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为孩子开辟一块快乐的土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小学教师教学随笔优秀范文四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篇一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班陆续来了许多的新的小朋友。新入园的小朋友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是常事。我们做老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各种方法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宣宣是小班的一个小朋友,前几天刚刚入园,刚来时还不哭,可这几天每天早上进园总是啼哭不止,妈妈早上送她时,他就不停的说:“妈妈早来接我,妈妈早来啊。”可妈妈刚走,她就会边哭边不停的说:“妈妈怎么还不来啊?妈妈什么时候来啊?你送我回家吧。“不管我们怎么哄她也没有效果,这几天我一直为这事烦扰着。
那天早上,我怕宣宣来幼儿园哭闹,特意早早的等在门口,远远地看见轩轩妈妈抱着宣宣走进了,我还没等宣宣反应过来,就抱过来对他说:“宣宣来了,今天萱萱真棒,不哭了,老师真高兴啊!”没想到宣宣听了眼睛一直看着我竟没有哭。我高兴地一边抱着她一边暗示妈妈快走。这时张老师也过来夸奖宣宣,“宣宣今天太棒了,上幼儿园都不哭了,我要奖励宣宣小红花”。
走进教室,我和马老师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宣宣,还立刻发了小红花给她。看宣宣的表情好像很害羞,但也很自豪。接连几天我都是等在门口,一见宣宣就说:“宣宣真棒,真的长大了。”果然宣宣入园很少哭了,妈妈也高兴的对我说:“还是老师有办法,以前他 在家说的好好地,可是到了幼儿园还是照样哭,现在变了,不再讨厌上幼儿园了。”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孩子需要鼓励和表扬,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的力量很大,我们不妨多用。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篇二
第一次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思想上一直以为《品德与社会》还不好教吗?结果一接触到教材才发现这门学科不简单。现在的品社课已经不仅仅是有关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还包含有大量关于社会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其中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人种有不同》时,就遇到了不少难题。
虽说世界人种有不同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归结到知识教学的高度就不容易了。上课时我首先通过谈话交流,让学生从感性上谈一谈自己对各种不同人种地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谈到了自己知道的不同人种,但对人种的特征归纳不全。在这里,我具体引导同学认识了每一类人种体质形态特征,并联系到气候环境、分布地域、人口数量等其他方面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时遇到这样几处难题颇为有意义,很值得讨论:
问题一:教材中是把世界人口分为白色、黄色、黑色三大人种,有的同学提出还有棕色人种,从而对人口分类产生疑问;
问题二:世界三大人种中哪种人口最多?因为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所以学生普遍认为黄种人人口最多;
问题三:世界各国分别是以什么人种为主,尤其是号称“世界人种博物馆”的印度主要是什么人种?印度不同人种的地理分布是什么?
通过问题的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篇三
笔算教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我国学生计算能力之强是举世瞩目的。但是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笔算教学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反对过分的训练,反对繁杂的题目已成为国际性的共识。但反对过分的笔算,并不是不要笔算。笔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课程教材在这方面的改革是显著的,除了较好地落实大纲精简繁难计算的要求外,还把教学的重点放到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算理上。理解算理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计算教学要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最终形成计算技能。《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就是典型的一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对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除法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格式,并且是在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学的,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和呈现装饰校园的情境,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重视教具的辅助作用,借助小棒来理解竖式。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时不能脱离实际,想方设法的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如:计算48÷4时,(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48÷4也就是把48根小棒(4捆和8根)平均分成4份。先把4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捆(10),结合分的过程,师在竖式的十位上商1,并重点讨论了“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进一步明确了算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竖式。再把散的8根也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根,引导学生在竖式的个位上商2,加起来共分得12根,所以 48÷4=12。(师指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4”分完后,能不能马上就写余数0?(不能,因为散的8根还没分完)帮助学生弄清中间过程中的0为什么可以不写,所以接着就该把8移下来再进行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根。(师指商个位上的“2”)
这一活动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操作,使学生明确算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笔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格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必要的。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能计算的部分算出来,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采用把竖式的写法和小棒的分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总之,让学生明白算理是数学教学根本,更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算理,使他们今后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法。
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二年级时学的笔算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温故而知新,将前面的旧知识与现在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并正确计算,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起来不太容易,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而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所以练习题的设计围绕本课教学的重点,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比较笔算中的不同之处,突出强调有余数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篇四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下: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究。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2020优秀范文四篇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优秀范文四篇》相关文档:
小学教师传帮带心得体会【5篇】09-04
语文小学教师工作心得总结范文5篇09-04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09-04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09-04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15篇09-04
小学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5篇)09-04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09-04
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通用15篇09-04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5篇)09-04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通用6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