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

时间:24-01-22 网友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

  刚看《飞越老人院》便想到了《飞越疯人院》,两者虽一名词之差,内容很大程度上有些许雷同,但表达的意思在我看来是迥然不同。

  《飞越疯人院》大概是一两年前看的片子,它被拍的很早,印象之所以很深刻倒不是因为它获得了很多奖项,而是里面自我,本我,超我的一种精神让我费解,我时刻被困惑,于是便牢牢记住了。

  今天看的《飞越老人院》最大的特点就是里面都是些老艺术家,如电影宣传所说,里面老艺术家的年龄加起来达3000多岁,我想这是任何一部电影也不能所比拟的吧。《飞越老人院》的导演说他所拍摄的电影是追求励志,青春,疯狂的。并没有刻意反应现在老人在老人院的生活,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我也看到电影上的标签,有写喜剧。看完电影,我觉得确实也达到了导演所说的追求了,励志,青春,疯狂。

  励志

  在关山养老院里,老人们过着都是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定时吃饭,吃药,由护士陪着,喂着等等。但片中的老周一直娱乐大众,变魔术,鼓励大家也参与世人都觉得老人在做一些不可能做的事:超级变变变。自己掏钱买材料制作麻将道具,其中“演员”的选定,麻将的排练,充满各种嘻哈,逗人发笑。经过一点时间的排练众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去天津参加比赛了,于是向院长提出了这个请求。院长本着医院要注意老人的安全,要对老人负责,对他们的家人负责,不同意。于是说老人们的孩子都同意的话,养老院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老人在孩子们面前的麻将表演,也确实逗乐了他们,但最后结尾,有两个老人脖子扭到了,正好给了一个不能出去的理由,太不安全了!众人陷入低谷,这样闲下来的几天,老周的病情也恶化了,被老葛发现了,老葛决定一定要完成老周的生前的愿望,去天津表演。养老院的老人们于是偷偷背着院长练习新的活动。这让人觉得这些老人就是老顽童啊。为了自己的愿望不愿意坐以待毙,积极进取,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在一潭死水之中,在老人院等死。

  青春

  我们经常感叹时间是把杀猪刀,感叹青春在流逝,不再回来,青春在我们眼中就是年龄,二十一过,我们在奔三......但青春在这部影片里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另一个新的含义,青春不再是年龄,是一种心态,做着年轻的事,影片中老人们的青春,让人羡慕,可敬可叹。

  影片一开始就是老葛没地方住,孙子结婚,儿子不让他参加,来到老人院后,院长又说满了,根本没床位再给他,于是他和老周是共挤一张床位,房间的另一个老人老金又总是发“人来疯”,老葛老伴给他留下的一盆植物也摔坏了,一切的不如意让老葛有了自杀的年头,最后被老周发现了,劝了下来。老人心情郁闷,伤心啊,到头来混的如此凄凉。老周也没再说什么,接下来的几天里,养老院的老人们忙活了,推拉木头,做床,手工刺绣,做枕头,完工之后,大家齐齐来到老葛房间,搬进床,送上绣有一朵花和“葛”字的枕头,植物重新找了个铁盆种下了,这样就像有了根,同样也收获了友情,大家互帮互助,温暖人心,日子有了盼头。这种没有利益的友情我们曾经拥有,在青春不谙世事的时候,大家交心互助。当生活的种种关乎生计小事,渐渐迷惑心智,疏离朋友,给自己的内心筑上一道墙壁,自认为有了避风港,但从此孤独着,我们有时会想这是成长需要的代价,其实这些都是借口吧,其实这会青春是真正的再离去......

