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总结报告

时间:23-12-19 网友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

学术会议已成为学术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学术会议后的总结怎么写?我给大家整理了学术会议总结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学术会议总结讲话

20xx年10月18日-20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xx年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大会以“生物育种产业与粮食安全”为主旨,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专家学者500多人前来参会,会议中听取了及118名专家分别作了报告,受益颇丰。

大会首先听取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作题为“作物科学50年”的报告,简要回顾了作物学会5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作物科学50年来对人类发展的特殊贡献,随后来自中科院的5位院士的主题报告。

其中对陶西平先生、刘思山教授及七节高中教师展评课作具体报告。

一、陶西平先生报告感悟。

陶西平先生就中国当前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作了一堂精彩的报告。

他提出三个明确的观念:1、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3、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并将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中国教育的部分效仿,提出“中国的中学教育是存在着一些弊端,便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还是好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的,只是有一些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极端。

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几年的改革中,我们也改良了一些机制,改善了一些弊端,我们仍旧在努力。”

在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等问题上,陶西平先生格外强调“情趣教育”,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枯燥的专业知识传授,更应注重知识传授的艺术性。

他提出”情趣有助于培养自身的良好心态、高尚的志趣和专一的精神,没有有情趣的老师,就难以培养出有情趣的学生,而没有有情趣的校长就难以带出有情趣的教师。”

二、刘思山教授报告领悟

刘思山教授就新课程的推进与生物课程标准(7-9年级)修订工作的进展作了详细报告,他指出:至20xx年秋季,全国已有一个省份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区,如果推进顺利,20xx年我国大陆所有省份将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

并分析了20xx年全国理综试卷,将已课改区和未课改区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课改区的学生能力提高迅速,在高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通过七节展评课及专家点评对教学的“醒悟”

七节展评课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宁夏的王晓荣老师的激情迸发,江苏孔钢老师的严谨推理,北京乔文军老师的大胆课堂尝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获颇丰,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和天津三中校长的点评更是精彩,他们提出老师在课堂把握上要做到:1、把握“课标”的尺度到位但不越位;2、基本功的厚度:科学性、表达能力、整合能力方面要合理;3、教学智慧的亮度:如教材的重新组织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上,教学媒体的运用上,教学机智的发挥上要得体。

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观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改中要运用,但要运用的恰如其分,不能在课堂不需探究的问题上瞎探究,简单的问题提了一遍又一遍,探究教学无规定模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需探究,均需媒体帮助,中学教师在这方面需加强基本功。

以上便是此行的最大收获,感觉这次学习和观摩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教学理论充实了,教学思路拓宽了,责任更重了。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完善自己。

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和学术考察,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加深了对1950—1980年代中国学术史的认识。

1950—1980年代的三十年,是新中国建立、发展、经历波折、拨乱反正的三十年,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也同样经过了新思想的改造、学术发展、“反右”“文革”等巨大波折的阶段。

在新中国三十年学术发展中所形成的诸多政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至今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

第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增加了信心。

作为参加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一名在读博士生,这也是也第一次出国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出国开会之前,我对自己的论文和学术水平充满忐忑之心,唯恐出现差错,更担心搞不好会为学校和导师丢脸。

在参加会议和考察期间,通过接触各国的学者,论文发表后也得到了肯定,对于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有了信心。

通过认真聆听各国学者的发言,了解了国际学术界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他山之石,可以借鉴。

会议安排对瑞士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考察,使我们亲身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视。

反观我国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保护近年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相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玉现实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言,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和政府、企业与民间各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我们民俗学工作者今后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任重道远。

学术会议

会议名称:第七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 会议时间:2011 年7 月28 日~30 日 会议地点:中国兰州 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 承办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第七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已于2011 年7 月28 日~30 日,在兰州 西北宾馆顺利召开,由来自全国近20 个省、市、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 设计院等共计25 个单位的150 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其中包括分别来 自美国、日本的结构减震控制知名专家以及多位全国知名专家。

本届会议由中 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 广委员会主办,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中心联合承 办。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投稿98 篇,经过审稿专家对稿件进行筛选,最终录用的 61 篇论文,其中推荐18 篇被《振动与冲击》杂志收录。

