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假期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网络学习,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前进。它的推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这场改革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教师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和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已经动摇。而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才是教师诸多角色中最明显、最具时代性的核心特征。
教师要从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解放出来,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
一、加强学习,转变理念。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三、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注意正确的评价,给学生积极的心理以支持。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必须做到:一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二是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2022年秋季,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有人说,“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的地位正在提高,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一、曾经,语文学科在语数英三大主科中的地位十分尴尬。
说语文不重要吧,考试的分值又和数学、英语一样;说语文重要吧,人们对语文的重视度却根本无法和数学、英语相比。
1.学生不愿意把课余时间过多地花在语文学科上。
很多学生表示,不会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太多的课余时间,他们课余会先做数学和英语作业,对于语文学科的作业,尤其是一些阅读思考的作业持应付的态度。有些学生喜欢阅读语感较好,不怎么努力确实能考出不错的分数;有些学生凭借小聪明和一些灵气,不怎么学语文甚至不做作业,成绩也并不是很差。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最后成绩都差不多,把课余时间用在数学英语上,分数会提升很快。
2.家长由于功利性和不够专业的原因,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3.语文教师戏称,语文学科是主科中的边缘学科。
语文学科的知识点非常琐碎繁多,考试毕竟只能考到其中的一部分,即便有漏洞,也不一定能考察到。另外,一些理解、思考、表达考查,需要学生进行内在的思维活动,也很难像理科那样去训练,或通过短期训练就能得到明确的提升,考出高分很不容易。久而久之,家长和学生干脆放弃,把课余时间花在更容易短时间内提分的学科上。星期天放假,学生都蜂拥去上数学班、英语班,没听说去上语文班的。
二、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要求,必定会给今后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变化。
1.部编版教材的统一使用,结束了语文历史、政治学科教材三十年来的“一纲多本”时代。教材的变化背后是语文教学理念的革新。
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明确表示:语文中高考的难度将会大幅度提高;对于不努力学语文、不能长期阅读积累的学生,语文将成为最容易拉分的学科。
部编版教材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实用性,教材编排体系体现“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体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展和过渡、对师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引导。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3.部编版教材和新课标对阅读的重视度大大提高。
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古诗文篇目大幅度增加,对经典文化的重视也可见一斑。
4.相应的,语文考试的变化也在发生。
名著的考查范围变得更广,考核从相对简单的情节人物识记向分析对比鉴赏评价等主观理解思考转变。文言文、古诗词的考查量增加,理解表达的难度也在增加。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语文学科的重用性已经不言而喻。中小学生应该抛开功利心,充分认识到学好母语、用好语文的重要性,耐心阅读、思考积累,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3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则指明了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在部编教材试行三年后,新课标只是在2018年进行了细微的修改,大方向并无改变,因此,无论是人教新课标还是部编教材的教学,课标都给了教师很大的指导作用。在我的从教过程中,我也时常将课标拿出来翻阅对照,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偏差、是不是符合要求。新课标不仅对老师很重要,同样,作为学生,也应该及时对照课标要求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现在,我将新课标对第三学段学生规定的课程目标进行摘录并简单解读。
(一)识字与写字(不仅会写,还要写得快,写的漂亮)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里要求独立识字,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汉字是这一阶段的重点,不仅要有独立识字的意识,还有有相应的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这一阶段一分钟要能达到20个字。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许多孩子还不会用毛笔,更不要提写楷书,这对于义务阶段的孩子来说是知识结构的缺失。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广泛阅读,再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的深度阅读。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思考之余应有自己的立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要求,看似内容很多,适当地进行分类梳理,你会发现这些内容也不难。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相比较前两个学段,高段的阅读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遗憾的是很多孩子甚至连一半的量都达不到,这就是为什么,越到高段,越是很多孩子连数学应用题的题干都读不懂,大语文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已经凸显,它甚至能影响其他每一门学科。
(三)习作(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丰富了文体,明白习作的意义,自我修改的基础上学会给别人修改)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文中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很不容易,需要作者在习作前有真实的事情,在习作过程中有清晰地思路和流畅的语言,这样才能让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否则,整个作文时间都在考虑用什么词、如何表达一个句子,情感也就支离破碎了。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别人的文章很难,自己的水平有限自然难以评论别人的作品,这其实也是在要求孩子们在这一学段不仅会写文章,还要清楚写好章的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水平有所提升。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敢说、会说、能即兴发言)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会听比会说难得多,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不能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想法,这样的结果是自己的观点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提升,对自己的进步是一种束缚。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目前有很多孩子不敢发言、不会发言,情况很严重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不仅要参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要有意识地关注热点问题,并有自己的判断)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课本中相对应的单元都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要重视。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实践部分,对于知识的消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现在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小学生应该及时关注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语文的学习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低段的积累就没有高段的成绩。学段目标的设定参照了相应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其实看似内容很多,其实无非就是课内和课外,课内大凡合格的老师,都能将课本中的内容系统条理地呈现出来,学生的接受程度除了与老师的能力有关外,更多的和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家长的配合有关。课外的知识看似没有具体要求,实际上,日常所见、所读、所想都能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所以,带着一颗求知的心,带上一双发现的眼睛,在课本以外,在课堂以外,我们也能不断地提升自我。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4假期里,我又重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同时也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及想要提升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学习的体会。
语文课程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读书方面,我们一直在坚持。每学期根据学习要求,学生程度,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我们有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的推荐,一般一学期至少读完两本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阅读。学生在读书前我们会做一个引导,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在之后会跟进学生阅读,在整本书阅读后学生会进行分享,说一说自己学习到的。进行整书阅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恰当的阅读方法,逐步进行深入阅读。在讨论中注意故事的前因后果,根据提示进行预测,利用插图进行引导,高年级学会做批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阅读摘抄......既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体验,还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书本,体会读书的乐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说,在推进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虽然学生刚开始去进行阅读的时候,他自己肯定是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进行阅读,给予孩子合理地指导和牵引,并且让孩子可以根据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故事内容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的参与了阅读活动和体验,才能通过活动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整个阅读的过程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各个学段的知识衔接、能力培养的梯度训练。语文课标的总目标提出,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形成,教师要有一个长期规划,按照学生学段,要逐步进行训练。
