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时间:23-07-12 网友

行政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的管理活动。

2、我们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

第二章

1、行政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内部条件)。

2、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定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3、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民主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2)民族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的体制;

3)民族环境制约着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

4)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

5)中国的民族环境对政府行政系统的影响。

4、为了使宗教信仰自由真正得到保障(为了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必须做到:

1)实行政教分离;

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3)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4)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第三章

1、行政职能的特点: 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3、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重点:

1)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3)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4)理顺政府部门之间关系,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第四章

1、政府行政组织的机构类型: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

2、编制管理的意义:

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

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

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

3、编制管理的原则:精简原则;统一原则;编制立法原则。

4、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

第五章

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

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首先取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

2)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及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高效领导体制;

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在各层领导集团内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4)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起来;

5)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做到合理放权。

2、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第六章

1、人事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招聘、调配、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2、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2)强调政治中立;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4)实行功绩制原则;

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不搞政治中立;

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

3)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第七章

1、公共预算包括三种基本功能: 控制、计划、管理。

2、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主要有: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

3、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

2)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

3)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第八章

1、行政信息:行政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在依法行政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以及制作或获取信息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资源和信息化管理 体制。

2、行政信息公开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不收费原则、责任原则

第九章

1、政策方案形成,制订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信息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预见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第十章

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市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管理活动。

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主体的权威性、对象的复杂性、传播的优越性、目标的独特性

3、在行政协调的不同模式中,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全局、坚持分层运作、坚持动态协调、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

第十一章

1、行政伦理的功能:中介功能、规范与约束功能、教育与塑造功能、保证与激励功能、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2、行政组织伦理的基本内涵:

1)程序公正的基本准则;

2)民主责任的伦理导向;

3)行政组织信任。

3、行政人员伦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德与公德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

4、“责任”于政治组织和行政人员的重要意义:

1)责任与民主:满足政治权威和公民的需要;

2)责任与效率:正规控制与绩效管理;

3)责任与道德:伦理价值和法律程序在提高道德标准上的作用;

4)政府各层面的交叉责任:全球化和非集权化。

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

5、外部控制的优点: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确立刚性标准。

6、外部控制的缺点:法制的普遍性必然不能解决特殊问题,只能解决一般问题。

7、内部控制的优点:内部控制的优点是双重的,在法律制度缺位、酌情处理事务的情况下它能发挥作用,在法律制度存在的情况下它也能够发挥作用。

8、内部控制的缺点: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很难就公共行政人员应采取哪一种价值观的问题达成共识。

第十二章

1、 行政治法含义:行政治法就是行政组织结构法制、行政职权法治和行政行为法治的总称。

2、 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

1) 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

2) 把公共部门视为一种能够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

3) 注意建立明确的行政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

4) 把行政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

5) 重视行政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利于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提高效率。

3、 行政立法:指政府行政机关为了执行宪法和法律,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制定有关公共行政事务或与公共行政活动有关的事务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4、 我国的政府行政立法包括了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两个方面。

5、 职权立法: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据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职权所进行的立法。

第十三章

1、 行政监督: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2、 行政监督体系: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多元的监督主体在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的任务和权限划分体系。

3、 行政监督的内容:

1) 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2) 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3) 监督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

4) 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

4、 在中国,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有一般监督、专门监督和特种监督三种基本形式。

5、 一般监督:指基于组织层级和隶属关系,上下级行政管理机关之间、同级行政管理机关之间以及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自身或所属公务员进行的监督活动。

6、 专门监督:专门监督指在行政管理主体内部设置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

7、 行政复议: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8、 特种监督:指在行政管理主体内部依法实行的针对某种专门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专业性的监督,如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等。

9、 行政管理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

10、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措施:

1)强化监督机构的动力机制;

2)建立行政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3)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法律机制;

4)强化人大监督机制;

5)完善新闻舆论和公民监督制约机制。

第十四章

1、 公共危机与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危机是 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众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非常事态。

2、 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1)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定、健全预案体系;

3)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

4)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

5)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3、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报告;

2)先期处置;

3)应急响应;

4)指挥与协调;

5)应急结束。

4、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恢复与重建、调整与评估、学习与改进。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政府绩效是指各级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效益。

第十七章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1)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2)行政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3)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行政管理》相关文档:

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篇09-12

行政管理实习计划范文(5篇)09-12

2022行政管理年度工作计划(精选5篇)09-12

行政管理方案设计范文3篇09-12

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精选12篇)09-12

行政管理的自我鉴定(通用6篇)09-17

行政管理实习自我鉴定09-17

行政管理大学生实习自我鉴定09-17

行政管理毕业自我鉴定(精选5篇)09-17

行政管理自我鉴定范文汇总8篇09-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