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多篇范文)

时间:23-07-27 网友


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

目录

第一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

第二篇: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

第三篇: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

第四篇: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第五篇: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发言

正文

第一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

过去的XX年是我县经济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比XX年增长了15%,新上了一批大项目,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但在高兴之余,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今天我们安排这个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目的是让同志们了解现在的实际情况,戒骄戒躁,争取今年夺取更大的丰收!

、要认清形势

xx现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XX年,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初步排名299位,在全国中部百强县中排名第56位,较XX年分别前进了42位和5位,距全国百强还差199位。这意味着今后四年每年都要前进50位。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标任务,我们还要付出很大努力,任务艰巨而繁重。看看庐江、巢湖,只要看过2月初的合肥晚报报道,大家就会感到如坐针毡。庐江县今年提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巢湖和庐江今年已实施“十大工程”。今年1月3日,xx县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既有重点工业项目,也有居民安置房等基础设施项目,而这些项目只是合肥市支持庐江县实施的“十大工程”中的一部分。总投资129.5亿元的巢湖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即道路通达工程、入口整治工程、山体公园工程、活水靓城工程、小街小巷整治工程、景观美化工程、安居保障工程、公益设施工程、生态截污工程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将让巢湖城市面貌“两年大变样”。庐江对外的口号是“三年赶超xx”,对内的目标是XX年底赶上xx。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强。我们和庐江之间财政收入只有几个亿的差距,他们只要上两个大项目就能超过我们。看过巢湖、庐江的市容绿化,真正感受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氛围。杨公路目前在xx是最好的,但是和他们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这说明别人的投资环境不比xx弱,甚至还比xx优越。现在一大批企业都在与巢湖、庐江洽谈,有的即将落户。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不玩命地干,很快就会被巢湖、庐江超过。再看看肥东、肥西,肥东县今年提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规上工业总产值700亿,财政收入增长40%以上,中盐、红四方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肥西县就更没法比了,与经开区、高新区合作发展,仅一个联想(合肥)产业基地项目,就可以达到500亿的产值。面对这样的态势,xx路在何方?这是我们应该感到非常焦虑的事情。从目前来讲,xx中北部得到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不大,大项目没有、小项目不快,也不优。巢湖、庐江作为合肥“大家庭”的新成员,本身又拥有那么好的环境,再加上市里的支持,投资项目自然而然会往那里积聚。我们自己与自己相比,能进入到这样的位次,确实是长足的进步,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xx刚刚脱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脱了贫,但还没致富。我们现在要的不是面子,而是底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力决定地位,落后就会被人看不起。因此,我们要多在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上找突破口。

(一)大局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要为创新叫好。在目前这么严峻的形势下,要争先进位,超过别人,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绝对不行,必须改革创新,敢想敢试,敢走新路,走自己没有走过的路,走别人也没有走过的路。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创新也肯定会有不足之处。对新生事物和创新做法,要求大同存小异,以对xx事业发展负责的态度,对xx人民利益负责的态度去看待。这就需要大家为改革创新叫好,不要品头论足,不要发出杂音。去年我们实施战役式推进工作机制,这是符合xx实际的。否则水能来吗?路能通吗?灯能亮吗?速度能这么快吗?战役式推进就是要以时间赢得空间,以速度缩小距离。打个比方说,如果发展用温度去衡量,巢湖、庐江现在就处在赤道上,在热带地区,热得很;而我们是在温带地区,顶多是在亚热带地区,如果我们自己不为自己叫好,谁为我们叫好?谁为我们的发展升温?要为环境叫好。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是讲到xx的事情,就一定要维护xx的形象。只要见到不利于xx发展的人、不利于xx发展的事,听到不利于xx发展的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必须要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扞卫xx的荣誉。全县领导干部都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能自己讲自己不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什么错误指出来,大家帮着改正,千万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但目前,有极少数人在这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说话口无遮拦,随意品头论足,必须坚决纠正。

(二)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加强。一是要做数字型干部。作为主要领导,主政一方,作为分管领导,分管一块,都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跟工作有关的数据要能“一口报”。现在有的干部只知道“123”,“456”就不清楚了,“789”就根本不会答了,这是工作作风漂浮的表现,这样的干部肯定适应不了