在第一学段让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就要按照要求进行细致地训练,为下一个年段打好基础。
到了中段,能力要提高,在训练的重点上要进行迁移。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在读书活动的开展上要跟进,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到了五六年级,老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训练, 正确达到更高的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方面老师要借助文本进行训练,在默读的同时,要有问题进行考察检查,以便了解学生默读的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随着学生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目的的进行整合训练,在必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进行系统的指导。并在活动中得到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当前,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和容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而每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数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旧包含有提高道德品质、加强思想修养、培养某方面能力等几个目标。制约语文课堂教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填鸭式”、“封闭式”、“强受式”和“分析式”教学,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哪?突破口就在于激活语文课堂。
(一)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
“学习语文有什么用?”有学生用这种怀疑的口吻问这个问题。论考试得分,语文远不如数理化那样来得直接。论学习热情,母语赶不上外语已是不争的事实――会外语已经成为某些招聘中必须跨越的门槛。论学习效率,语文学习永远不可能速成――它如细雨润物般的耐心已经让快节奏的现代人不能适应。有人说,人必须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如果为了满足生活和知识两个世界,语文的确是有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境界,语文学习的确也只能是味同嚼蜡。熟记再多的作家的名字而不去读书知人,记忆在大脑里的概念除了能在考试时换来可怜的几分和装点一下自己的谈吐外,确是没有什么用处。在探求未知世界上,语文总是被多次质问:“有什么用?”但是,人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心灵世界。只有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语文学习才可能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学习语文会给人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关乎心灵的世界。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质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现在语文课教师口若悬河的讲授,已不是最重要的。好的语文课,要改变“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爱读书、爱表达,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课、语言交流课。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实话实说》正是因为主持人创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民化环境,才让观众感到愉悦。而教师大多还是传统的教法,拿起书在讲台上讲,类似一种打针注射式的教学,学生不喜欢,只有消极抵抗,这个责任不在学生。比方说开演唱会,观众不愿听,难道能怪观众吗?
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形成目前课堂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因,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没有养成课堂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只习惯于老师讲的单向活动;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但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方法失去了信心。笔者觉得,解决这一问题关键的做法是要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白了这一点,既摆正了教材的位置,也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三)不断创造新的教学过程,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笔者看过很多的观摩课,其中不乏组织有序、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好课。但也有许多课,教师为了“创新”,整堂课花样百出,看起来形式新颖,也很热闹,但细细地探究一下,也许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创新”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教师的创新,并不等于学生创新,相信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教师的花样再多,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加以接受并延伸,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还是不起作用,因为这些花样只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其实很多教师也许本来就是这么理解的:创新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吗?所以,不断创造新的教学过程,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也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形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当然是有好处的从知识传授的角度上讲,它当然好过“满堂灌”。但是,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阐明的是,创新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教学活动、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现在有些教师所做的则是恰好相反,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为了提高成绩,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学习是很重要的,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但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为了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是为了创新!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学生的能力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创新就是空谈,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种形式。
创新是个体主动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只有学生主动了,才能在知识学习和身体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素质教育才会不断前进。
(四)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革命
改革创新的浪潮将五颜六色的教学方法的贝壳冲向了教与学的堤岸,随便拾取一颗,都会将我们狭窄的讲台装饰得别开生面。从赫尔巴特的“五段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到杜威的“五环节”(情境→问题→观察→解决→应用),从魏书生的“教学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到钱梦龙的“三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教学在一个个教育家殚精竭虑的实践中已翻开了尊重权威但否定模式的新篇章。在教学原则的旗帜下,各路人马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教无定法”的实弹演练。但要记住,一节课只能恰当地运用一种教法或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要么进行点拨,要么组织讨论,要么进行辩论,甚至将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或者将课堂变成剧院,变成创作间,变成凭学生任意涂抹的画布,变成师生间唇枪舌剑的战场……不论哪种方法都能“吹绉一池春水”,换取“满园春色”。 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虽然在一节课中不可能使某种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这也说明更不能在一节课中去培养多种能力。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 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这个想法,上课时却变成那个想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诚、新。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要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篇》相关文档: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2篇)09-09
2023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总结7篇09-14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09-21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通用15篇)09-21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集锦15篇)09-21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9-21
英语教师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7篇)09-21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5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