在会议期间,两位外 籍结构减震控制专家分别做了国际专题报告,14 位全国知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 以及60 多位专家学者做了分会报告,在报告过程中,与会专家针对某些学术问 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达到了此次学术会议最先预订的目标,在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下,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会前,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以及承办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针对会议的流程安排、与会专家的 食宿、会议前的报道注册、会场的安排、会后的工程参观、观光旅游以及各位 专家的返程车票的预定做了周密的安排和分工,对会议的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配 有专人负责,为大会的顺利举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7 月27 号的第一批与会专 家抵达兰州为大会的接待工作拉开了序幕。

为了保证与会专家能顺利到达会议地点,组委会分别在中川机场、火车站 设置了接待处,从在7 月28 日早上开始在西北宾馆一楼大厅设置了报到处,配 备了专门的引导人员,保证各位与会专家顺利抵达与会地点并对各位专家的食 宿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7 月28 日晚,在兰州西北宾馆三楼会议厅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 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委员周福霖院士主持,有11 位委员 出席了本次会议。

周福霖院士首先介绍了我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发展历 史,指出从第一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召开到现在已经有20 年的历史,在 这20 年的发展历程中,减震控制学术会议传达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引领 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该学术会议序列达到了专委会成立时设立的预期目标, 也希望本次学术会议能延续前几届会议的优良传统,取得圆满成功。

他对多年 来支持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对东南大学程文瀼教授作为结 构减震控制领域的老前辈专程来兰参加本届会议表达了特别欢迎,对兰州理工 大学为第七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所做的充分准备工作表示感谢。

接下 来,专委会秘书长谭平教授对上一届的学术会议以及专委会的近期工作进行了 总结。

紧接着,周福霖院士提出了本次理事工作会议需要讨论的三个主要问 题:1)关于结构减震控制专委会委员的增补以及数量的控制问题;2)确定结构减 震控制专委会的宣传方式;3)确定第八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举办地以及举 办时间。

到会委员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了认真讨论。

首先由南京工业大学的刘 伟庆副校长发言,他建议学术会议一年举行一次,一次大会,请全国的科研院 所,各大高校以及设计单位参加;一次小会,只有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参加。

哈尔 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滕军教授建议应该由各大科研院所以及各大高校推荐 专委会委员的增补人员名单,由学术委员会进行遴选,特别提出应建立专委会 委员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议专委会委员的增补应考虑拟增补人员的科研成果 等,对两次或者多次不参加专委会会议的委员应发函询问是否愿意继续承担委 员的义务。

中铁武汉设计院李龙安总工建议应增补桥梁方面的专家进入专委会。

针对专业委员会的宣传方式,周福霖院士对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坚持 承办”防震减灾学术交流

针对这一问题,各位专家展开了讨论,杜永峰教 授介绍了兰州理工大学制作

针对结构减震控制专委会 与本行业其它专委会学术合作、高层结构学术会议与结构减震控制会议联合办 会的时机等问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连民族大学等单位 的委员们发言,各位委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最后,周福霖院士对本次专委会 会议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的结果进行了总结:1)学术会议暂定一年举行一次,一 次大会,隔年一次小会。

2012 年由南京工业大学先承办一个小范围的专业委员 会议,并将于该会议上讨论下一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举办方式、举办时 间以及地点;2)通过发函的形式,邀请各科研院所、各大高校推荐专委会委员人 选。

3)对专委会工作将采用定期网站报道和不定期

通过各位专家的大力配合和组委会的辛勤工作,会议开幕式于7 月29 日上 午顺利举行,本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词。

大会组委会主席、甘肃省住房和建设厅厅长李慧代表组委会致欢迎词,大会组 委会副主席、兰州理工大学芮执元副校长介绍了兰州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情 况及兰州理工大学概况。

甘肃省外国专家局孙宁兰局长、甘肃省地震局王兰民 局长等两位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和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东南大学李爱群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李云贵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刘伟庆副校长等20 多位结构 减震控制知名专家出席开幕式。

大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 委员会理事、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永峰教授主 持开幕式,并介绍了省住建厅、省外专局、省地震局等各协办单位为会议筹办 所给予的支持。

开幕式之后,周福霖院士、吕西林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中国隔震 减震控制技术的进展与存在问题探讨”和”结构抗震防灾的新概念-可恢复功能抗 震设计”的特邀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清华大学叶列平教授、等专家 分别做了另外 11 场大会主题报告。