第二篇: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

现就县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培植壮大通道经济,加快**边疆老区发展,作如下发言:

一、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

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十二五”时期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我们谋划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强国富民宏伟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全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明确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政策措施,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我认为重点是把握和领会好“五个一”、“五项要求”、“五大目标”和“十大任务”。“五个一”即:“一个结论、一个判断、一个思想、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五项要求”即:主攻方向、重要支撑、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点和强大动力。“五大目标”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大任务”即: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个保障”即: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对**县“十一五”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一五”以来,**县认真按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实施“六大”战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农业总产值、增加值有较好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市场活跃,财政收入增加,各项指标预计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具体数据见附表)

(二)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三是坚持解放思想是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四是坚持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

(三)找到了矛盾问题。经济总量小,财源建设后劲不足,税源结构单一,财政自给率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一批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存在,云桂铁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仍较突出,高速公路、库区移民、普阳煤矿等遗留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维稳工作压力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不够,农村贫困面大,城乡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够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总体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机遇与挑战,长期持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三、**县“十二五”期间的机遇条件、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分析

(一)对自身发展历史方位的判断。**县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始阶段,处于工业化初期艰难迈向工业化中期的时期,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农业齐头并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过渡的阶段,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强烈需求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十二五”是**县进一步缩小与全州全省差距、与全州全省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改善民生、巩固建设、安宁边境、和谐社会的促进期。

二)对机遇与挑战分析。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版图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正在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可能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转型、创新加速、竞争加剧等多种特征并存的时期。从国内看,国家实施新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进一步完善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

对边境地区、民族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发展力度,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县山瑶扶持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为我县解决特困少数民族群体贫困问题、帮助特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和**州“新高地”的深入推进,为**融入区域化发展和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机会。从县内看,我们经过艰辛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工业、农业、生态以及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水路等水陆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承载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也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对**发展的指导性方针的初步设想。谋划好**“十二五”,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县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以及**州推进“新高地”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基础设施为载体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将我县建成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安宁、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和谐新**。

(四)未来五年发展奋斗目标设计。基于我县现有的物质基础条件和内外发展环境,未来五年,我县的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应该而且具有实现翻番的条件,即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XX年翻一番,为XX年与全省全州同步迈向小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XX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以上,年均两位数的增幅,实现人均达到1.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3.3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达到280亿元;边贸进出口总额平均递增12%,达到6亿元以上;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二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到XX年城镇化率争取达到30%,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15%,达到35亿元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综合能耗下降9%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三是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215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达4500元,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四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失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本站推荐)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广电体育旅游等事业长促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创新创业活力得到充分迸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对**十二五规划中的几个重点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支柱产业培育的问题

1、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按照州委提出“一三四七”的发展思路,立足实际,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发挥**港优势,积极推进**港保税区争取设立的各项工作。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加快油茶、甘蔗、核桃、八角、速生林、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等产业基地建设。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依托周边地区冶化工业基地和市场,重点抓好与昆钢等企业的项目合作,在冶金、化工、建材以及生物资源加工等领域取得突破。努力把**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产业聚集、要素集中、充满活力的经济合作区。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更富有自身特色。坚持一手抓扩大总量,一手抓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力争建成120万亩油茶、100万亩八角、100万亩速生桉、60万亩核桃、60万亩甘蔗生产加工基地和畜牧业、渔业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特色产品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的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大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3、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有新的更大的进步。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谋发展、跳出**看**,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以及沿海城市联系,打破区划界限,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按照“一区四片”工业发展思路,积极加快推进**港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和建设工作,加快头塘物流片区、归朝生物资源加工片区、板仑冶金建材产业片区、普阳煤化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品牌战略,着力突出产业选择性,做强做大生物资源加工、矿冶加工、新型建材、化工产业和能源开发等工业产业,努力实现工业强县目标。

