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教研活动是否需要“课程化”
教育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教育的追求与日俱增、与时俱进,中小学如何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美好课程?如何提供更平衡更充分的课程服务?如何创新更前瞻更先进的体制机制?这些不仅是教科研人员新的课程观察视角,也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探索、建构的课程行动目标。从本期开始,周刊邀请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义宝就这些方面做些思考和分享。
教研活动需要“课程化”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我们一次制定规划的问卷调查说起。
“十二五”末,为了制定“十三五”教研工作规划,我们就“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您认为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您认为未来5年,教研工作最应该实现的五项转型是什么?”等诸多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关于“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您认为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这个问题的问卷反馈统计是这样的:
按权重均值,对于此问题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无论是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还是教科研部门教研员和科研员,都认为存在的问题中“当前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发展缺乏系统设计”“学科组管理和建设能力有待提升”高居前两位。
这个问题的主要指向应该是“缺乏系统设计”,我们仔细反思一下,传统区域教研活动确实普遍存在缺乏“课程意识”、很少进行“课程化”的教研活动专项研究设计,更缺少“教研活动课程化”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实践模块建构。
如果教研活动需要“课程化”,那么“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概念内涵是什么?
我们认为,“教研活动课程化”是指教研活动实施者基于教师发展需求,与教师合作开发的具有明确目标、适切内容、有序实施和恰当评价的教研活动课程行动。它包括区域教研、学区化教研、集团联盟教研、校本教研等多层次多类别的教研活动,旨在重构教研内容,解决当下教研活动所存在的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随意性问题。同时,我们试图通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课程化”实施,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
从概念可以看出,“课程化”的教研活动主要有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方向、内容及实施过程的状态,是区别于一般教研活动的本质要素。课程内容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主要有两类,一是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二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设计。课程实施方式是指课程内容得以开展的载体,课程的实施有赖于教师自己的实践研究。
常用的实施方式有:专题讲座、课堂实践研讨、小组互动探讨、自我实践反思、评价交流等。课程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一定要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和教学功能,对学员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如果教研活动可以“课程化”,那么开发流程、实施流程有哪些环节?
为此,我们组织研发制定了《教研活动课程化实施指南》,明确了“课程化”的教研活动开发流程和实施步骤。其开发流程包括三个环节:需求调研—提炼教研,活动主题—设计教研,活动课程—申报培训课程。
其实施流程包括五个环节:目标制定—内容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价—总结经验。
依托区域网络平台,基于大数据进行的调研分析、课程培训、资源推送、课程评价等相关教研活动的效果是积极有效的,克服了学校及教师类别多元等带来的教研活动碎片化、零散性、不均衡、欠公平等传统弊端,深入推进了教研活动自身课程化的进程和资源的系统建设。
经过几年的初步研究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以系列化、资源化和信息化为特点的部分学科教研活动课程资源,为提高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力和教师开展自主深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建立“区域教师教研与学生学习效果关联数据库”,系统记录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学习过程及其利用所学开展的教学实践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加强对教师学习质量和教研活动实施者培训质量的监控,提高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心得体会:教研活动是否需要“课程化”》相关文档: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09-01
最新 公安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精品09-01
精选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4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例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三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