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广播稿

时间:23-07-24 网友

中秋节播送稿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管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今天的?鹤颜生活?中,海波就邀您一起吟诗赏月听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千古传唱,在这合家欢乐之时,单独一人饮酒赏月,感慨着人生的世态炎凉,心中怀有一丝淡淡的伤感,却依旧期待着千里共婵娟。这首诗在我们学生时代的课本里就已经出现过,其实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小小的我们坐在教室里,用稚嫩的声音朗诵这首诗,我想,那时候再忧伤的诗句都能让孩子甜美的嗓音阐释出一种期待与希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明月几时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中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句。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播放的周艳泓?梨花满天开?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假设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诗词的根本思想内容。这首?满江红中秋寄远?也不例外。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诗,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08年的奥运会成功的举办,抗灾的万众一心直到前天阅兵式的壮观,无疑不显示祖国的强大,提到祖国这个词时,我们总是充满骄傲和自豪,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播放蔡琴的?月满西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李白的静夜思应该是我们小时候最早会背的几首唐诗之一吧,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出门在外的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表达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土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诗人白居易,败于中央的政争,而被流放为江州司马时,睹月思乡、思人,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
  在诗中往昔的欢乐之景与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鲜明比照,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土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象以往的那些年。
  播放?弯弯的月亮?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国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且又家喻户晓。中国文学作品里,也有很多文人以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做为写作题材,其中尤以李商隐的〈嫦娥〉诗最具代表性。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播放?月半弯?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是一首月夜思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播放?月朦胧鸟朦胧?
  
中秋节播送稿

《中秋节广播稿》相关文档:

中秋节的学生演讲稿10篇满分范文09-07

传统节日中秋节演讲稿(精选10篇)09-07

中秋节主题演讲稿(精选15篇)09-07

关于中秋节的演讲稿15篇09-07

中秋节演讲稿(通用15篇)09-07

中秋节演讲稿范文4篇09-07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演讲稿优秀范文十篇09-07

中秋节演讲稿10篇09-07

关于中秋节演讲稿简短三年级范文09-07

传统节日中秋节演讲稿【五篇】09-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