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指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而病人不能自知,与此同时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严重下降。就如民间说的一些哭笑无常、无端发怒、胡言乱语、行为怪异等精神不正常的“发神经”、“神经病”。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常呈慢性病程,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精神病具体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情感﹑行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如何早期发现精神病人
鉴于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和科学技术的限制,目前医学上诊断精神病较多还是依赖经验和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有些精神病人早期常不易被周围人发现,如出现以下症状,请尽早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咨询、就诊:
1.性格改变。由活泼、开朗、热情好客变得沉默少语、孤僻独处不与人交往;由注意整洁变得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洗澡、不理发、不更换衣服等。
2.情感变化。如变得冷淡、与朋友疏远、无故自笑等。
3.敏感多疑。如认为周围人们互相谈笑是在议论他、讥笑他、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等。
4.脱离实际、沉缅于幻想之中,如“白日梦”。
5.行为怪异,如蒙头睡。独自发呆、对空自语、侧耳倾听等。
6.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强调自已头痛、失眠、易疲劳等。
符合以上几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有精神病。精神病一般具有治愈率低,易复发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所以一旦确定患有精神病,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复发,才能使病人尽早回归社会。
三、六类严重精神障碍疾病
目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六大类,每年免费享受一次健康体检和至少四次随访服务。
1.精神分裂症: 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具有联想障碍、妄想、幻觉、情感障碍、行为障碍、被动体验、意志减退等症状,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2.双相情感障碍: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噪狂发作: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思维奔逸、意志增强、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抑郁发作: 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3.偏执性精神障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4.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有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6.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比正常人同龄人显著低下,社会适应能力较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低下,起源于18岁以前,部分病人有某些特殊的体态、面容、躯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体征。
精神病的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1-5级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在家,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阻止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和人,不能阻止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
四、家中有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办
1.承认现实:由于世俗偏见,家属往往怕丢面子,怕影响病人的前途而不予承认这一客观现实。其实这样既耽误病人诊疗良机,延误病情,同时也加重家庭负担。
2.正确对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一方面给病人以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采取积极主动求医行动。
3.尽早医治:应尽早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积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争取理想的疗效。
4.正确照顾:
①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复发的苗头,药物副反应。其次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药物由家属妥善保管。同时,定期陪同病人到专科门诊复查,并作有关辅助检查。
②合理安排好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督促病人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购物、听音乐、做户外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
③家属要营造适合精神病病人康复的家庭环境。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慢性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家属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人格·生活上关心、体帖他·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尽量安排精神病人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还要鼓励多与朋友交往,督促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病情许可和兴趣爱好,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
五、什么样的情况需要住院治疗
1.精神病的危险性评估1级以上的患者,病情威胁到他人或自身的安全,冲动伤人,外跑、自杀。住院的安全性要比家中高得多。
2.病人拒食,劝解无效,在家没有办法。到医院可以在强制的前提下,输液或鼻饲补充基本的能量需求。
3.病人否认有病拒绝治疗。有的家属希望在家偷着服药治疗,不是绝对不行,但是,精神药物尤其是抗精神病药,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都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然后高量维持4-6周。而暗服药很难保证能够长期坚持,但突然停服药存在安全隐患(易出现停药综合征),再开始服药又要从低量开始服,可能影响治疗效率。
4.有些病人对药物非常敏感,服药后副作用很严重,最好在医务人员的观察下治疗。
5.有一部分病人有自知力,承认有病,愿意接受治疗,主动要求住院治疗。
六、精神病复发的征兆及怎样预防复发
精神病复发的征兆:
1.患者的表情变化。面部表情比较自然,眼神比较灵活,是精神病患者恢复期和缓解期的表现,目光呆滞、双眼发直,外界刺激难以引起其表情变化,或者遇到相应的外界刺激,表现出相反的表情的时候,就要提防精神病复发。
2.工作学习状况变化。对于缓解期的精神病患者,还是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但是精神病复发之前,会有学习成绩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等表现,还可能脾气暴躁,经常会出现迟到、早退,与人发生争执等情况。
3.对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一般而言,精神病患者在疾病的疾病有所缓急期间,和家人、同事、朋友以及身边的人都能相处融洽,但是在精神病复发之前,会有突然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独处一隅、低头沉思或者蛮横不讲理,脾气暴躁不能与人正常沟通等症状表现。
4.自身疾病的态度改变。在精神病有所缓解期间,病人通常愿意看病,配合医生治疗,但是疾病复发前或复发时,可能表现出对看病的一种极为抵触心理,甚至坚信自己没有病,并且拒绝看病、吃药,还会对照顾自己的人进行攻击。
5.患者的日常生活变化。精神病患者生活没规律,夜间不睡,白天不起,长时间不脱衣服、不讲究个人卫生等情况,也是复发前的一种征兆。
预防精神病复发:
1.要进行早期的、系统的、彻底的治疗精神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且治疗愈早,复发率越低。
2.定期门诊复查,坚持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还必须避免精神及各种心理因素的刺激和环境的影响,结合适当的心理治疗。
3.精神病患者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应现实环境,妥善处理和对待个人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前途等问题。
4.精神病患者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精神病患者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远、以免精神遭受创伤。
《健康知识讲座讲义12: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知识讲座(卫生院)》相关文档:
卫生院安全生产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0篇)09-01
卫生院防疫工作计划(4篇范文)09-01
卫生院传染病工作计划(合集10篇)09-01
卫生院工作计划范文(5篇)09-01
卫生院医生工作计划5篇09-01
卫生院的义诊活动总结(集锦12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