  疯狂

  养老院就是给老人家养养老,晒晒太阳,和护工聊聊天,准时吃饭吃药睡觉。这是在常人眼里老人院的作用。而老人们在老人院里自己排练活动,想出去参加比赛,这些都是疯狂的事,应该被遏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们只能决定偷偷溜出去,在新的节目练好之时,运用聪明才智想出偷溜的法子,借助老人们大家的配合,成功飞出了老人院。到之时,老人院外的风景真的好美,蒙古草原的辽阔,有草有河流,有羊有马,这也是一种青春,老人们年轻的时候都是一匹匹骏马在生活中不讲驰骋天涯,那也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吧。疯狂的外出,被院长得知之后就是加急寻找啦。老周在途中病情明显的恶化的更厉害了,但他们依然是在车中歌唱,去河边郊游野餐,生命的最后,纵死又何妨?当然不能死,还没有到天津,还没完成愿望。院长他们当然找到了老人们,但是被老人们感动了,我想这就是戏剧性吧,当然是真的很感人,让人心酸,老人们生命的尽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外面连这个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又是何其的残忍。最终参加了比赛,老周也满足了最后个愿望,到了海边,虽然没看到海上日出,那种新生。但他应该也满足了吧。尽管影片后文也有老葛的提议,大家的帮忙合作,一起在老周的遗像面前以生前表演活动的形式表演了海上日出,这也是种升华,影片嬉笑的背后还是让人有丝丝感叹。生命的终结其实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2

  电影看完,脑海中留下了这几个画面,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和老太太住在老人院里,想要离开院子去做一些常人看来比较疯狂的事情。有活力,有激情,像是老小孩,直到他们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很现实很写真的片子,反应了现实的社会。虽然整部影片穿插着幽默和温暖,但是却不能掩盖那种儿孙不能膝下承欢的凄凉之感。也许整部片想告诉社会,希望老有所依。

  当老人们在排练节目响起动画片《西游记》的配乐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唐僧师徒还有白龙马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的形象,再联想起这些老人们,心里莫名有种酸楚的味道。看着这些老人,给我的感觉,除了以上的遗憾和不满,更多的是对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完成和实现自己心愿的那种精神。

  我们有什么可以埋怨父母的呢!我们总是苛责身边的人,对陌生人却很宽容,这让我难掩痛心。当他们晚景凄凉、茫然的坐在老人院的太阳地儿里放空,接受模式化的探望和慰问,他们是谁,曾经做过什么,都已经不在重要了。他们是模糊的,已然淡出人们的视野。

  《飞越老人院》在讲一群老人们故事的同时,不乏对现实社会的一些令人心寒的事实的揭露。儿孙满堂,子女绕膝,曾经的多么令人向往和羡慕的事情啊!现在这些老人身边,除了自己的影子,和一群同龄人,没有一个家人儿孙的影子了!我想,除了家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对老人的关怀问题。很多人认为,把老人往老人院里一送,然后想着以后有空了再来探望探望,这样就算是尽了一片孝心了,甚至送了,根本就忘记还有老人在老人院这一回事儿了!这还像话吗?他们根本不关心老人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老葛在给他的孙子讲故事的时候,哭了;所有人都哭了。只是一个麻雀的故事,就已经让我们感到如此悲哀!

  擦擦湿润的眼眶,给远方的奶奶、爸妈打个电话。电话那头开心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有一位父亲曾说“我们给孩子打电话,其实就是想听听孩子的声音,知道他们一切都好就行了。”没错,做父母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好,他们就感到放心、安心,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这样一则广告,讲一群老年人不顾年事已高,带着朋友及妻子的遗照,骑着摩托车环岛,最后到海边看日出,打出的广告词是“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谁也没有办法给出,或许它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我们活着的意义本身。一群老年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设法偷走出老人院,“超级变变变”的舞台表演,就在这样一场路途和表演的过程中,化解了家庭几代人之间的怨结。

  在他们去天津的那一段,路边大片大片的金黄色原野,蜿蜒的河

  水,蓝天和白云,奔跑的马群。海边看日出时,老人并排着坐在沙滩上,初生的太阳映红了海水,老周就在这样的安详的景色中离世。生命的浮与沉在这一刻交汇,宁谧之间流露出的情怀无法用言语表达。老太太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和眼神却都清纯得如同初生的生命,沧桑的岁月仿佛完全被遮蔽,一切在他们的眼里都已经无法言语。

