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促进师生主动和谐发展
——北蔡镇中心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北蔡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秉承“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着眼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致力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个家长收获希望。
学校地处浦东北蔡镇地区。占地面积16.6亩,建筑面积达11048平方米。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总计1190人。在编教师86人,教职工103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46人,占教师总数的54%;36—50教师33人,占教师总数39%;50岁以上教师6人,占教师总数7%。任职资格符合率达到100%、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的达标率为46%。现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比例占64%。学校现有上海市名师后备2人,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5人,署学科中心组成员9人。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涌现了一批荣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家庭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涌现了一批荣获上海市英语教学竞赛特等奖、新区教学竞赛一等奖的教学能手。涌现了一批在新区充分发挥着骨干带头和引领作用的区、署级中心组成员。北蔡镇中心小学的教师队伍,总体是一支自身素质良好、特长明显、个性鲜活,有竞争意识、合作倾向、互助精神的优秀教师团队。优良的师资队伍成为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怀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我校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成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首批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全国德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小学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首批日常行为规范铜牌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浦东新区优秀家长学校,浦东新区法制二星级示范校,浦东新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浦东新区科技特色学校,浦东新区规范收费信得过单位等,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二部分:办学理念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的统一,这是反映教育事业价值取向的最具核心意义的部分。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五育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必然之路。在基础教育中,德、智、体、美、劳是“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统一体。坚持五育并举,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培养特长,锻炼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就要坚持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广阔舞台,促进教师求真务实、善于反思、合作共进,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和谐发展。
(二)办学目标
1、总体目标:
学校以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法治理念,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优化管理模式,构建高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在主体教育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体系,初步形成北蔡镇中心小学的自主教育办学特色;坚持终身教育先进理念,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创建学习型学校,让学校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教育走进学校。
2、培养目标:
加强学校自主教育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有效实施自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学生社会心理与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能自主善合作、身心健康、文明诚信、富有个性、素质全面的学生。
第三部分:自我评估过程
学校高度重视发展性教育督导工作,。在迎接督导的准备工作开展过程中,客观分析这几年来所经过的历程,在自我检查、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了自身的发展状况,总结提炼了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对学校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加以诊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增强了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学校建立自评组织机构,撰写督导专项工作计划,自评过程坚持以下程序:
(一)组织准备阶段。组织班子学习《浦东新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指南》,明确督导目的意义,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自评工作进行整体部署:着手进行制订自我评估计划,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自评骨干队伍,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等准备工作。
(二)学习动员阶段。组织宣传学习,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自评工作;通过座谈会等形式统一思想;通过校园网公示、家长会和联系社区等渠道,力求得到各方的支持配合。
(三)完善指标体系。结合督导评估辅导意见和评估内涵要求,完善自评指标体系和评估内容,力求体现科学性、自主性和可操作性。
(四)信息收集处理。根据指标要求设计相应的问卷、观察表等,做到指向明确、科学准确。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综合,之后撰写《一级指标自我评估表》初稿,完成各项督导表格的填写,注重各评估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
(五)综合分析阶段。汇集指标自评定性意见,调整参评指标评估满意度,完成督导自我评估报告初稿。通过工作领导小组、教代会等讨论审议,征求家长、社区的意见,请督导老师给予指导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
第四部分:办学经验与成绩
一、完善运行机制,注重制度建设,促进学校规范、民主管理
秉承“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主要目标,依托“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整合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发展。学校管理过程中注重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管理方式,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实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民主化管理;注重搭建互动平台,注重反馈调控,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
