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写作技巧

时间:24-03-04 网友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写作技巧

一、把握文章立意

(一)概述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从而提炼出对事物独特的观点和见解。立意和选题是文章写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选题是立意的基础,立意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如果说选题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意正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它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关键是能在思考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只有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才能形成比较深刻的见解,否则,就会造成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同时,为了避免老调重弹和一般化,立意还应该力求新颖,亦即平常所说的“标新立异”,这就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常用的立意思维

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一般在议论文中叫做中心论题或总论题,在说明文中叫做说明中心,在记叙文中叫做主题思想或主题。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它是文章的灵魂。形成或确定中心思想,是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思维能力,主要应该考虑在题意的要求下,使所掌握的材料能够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观点正确

一个人平时对各种事物所持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着他文章写作时中心思想的形成。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总是要以反映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如原理、原则、法则等)作为演绎的前提。如果前提有误,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中心思想是对文章所谈的具体事物或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的具体思想,这种具体思想的形成,同样需要以普遍性的原理或一般性的思想为前提。如果缺乏对一般事物的正确认识,就难以形成对具体事物的正确思想。这就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使自己具有对一般事物的正确认识。

2.方法得当

要从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形成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实出发,得出有关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演方法。要从命题者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自己所掌握的具体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一般本质或规律,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需应用归纳法。运用归纳法所形成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具体材料本身具有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它应该与每一个个别的、部分的材料本质特征均保持同一性。认真地研究每一个具体事实,并能合理地抽取这类事物共同的属性或本质,是运用归纳法形成中心思想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演绎是把一般本质或规律的认识引申到个别事物中去的推演方法。它是我们以某一原理为依据去认识具体事物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从一定的原理出发去考察具体的事实或问题,从而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应用演绎的方法。运用演绎的方法形成中心思想,首先所依据的理论前提必须正确,这就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锻炼;其次要懂得演绎的规则,只有不违背这些规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立意的一般方法

1.探求原因法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探求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例】

一个6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把苹果横放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说的是孩子切苹果时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而之所以在苹果里发现五角星图案,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推导就能得出结论:运用创造性思维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分析关系法

材料中的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样。准确抓住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例】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的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子关系,父子关系本是一种骨肉亲情关系,但儿子在信中对在乡下种地的父亲所表达的内容除了钱再无其他,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缺乏关心、缺乏孝心、缺乏礼貌。因此作为他的中学同学要写信劝告和教育他,对父母不能一味地索取,不讲人情,要懂得孝敬与关心。此题若不从这个角度入手,就容易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无法切中要害。

3.找出关键法

提供的材料总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分析: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其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其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其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就不能切中要害了。

4.辨明是非法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在其中将自己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考生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1)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2)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出“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等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二、拟定文章标题

(一)标题的重要性

标题居于一篇文章之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题好一半文”,此说法虽有夸张之嫌,却凸显出标题在整篇文章中的重要性:标题的优劣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一个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先声夺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传达文字的基本思想。好的议论文标题,既能以“目”传神,也能以“目”传情,在让阅卷者对议论文的内容或见解一目了然的同时,一下子吸引和打动阅卷者,使他们产生看完整个议论文的欲望;在阅读完议论文之后,反观论述的标题仍感到贴切、精练、回味悠长。

(二)标题的特点

与其他体裁文章的标题相比,议论文的标题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虽然二者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但议论文的标题是对客观事实或材料进行分析、议论,具有主观性。

(三)标题的作用

1.提示论题

议论文标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以提示论题范围为主要任务,在标题中明确告诉受众议论文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以论题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吸引受众。

2.体现论点

以传递意见性信息为主要任务的议论文,在标题中直接体现中心论点是常有的做法。这种做法以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吸引受众、启迪思考,容易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表明态度

利用标题,直接表明作者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态度、意愿和价值取向,是标题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在这类标题中,不是以见解的新鲜取胜,而是以态度的鲜明见长,特别是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分明的现象,或一些特别值得强调的问题,借助于这类标题,可以起到明辨是非、扶正祛邪的作用。

4.激发读者兴趣

除以上三种作用外,借助于新鲜的事例、新颖的手法、独特的角度、鲜活的语言引发受众阅读评论的兴趣,也是它的一种重要的职能。相对于新闻报道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更简洁、更概括、更抽象,这就要求其标题在制作上更加精心。

(四)标题的基本要求

1.贴切

贴切有多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也是最基本的含义是题文一致,即标题要能体现出题干对主题的要求和材料的主旨,尤其对于明确给出文章主题、立意方向的题目,标题可出现题干给定的关键词,以免造成“跑题”。贴切的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辞藻。贴切的第三层含义,是标题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