  老人院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阴沉、悲戚、压抑,电影中老人院门口写的“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是的,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在那时,我们的子女又会怎样对待我们?送往老人院?还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用我们抚养他们长大的耐心来对待我们?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关心、尊重老人,给老人一个安心、舒逸的环境,让他们在自己的晚年依然拥有开心,让笑声伴随他们的晚年。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3

  一对父子,坐在树下。年迈的父亲在儿子身旁,父亲问儿子,树上的是什么?儿子看了看,回答道:“树上的是麻雀,父亲。”过一会儿,父亲又问:“树上的是什么呢?”儿子又回答到:“爸,我刚刚告诉你了,树上的是麻雀。”又过了一会儿,父亲又用同样的问题问儿子。

  “树上的是什么呢?”“麻雀,麻雀,麻雀啊!”终于,在父亲第5次问儿子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儿子生气了,不耐烦地说道:“那是麻雀啊!我都告诉你多少次了!你有病吗?”

  这时,父亲从口袋拿出一本日记给儿子看,是他年轻时候写的。儿子看到这么一段:“今天是孩子的三岁生日,我带他到公园玩,坐在一棵树下。孩子问我,树上的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宝贝。一会儿,孩子又问我,那是什么呀?我又开心地回答到,那是可爱的小麻雀,我的小宝贝。孩子足足问了我十次,我就回答了十次,每次我都开心得不得了。”

  “当年,我就是在这棵树下抱着你,回答着你的。”父亲说道,只见此时孩子已经热泪盈眶。

  故事讲完了。而讲故事的却是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今天,终于考完了试。我们在课室观看了《飞越老人院》这部催人泪下的感人影片。上面这个故事中的故事,是最最触动我的一个情节。讲故事的是以为70多岁,被继子赶了去老人院的老人,听者则是自己的亲孙子。而老人的亲儿子,此时还对老人心存怨恨。只因,当初没给钱他。可见,影片反映的就是现实中,不少老人的生活现状。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工作十分忙碌,加之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不少老人被自己的子女冷落,至于送到了老人院。表面是冠冕堂皇的“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实际上其实就是丢包袱一样把老人们丢进监狱似得老人院。我不得不感慨,现实真的太恶心了!

  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老了无依无靠,不过是想自己儿女在身边陪伴,他们并没有欠我们什么,而我们却欠他们太多太多了。把他们丢在老人院,实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庆幸,《飞越老人院》反映的除了现实的恶心,还传递了正能量——老人们的梦想。

  老人们幸苦忙碌一辈子了,除了想晚年有儿女在身边陪伴,最想的莫过于出去走走,出去看看。好让自己人生更加精彩,更加没有遗憾地离开。只可惜,现代人陪老人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带他们出去玩了,诶!

  其实,人是可以选择的。我觉得吧,再忙也总有时间陪伴老人,只是愿不愿意。想想父母多年来为我们的一切一切付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冷落他们,让他们有儿女却孤独终老?!多陪父母吧,多陪父母出去走走吧!至少,我一定会这么做的。

  除了影片,我还想说说看影片的过程。一场电影,看透了多少人心,多少本性。一个男同学,从影片开始就叫喊着,就不满着,一直怂恿关掉、快进。一个女同学,哭了,真的哭了,就当着全班50多人的面上,哭了!她是无法控制自己澎湃的情绪,谁能说,她不是仁者?!

  同是爹妈生的,同是吃饭长大的,怎么就有仁者和牲畜之分?我觉得,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少年了,我们的教育制度一直存在问题,急功近利的尖子生教育,灭杀了多少本该有才能在其他领域发展的人。更抹杀了,多少本该存在在这些人心中的“善”“德”“爱”?!