29 日下午,大会安排了国际专家专题论坛,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B.F.Spencer,Jr.教授和日本东北工业大学的S.T.Xue(薛松 涛)教授分别作了 “HybridSimulation:ProtectionofCriticalCivilInfrastructure(混合模拟:关 键基础设施保护)”和”3.11 大地震现场考察报告以及对抗震学科的导向”,成为 专家们最为关心的核心交流内容,并被主办本届会议的专委会誉为本届大会的 五项创新之一。

30 日上午,安排了五个分会场报告,有61 位来自全国各地的 专家学者就建筑结构隔震、桥梁结构隔震、消能减震、振动控制及动力系统、 抗震加固等专题进行了报告。

各位报告人认真讲解,与会代表纷纷提问。

报告 精彩,讨论热烈,显示了本届会议良好的学术氛围。

甘肃卫视在甘肃新闻栏目 中报道了会议开幕式和部分特邀报告。

本届会议的闭幕式于30 日中午举行,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制专 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平教授主持。

兰州理工大学芮执元副校长委托大会秘书处对 本届会议作了总结,甘肃省抗震办公室主任火宏教授级高工代表省抗震办对与 会专家和学者致谢,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副秘书长、省住建厅科教 处副处长黎海南教授级高工代表建设科技主管部门,对本次会议在推动我省减 震控制技术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与了肯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技术 推广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周云教授致闭幕词,他对代表主办单位对本届会议 给出高度评价,认为会议规模大大超出了预期,是一次”三高”的会议,即高质 量,高水平,高效率。

对各位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承办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大会秘书 长杜永峰教授为本次大会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会议即将结束之 际,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智平教授向大会组委会表达了成功办会的祝贺, 并委托会务组转达他对全体参会代表的问候,预祝参会代表们返程平安。

按照大会的安排,7 月30 日下午,大会组委会组织了部分专家对兰州理工 大学校本部、西校区、兰州理工大学的在建实验室以及典型的隔震工程进行了 参观。

7 月31 日部分专家参团赴敦煌旅游,组委会安排了专人进行陪同。

8 月3 号早上,当从敦煌旅游返回的专家踏上离兰的火车,这就预示着本 次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为本次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各位专家以及与 会代表也对本次会议的组织、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组委会为保证 会议顺利举行所作的努力。

本次会议规模大大超出了预期,是一次”三高”的会议,即高质量,高水平, 高效率,也是对前几届会议的优良传统的延续,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通过两 场国际专题报告、11 场专题报告、61 场分会场报告传达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 果,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达到了专委会成立时设立的预期目标。

学术会议总结讲话

由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系主办的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系年会于20xx年12月21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骨科学系年会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医学界学术气氛最浓、规模较大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是我国医学院校最大的骨科盛会,对我国骨科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张亚奎主任组织带领下,我院骨科积极参会,共计9篇论文被大会收录,25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大会,5人次参加大会发言,于振山主任,张亚奎主任担任会议主持,展现了我院骨科在国内的强大影响力。

作为北京骨科学会资深委员,于振山主任出席并主持了青年医师论文比赛的日程,我院骨科年青医生裴征博士,窦越超医师,刘宇彤护士入围本次大会并作精彩发言,三位潞河医院的佼佼者凭借优秀的研究成果和精彩的现场演讲,得到评委们的认可,其中窦越超医师一举夺得中文优秀论文第一名,裴征获得英文组第二名,刘宇彤护士获得了三等奖。

在首医骨科系统中独占鳌头,为我院挣得了荣誉! 张亚奎主任参与了讨论会场的主持,我院王雪飞主任和崔利宾主任介绍了我院骨科脊柱和创伤专业新近的创新性成果和手术方式,新颖的内容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并带动了会场热烈的讨论气氛,代表们争相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会场气氛活跃,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同时,陈学明主任,张星火主任也都在会场作了精彩发言,反响强烈,显示了我院骨科的雄厚实力。

近年来,潞河骨科秉承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参与全国学术交流并积极主办多场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在全国骨科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目前已经有来自南京,山西和内蒙古的患者甚至美国患者来我院就诊或者手术治疗,显示我院骨科向国内骨科治疗中心的目标迈进。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相关文档:

机械工程研究所学术会议工作总结10-15

学术会议邀请函范文参考5篇10-22

医院学术会议讲话稿11-29

医院学术会议讲话稿【精品】11-29

医学学术会议领导讲话稿11-29

医学学术会议主持词优秀范文11-29

学术会议主持词范文12-19

学术会议主持词范文五篇12-19

医学学术会议的主持词范本12-19

学术会议主持词八篇12-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