4、支柱产业的培植要取得新的成效。充分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突出品牌与特色的打造,加大油茶、八角、甘蔗、三七药业等产业精深加工,推进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培育煤、金、铁、锰、铅、锌等矿冶加工产业,形成探、采、冶,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形成产业与消费良性互动发展,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餐饮文化等消费,引导消费升级。大力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就业扩展和产业发展。充分依托口岸和边境优势,适应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走工贸结合之路,积极培育壮大外贸企业,迅速提升对外进出口规模和水平。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基础要先行。以“建设大通道、促进大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云桂铁路**段等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服务,研究我省实施边境开放带动战略,认真开展蒙百铁路和**至瑞丽两条沿边铁路以及其他出境、出省公路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建设。积极推进**港与云桂铁路的对接以及**港和深水航道建设进度,抓紧打通云南通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黄金水道。积极推进公路路网建设,重点抓好高邦至那坡高速路、**至田蓬口岸二级公路建设,争取立项建设县城至火车站一级公路。构建“两纵两横一弧线”公路网络,完善通畅、通达工程的后续工作,逐步实现乡村公路硬化。探索建立科学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提升村组公路通畅能力。到XX年,乡至行政村之间公路硬化达1000公里,修通农村砂石路4057公里。

2、水利条件要改善。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普厅河流域治理,加大重点乡镇防洪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农业产业开发项目的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扎实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建,重点抓好新桥水库、平耶水库、光辉水库、平老水库等10座水库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源地保护,抓好水源点建设规划和实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抓好13个乡镇供水水源点建设力度,解决好乡镇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农村五小水利工程4.45万件,解决1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3、电力建设要完善。扎实抓好农村电网建设和工业用电保障,优化布局好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输变电站,切实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到“十二五”末期,全县广大农村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解决群众用电难、用电贵问题。

4、信息化进程要推进。加快通讯网络建设、电子信息化建设,围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电子信息基础,加快3g网络建设进度,大力实施城乡网络一体化工程,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继续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开展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提高群众与外界的网络沟通基础条件和能力,推动农产品销售的网络化、农产品市场电子信息化。

(三)关于城乡统筹发展

1、关于城镇功能区化和布局的问题。按照“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设施为基础、以管理为保障、以文化为灵魂”的城镇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谋划**城镇化的推进。一是理清城乡统筹的思路。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乡村联系城镇的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镇基础设施的益处。二是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结合城乡产能空间布局,按照“一体、两翼、两圈、多极”的梯级开发思路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一体”,根据“山水园林城市”、“柔情**、休闲壮乡”的定位,以老城区、头塘、林兰、那平、玉林片区为开发建设重点,到XX年县城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以剥隘、田蓬为“两翼”,加快剥隘港区经济、田蓬口岸边境贸易发展。以归朝、板仑为“两圈”,着力推进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和板仑重化工业区、普阳煤化工区建设。以其他乡镇为“多极”,按照“各具特色、同步推进、以财建镇”城镇开发模式,提高城镇开发水平。

2、关于城镇的建设与管理。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抓紧完成小城镇总规修编,特别是要在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为本地农民和外来人员进城镇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快产业发展,坚持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城镇经营新模式、新途径,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方吸纳民间资本,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和头塘片区、林兰片区、那平片区、玉林片区开发进程,加强集镇车站、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和服务设施“三大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社区自治、服务、管理、维稳和文明传播“五大功能”为核心,着力构建和谐社区、文明城镇。

3、关于乡村规划建设与城镇化的相互促进问题。遵循 “统筹城乡、整体推进、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科学编制”的原则,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体现特色”的要求,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引导和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把小城镇建设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小城镇成为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和桥梁。

(四)关于贫困人口加快脱贫

1、山瑶等特困民族的扶持发展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对山瑶扶持发展的批示精神,全力推进山瑶等特困群体和特殊地区脱贫进程。按照“搬家、种树、办教育”的基本思路,坚持“着眼长远、试点先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合资源、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公平公正、量力而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温饱、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民生保障”等六大工程,按“县内跨乡安置、进县城或集镇安置、就近就地扶持发展”三种扶持方式,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从根本上解决山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到XX年,基本实现山瑶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低保、有医疗、有产业的目标,使其收入接近或基本达到周边地区群众的收入水平。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山瑶等特困群体加快融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高特困群体的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特困地区的物的市场化程度,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符合县情、突出特色的特困群体扶持发展路子。