  无力改变什么的我们,也只能这么深思了。庆幸吧,不少开始起哄的同学,看着看着,也还是动情了。人非草木,除了是牲畜的非人类,还是有感情的,会动情的。这次这么一看,不少同学心中的善还是能被感受到的。

  也许,越是恶心的社会,这种“真善美”的真感情越是会发展开来吧。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4

  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导演对有些转变处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级变变变上三面镜子的创意表演,并不能看得出有多么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热情参与,重点不在节目质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对于导演来说对影片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将理由说充分才更能服众。

  也许是想更为直观的表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影片的画面风格充满美感。金黄草原群马奔腾的场景和大海边太阳初升的画面,都像油画般充满质感。相比于老人院水泥建筑的枯燥单调、四周杂物的乱糟糟,这些室外美景无疑也成为老人们飞跃老人院的一个理由。老人在草原上开车的一幕确实唯美,也确实似曾相识。翻开张杨导演的履历,不难发现本山大叔曾经也行走在张杨导演规划的公路上。对于公路电影,在《落叶归根》中张扬导演已经玩的很熟练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赞扬,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为线搭配到一起,顾及到的面积会很大。而这个故事公路并非重点,导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务于对老人的尊敬的主题上了。老人们开着公交飞驰在田郊野外的公路上,与越野车廖凡斗车,与拉草老农挥手,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来表现“飞跃”的过程也再好不过了。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5

  影片开始就有种肃然沧桑的凄凉,老人院的老人们,吃着各式的药丸,打着盹的,喝着奶瓶的,测着血压的,做着复件的,自己扎针的,洗着已经枯槁的身体的,洗牙套的,哆嗦着拿着茶杯喝水的,互相搀扶着过马路的。

  一个模仿节目开始了老人院的飞跃。他们整日的呆在阴冷空窄的老人院里,只好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点乐趣。这个看似心情总是亢奋的老周,不过是在转移和掩饰疼痛,这是影片后来才慢慢讲述的。

  老葛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老人的典型,晚年被儿子撵出自己的房子,得不到儿子对于亲情的无限关爱,最后只落得带着一箱行李和一盆花去投靠当年的友——老周。

  当他深夜被邻床老人的梦呓吵醒时,他定是不习惯的,可是他当时并没有爆发出情感的波动。可是当他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失禁时,他想到了自杀,到这时他的情感才强烈而狂放的迸发出来了。那句“老了连张自己的床都没有”顿时就让我泪湿了双目。大半辈子的光阴,到最后连自己可以安心养老的地方都没有。

  在老周和其他老人的帮助下,老葛有了自己专属的木质无漆的床铺,还有印有“葛”字的枕套和被套,他看着那些,噙着泪水再三道谢,然后是无言。这沉默如此温暖而动人。

  老人们不甘寂寞,编排麻将,还各出己见的提意见。这样多方面持久的锻炼还算是有了些成效。

  重阳节,老人院里不是爱心志愿者,就是老人们的亲人们。老葛的儿子和孙子的对段关于钱和罪对话可算得上惊心。老人们安慰老葛说,至少他的儿子和孙子都还健在,至少他还有钱留给后代。

  麻将节目因需到天津被院长驳回了,说是路途遥远,不安全,院方是要承担责任的。最后的争执结果是需要所有家属的签字同意才能同意。聚集家属后,表演了这样一个俏皮而有新意的节目,引得全场大笑,因为最后的时候突发情况,影片的矛盾推上了高潮。

  老人们在院方和亲属的反驳里失去了斗志,同时老周的病情也开始明显化,他的心绪在此得到了最大的表达,这反倒让老葛有了坚持的信念,只为帮助老周完成最后的心愿。

  在老葛的呼唤里老人们重新选人,重新编排了节目,这些都瞒着院方,然后又偷偷的去编排和安排日程,在这中间,老葛终于得以有机会对孙子诉说了往事,孙子心里关于爷爷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在不出老人院的老人们的假装吵架下,他们几个要表演的老人顺利的出了城。还有两个自告奋勇参与的,一个是把老周当成老伴的老太太,一个是坐着轮椅的老人。

