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王金庄梯田,作为太行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誉为“中国的第二万里长城”,2014年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正积极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北方旱作梯田的典型代表,是以王全有为代表的王金庄人民敢于战天斗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型代表。其极为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有待大力开发。基于县教体局“大语文”教育战略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和“研学旅行”设想的稳步推进,结合县“三五”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以及“王全有精神”的学习弘扬和传承,特对“旱作梯田文化”在校园中的学习与推广做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希望通过研究,使参观梯田的孩子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使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小学生能更好地享用大自然馈赠的资源,能够在梯田文化的参与中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并在活动中培养坚强,勇敢,坚持的美好品格,能感悟劳动改变自然,劳动创造生活的哲理。
二、【目的意义】
参观涉县最美村落王金庄,近距离接触“中国最美梯田”,学习劳模精神。穿过石头世界,和时间对话,感受前人和天斗,和地斗,在石头缝中生存的不屈精神,体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跨过“石板街”,感受前人高超的建筑工艺。在石屋,石磨、石槽、石路、石凳怀抱中,一起品味“石头世界”中古老传统的民居气息和太行山石头民居所蕴含的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强“大语文”观念。
三、【研学内容】
1、提前了解中国旱作梯田的相关资料、景区概况,穿县境而过,山清水秀,沟深路险,地无三尺平,三里不同天,是这里的自然写照。靠天吃饭的涉县人民,有着山一样的性格,他们与穷山恶水作斗争,谱写了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地处大山深处的王金庄就是涉县人民战天斗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型代表。
王金庄梯田总长度为4860多公里,几乎和中国万里长城一样长,堪称第二个万里长城,是中国农业的旱作农耕梯田的代表,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的旱作梯田系统。
王金庄梯田始建于元代,持续建设延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总面积21万亩。很多人都看过元阳梯田,那是一种南方女子袅娜身姿的曲线柔美,也有人看过龙胜梯田,小家碧玉般的温柔,感觉着那种偎依的温馨。而很多人不知道,世间还有一种梯田,是用一种愚公移山精神完成的奇迹,这就是涉县王金庄的“石头梯田”。涉县王金庄梯田不张扬,却让你震撼。这里的每一个山谷,每个山岭,从山脚到山顶都已经被梯田化。当你看到这梯田化的山岭,你就会感受到你脚下采着的是农民的艰辛,你会感到那梯田就像五线谱,辛劳耕作的农民就是大地的钢琴大师,你会感觉到大地之歌在你身边流淌,那流淌的韵律中饱含浓烈的催人奋进的汗水味。伫立任何一座山头,望着满眼的梯田,你会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欢歌。置身梯田你不会有人在荒野的感觉,而是感觉被浓浓的乡土气息包围。在梯田的田间地头,会看到一些石头小屋,这叫雨棚子,是村民上山耕作、放羊时避雨、吃饭休息的地方。梯田石堰有的高达两三米,有的也可能就那么一块石头,有的层层叠叠,有的形影孤单,但每道石堰都砌得非常精致,你的感动不光在工程的浩大,而在于工程的精细,梯田里的土是他们肩挑驴驮,从石缝里讨来的,这是子孙工程呀!
根据王金庄一街建于元代的大石碾推断,至少宋朝就有人在此居住。约至元朝十二年(1275年)王金由古邑北关迁来,并携陈、岳两姓一块儿掘荒于此。王金庄梯田也是从这时开始修建的,只是由于当时人口少,进展缓慢,未成规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梯田修建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因较长时间无战乱,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人口增长也较快,村民一门心思地用在修田造地上,以扩展繁衍生息之基。建于这一时期的梯田占现存梯田的三分之一。
1952年至1975年是兴修梯田成绩最为卓著的时期,王金庄人民在全国劳动模范王全有带领下,开始系统性地改造旧梯田新建新梯田,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积,全村组织起了120人的治山专业队,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先治山后修滩,共整修土地500余亩,成为“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典型。
同时,修建小型水库及一系列水利配套工程,如盘山渠道、塘坝、水窖、水井。并且边修梯田边栽树,在山顶上种植了22万株油松侧柏,在梯田石堰的边沿上种了30万株花椒树。这些举措很好地改变了王金庄生态环境状况,使昔日穷山沟变成了凤凰巢。
