着南宋以来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古代合肥的文学纪念地,赤阑桥要被重新“唤醒”,成为合肥市民文学艺术的“新地标”。
4.1.4 实施李府淮军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淮河路步行街现在的现状并不理想,整个步行街淮军文化展现有限,商业品牌不亮,文化标识系统混乱,留下不少遗憾。合肥是淮军将领的故乡,《辞海》收载的淮军将领全部是现在的合肥市人[7]。淮河路主街区要扩大李府地盘,充实更多淮军文化内容。整个街区要增加淮军文化标志标识,广场路面和外墙立面都要加入淮军文化元素。淮河路及周边有十八条“非”字状街巷,是淮河路文脉和商圈的扩展和延伸,要重组商圈,将晚清民国人文历史与现在人居环境相结合,培育新业态向非字巷延伸,打造合肥“逍遥慢生活”。
要重视城中村古街巷老城空间利用及更新改造工作。城中村古街巷位于寿春路南侧,建筑形式为砖混平房和二层小楼,年代久远,北与逍遥津公园隔寿春路相望,南与古教弩台为邻,与明教寺后墙之间仅隔一条小巷。该城中村居住四五十户人家,大部分是私房。城中村承载着老合肥城市记忆,可将其改造成怀旧人文休闲街区,既不破坏历史,也能彰显文化和商业价值,重现淮河路老民居建筑特色,吸引游客,对于城市和居民,善莫大焉。
4.2 实施合肥城区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打造工程
近年来,随着合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购物、旅游、体验、美食与休闲相结合的“一站式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商界越来越重视打造特色街区文化及人文景观,力图把商业、旅游和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各式各样的特色商业街区,成为特色文化街区的又一个发展方向,也成为展现合肥城市建设的精华和城市形象的名片。这部分街区不是完全依赖于历史文化资源,但也非常重视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如:罍街、香街、中隐于世、银屏生态历史文化街、后街、宁国路龙虾一条街、淮河路步行街、鼎街等的打造和提升。这些特色文化街区虽已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
4.2.1 罍街对“罍”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仅在主入口的广场上放置了一座青铜罍雕塑作为街区的标志,其余位置没有充分体现与“罍”相关的文化元素,特色文化氛围营造不够。且壘街有民俗味而显暴烈;“黉”街位置与古无缘而用字生僻,不宜使用。 我们为何不取“巢街”“庐街”“郢街”之名?
4.2.2 “香街”响亮且易记,文化气息不浓,有人说陈克词中的“香街”实指花街柳巷,由于自身文化沉淀不够,难以提升,失去了“合肥味道”。
4.2.3 中隐于市可以打造住宿业态,即老合肥客栈。因为场地规模的原因,区域面积偏小,多以夜店、青年旅社、创意小店为主,傍晚以后才渐聚人气,导致知名度不高。
4.2.4 银屏生态历史文化街作为新建的仿古街区,建议还是应该多挖掘街巷的历史内涵和历史底蕴。以老街区诞生的人和发生的事来点亮整条街区。银屏街商业味特别“清淡”,目前,全街仅有11家特色商铺。一个街区应该有街有市才好,有文化味、合肥味而无商业味的“银屏街”会长久吗?
4.2.5 后街周边住户虽然多,但客人却寥寥无几。因缺少历史文化的注入,缺少特色,没有将工业遗产活化,需要有系列文化创意和文化宣传活动来支撑。
4.2.6 宁国路龙虾一条街体量小,难成大气候。又因街区缺少公共配套,影响街区景观。产业复制率高,淘汰率大。
4.2.7 淮河路步行街的文化遗产没有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李府和明教寺周边环境空间拥挤,体现合肥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内容不多,浓重的商业气息掩盖了百年老街的历史氛围。商业体又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著名商业品牌支撑,无法衬托出淮河路的商业地位。道路、广场建筑立面、店面招牌、旅游标识均难以体现淮河路的“古味古韵”。
4.2.8 鼎街取名来源于安徽博物院馆藏的国宝级文物楚大鼎,与罍街似曾相识,但缺乏历史感知和文化体验,能否打造成功,尚待时日。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要认真谋划,精细规划,丰富业态、提升品质、完善配套,逐步打造成在合肥城区真正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4.3 实施合肥滨湖新区文化场馆街区建设工程
滨湖新区正在建设一批省市级大型文化场馆设施,以此为依托,要重点做好滨湖新区文化场馆街区建设工程。滨湖新区十大场馆工程包括安徽省百戏城、安徽省名人馆、安徽省图书新馆项目、安徽省美术馆、合肥音乐厅、安徽省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安徽省(合肥市)城乡规划展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安徽省大剧院。滨湖新区十大场馆之间可以逐步培育以合肥地域文化为元素的新街区。场馆之间要加强民间博物馆、实体书店、影视动漫和文化创客实体等文化产业业态兴建,最终形成滨湖新区文化场馆街区与万达文旅城中英街现代商业文化旅游街区相映成辉的特色文化新街区。
【相关文献】
[1]祁琳.武汉市特色街区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1.
[2]夏冬波.实施五大文化工程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N].合肥日报,2014-06-05.
[3]潘雅芳,廖卫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发展研究——以杭州中山路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3):32.
[4]合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合肥市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2930.
[5]彭飞.改造城隍庙,他们有话说[N].合肥晚报,2012-11-09.
[6]夏冬波.合肥城隍庙将改造专家建议主打“历史牌”“文化牌”“恢复一条古街区,为以后合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基础”[N].江淮晨报,2013-09-11.
[7]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780.
《合肥打造特色文化街区路径研究》相关文档: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合肥教案10-06
《合肥科技馆参观方案》11-17
合肥学院04-23
关于合肥学院2011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的公示04-23
2024年合肥中汇实验学校招生计划05-21
2018年合肥房屋租赁合同的范本-实用word文档 (7页)05-26
合肥租房合同备案流程05-26
合同样本合肥二手房交易合同-精品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