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1.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以红木为例。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1/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3.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在美国,小型荧光灯的照明成本仅为白炽灯的一半,即使减去灯本身的成本(约20美元),用小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也能节省30美元。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据估计,在美国,一支节能型的小型荧光灯最终将少产生90公斤固体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4.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大家都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5.不焚烧秸秆
日前,在全球范围内,—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土壤的质量正在退化。尽管农民施用了很多的氮磷钾化肥,它们迅速而方便地替代了土壤在侵蚀过程中或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输出的许多营养成分,但是在发现增加化肥用量可以提高产量的几十年后,在许多国家,可种植的作物品种对化肥的接受效应达到极限,施肥也不再能够掩饰越来越严重的土壤退化。化学肥料不可能代替真正肥沃的土壤,它们不能给土壤提供包括有机物,微生物、昆虫、水等在内的一些基本成分。这些基本成分的相互作用,会为植物创造一种有益的环境。比较流行和有效的做法是让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如翻耕、沤肥、生产沼气后以沼气渣追肥等),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防止土壤退化。我国—些地方有焚烧秸秆的坏习惯,应该敦促其改正。
6.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在报纸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纸厂污染环境的报道。大量的污水把水体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两岸农田减产或绝收。生产纸张大部分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时造纸还要污染环境,所以节约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心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也许反面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半以上的造纸能源。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每年都要进口废纸,仅1996年就进口了137万吨。我们可以把学校和家中的旧报纸、旧课本、废纸片等集中起来,送往废品收购站。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还可以把废纸回收的好处告诉同学和父母,大家都来回收废纸。
7.少吃口香糖
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爱之处,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香糖的名气却开始臭了。原因很简单:口香糖入口时爽口,“出口”时却只会让人恶心。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后形成的残迹难以清除、难以降解,给环卫工作添了很多麻烦。在神圣的北京_场,口香糖残迹就像一摊摊鸡屎,搞不好还会粘在游人的鞋上。为了防止让口香糖残迹败坏形象,国外—些城市近年来开始制定法规,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比如在新加坡,胆敢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对口香糖消费采取什么限制措施,但任何一个关心环保的人都应该对口香糖说“不”,至少在吃口香糖时不要出口成“脏”。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的核心。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的生态功能,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功能相互关联,生态环境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保护要做到生态保护要求:
1、生态环境是一种生态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自然生态,是人与社会生产、生活的一个必需条件。生态功能既可以通过自己生态系统的有效的利用,又能通过社会生产、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的生态功能,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生产力与生活力。
2、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的健康,实现生态良性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要树立正确生态观、资源观、能源优先的生态观和人类的环境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3、加强绿色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绿色自然行为习惯。绿色文明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是保护环境的生命线。我们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公益性的生态保护环境,是为实现自然与人类生态的和谐协调发展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友好合作的必要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断的发展的过程,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保护环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力度。
4、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区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板报、广播、专栏、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国的重要地区、重要城市、重大产业、重点工业等重要生态环境状况。要组织居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知识。
5、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让居民明白“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6、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社区居委会要通过广播、墙报、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要在社区、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单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技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三、加强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
7、进一步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有效的污染物排放工作,加大排放监测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污染物污染物排放数据的收集。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实现污染物排放信息网络化,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
8、进一步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要加强对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有关污染物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政策的动态变化,及时准确地为我国排放污染物排放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股室负责人为组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党政办,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我局办公室主任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各项制度的落实、计划、总结、上报等工作。为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我局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一、建立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根据局的安排部署及我局工作实际,我局根据局的部署,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的范围,结合目标责任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个人。我局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局重要议事日程,将各股室的工作分解到具体科室,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得力。
二、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局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各股室,要求每位股室、科室负责人要把环境保护工作当作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做到不走过场。并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各科室;每月按季度对责任科室和个人进行考核、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对各股室的考核力度,促进责任的落实。