(一)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管理方式,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目标、规范管理,采用“S·W·O·T”管理运作模式,即在制定目标时明确学校目前的优势和强项,善于抓住学校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与此同时分析学校在组织结构,人员控制,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影响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现存弊端。在此基础上,抓住这些要素分析,形成对学校现状的清晰概念,形成合理的办学理念和运作模式。开展工作注重“计划、实施、调控、总结”这四个完整的环节和过程,尤其注重调控这一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从学校实际出发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和岗位,各部门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管理层级清晰。校长以身作则引导班子人员既当发令员、又当运动员。工作中处理好“沉”下去和“浮”起来的关系。班子成员根据自己的责任区,定期深入教研组、年级组,与老师交流思想,有问题共同面对、有情况共同分析、有困难共同克服,并就学校教育现状、教师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形成下阶段工作思路、方法。积极引导教师在各自岗位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目标一致、工作同步、责任同担,团结协作、协调沟通。每学期全体行政人员进行述职,对工作回顾的同时接受全体教职工的考评。顺畅的运行机制和深入的工作方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注重制度建设,实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
深化校长负责制,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素质同步发展”的管理理念,制定并不断修订、完善《北蔡镇中心小学师德规范实施细则》、《北蔡镇中心小学岗位工资方案、实施细则》、《北蔡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北蔡镇中心小学教学流程管理细则》、《北蔡镇中心小学安全管理制度》等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方面各项管理制度。制度制定经历班子商议、拟定草案、群众讨论、汇总修改、听取意见、再次修订、骨干商议、三次修订、教代会决议通过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参与率达到100%。制度制定、运行过程中充分体现公开、民主,使之成为凝聚人心、形成共识、促进和谐的一个过程,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办学坚持民主,决策坚持程序,贯彻注重合力。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前提,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体决议。以抛出话题——群众群议——班子汇总决定(或教代会决议)为决策程序;以贯领导班子带头——党员、骨干起正推动作用——基层群众全面落实为主要贯彻途径。
高度重视并坚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制定《北蔡镇中心小学校务公开制度》和《北蔡镇中心小学校务公开组织机构和职责》等制度,以此完善校务公开程序,规范校务公开的操作要求。在内容上公开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财务收支、学校政务等,做到公开决策过程、执行情况、办事结果。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和公开栏,建立领导、党员干部联系教师制度,举行教代会,网络信息公示,召开专题座谈,开展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完备校内监督机制,对来信来访问题,学校坚持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纳合理化建议,并将办事结果及时公布,使学校各项工作公开、民主、顺利开展。
(三)搭建互动平台,注重反馈调控,促进学校管理信息化
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充分运用家长资源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举行家长主题开放活动、“督学”活动等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观摩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出谋划策;发放学校发展意见建议征询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召开家委会会议通报学校收费等依法办学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师德现状;通过上门家访、网络博客等形式了解学生成长需求;设立“校长信箱”,开通“家校热线”为家长排忧解难;通过校园网了解学校动态,进行网络沟通,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实现有效的家校互动提供有效平台,并将此作为调整学校办学行为的重要依据。
积极参加北蔡镇政府举行的演讲比赛、节日展示、教育咨询会等各项活动,热心为参加学校社区资源开放活动居民提供服务,充分展示学校师生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姿态和优良风貌。同时,通过与退休教师话今夕;与街道居委开展专题座谈;走访老校友等活动,广泛听取并接纳社会各界对于学校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扶持,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促使学校办学满意度和声誉不断提升。
学校近两年荣获全国德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浦东新区法制示范二星级学校、浦东新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浦东新区科技特色学校、浦东新区体育先进集体、浦东新区校本研修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搭建专业平台,实施有效策略,促进教师共享、合作发展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通过“12345”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实践、展示、成长平台,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1”是围绕一根主线,即:教师个人与学校同步发展;“2”是明确两大目标,即:教师师德修养提升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3”是确立三个层面,学校将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分别从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个层面部署实施。“4”是形成四级梯队,即:市级名师后备;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心组成员;署级中心组成员;校级骨干梯队。“5”是通过五项具体实施策略促进教师自主、和谐发展。
一是目标激励策略:教师制定并实施个人发展计划,并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作为展现教师自我激励、实现专业成长的主要渠道。以此引导教师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明确前进目标,逐步实现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由终结性向过程性的转变,体现主体、多元、互动、发展原则。
二是团队共进策略:拟定并实施《团队合作整体评价方案》,以加强团队合作共进为目标,以创建“优秀年级组”、“优秀(先进)备课组”为主要载体,对于团队合作态度、合作过程、合作实效进行整体、客观、全面地评价,评价过程中注重聚集课堂教学,注重体现自主管理,注重凸显团队共进,促进队伍建设。
三是同伴互助策略:为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推行《教师结对活动方案》。通过此项活动的实施,充分发挥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心组成员等在课改中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老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青年教师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实现新老教师在年龄上互补,经验上共享;积极引导同学科、同年级、同课题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更趋广泛与紧密,由个体活动转为多元协作,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是网络共享策略:充分挖掘校园网交流、互动、展示功能,引导教师共享、共进。校本研修平台注重教学范例、案例的研究,通过研修专题论坛进行“反复磨课”、“多次评课”,引导全体教师参与交流共享。资源库平台中积累大量教案、反思、课件、主题视频片段、科研论文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博客平台中展示个人教育反思、教学随感,实现自我素养提升的同时分享个性化的教育智慧。
五是校际联动策略:一是合作式校际联动。在署领导的牵头下,我校与林苑小学等署内五所小学建立校际教研联合体。两年多来,在合作、共进的原则下,就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等广泛领域进行合作,通过共同聆听专题报告、共议教学质量监控、共享教学管理经验等各种形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际的切磋交流为我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主题式校际交流。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还与多所学校开展了主题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如与浦三路小学进行了主题为《教育科研引领教师发展》的专题研讨;与三林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主题为《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教研骨干引领》的专题研讨,与白玉兰小学进行了主题为《如何提高作业布置、批改有效性》的专题研讨。