2.具体鲜明

虽然议论文中的一些体裁经常就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但议论文的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是选题重大的议论文,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空洞乏味,大而无度。

作为一种直接发言的形式,议论文的标题应当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标题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议论文的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3.简明精炼

标题要做到言简而意赅,用最少的文字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简洁有力,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用词精炼,语句简明,使阅卷者一眼就能看明白,忌繁琐饶舌。当然,标题并不是一味求短、越短越好,能用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和最简约的文字表明文意即可。具体到字数,原则上单层标题不应超过一行,复合标题不应超过两行。

4.形象生动

形象生动的标题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抓住受众,让人过目难忘。拟题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标题,太实在的标题,常见的标题以及抽象的标题,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生动的外衣,赋予文章新意和活力,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

使标题形象生动的方法有很多种:

(1)变换句式

即通过把陈述句变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等,使议论文标题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变陈述句为假设句。如央视财经评论中的报道《假如低油价成为新常态》、中央电视台《深改组记事》中的报道《如果再也不能网约车》等。新鲜或奇特的假设让人产生兴趣或联想,显得别具一格。

二是变陈述句为疑问句、反问句。如《人民日报·观点》中的文章《观众该不该为“垃圾电影”背黑锅?》《“环保警察”上岗能否对污染绝杀?》。这些标题提出问题,以吸引观众从议论文中寻找答案。

三是变陈述句为感叹句。如《广州日报》中的文章《中叙之战,国足非胜不可!》。改变标题的语气后,能够激起受众感情上的波澜,使标题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2)活用惯用语

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既可以使标题言简意赅,还可以使标题别有新意。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直接引用。即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借助于受众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认识议论文所分析的事物或问题。如《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中的文章《画到生时是熟时》出自郑板桥《竹石图》中题诗,《光明日报》中的文章《活到老学到老》是引自谚语。

二是变化引用。即在引用成语、谚语、俗语时,对文字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使词语发生一定的改动,使词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内涵。这种做法包括:

易字法。如变“杞人忧天”为《杞人忧地》、变“后生可畏”为《后生可爱》以及变“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为《不做亏心事,也怕鬼敲门》等。

谐音法。是易字法的另一种形式,既易字,又注意谐音,使词义多解,凸显新意。如《深圳都市报》中的报道《有了伊万,不怕万一》《如7而至,9候多时》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3)巧用修辞

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照、连珠等,这些手法都可以用于议论文文章标题的制作。具体如下:

比喻: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来描绘或表现彼物。《人民日报·体坛观澜》中的文章《苗好也得勤松土》以形象的手法比喻培养年轻球员,要严格要求,也要宽容对待。

比拟:即借助于想象力把物当做人、把人当做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述。如《人民日报》中的漫画报道《资金睡觉》,采用拟人的手法,使扶贫资金有了生命和知觉,以其“睡觉”的姿态揭示了部分贫困县将扶贫资金闲置多年的问题。

借代:即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关系,以与事物相关的部分名称替代事物的本体。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的报道《绿茵场呼唤文明风》以绿茵场借代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以此来呼吁做一个文明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一个文明的观众,显得合情合理。

双关:即在遣词用字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又隐含另一个意思。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报道《巨额粮款化为水》,其标题有两层含义:一为农民的粮款都用来修矿泉水厂,变成了矿泉水;二为农民的血汗钱换回一纸白条,犹如东流之水,有去无回。

对照:即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性质悬殊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如《钱江晚报》中的文章《王者的荣耀,社会的忧愁》、《广州日报》中的文章《医疗人才要“下沉”也要“上浮”》等,都是把正与反、大与小、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等用为对照的“两极”,在比较与反差中体现议论文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态度。

连珠:即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加以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如《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中的文章《咨询业需要咨询》。

5.书写规范

文章标题要居中书写或空四格书写,副标题则在前面加破折号并在主标题文字下缩进两格书写,尽量做到两边空格均匀。

(五)标题的种类

1.结论型标题

如《满招损,谦受益》《天才出于勤奋》《人贵有自知之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出真知》等。这些标题是人们长期在劳动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知,对这类标题,应了解它们的出处、意义,然后加以论证和引申。