2、关于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是着眼于基本扶贫模式下的扶贫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扶贫投入,稳妥实施扶贫易地搬迁,认真抓好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兴边富民工程”、对口帮扶和老区建设等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继续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二是着眼于脱贫思路的转变。坚持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尽快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专项扶贫为龙头,以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智力扶贫为支撑,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强贫困人口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能力,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着眼于扶持方式的转变。对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区,采取就地整体推进的扶持方式,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奠定坚实的可持续的脱贫致富基础。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资源负载过重、发展空间狭小等就地难以可持续解决温饱的地区,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和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政策、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采取小规模集中、插花安置方式就近安置一部分,在城镇安置一部分;对有一定转移能力的劳动力,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幅度增加转移输出规模,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减少贫困地区人口,增加群众收入。对土地等要素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积极探索推进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的扶贫开发,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采取承包、租赁、转包、参股等方式,加大土地集约化经营力度,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农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是着眼于扶持政策措施的改变。以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发动群众、连片开发为主要方式,以规划为龙头,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地区特困村、特困村贫困户档案,瞄准贫困群体进行项目规划、组织实施,确保最贫困的地方、最贫困的群众优先得到扶持。积极推进特困互助资金试点,探索以产业为支撑的互助资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联结模式。

(五)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资源的节约与管理。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严格落实政府节能采购制度,对节能型、环保型产品给予优先采购,大力推广使用自然能源、新型能源和节能环保型家电产品。建立和完善项目用地控制制度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继续加强对生物质能开发,以木本油料、水源林建设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碳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的“两低三高”产业。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各项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等参与投资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物循环利用,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有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加大废弃物的无害化循环处理,探索建立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推进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化。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生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强化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严格降耗减排指标的考核,切实承担起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3、做好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公平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加快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空气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建立以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主的污染防控体系,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示范村”建设。加强天然林保护、水源林基地建设、石漠化治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加强各工矿企业污染的治理和监管,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地震、地质、火灾、植物病害、重大动物疫情等灾害监测、预报等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提高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全面提高重大事件处置能力。

(六)关于民生保障

1、关于就业与收入分配。健全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推进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失地农民、退役军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山瑶群众等转移就业扶持,推进再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建立合法、和谐的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实际,企业、政府、劳动者多方都愿接受的收入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区域、行业、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2、关于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实现城乡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社会救助、防灾减灾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中心福利院等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3、关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按照**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努力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大力推行食品、药品诚信工程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保证医疗秩序正常。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创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综合服务水平。

4、关于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等事业的发展。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以“坡芽歌书”为引领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挖掘与传承、利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早日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确保民间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加大广播电视基础投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村组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七)关于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

1、加大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校安工程和县城区中学扩容项目,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逐步实现集中办学的目标。继续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积极探索和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重视抓好包括山瑶孩子在内的特困民族、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执行绩效工资政策,加大考核力度,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大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科技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健全和完善科技普及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普及和推广,着力提高全民科技应用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推广普及投入机制。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应用,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大科技研发,建立符合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研发中心,重点抓好油茶、八角、甘蔗、速生丰产林、核桃以及金泰得三七药物等生物资源产业种植、加工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发明创造。

3、加大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围绕油茶、甘蔗、核桃、八角、矿电产业发展要求,加大人才培养锻炼力度。健全完善激励和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培育好、使用好县内各类人才,大力引进县外人才,逐步建立层次合理、种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八)关于增强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层次,紧紧抓“两强一堡”、“新高地”建设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东大门”意识,强化与东南亚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培育、人才科技、生态环保、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合作与开发。建立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布局专业市场,加快培育物流平台,实施面向农村市场的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乡镇集贸市场改造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项目、资金、技术引进,提高引进的质量。打造旅游服务名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强旅游线路、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驮娘江、坡芽村等的开发与保护,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生态康体旅游,构建面向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深化各领域改革。积极稳妥地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发展多种模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林权和林业产权交易,改革林木采伐政策,确保产权市场有效运行;逐步创新农村金融合作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以资源、土地等形式入股机制,鼓励群众以农村水能资源使用权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取得企业股份,构建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巩固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健全投融资体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创办企业,建立农工贸各方利益协调和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利益共同机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优化政府职能职责,健全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问责,完善行政执行力考核,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改革。