近几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多成绩:课题获奖:市级1项,区级5项;教师论文获奖:全国18人次,市级15人次,区级21人次;在全国、市、区级教育教学刊物刊登科研论文130余篇,学校荣获全国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现有市级名师后备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5人,区级中心组成员5人,区少工委委员1人,区级骨干教师后备2人。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屡次获奖:全国一等奖1名;上海市特等奖、一等奖各1名;区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区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达100余人次。学校2009年被命名为第三批“浦东新区校本研修实验学校”。
三、完善课程体系,凸显学校个性,促进课程规范、有序实施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全面深化主体教育,以课堂上教学,生活中体验、环境中熏陶为三条主要途径,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实施形态,并制定学校课程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课程改革方向与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与形式,规范课程体系构建步骤与过程,规范、有序地实施学校课程,初步形成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培养自主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一)课程设置因地制宜
严格执行上海市课程计划,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设置三类课程。2007学年课程设置重点目标是规范、合理设置学校三类课程;2008学年课程设置重点目标是围绕学校“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课程设置凸显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2009年课程设置重点目标,一是在基础型课程中通过学科兴趣活动课的设置,拓展学生实践体验空间;二是在拓展型课程中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体现课程的自主选择;三是在探究性课程中通过《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等课程设置加强合作探究素养培养。
(二)课程实施扎实有序
课程实施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课程实施过程注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流程规范管理、认真落实课堂改进以及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1、关注流程管理。教学流程的有效管理是确保课程实施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通过修订、完善、学习、实施《北蔡镇中心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教学流程五环节要求,做到熟知于心、践行于行。教学管理工作注重有序、有效。通过实行推门课制度、质量调研、教学展示等形式夯实课堂教学基础;通过实行双周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制度,进行作业监控、听课反馈等专题研讨;通过家长督学开放活动,接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通过强化后20%学生的转化工作,形成层层抓质量的良好机制;通过校际教研联合体及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学、研讨得到借鉴启发,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善于及时了解掌握教学各流程各环节实施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漠视,采取积极有效方法改进提高。
2、落实课堂改进。引导教师从“实践——反思——再实践”三个不同阶段进行教学研究,分析成功与不足,边反思边改进,进而重塑再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备课从四方面着手:细读文本,深刻领悟中心;明确目标,研究教学设计;分析学生,研究差异策略;精简教师主导,重在学生实践。依据学生现状、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分析课堂实践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研讨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课堂观察之后通过校园网论坛进行教师对话,反思改进、共享心得。教师对二期课改精神逐步领会,教学质量总体稳步提高。
3、加强质量监控。一是明确“生命靠质量、荣誉靠得奖”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关注质量监控分析环节。实行四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分析—备课组长填写质量分析表—教导撰写各学科分析报告—学校召开各学科质量分析总结会,体现以管理促教学。二是注重以学论教。定期召开“精彩课堂大家谈”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课业负担、教学状况、学业评价等方面情况,在充分听取学生心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课程实施策略、方法,提高实效。
(三)课程开发分层部署
学校在充分梳理、分析学校办学情况的基础上,依托德育、体育、语文等优势项目,明确校本课程开发重点目标,并建立开发机构,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稳步推进。在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的统筹部署之下,根据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操作流程和方式,体现自主性和针对性,更具规范性和有效性。语文学科校本课程项目—《先辈红色经典》,由专家、教师与嫩竹林诗社学生共同参与开发,采取专家引领之下的师生合作模式。德育校本课程系列开发以项目化运作的流程和方式,实行“德育校本课程年级组长项目负责制”。体育学科校本课程项目—《趣味田径》,由专家、全体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开发,采取实践—开发—验证—调整—再开发—再实践的操作模式。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学校已开发完成的校本教材总计11本。以此不断丰富完善学校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评价以生为本
1、评价内容全面多元。学校在确立正确评价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生活、自主服务、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主要方面,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标的评价内容体系。从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等不同角度,制定低、中高不同年龄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2、评价原则以生为本。坚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评价原则,评价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自主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进步与变化。
3、评价方法注重过程。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我校实施自主能力评价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通过“晒成长档案袋,秀领巾真风采”评价活动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通过“夺宝行动、牛气冲天”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生活、学习、服务、活动等方面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及时评价,不断攀登;通过“北小之星”评选活动,同学们在小浪花电视台中和全校师生互动交流、共享成长。
四、抓住教育契机,注重道德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
我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通过组建学生管理实践队伍;通过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施德育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自主参与实践、体验、发展的广阔舞台,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一)注重行规养成教育,组建自主化管理队伍,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