2.概念型标题

如《谈理想》《说谦虚》《奋斗与成才》《竞争与合作》《奉献与索取》等,这类标题以名词或词组形式出现,提供一种概念,由作者阐述、发挥。

3.问题型标题

如《文化在哪里》《如何呵护亲情》《金钱是万能的吗》《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机遇出人才吗》等。这类标题,对于直问的就直接作答;对于反问性质的,如《金钱是万能的吗》等应按驳论的方式去写。

议论文的标题从结构上可分为三种:

①正题。写文章的主要标题;中心内容。

②副题。如果文章内容比较复杂,或另有写作意图,正题表达不清内容,就在正题下面加副题。

③小标题。插在文章或者章节之间,标明每个部分的基本内容。小标题一般用在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议论文里。有时小标题能反映出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先后顺序。应试型作文一般不需要用小标题。

三、文章开篇手法

就任何写作而言,我们都期待自己一开始就能够打动或者感染我们所要传达的对象。对于应试作文而言,我们同样也希望文章开头的魅力能让阅卷者耳目一新,从而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鉴于应试作文的需要,文章开头最好开门见山,有力量、有气魄,令人过目不忘,以下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文章开篇的写法。

(一)释义式

释义式开篇主要通过对文章关键词或标题进行详细的阐释来提出文章的中心话题。这种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快速地切入了话题,使阅读者在开篇便可掌握文章重点,避开了拖泥带水、拐弯抹角之嫌。于具体的信息阐释中可发现创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所写的文章更令人信服。

【例】

家底

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家底,人口的密度、结构、素质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许多国家为了摸清人口家底,不惜重金进行人口普查。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更应该管好家底,做好明细账,为经营决策做好基本功。

分析:“家底”本意是指一个家庭的底细,现多用于指个人或一个团体总共还剩下多少资本(钱及值钱的东西)。也指放了很久舍不得用的东西。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社会财富、科技水平等都可以称为家底,但结合试题给定材料,我们就知道,这里的“家底”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等。

(二)转折递进式

即先交待问题产生的背景,首先肯定成绩是主流,随后话锋一转,指出总体上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有什么影响或危害,解决的必要性、迫切性,最后是简要阐述如何加以解决,提出总体思路。此所谓“开门见山,落笔扣题”。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种开头方式必须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精辟的见解,并形成判断,提炼出文章的论点。

【例】

文化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引擎”

新农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欲望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体活动相对贫乏等原因造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是跟不上农民的需求。这不仅影响了农民本身,还危害了农村社会风气,对于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现阶段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

分析:文章开头先说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方面,进而转折强调消极方面,接着进行影响分析,最后亮明观点。这样的开头既能体现考生对于材料的把握,又能亮明文章的观点,能够迅速抓住考官的眼球。

(三)分析论述式

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但是,要注意分析的深入性,忌浮于问题表面,泛泛而谈。

【例】

能源安全是经济的命脉

能源是维系经济生产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是当代人们生活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的“血液”,是驱动当代社会正常运行的“生命线”。毫不夸张地讲,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命脉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这一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解决好能源问题的重视和决心。

分析:文章开篇即深入分析了能源及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上来即可吸引读者的注意,引人警觉,此外也显得目的明确,直奔要害,给人简明直接的第一印象。

(四)排比论证式

排比式开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现象或问题作为开篇的写作方式。经典手法是层层展开,对仗工整,最后点出中心论点。其特点是生动形象,给人以视觉冲击力。这种开头主要适用于题干要求“联系实际、语言生动”的文章。

【例】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事故多发期。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扰的污染事件。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

分析:这段话充分运用了排比,表达结构为:……还在总结,又闻……,再传……;不久,……接踵而来;……仍在处理,……又出现令人惊扰的……事件。……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刻不容缓。

(五)对比分析式

对比式开篇就是通过成绩和问题的对比,或者通过两个截然相反的事件的对比来作为开头。其特点是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反差,正反两方面的论述都同时指向中心论点。

【例】

文化“走出去”,提升软实力

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形象宣传片中一张张东方脸孔点亮中国红;维也纳城堡剧院,百转千回的国粹京剧雅致呈现、余音绕梁不绝;美国白宫剧院,大型表演秀融杂技、舞蹈、武术于一体展现绚丽功夫梦……这一幕幕展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千姿百态。然而德国驻华大使的“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却暴露出我国在文化传播中还有不足。莱布尼茨“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的构想,正是要互相取长补短,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推进中西文化交流。

分析:此篇开头描写了文化交流在国外的繁荣情况,然后再回到文化传播的问题,突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然后亮明中心论点。

