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王金良
什么是中风 “中风”名词是从中医而来。现在的所谓中风或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在现代医学上包括:脑出血、蜘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等。 一、脑中风的早期症状1.手指突然不听使唤并伴麻木感此征象如果发生在老年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病人身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它往往提示颈内动脉有一过性供血不足。当该动脉供应手指运动或感觉的分支,由于血压下降,或血流缓慢,发生了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导致神经功能的一时性缺损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它可反复发生,持续数秒钟甚至数小时,然后恢复,是常见的颈动脉系统的中风症状之一。2. 一眼突然一时失明是怎么回事单眼突然失明短期又恢复正常,医学上叫单眼一过性黑矇.是中风的常见形式之一。它可以反复发生,在无症状时去眼科检查,往往无明确病变,或仅仅有视网膜动脉硬化。一过性视力障碍,也常为偏头痛发作的前兆征象,如果它单独出现而不伴头痛时,则与中风的一过性黑矇区别困难,特别是老年患者,此时病史(包括家族史)中是否有偏头痛是一很重要的参考依据。必要时可在密切随诊观察中,给以抗偏头痛治疗。但同时不能忘记做脑血管病的有关检查。3.肢体突然乏力麻木,很快又恢复.上述情况,也是颈动脉系统中风的常见 类型,如果发生在有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及心脏病的患者,要警惕,部分病人会发展为中风偏瘫。4. 突然讲不出话如果患者讲不出活来,但心中明白,能听懂别人的话,在医学上叫表达性失语症或运动性失语症;如果突然发生听不懂他人的话,甚至是自己讲的话则叫作感觉性失语。若同时出现上述两种症状,则叫作完全性失语.在左大脑半球的管理言语理解、表达或运动的中枢及与其联系的神经通道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不足时,就会产生上述失语症状,它是中风的常见症状之一.若发生在老年,尤其是又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则可能是中风的症状。5.老年人一过性记忆丧失或跌倒在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发生这种情况时,如果经过检查,患者没有发热、感染或中毒,则可能是一种叫做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的表现。它发作突然,发作时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患者在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可很快自行站起叫跌倒发作.上述症状可能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缺血发作,使受它供血的支配下肢的运动神经发生缺血,出现功能障碍所致,也是中风的常见类型。6.反复突发“天翻地覆”感有些病人会突然感到外部世界或周围事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或上下晃动,或感到自身在波动,犹如在惊涛骇浪中,医学上叫作眩晕。在发作时不伴耳鸣,与体位关系不大,可因颈惟增生和变性而加重,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老年人,则很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的一过性供血不足,有发生中风的危险。二、脑中风应作哪些检查 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诊断,防止复发与预防发展成完全性中风,具体分二步。 第一步要做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颈动脉听诊有无杂音,颈动脉、心脏、血压、血脂、血糖、血小板、血流变学等。 第二步检查颅内外血管。超声多普勒,特别是经颅多普勒(TCD)可以了解某条动脉及其某一段血流情况,对诊断有无狭窄及其他病变很有帮助。必要时尚可行头部CT、MRI及MRA、血管造影检查(DSA)。三、脑中风的预防 在确诊是中风后,应迸一步确定是哪一条动脉或具哪一段发生病变。脑中风的预防应研究从减少或控制其发病危险因子着手,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卒中后的血压管理•脑卒中无论是初发还是再次发作,高血压都是一种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患者血压水平高于160/100mmHg 可使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建议:•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2、积极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40/90mmHg。•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患者病情稳定时(一般为卒中后2-4 周)开始。(二)抗血小板聚集•对于缺血性卒中后的患者,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证明,缺血性卒中初次发作后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再发的风险。•建议:•1、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00mg/d,一次服用。•2、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mg/d。(三)抗凝治疗•使用抗凝剂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只有在诊断为房颤(特别是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心源性栓塞的患者才适宜应用抗凝剂。过大强度的抗凝治疗并不安全,目前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推荐指标为2.0-3.0。•如果没有INR监测的条件,则不能使用华法令,只能选用阿司匹林等治疗。(四)颈动脉狭窄的干预•建议:•1、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2、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五)糖尿病•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 倍。