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精品说课稿

时间:24-11-25 网友

《沁园春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居单元之首. 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 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 精练的语言魅力, 开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重难点:

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根底, 起铺垫作用, 因而定为教学重点;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 对初中学生来说, 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到达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 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1、朗读法:贯彻课堂教学始终.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

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教. 〞因此,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

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 从教学过程来看, 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走进文本, 初读感知——研读文本, 指导朗读——品读文本, 激扬文字——诵读全词, 升华感情;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 读出词味, 感受这首词音美, 形美, 意美. 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 稳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 带着人民建设新中国. 其实, 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 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 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不信, 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走进文本, 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强调字音.

2.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 想一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 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 赞当代英雄.

(三)研读文本, 指导朗读

1.走进雪国, 感受诗人形象

(1)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 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象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 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 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①读着“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这几句, 这几个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给大地披上了红纱, 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 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2)诗人的词写得好, 同学们理解的也很到位. 诗言志, 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是人呢?〔学生交流〕

例如:

生一:从“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的人, 一个有大气魄的人, 一个伟大的人.

生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生三:从“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这几句, 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3)刚刚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 介绍画面, 感受诗人形象, 谈得都很好, 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 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画面, 揣摩意境, 再次朗读文章上片. 〔配上幻灯片〕

注意:朗读要收到成效, 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那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别示范朗读, 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 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师生一起朗诵上片.

2.俯仰古今, 探询诗人心路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面对北国雪后美景, 毛泽东又该如何?请同学们听读下片, 探寻诗人心路.

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借助刚刚的听读, 体味作者情感, 做一次“朗读指导老师〞, 范读并讲解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 互听互评互指点〕

例:

生一:“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字,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 这样可以突出江山之美, 突出英雄为江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 〔示范〕

生二:“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可轻读, 但要延长, 表现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 〔示范〕

生三:“风流〞“今朝〞要重读, 表现出诗人的豪迈的胸怀和自信. 〔示范〕

这几位老师指导的多好啊!朗读就要这样, 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下下片. 师生一起朗诵下片.

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 不然的话, 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 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 这一环节, 在指导朗读时, 对重点词语要作品析, 只有如此, 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文本, 激扬文字

感受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宏伟的气魄, 读懂了诗人那傲视群雄的天骄情怀, 下面我们把目光收回来, 关注文章的语言之美. 〔投影:品读文本, 激扬文字〕

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形象, 特别有表现力. 如“舞〞字, 既让人感到舞蹈的轻盈灵动, 又展示了群山绵延的秀丽之美、生机之美. 你还对那些词感受较深, 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一:“千里冰封〞的“封〞字写出了万里河山被冰雪覆盖的景象, “飘〞写出了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的样子. 动静结合, 表现力强.

生二:我喜欢这个“望〞 字, 一下子将长江黄河等祖国江山尽收眼底, 这诗人真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这个环节又参加词语品析, 通过词语品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事半功倍.

(四)诵读全词, 升华感情

看! 不知不觉中, 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 也变的气宇轩昂, 意气风发. 老师是灵机一动, 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 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 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设计意图】诵读是不讲之讲, 是熏陶. 诵读文本时, 语气的轻重缓急, 声音的抑扬顿挫, 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 诵读时的文本成了读者心灵间的一个载体, 交流与沟通聚集于文本一身.

(五) 徜徉诗路, 吮吸营养

一首《沁园春雪》只不过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 在毛泽东的诗里, 有蓬勃的青春意气, 有婉丽的爱情悲欢. 有残阳如血的壮烈, 有战地黄花的灿烂. 有风流人物的慷慨. 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 搜集毛泽东诗词, 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 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 请让我们一起上路吧!

教材只是个例子, 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特设计此环节.

本文的板书设计为: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下片:点评历史英雄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

《昆明的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 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 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 越显得爱得醇厚, 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 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 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 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 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 然后携来入文, 遂成美文.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 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思念之情. .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5、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 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 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 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 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3、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4、“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 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解决本文重点.
5、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昆明雨的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根据“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教育家卢梭认为:“在到达理智的年龄以前, 孩子不能接受观念, 只能接受形象. 〞鉴于此, 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 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 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 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那么,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 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据此, 教学该课, 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比拟阅读, 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六月的雨》〕听完之后提问:
说起昆明大家有什么影响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 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汪曾祺眼中的《昆明的雨》
二、指导生字词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 〕 鲜腴〔 〕 篱笆〔 〕 鸡word/media/image1.png〔 〕 

黄焖鸡〔 〕 扳尖〔 〕 炽红〔 〕 缅桂〔 〕

绿釉〔 〕 密匝匝〔 〕

2、解释词义.

鲜腴:

孟夏:

方比:

扳尖:

密匝匝: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 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 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 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 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4、结合上下文, 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 风格比牛肝菌高.

〔2〕可是下点功夫, 把草茎松毛择净, 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 和青辣椒同炒,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5、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 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 戴一顶小花帽子, 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 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 爬在架上, 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6、交流探讨
〔1〕题目为“昆明的雨〞, 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 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 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五、板书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的特点

长 不气闷 明亮 饱满 使人动情 浓绿

人文民风、人情、生活

动乱年代少有的宁静与恬淡  想念 喜爱 赞美

六、布置作业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 像青色的火焰, 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 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 活像一条条火蛇, 在大海里蜿蜒游动, 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 在怒吼的大海上, 在闪电中间, 傲慢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节选)

提问8:同样写雨, 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气氛不同, 雨中景不同……

提问9: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 《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 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 如话家常, 娓娓道来, 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 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 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 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 也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 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2022年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精品说课稿》相关文档: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11篇09-01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精选14篇09-01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精选10篇)09-01

小学语文老师个人工作总结优秀范文10篇_语文总结09-04

语文小学教师工作心得总结范文5篇09-04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05

语文组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精选6篇)09-06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15篇)09-06

语文教研的活动总结(4篇)09-06

语文教研的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09-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