(九)关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1、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全县各族人民热爱**、建设**的社会氛围。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紧扣发展主题,围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以“坡芽歌书”为载体,加大“坡芽歌书、文字之芽,坡芽情歌、天籁之音,坡芽文化、壮家文化”等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宣传,推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精品,全力打造我县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柔情**、休闲壮乡”文化内涵与影响力。

2、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健全完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和法律援助体系,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的血肉联系。

(十)关于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和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加强党的领导。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制度,广泛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促使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切实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加强行风建设,加大对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的管理、发放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2、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地统一起来,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健全党代表常任制、“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公开制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大力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3、建立睦邻友好的发展环境。主动加强与广西百色等周边县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及越南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周边地区的友谊,使**在区域化中谋求更大发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工合作,打造优势行业、优势环节的区域性中心。完善接边地区矛盾调处和社会治安共建机制,营造和谐环境。

第三篇: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

现就县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培植壮大通道经济,加快**边疆老区发展,作如下发言:

一、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十二五”时期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我们谋划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强国富民宏伟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全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明确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政策措施,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我认为重点是把握和领会好“五个一”、“五项要求”、“五大目标”和“十大任务”。“五个一”即:“一个结论、一个判断、一个思想、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五项要求”即:主攻方向、重要支撑、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点和强大动力。“五大目标”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大任务”即: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个保障”即: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对**县“十一五”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一五”以来,**县认真按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实施“六大”战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农业总产值、增加值有较好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市场活跃,财政收入增加,各项指标预计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具体数据见附表)

(二)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三是坚持解放思想是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四是坚持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

(三)找到了矛盾问题。经济总量小,财源建设后劲不足,税源结构单一,财政自给率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一批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存在,云桂铁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仍较突出,高速公路、库区移民、普阳煤矿等遗留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维稳工作压力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不够,农村贫困面大,城乡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够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总体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机遇与挑战,长期持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三、**县“十二五”期间的机遇条件、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分析

(一)对自身发展历史方位的判断。**县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始阶段,处于工业化初期艰难迈向工业化中期的时期,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农业齐头并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过渡的阶段,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强烈需求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十二五”是**县进一步缩小与全州全省差距、与全州全省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改善民生、巩固建设、安宁边境、和谐社会的促进期。

对边境地区、民族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发展力度,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县山瑶扶持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为我县解决特困少数民族群体贫困问题、帮助特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和**州“新高地”的深入推进,为**融入区域化发展和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机会。从县内看,我们经过艰辛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工业、农业、生态以及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水路等水陆大通道的逐步形成,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承载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也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对**发展的指导性方针的初步设想。谋划好**“十二五”,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县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以及**州推进“新高地”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基础设施为载体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将我县建成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安宁、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和谐新**。

四、对**十二五规划中的几个重点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支柱产业培育的问题

1、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按照州委提出“一三四七”的发展思路,立足实际,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发挥**港优势,积极推进**港保税区争取设立的各项工作。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加快油茶、甘蔗、核桃、八角、速生林、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等产业基地建设。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依托周边地区冶化工业基地和市场,重点抓好与昆钢等企业的项目合作,在冶金、化工、建材以及生物资源加工等领域取得突破。努力把**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产业聚集、要素集中、充满活力的经济合作区。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更富有自身特色。坚持一手抓扩大总量,一手抓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力争建成120万亩油茶、100万亩八角、100万亩速生桉、60万亩核桃、60万亩甘蔗生产加工基地和畜牧业、渔业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特色产品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的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大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3、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有新的更大的进步。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谋发展、跳出**看**,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以及沿海城市联系,打破区划界限,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按照“一区四片”工业发展思路,积极加快推进**港综合保税区争取设立和建设工作,加快头塘物流片区、归朝生物资源加工片区、板仑冶金建材产业片区、普阳煤化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品牌战略,着力突出产业选择性,做强做大生物资源加工、矿冶加工、新型建材、化工产业和能源开发等工业产业,努力实现工业强县目标。