  老人们欢快的出了城,走出了他们从没有出过了天地,分外兴奋,只是老周的病情还是没能隐藏住,只得休息。解决生理问题的时候,老人们调侃老周去帮老奶奶拉裤子的拉链,这平淡而细微的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真实的幸福。

  在院方和亲属发觉老人们不在院里时,又急切的追赶。院长在车上对一个老人的儿子和老葛的孙子说:“我们的父母现在都有70岁左右了吧,我们假定他们还能活20年,以我来说吧,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回家过,其实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两百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可怕,总觉得二十年还很长,可是这么算起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也剩十几天了。”这样恐怖的数值真的不敢算,更不敢想。然后他们都是无言,这静默里有无尽的惭愧和反思。

  老人们甚至还和年轻人拼车技,还以为别人是找茬的。他们沉醉在美丽的自然里欢唱,甚至还配合失忆的老奶奶到河边野餐,他们放肆的在大草原上疯狂。他们佩服老奶奶活到一定境界,该忘得都忘了,不该忘得都记着呢。老周还随手采了一束花给老奶奶。

  他们想劝阻他们回头,可是老人们一意孤行的坚持着,抱怨着自己一直都没机会说出的肺腑之言,以一种玩笑的网络常用语结尾,最后他们没有拗得过这群执着的古董们。院长要求一起去才放心,那个失忆的老奶奶竟然分了一株花给院长,真怀疑她的失忆是否属实。

  在大草原上彩排,在蒙古包里喝酒,老人们和藏民融为一体,其乐融融,在空旷的空间里悠远绵长。老葛给孙子讲父亲和儿子关于麻雀的对话。曾经在哪里听过这个故事,再听还是不禁没有忍住眼泪,到此已经不知道哭湿了几张面纸了。孙子听后很是触动,给父亲打了电话,把电话转给爷爷,可是爷爷竟不知道该从何开始,沉默后挂了电话,爷孙两人无言相拥,父亲只听到了电话断掉的“嘟嘟”声,可那表情分明不好过。

  到了天津,也就是他们比赛的地方。老周的病情已经恶化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院长又不敢让他冒险了,可是他还是坚持。失忆的老奶奶在老周人生的最后也算是给了无数的温暖。

  比赛很成功,他们的《照镜子》获得了全场唯一的满分和满堂喝彩,虽然在比赛过程中,老周已经很难继续进行。所有人又是眼泪,又是欢笑。主持人让他们说参赛原因时,老周说,是为了能进决赛,到日本找女儿,想当面道歉,不想带着怨恨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女儿听到了自己的道歉,就是死也不遗憾。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长时间掌声。

  场内欢喜,场外思绪万千。电视机前的人也被他们这群执着的老人软化了,眼泪不自觉的滑过脸颊。

  可是老周的人生似乎注定在此快要终结了,老奶奶一直擦拭着老周脸庞的污渍。他们一群人去了大海,他说他已经心满意足。在他期盼的海边日出前,以遥望日本的姿态带着遗憾永远的合上了双目,在场的所以人都哭了,所有人。所有人都清醒地沉默着,仿佛都在思考着自己的去处。花开了,太阳升起了,可是人走了,花在来年还会盛开,太阳隔天还会升起,可是人却不会再次出现。在他们的思绪里,船徐徐飘过海面,然后远去,正如老周。

  老葛为老周拍了一个节目,老葛父子的关系也终于缓和。在老周的照片前上演了一场日出,那正是海边的日出,有海浪,有流星,有船,有太阳。看着他们凝重的神情,连我都觉得分外严肃和庄重。分明看到照片里的老周笑的一脸天真和灿烂。

  影片最后花絮里,一一出现老人们慈祥而安宁的面孔,面对镜头,都还有羞涩之心。

  这部影片让我多次泣不成声,这样的情况以前只有被母亲狠狠的骂过才可能发生。其实这影片只是让我想到亲情,想到衰老,想到死亡。我并不痛,可是却有某种物质恶狠狠的撞击到了我的心脏,我停不住眼泪,好像不受我控制似的。