•建议:•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 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六)血脂异常•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议:•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七)戒烟: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吸烟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建议:•1、劝吸烟者戒烟•2、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3、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吸烟法规,设立无烟区,仅在指定 地点可供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八)饮酒•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样在老年人中大量饮酒也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建议:•1、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孕妇更应忌酒。•2、饮酒者一定要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九)其它:•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过少、休息时间不规律、膳食营养成份摄入不合理等等。要教育人们注意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多吃一些含蛋白质、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和蔬菜、水果等,少吃盐和高脂饮食。•减肥、防治代谢综合征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卒风并发痴呆的早期中西医防治
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黄涛 主治医师
•脑卒中后的痴呆属血管性痴呆的范畴,是继老年性痴呆的第二常见的痴呆。•脑卒中后约有2/3的卒中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1/3可发展为痴呆。•关键损害的部位:•角回、颞叶内下侧、额叶内侧、丘脑、左内囊膝部、尾状核脑卒中后痴呆的特点 在卒中后3月内发生、且痴呆持续4个月以上突然或快速起病波动或阶梯样病程与卒中损害部位关系密切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人格相对完整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中风体征临床表现•突然起病,阶梯式进展,病程波动•认知损害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精神情绪障碍以抑郁为主•皮质型:以区域性损害为主,可出现运动、感觉、视觉缺损,失语,高级神经功能缺失•大脑中动脉:失语、忽略•大脑前动脉:无动性缄默,淡漠•后循环:遗忘、失算、失认•皮质下型:表现均一,可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步态异常,排尿控制差,假性延髓麻痹皮质关键部位损害的表现•额叶:失语、失用、失抑制、淡漠•海马、基底前脑:记忆损害•角回:结构损害•顶叶:失读、失写皮质痴呆的特点•认知:失忆、失语、失认、失用、失算•行为:淡漠、欣快•行动协调:正常皮质下关键部位损害的表现•丘脑、内囊、尾状核:执行功能障碍、淡漠、注意功能障碍、人格改变皮质下痴呆的特点•思维迟钝•执行功能缺陷•言语相对保存:重复性语言•视空间觉相对保存•轻度健忘•社交能力相对保存•相应神经体征和原发病表现精神表现•淡漠多见而早出现•抑郁多见而程度较重•人格改变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血液循环•神经细胞营养药•症状处理•胆碱酯酶抑制剂:安理申•钙离子拮抗剂:尼膜同•银杏叶制剂 •麦角碱类•控制精神科症状( 抗精神药物、抗抑郁剂、镇静剂)预防:•有效控制高血压(I级证据,A级推荐)•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房颤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颈动脉内膜剥离和支架放置•生活习惯的改变•有效治疗卒中和TIA•有效康复常用健脑中药和食物•人参、黄芪、黄精、首乌、大枣、淮山、龙眼肉、莲子、山楂、冬虫草、枸杞•花生、核桃、葡萄、黄花菜、黄豆、小米、松子、紫菜、芝麻神经内科简介:
技术力量:
神经内科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2名,专科病床120多张。
先进设备:
拥有国内一流的诊疗设备,如核磁共振·全身CT、DSA、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经频多谱勒、流式细胞仪等,并建立了神经康复治疗中心。
诊治范围:
脑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硬化症、头痛、眩晕病、神经衰弱 、失眠症、帕金森病、癫痫、痴呆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脑炎、多发性硬化、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疾病。
医疗特色: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急性脑出血、“三早”治疗脑梗塞并配合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该专科还承担国家和省级有关中风病的研究课题多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制有中风醒神散、益脑通络丸、活血通窍丸等十多种疗效明显的中药制剂。
下周讲座预告:
时间
科室
讲座内容
主讲者
职称
讲座地点
11月21日
儿科
儿童哮喘的中医体质特点与防治
曾莺
副主任中医师
体检康复楼
九楼
佛山市中医院 地址:佛山市亲仁路六号 邮政编码:528000
急救电话:82229111 82286256 咨询热线:82229933 总机:82028333(查号:82028123)
医院网站:http://www.fstcm.com.cn 或“佛山市中医院”
每晚各科均开设夜诊,节假日各科照常开诊;急诊科全天二十四小时应诊、出诊。
《中风病防治知识讲座》相关文档:
小学生普法知识讲座09-14
小学生法律知识讲座心得5篇09-14
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听后感10-02
安全知识讲座观后感范文10-02
化学知识讲座心得体会10-26
女性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10-29
女性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10-29
女性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10-29
女性健康知识讲座主持词10-29
2023年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心得体会三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