4、支柱产业的培植要取得新的成效。充分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突出品牌与特色的打造,加大油茶、八角、甘蔗、三七药业等产业精深加工,推进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培育煤、金、铁、锰、铅、锌等矿冶加工产业,形成探、采、冶,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形成产业与消费良性互动发展,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餐饮文化等消费,引导消费升级。大力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就业扩展和产业发展。充分依托口岸和边境优势,适应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走工贸结合之路,积极培育壮大外贸企业,迅速提升对外进出口规模和水平。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基础要先行。以“建设大通道、促进大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云桂铁路**段等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服务,研究我省实施边境开放带动战略,认真开展蒙百铁路和**至瑞丽两条沿边铁路以及其他出境、出省公路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建设。积极推进**港与云桂铁路的对接以及**港和深水航道建设进度,抓紧打通云南通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黄金水道。积极推进公路路网建设,重点抓好高邦至那坡高速路、**至田蓬口岸二级公路建设,争取立项建设县城至火车站一级公路。构建“两纵两横一弧线”公路网络,完善通畅、通达工程的后续工作,逐步实现乡村公路硬化。探索建立科学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提升村组公路通畅能力。到XX年,乡至行政村之间公路硬化达1000公里,修通农村砂石路4057公里。

2、水利条件要改善。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普厅河流域治理,加大重点乡镇防洪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农业产业开发项目的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扎实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建,重点抓好新桥水库、平耶水库、光辉水库、平老水库等10座水库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源地保护,抓好水源点建设规划和实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抓好13个乡镇供水水源点建设力度,解决好乡镇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农村五小水利工程4.45万件,解决1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3、电力建设要完善。扎实抓好农村电网建设和工业用电保障,优化布局好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输变电站,切实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到“十二五”末期,全县广大农村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解决群众用电难、用电贵问题。

4、信息化进程要推进。加快通讯网络建设、电子信息化建设,围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电子信息基础,加快3g网络建设进度,大力实施城乡网络一体化工程,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继续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开展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提高群众与外界的网络沟通基础条件和能力,推动农产品销售的网络化、农产品市场电子信息化。

(三)关于城乡统筹发展

1、关于城镇功能区化和布局的问题。按照“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设施为基础、以管理为保障、以文化为灵魂”的城镇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谋划**城镇化的推进。一是理清城乡统筹的思路。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乡村联系城镇的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镇基础设施的益处。二是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结合城乡产能空间布局,按照“一体、两翼、两圈、多极”的梯级开发思路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一体”,根据“山水园林城市”、“柔情**、休闲壮乡”的定位,以老城区、头塘、林兰、那平、玉林片区为开发建设重点,到XX年县城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以剥隘、田蓬为“两翼”,加快剥隘港区经济、田蓬口岸边境贸易发展。以归朝、板仑为“两圈”,着力推进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和板仑重化工业区、普阳煤化工区建设。以其他乡镇为“多极”,按照“各具特色、同步推进、以财建镇”城镇开发模式,提高城镇开发水平。

2、关于城镇的建设与管理。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抓紧完成小城镇总规修编,特别是要在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为本地农民和外来人员进城镇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快产业发展,坚持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城镇经营新模式、新途径,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方吸纳民间资本,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和头塘片区、林兰片区、那平片区、玉林片区开发进程,加强集镇车站、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和服务设施“三大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社区自治、服务、管理、维稳和文明传播“五大功能”为核心,着力构建和谐社区、文明城镇。

3、关于乡村规划建设与城镇化的相互促进问题。遵循 “统筹城乡、整体推进、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科学编制”的原则,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体现特色”的要求,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引导和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把小城镇建设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小城镇成为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和桥梁。