(六)实例导入式

用具体的新鲜的时事实例来表明自己所要论述的话题,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资料中的,也可以是资料以外的世人皆知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时效性强的分析吸引考官注意,达到“借题发挥”、衬托主题的作用,强化表达效果,加强论证力量。举例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要有对这一事例的评价,把事实、数据等例子同分析评论结合起来,做到用例恰当、说理透彻。

【例】

工程质量之任重于泰山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问题也随之纷至沓来。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到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从焦家湾大桥垮塌到云南省临沧市遮奈水电站坍塌事故,这些层出不穷的事件无不透露出我国现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

分析:把反映同一个主题的时事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并作出相应评价,指出这些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主题。这既吸引了眼球,也体现出作答者对时事的高度关注,无疑会让阅卷者刮目相看。

(七)引经据典式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俗语、谚语,引用名人如领导人、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党和政府文件等来作为申论文章开头部分的一种表述方式。这种开头方式能大大增强文章的文采,迅即吸引阅卷人注意并博得好感。但需强调的是,引用不能牵强,一定要恰当、直接,使引用的部分与文章有机的融为一体。

【例】

人与自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分析:文章开头采用了“引言式”。引用了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诗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四、拟写分论点

写作中我们的主题一般是确定的,即使是自己命题,考生也能想出一个观点来,也就是说中心论点是比较明确的,这一点没有太大的问题,难点在于怎样组织分论点,以及分论点组织好了后怎样去论证。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的常见结构有:递进式、对比式、辩证式和并列式。

(一)递进式

第一种: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

【例1】

中心论点为: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分论点:1.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是什么)

2.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为什么)

3.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怎么办)

第二种: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等等。

【例2】

中心论点为:放慢脚步,自在有为。

分论点:1.让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加强心理引导是根本。

2.让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完善社会治理是关键。

3.让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思路。

三个分论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二)对比式

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

【例】

中心论点为:实践出真知。

分论点:1.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可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三)辩证式

即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例】

中心论点为:逆境与成才。

分论点:1.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2.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设置分论点,能较全面地把握中心观点,而不会失之片面。

(四)并列式

1.概念分析法

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构思。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例】

以“勇敢”为话题拟定三个分论点:

(1)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2)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3)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这三个分论点都是从“勇敢是什么”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的。

2.因果分析法

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构思,从因果这个角度来拟定分论点,“因”指分论点,“果”指中心论点。即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例】

中心论点为: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分论点:(1)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亲情的沟通。

(2)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友情的沟通。

(3)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爱情的沟通。

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亲情、友情、爱情的角度来论述为什么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3.条件分析法

从“怎么办、怎么样”的角度展开构思,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

【例】

中心论点为:让科技闪耀生命之光。

分论点:(1)让科技闪耀生命之光,需要为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性的技术创新注入人性的光辉。

(2)让科技闪耀生命之光,需要合理利用科技成果,摆脱科技对人类的异化困境。

4.角色分解法

从范围、职业、地域等角度展开构思。

【例】

以“关注你身边的人”为话题拟定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欣赏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从而陶冶我们年轻的心。

(2)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欣赏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从而使我们变得更坚强。

(3)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欣赏他们为理想拼搏而洒下的汗水,从而使我们更有斗志。

分析: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贫穷的人”“成功的人”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的。

以上是设置分论点的四种方法,学完了上述方法之后,建议考生找些题目来及时练一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拟写分论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为好。

②各分论点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③分论点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不可随意放置。

④各分论点最好以首括句形式置于段首,若分论点较长,则可以单独设段。

⑤各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一致,字数相当,使分论点所在的段落构成排比段。

⑥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⑦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五、文章结尾风格

一篇好的文章,若狗尾续貂,必然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作为应试文章,好的结尾会令人拍案叫绝,为文章锦上添花,在最后阶段给阅卷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文章的开头一样,结尾的写作也有不同的形式。

(一)照应总论点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是对提出总论点的标题或开头进行回顾、照应,以达到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目的,是最常规的一种结尾方式。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写作技巧》相关文档:

申论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实用14篇)10-10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申论作文11-21

申论范文:进入新时代文化放光彩3篇12-11

申论范文:奏响文化建设的时代乐章3篇12-11

申论范文:铸就文化发展新辉煌3篇12-11

申论范文:文化复兴带动国家振兴12-11

申论范文:新时代 新作为 新要求——不负时代 为国利民12-11

申论范文:传承中华文化 展现中国底气12-11

2023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展文化之美 添时代风采3篇12-11

2022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凝心聚力筑国魂 铸就文化新辉煌3篇12-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