三、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及各项措施。
一)强化责任追究。
为使职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局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在局领导班子会议上,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局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各股室和个人。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做到了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并对任务进行考核,对未按照任务完成的股室和个人将进行处罚。
二)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职工宣传环保法规、保护环境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处理。
垃圾分类是我们的工作,为了有效地防止这项工作的过度处理和产生污染。在我办事处的各项管理中,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同时,加强了对生活垃圾的日常保洁,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确保我局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地清除垃圾中毒。我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实行了垃圾不乱扔、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原则,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确保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并按照省委省的要求,严格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保障我局生态环境安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我局职工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得到有效的处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坚持“以环保为先,建设美丽宜居环境”的主导思想,努力实现全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并将继续以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我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森林相当于地球的上“肺”,没有森林城市,没有生态文明,我们也不可能存在这世界。
首先,“森林城市”也就是绿色环境,这让人的印象是树本茂盛的一个城市,那么我心中的理想城市:蔚蓝的天空,有朵朵白云的点缀,宽广的道路有一辆辆低碳环保公交车的点缀,清撤的溪水,有一片片森林的点缀啊!草地是绿茵茵的蝴蝶在森林中翩翩起舞,这多么像一幅美伦美奂的画啊!这才是我理想森林城市!可是,眼前的是……
其次,现在的生态文明变化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清洁、安全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重点保护河流,水资源这些对象,还要保护大自然森林,还尽力要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工业企业的能源,水源等,都会污染排放,影响着人们的安全生活,所以工业企业要注意排成有计划的排放污染,这就是目前的大自然。
再次,我们没有森林,会产生气候异常,没有森林,会产生风沙的巨增,没有森林,会产生洪涝灾害,没有森林,会使大量的物种大量的灭绝,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所谓的生物多样性就会不断的减少,这些难道不是威胁到了人们的自然生活吗?所以我们要多参加植树造林,文明对待城市!植树中,自身体会植树的艰辛与快乐,有更多的是感动,正因为这是我们一辈子生活的城市与大自然。
最后,我们虽然无法阻止人们乱砍伐森林,但我们可以节约每一张纸,不用一次性筷子了;我们虽然无法阻止人们大量用水,但我们可以节约用水,将水循环利用;我们虽然无法阳止人们开一辆辆高端汽车,但我们可以低碳环保行走出行!绿色的家园,森林的城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就如夜晚的夜里,没有弯弯的月亮,闪烁的星星一起点缀的话,就是一片漆黑的,不能有那样美丽的星空夜晚,繁星点点!所以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多让工业企业的资源更好的去排放,人人少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
所以我们的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呢?人人都付出一点点。正所谓“城市是我家,护靠大家啊!”创建一个森林的城市,弘扬一个生态文明的城市啊!这样一来,这城市,何常不是森林城市,又何常不是生态文明的城市呢?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近年来,一直被我们视为“世外桃源”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环保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且不说农村环境涉及到的面积广,单是农村环境牵涉到的人员众多就是促使我们关心质疑问题的重要原因,更别提其对于整体地球环境以及整个国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影响。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农村生活生产垃圾数量急剧攀升。
第二,农村垃圾结构与城市的垃圾结构有着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村人口环保意识淡薄,处理垃圾的方式过于简单化,随地丢弃生活垃圾,或者是焚化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农村关于环保的管理体制严重缺失,农村环保工作无人管,放任自流自然造成环境恶化。再次,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增长多以乡镇企业拉动,而有些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以危害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废水、废弃的肆意排放,严重侵蚀着农村原本较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当今,农村生态游、乡村休闲游广为城里人喜爱,农村旅游业发展迅猛。但很多人在旅游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肆意破坏,导致城市垃圾流向农村。
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农村环保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大力普及环保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第二,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应用最新环保科技,回收利用不同类别的垃圾,减少固体垃圾的占地空间。
第三,国家加快农村环保的相关立法工作,以法律手段保护农村环境。
第四,政府要指导协调做好农村环保的管理工作,包农村环境的保护纳入到有效的管理体制中来。
第五,在开发农村旅游时注意环境保护,切忌过度开发,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损害长期。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_,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笔者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人问“21世纪什么最贵?”电影桥段中答案是“人才”。我想大家对这并不陌生。人才确实重要,但是一直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打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国家乃至这个地球,发展中带来的负面效应,资源、能源、环境这些越来越阻碍我们进步的步伐,不,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环境、自然的规律,资源的锐减,能源的紧缺,环境的破坏,自然规律的更张,这一些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始终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是未来国家乃至全球共同的建设目标,因为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我们“真爱自然,保护生态”。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保护好各种资源,珍惜资源。要科学发展,科学利用,集约高效利用。二是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开发与治理并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提高各方面资源开发能力。开发新能源,才能永不落后,细水长流,同时要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还是调整产业布局、机构,最后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今年,x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__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__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政府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10篇》相关文档: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09-01
最新 公安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精品09-01
精选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4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例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三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