(四)关于贫困人口加快脱贫

1、山瑶等特困民族的扶持发展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对山瑶扶持发展的批示精神,全力推进山瑶等特困群体和特殊地区脱贫进程。按照“搬家、种树、办教育”的基本思路,坚持“着眼长远、试点先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合资源、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公平公正、量力而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温饱、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民生保障”等六大工程,按“县内跨乡安置、进县城或集镇安置、就近就地扶持发展”三种扶持方式,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从根本上解决山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到XX年,基本实现山瑶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低保、有医疗、有产业的目标,使其收入接近或基本达到周边地区群众的收入水平。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山瑶等特困群体加快融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高特困群体的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特困地区的物的市场化程度,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符合县情、突出特色的特困群体扶持发展路子。

2、关于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是着眼于基本扶贫模式下的扶贫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扶贫投入,稳妥实施扶贫易地搬迁,认真抓好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兴边富民工程”、对口帮扶和老区建设等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继续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二是着眼于脱贫思路的转变。坚持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尽快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专项扶贫为龙头,以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智力扶贫为支撑,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强贫困人口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能力,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着眼于扶持方式的转变。对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区,采取就地整体推进的扶持方式,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奠定坚实的可持续的脱贫致富基础。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资源负载过重、发展空间狭小等就地难以可持续解决温饱的地区,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和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政策、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采取小规模集中、插花安置方式就近安置一部分,在城镇安置一部分;对有一定转移能力的劳动力,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幅度增加转移输出规模,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减少贫困地区人口,增加群众收入。对土地等要素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积极探索推进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的扶贫开发,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采取承包、租赁、转包、参股等方式,加大土地集约化经营力度,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农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是着眼于扶持政策措施的改变。以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发动群众、连片开发为主要方式,以规划为龙头,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地区特困村、特困村贫困户档案,瞄准贫困群体进行项目规划、组织实施,确保最贫困的地方、最贫困的群众优先得到扶持。积极推进特困互助资金试点,探索以产业为支撑的互助资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联结模式。

(五)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资源的节约与管理。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严格落实政府节能采购制度,对节能型、环保型产品给予优先采购,大力推广使用自然能源、新型能源和节能环保型家电产品。建立和完善项目用地控制制度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继续加强对生物质能开发,以木本油料、水源林建设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碳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的“两低三高”产业。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各项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等参与投资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物循环利用,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有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加大废弃物的无害化循环处理,探索建立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推进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化。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生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强化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严格降耗减排指标的考核,切实承担起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3、做好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公平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加快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空气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建立以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主的污染防控体系,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示范村”建设。加强天然林保护、水源林基地建设、石漠化治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加强各工矿企业污染的治理和监管,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地震、地质、火灾、植物病害、重大动物疫情等灾害监测、预报等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提高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全面提高重大事件处置能力。

(六)关于民生保障

1、关于就业与收入分配。健全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推进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失地农民、退役军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山瑶群众等转移就业扶持,推进再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建立合法、和谐的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实际,企业、政府、劳动者多方都愿接受的收入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区域、行业、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2、关于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实现城乡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社会救助、防灾减灾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中心福利院等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3、关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按照**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努力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大力推行食品、药品诚信工程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保证医疗秩序正常。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创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综合服务水平。

4、关于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等事业的发展。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以“坡芽歌书”为引领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挖掘与传承、利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早日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确保民间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加大广播电视基础投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村组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七)关于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

1、加大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校安工程和县城区中学扩容项目,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逐步实现集中办学的目标。继续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积极探索和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重视抓好包括山瑶孩子在内的特困民族、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执行绩效工资政策,加大考核力度,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大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科技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健全和完善科技普及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普及和推广,着力提高全民科技应用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推广普及投入机制。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应用,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大科技研发,建立符合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研发中心,重点抓好油茶、八角、甘蔗、速生丰产林、核桃以及金泰得三七药物等生物资源产业种植、加工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发明创造。

3、加大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围绕油茶、甘蔗、核桃、八角、矿电产业发展要求,加大人才培养锻炼力度。健全完善激励和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培育好、使用好县内各类人才,大力引进县外人才,逐步建立层次合理、种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县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多篇范文)》相关文档:

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9-05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范文(六篇)09-14

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09-14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09-16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09-16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范文09-16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记录09-16

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09-16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范本(四篇)09-17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09-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