  父母与孩子的爱从来不对等,亦不公平,当然也谈不了对等和公平。有些东西生来就是公平的,比如死亡,曾在某处看到过一句话,“死亡是大自然最后的公平”,没有人可以逃离,又比如时间,没有谁的时间比谁的时间珍贵,没有谁的时间比谁的时间更快,只有谁的时间用到了最大化。

  没有人愿意去接触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可是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就不得不正视。没有人愿意在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的时间里安静而宿命的等待死神光临。没有人愿意在死前仍旧不能完成人生最后普通而平凡的意愿,然后还要带着这样尖锐的疼痛离去。

  在偶尔平凡的幽默里讲述不一样的老年,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描绘着人生最后的欢乐,用沉重哀怨的声音记录着世界异样的光芒,以无言而无助的姿态表达着对时间的无声愤怒,用多次难得的沉默去陈述老人们被忽视的微小梦想。每帧画面,每个字眼,每个音符,都是导演对于人生深深的致敬。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6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7、老周的生命最终在海边走到了尽头。他走的那一刻,天边升起了太阳,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一般,这或许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复始,个体的生命只是人类生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

  最后,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此向本片导演张杨致敬,向在好莱坞吸金商业大片、严酷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把电影视为娱乐品、消遣品而非艺术品的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三重压力面前,坚守艺术底线和人文情怀的中国导演们致敬。只要你们不倒下,中国电影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7

  昨天阴差阳错电影院看了《飞越老人院》,开始大概前五分钟就掉泪了。房子,误解,两边都不要,老葛最终只能拖着一个箱子来到老人院,当老人院门口那行字进入视线,眼泪就不听话了——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

  老人院没有空床位,只能和老朋友拼床睡。夜半发现自己大小便失禁了,惊慌失措地不断撕纸擦拭,然后在空荡孤寂的洗水池边近乎绝望地洗床单。

  蹒跚的双腿,松动的牙齿,松弛褶皱的皮肤,甚至大小便失禁,当面对身体的种种退化和不能自理时,该是怎样的心情?相比身体上的变化,儿女的不能陪伴和吝于关心更是打击。“孩子们都大了,都在忙,在忙……”老人们挂在口头的几句话是理解,更是心酸。

  其中一些台词像是在脑海里打上烙印,怎么都挥不,忘不了,麻雀那一段更是如此。

  父母与子女,世间还能找到比这更亲密的关系吗?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猜忌、怀疑和冷漠?是不是人性本贱,越是对自己好的亲密的人,便越是容易忽略和伤害?

  总的说来,一部电影,能够用如此细腻的镜头语言给我们讲述之前不了解的老人生活,引发观众对于亲情人伦的思考,实属不易。昨天下午看的《复仇者联盟》也很好看,创意很好,3D效果很赞,可总觉风过无痕,看完了震撼了就结束了,日后我大概不会怎么经常想起这部电影(可能个人对于这种类型片不够感冒),但我一定会经常想起《飞越老人院》,思考怎样让爸爸妈妈在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里不孤单不失望。也许说教色彩略微浓厚,可是这个社会,需要。

  讲好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需要生动的想象力,而讲好关于老年人和亲情这样一个已经讲了千百年话题的故事需要的就是对生活敏锐的感知力了,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那么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感动人心的力量。不知道我这样类比准不准确,《复仇者联盟》就像一些高深的学者所作的高深的讲座,听完讲座,我会嘀咕一句:“好高级啊,可惜我不懂……”,而《飞越老人院》就像是翟学伟老师的课,讲的东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接触得到,人人都听得懂的东西,可经过他的挖掘和讲述,会让你觉得:“啊,原来是这样的……”并在日后生活中常常产生联想。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当我们年轻,奋斗事业,多挤出时间陪陪爸妈,给他们讲讲我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一知半解。也许对他们来说,能时常听到在远方求学的我们的声音,就是一种幸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8