作为首批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我校对于学生行规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不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行规养成教育体现几个特点:一是目标注重分层:在客观分析本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明确行规养成教育分年度、分年级、分阶段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二是实施渠道体现多样:以专题教育课、专项训练、专题竞赛、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作为主要教育途径。三是教育过程注重体验:引导学生在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认知、践行规范、体验感悟。四是教育管理体现自主:成立“Fairness”督察队,采取大、中、小队三级管理模式,督察队员经中队推荐、个人自荐方式产生,通过颁发聘书,就职宣誓、挂牌上岗、制订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感。“火眼金睛”寻宝队、“啄木鸟便衣”突击队等职责明确,自主运转的自主管理模式,调动学生参与行规管理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工作公平公正、责任心强、具有强烈主人翁意识的优秀督察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文明素养不断提高。
(二)激发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创新干部选拔模式。开展“我自信,我能行”队干部选拔活动,通过张贴海报进行自主报名;通过才艺展示、世博活动策划组织等闯关活动,选拔产生新一届大队委员会。过关选拔机制锻炼队干部的综合能力,海选方式则让每位学生参与民主选举。
2、积极创建温馨中队。将快乐中队创建与温馨班级创建相整合,开展六个一活动:班班有快乐名称;班班有响亮口号;班班有快乐公约;班班有快乐阵地;人人有快乐岗位;班班创中队特色。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中队角和教室墙面,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的温馨成长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设计、布置,为班集体的快乐创建承担责任。
3、心理救助满足需求。从关注、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组织开展以“春晓”为主题的心理救助行动。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开通心理救助热线,组建心理救助队伍,开放“聊吧”和“动吧”心理工作室。队干部和这些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进行团队组建、趣味游戏、体育竞技等活动,活动中挖掘潜力、共享快乐、共同进步。
(三)抓住有利教育契机,加强德育课程化建设,丰富学生道德实践体验
学校善于抓住有利教育契机,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系列活动,体现课程化、分层化、社会化,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服务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丰富道德体验。
迎特奥主题实践活动中与新区辅读学校共同开展“和谐共进”家庭结对、“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爱心义卖、“迎特奥文明行”等主题系列活动,感悟特奥精神,体现和谐共进理念。我校学生参加特奥会的开幕式演出,相关主题纪录片荣获全国校园电视片大赛三等奖。
迎奥运主题实践活动中以“我为奥运添光彩”为主题举行制定《家庭文明公约》、担任交通协管员等自主教育专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
献爱心主题实践活动中举行“情系汶川、关注生命”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制作蝴蝶卡、赠送课外书、布置纸鹤长廊、捐赠钱款、学习防震自护方法等活动表达爱心,感悟生命珍贵。
迎世博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喜迎世博,微笑天使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学生在家里制定《家庭文明公约》;在社区争做文明宣讲员、文明纠察员;在学校争做礼仪示范员、督察员。通过“火眼金睛”找陋习,通过“陋习粉碎行动”共同创建文明安全校园,这是自觉的服务行动,更是珍贵的成长经历。龙逗逗小队评为市红领巾世博志愿者小队。大队主席毛子昕《关于在2010年世博会馆内开辟少年儿童博物馆》的调查报告、提案在市少代会上得到市领导的重视和答复。学校还组织捐款送到上海世博局,用于中国馆内少儿画展的筹建。
迎校庆主题实践活动中以“感恩”为主线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定计划、采访调查、撰写报告、设计方案、撰写心得,设计校徽、制作小报等活动方式感悟体验学校百年文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广阔天地。
(四)实施德育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良好品德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作为全国德育实验基地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德育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实行“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年级组长项目负责制”,至今已完成《心窗》等十余册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紧密联系,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目标紧密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突出传承性、系统性、实践性、实效性,不仅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行之有效的载体,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养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问题与对策
一是学校现有校舍为上世纪90年代公建配套,目前设施设备老化状况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两年之内学校将搬迁新校址,这对于学校下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提供良好条件。为此,学校应抓住发展机遇,立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家长、学校发展等现状基础,对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学校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远景与核心价值,使学校发展目标、各部门目标、教师个人目标有机整合,并融入学校管理、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创建等各个领域。更大化挖掘网络平台在学校管理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评价调控力度。通过更多渠道和方式与社会沟通交流,更开放地接纳社会监督和评价,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益,不断扩大办学影响力。
二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传承学校百年文化精髓,以此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并以此引领学校发展。学校百年文化如何在青年教师中传承发扬,使他们具有百年老校教师身上所体现出的朴实求真有底蕴的教师素养。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全校上下一心、协调一致,共同为北小发展而献出智慧和心血的机制和氛围。
三是面对学校生源状况发生较大变化的现状,如何通过课题引领进一步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问题。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已积累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由于农民工子女与原住民子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因此原住民子女养成教育方面形成的原有经验、方法和途径不适应直接引用于农民工子女,他们与原住民子女文明习惯相比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应通过同伴互助、师生共进、家校互动等策略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质,实现内涵发展奠定基础。
《五育并举》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