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知识

时间:23-11-14 网友

免疫规划知识

(1)预防接种概念:

答: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检查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

答: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

(3)免疫程序概念:

答: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

(4)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多长时间以上:

答:4周。

(5)免疫球蛋白能否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

答:不能

(6)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多长时间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答:4周。

(7)接种减毒活疫苗间隔多长时间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答:2周。

(8)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不得提前。简述麻风疫苗、A群流脑、乙脑疫苗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答: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8月龄、A群流脑6月龄。

(9)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时间:

答:间隔3个月。

(10)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时间:

答:间隔≥12个月

(11)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时间:

答:≥3年

(12)我市现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

(13)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14)简述皮肤消毒方法、步骤:

答: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15)疫苗的分发领取原则:

答: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

(16)疫苗和注射器损耗系数参考标准为:

答:单人份疫苗1.05(脊灰糖丸1.1);2人份疫苗1.2;3人份疫苗1.5;4人份疫苗2.0;≥5人份疫苗2.5。注射器1.02。

(17) 麻疹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期:

答: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期为出疹前后5天。

(18)麻疹的传染期、潜伏期及主要症状:

答:传染期为出疹前后5天。潜伏期: 7-21天,平均10~14天。

主要症状:发热、出疹、咳嗽、结膜炎、卡他症状、柯氏斑。

(19)我国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

答:麻疹发病率小于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20)麻疹暴发的定义:

答: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 。

(21)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22)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15种疾病包括:

答: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出血热,炭疽,钩体病。

(23)接种单位(含预防接种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答: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 、具有经过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乡级以上预防接种门诊还应具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等办公条件。

(24)乡级防保组织职责:

答:1 、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对接种单位开展督导。

2 、提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建立疫苗和注射器领发登记,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3 、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接种单位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4 、进行常规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5、 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和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

6、 收集、汇总、报告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 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防保组织,同时承担接种单位的职责。(25)接种单位职责:

答:1、 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2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链。

3 、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对预防接种个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发现流动儿童,按规定建卡(证),给予接种或补种。

4 、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

5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6 、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7、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26)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和注射器时应核对和记录的内容:

答:应对疫苗和注射器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27)简述免疫规划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温度:

答: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

(28)冷链的概念:

答: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和设备。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

(29)简述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2、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3、各级冷链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接种单位应对疫苗储存设备进行维护。

4、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填写“冷链设备档案表”。

5、对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记录,保存2年备查。

6、对冷链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7、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每年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

8、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30)接种前应准备的药品、器械:

答:准备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

(31)AEFI报告内容:

答:性别,姓名,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发生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

(32)AEFI调查内容:

答:基本情况,既往史,可疑疫苗情况,稀释液情况,注射器情况,接种实施情况,临床情况,其它有关情况,诊断或鉴定结论。

(33)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

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服务价格等;

3)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4)宣传资料。

(34)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概念:

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3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内容:

答: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

(3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概念:

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3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答: 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剂次间间隔时间正确;

4)有准确的儿童出生日期和接种日期记录。

(38)暴发的概念:

答: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内,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9)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概念:

答: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40)督导方案包括的内容:

答:包括督导的目的、内容、地区或单位、时间、范围等。

(41)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记录表”。

(42)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

(43)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4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应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无误后予以接种。

(45)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46) 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前,应当充分摇匀。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

(47) AEFI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AEFI后应填写“AEFI登记表”

(4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计划、分发和储运等管理工作。按照“保证供应,防止浪费,合理调整计划”的原则加强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49)供应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有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50)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应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

(51)每台冰箱均应配有温度计,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观察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52)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

(53)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54)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55)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

(56)责任报告人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7)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

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在儿童出生1个月内录入儿童的基本信息,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录入疫苗接种信息;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预防接种个案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然后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完成后立即上传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58)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等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卫生部的具体规定进行专病报告和管理。

(59)乡级防保组织、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60)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 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及实施差错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反应。

(61)简述狂犬病暴露分级处置原则 :

答:医疗卫生机构在判定暴露级别并告知患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后,应立即开展以下处置工作。

1. I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接触史”不能确认时,建议参照下述Ⅱ级暴露进行处置。

2. 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无明确伤口者可在患者指认的可疑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参照III级暴露处置。

3. I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62)狂犬疫苗接种5针次程序:

答:于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63)狂犬病暴露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应用人群有哪些:

答:(1)Ⅲ级暴露者;

(2)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

(3)Ⅱ级暴露但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64)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应告知被暴露者(患者)内容:

答:应将预防处置措施的目的、方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以书面方式告知被暴露者,并保留备份,以避免可能的医患纠纷。

(65)应急接种概念:

答: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66)编制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的基本原则:

答:保证需要、适当储备、避免浪费。

(67)接种率报告概念:

答: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68)受种人数概念:

答:指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剂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

(69)计划免疫概念:

答: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70)第一类疫苗概念:

答: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71)第二类疫苗概念:

答: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72)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0、1、6月龄,接种剂次:3次,接 种 部 位: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73)卡介苗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出生时,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接种途径:皮内注射。

(74)脊灰疫苗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2、3、4月龄、4周岁,接种剂次:4次,接种途径:口服。

(75)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3、4、5月龄、18-24月龄,接种剂次:4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76)白破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6周岁,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77)麻风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8月龄,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78)麻腮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18-24月龄,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79)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8月龄,2周岁,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80)A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6-18月龄,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81)A+C流脑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3周岁,6周岁,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82)甲肝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18月龄、24-30月龄,接种剂次:2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83)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 位、接种途径:

答:接种对象月(年)龄:8月龄,接种剂次:1次,接 种 部 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84)疫苗应按品种、批号、有效期分类码放。对近效期疫苗应当给予标记。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能放置冰箱门内搁架上。

(8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接种单位应当切实做好年度计划,并按照规定储存和运输,防止浪费。对在实施中确有多余的疫苗时,应提前3个月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调剂使用。

(86)接种门诊专用房总使用面积与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应不少于60m2。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预诊室、接种室,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受种者在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

(87)接种室要有专用接种台4张以上,其数量须与每次接种人数相适应,卡介苗设专用接种台。接种台清洁、无杂物,台上依次摆设疫苗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接种器材及疫苗名称标牌。

(88)皮内注射法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

(89)皮下注射法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操作方法:接种人员用相应规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长度约1/2~2/3,松左手,固定针栓,回抽无血(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缓慢推注疫苗,注射毕,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

(90)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91)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92)无菌性脓肿临床表现: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胀、疼痛。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

(93)无菌性脓肿治疗: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严禁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

(94)狂犬疫苗接种时限 ,原则上是越早越好。人狂犬病可有较长的潜伏期,暴露者只要未发病,不管距暴露时间多久仍应尽快接种疫苗,将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95)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96)注射狂犬病疫苗,如6岁以下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发育尚不完全、无法注射疫苗时,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 由于臀部脂肪较厚,狂犬病疫苗的吸收情况难以预测,因此禁止臀部注射。

(97)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按照原有程序继续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主张再次免疫,可参考产品说明书或根据临床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采取加强免疫措施;

(98)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全程免疫后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

(99)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且在前次暴露后已进行过疫苗全程接种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

(100)接种狂犬疫苗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超过3年者应全程接种疫苗。

《免疫规划知识》相关文档:

2022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5篇)12-13

免疫工作计划12-13

2023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5篇,20233年免疫规划计划-经验本12-13

2023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精选7篇)12-13

2023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2篇)12-13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范文5篇12-13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12-13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5篇12-14

社区卫生处免疫工作总结报告_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12-16

免疫工作总结(精选15篇)12-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