  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9

  老人都是容易感动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许武断,但是大多如此。

  这个时候的他们是七零后,是八零后,是九零后。他们声音听不见,他们口齿不清话说不明,他们腿脚不麻利走不快,他们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们有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某某集团CEO,是大律师,是大医生,是学校教授,但是他们依然在疯人院一样的老人院里面"安享晚年"。并不是一定要描绘一个病态的老年人还有树立一个不孝的后代给大家看,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声声吼着责任的时候却把老去的父母当成是一个负担。

  在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老周和自己的孙子在夜晚的河边聊天,老周讲了一个麻雀的故事给他的孙子听。麻雀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和儿子聊天时候像是假装痴呆一样问儿子站在树上的鸟儿是什么,连续问了三次。儿子不耐烦的告诉说是麻雀,最后一次回答甚至吼起来了。这个时候老父亲眼里面噙着泪,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个年轻的儿子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父亲带他出去郊游的事情,那个时候,儿子天真的问着父亲树上的鸟儿是什么,父亲高兴的说那是麻雀,儿子每问一次父亲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说不出有多幸福。讲完故事之后老周的孙子给了老周一个拥抱,爷孙俩都哭了。

  全社会,都应该为我们的老人们做点事情。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个儿子,每一位女儿,莫要觉得给了自己的老父母每个月六百块就以为是尽到了孝道,莫要觉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尽到你们的责任了。他们要的不是六百块,要的只是你在身边,哪怕只是一年短暂的一两次,他们都心满意足了。

  我看着他们表演都不自觉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可以飞跃老人院,不光是老人这样,任何时段的人都不能过得太安稳把梦想搁浅,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他们告诉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要去迈开第一步。走着走着。我也会在者不自觉中,找到我们自己了。

  再多的误解都会化解的。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子女荣华富贵而自己的老父母却没有落脚之地。这是一种变态畸形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该要改善而且必须要改善。

  愿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拥抱生活去,在阳光下,在河流边。放声大吼放声大叫,该忘得都忘掉,这才叫幸福。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0

  影片讲述的是续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缘关系的儿女家处境尴尬,而跟儿子的关系也始终没有松动。无奈之下,老葛辗转来到关山老人院,寻找当年同在一个单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热情开朗,平日里组织这里的老人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群老伙伴们毅然决定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可是,衰老与疾病让院长无法下定决心开绿灯,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对老周他们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们也从未放弃。他们决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

  《飞越老人院》用朴实的情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浮出水面。这是一部让人不能不流泪的电影,导演用温情风格揭示了我们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还要残酷的人性问题。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研讨首映影片《飞越老人院》,认为该片以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为艺术焦点,倾诉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灵之声,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温暖的人性情怀,为电影艺术的社会关怀和社会问题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样本。学者们从社会学角度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阐释。指出关心老人的程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社区的、家庭的养老服务因为很多现实困难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该片充满真情的细节感人至深,很有针对性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唤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爱人,曾经作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自己的负担,打着为了他们好的名义,送他们去老人院,认为有吃有喝有人照顾,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过自己自由的人生。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自己给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过是枷锁,不过是牢笼,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这部电影,更多的可能像是为我们编制的一个梦,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宁静的大海和一群在残酷现实下追梦的老人。我们都会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还是苍老,我都希望在这样的梦里驰骋,自有肆意的过完人生的岁月。可是在那之前,请先为了自己父母,去实现他们的梦!年少轻狂的我们踌躇满志的说出自己的梦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问问父母,可有未曾实现的梦。不需要昂贵的礼物,一个电话,一个拥抱,问一问父母未曾实现的梦想,带父母去看场他们爱看的老电影,趁着残余的春色,带着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约会,安心为父母做一顿晚餐。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趁着还有机会。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1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较出色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12

  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

  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相关文档:

参观军营观后感1000字大全5篇09-01

参观军营观后感作文300字三年级09-01

参观军营观后感心得作文300字09-01

参观科技馆五年级观后感作文400字09-01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作文范例400字7篇09-01

复兴之路一二集观后感09-01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09-01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09-01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0篇)09-01

《复兴之路》观后感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