王金庄的梯田,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历代人们极重视修建,直到如今才成了目前的规模。上个世纪在申请“3737”项目时,联合国粮食署专家到王金庄考察时,称岩洼沟是世界上治理得最好的一条沟。“世界奇迹”,“上管天,下管地,中国人了不起。”又称王金庄的梯田是“一幅世界上最美的油画”;梯田石堰是“中国的第二长城”。全村人民以此为豪,进一步开发管理,耕种好自己的生命梯田,让它更多更好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2、了解王全有的生平简介、在旱作梯田和水库建设作出的伟大贡献等相关知识;了解太行山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梯田文化、历史文化及石头文化的相关知识。王全有(1912-1983):王金庄二街村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王金庄村党支部书记,历任二街党支部书记兼邯郸地委委员、涉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9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75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当选为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数度赴京参加会议。一生率民栉风沐雨,餐山宿岭,种植花椒树19000余棵。《河北日报》数次赞誉为“林业战线实干家”,中共涉县委员会,涉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悬匾授勋“林业功臣”。他为家乡人民发展致富做出巨大贡献。
王金庄地势险峻,到处沟壑纵横,石厚土薄,自古就有“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吃水比油贵、吃粮更发愁”之称。
时任村支书的王全有带领村民成为“治山专业队”:“向石头宣战,向荒山要粮”。从1965年到1975年,用了十年时间垒造梯田,造出梯田2250块。
王全有于1969年带领全村1200名劳力,肩扛铁锤、钎爬上桃花岭劈山修路。第一段工程要斩断矗立百丈的断头崖,过去,此崖上断送过许多人命。王全有腰系麻绳,飞身半壁,一口气干了9个小时,在崖上打下了第一个炮眼。他说:“就是摔死我,也不能再让子孙后代行路难。”短短4个月,他削平11个山垴,修通13华里长的盘山公路,让汽车开进了王金庄。
王金庄耕地少得全县闻名。王全有带领治山专业队,驻进岩凹沟,劈土造田。荒山陡坡石厚土少,每造一块地就要垒两丈高、一里长的双层石堰,挑近万担土。他把石头在沟底砸碎,搬到陡坡上,在梯田外层垒大石,中间填碎石,然后从石缝里抠土,从山垴上刨土,担到梯田里。
隆冬季节,大雪封山,王全有和大伙还在五丈多高的悬崖峭壁上搬石运土,修筑“天门悬田”。
整整7年,王全有带领专业队以六七百工日修一亩田的功夫,在岩凹沟,垒起双层石堰,造出高标准梯田,被称作“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
1970年,王全有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在大南沟兴建一座小型水库。没技术,他就和老石匠李天顾身背干粮,两次冒雨步行60公里,到古台水库去取经;没有资金,他带头捐资凑款;搞浆砌无砂子,就发动全村男女老少往返20公里,从龙虎河里背来12.5万公斤砂子;没有水,就到武安七水岭村挑,规定每人一天挑两担,王全有挑三四担。经过两年零一个月的奋战,终于建成一座13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1974年,王全有在河滩上砌涵洞造良田,其中双洞2000米,造截流坝9个,建石拱桥3座,造良田244亩。1977年在村前修建了一座容量9000立方米的大水池,并种上花椒树,使王金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1983年,王全有因病去世。
1988年1月,联合国世界粮食署评估团的专家到王金庄参观梯田时赞叹地说:“往上看登天梯,往下看入地门。中国人了不起,上管天,下管地!”
3、研学设计:参观王金庄梯田,体会梯田景观所特有的自然美,竞生美,人文美,学习梯田文化所蕴含的新时代愚公精神,认识传统耕作文化的保护,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机械、科技文明的发展与结合,现时代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石头世界”河北十大最美古村落,穿越石板街,寻找搜集景区内的特色石头建筑。
4、研学拓展:拓展教练带领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召开主题座谈会,交流并分享优秀游记、照片、心得。
四、【活动路线】
参观王金庄梯田的典型代表“岩凹沟”梯田,体会梯田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内涵。漫步石板街,穿越石头巷,驻足“大碾坡”,在石屋,石磨、石碾、石槽、石凳怀抱中,一起品味“石头世界”。参观王金庄人民建设梯田展和王全有“林业功臣”碑,学习新愚公精神。
5、【活动主题】
游石头世界 学劳模精神
《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活动方案》相关文档:
七夕情人节酒店活动方案(通用)09-01
酒店七夕情人节活动方案09-01
七夕情人节活动方案15篇09-01
情人节酒店活动方案15篇09-01
酒店情人节活动方案(15篇)09-01
七夕情人节活动方案(15篇)09-01
2023年老人节活动方案(11篇)09-01
重阳节敬老活动方案09-01
2023年“老年节”活动方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