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一)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 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 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个人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 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 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 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 不在 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 而应当 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 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 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 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 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
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 “活” 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
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 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 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 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
“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
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
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 采用 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 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
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 关键的环 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
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 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 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 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 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 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 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 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 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 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 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 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 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 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 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二)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 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 培训的要求,开展校本培 训成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模式。
一年来,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 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
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 向而努力。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对我触动很深:
一、对“主题式学习”的学习和研究
我比较认真地学习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对其 中谈到的学习主题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多种途径研究了 “主题式学 习”,并在新课程《品德与社会》课中进行了探索。
所谓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 )是指学生围绕一 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 )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 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
主题式学习具有“主题集中,组织良构,利于探究”的特点, 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这门新课程中引入主题式学习,有利于学生 自主,探究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的效果,进而有利于 新课程的各项目标的达到。
“主题式学习”在教学的组织上有其特殊的要求。教学组织的 成败直接关系着整个“主题式学习”的成败。由于“主题式学习”不 再是单一的某学科或是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因此合作也必然成了 “主 题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半开放式”的分小 组学习,即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 然后由学 生选择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小组研究的题目 可以重复,每个题目往往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 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由于我执教的是同年级的两个班, 所以我还经常鼓励跨班级合作,起 到了较好的效果。
止匕外,我觉得在“主题式学习”中,作为教师更多地起到了 “组 织者”、“设计者”、“指导者”的作用。由于《品德与社会》的内容具 有综合性、活动性、跨学科的特点,单单依靠学生的个人能力将很难 完成整个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应加强学生合作的指导。 如分工应充分 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等。
此外,我觉得“主题式学习”的学习主题和内容的确定,首先 是要用好引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一一教材, 再是要确定好学习主题 范畴下的内容一一研究题目。“主题式学习”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实践 活动”主题式学习”的评价手段可以是建立资源库。
我想“主题式学习”作为走向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之一,毕竟是 信息时代的产物,又服务于这个时代。它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最重 要的学习方式。它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中走出来,从禁锢的教室中走 出来,在时代的大熔炉中学习和成长。它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 生活》的教学中还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恰当地在《品 德与社会》课中开展“主题式学习”,定能充分利用品德课的学习资 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创造性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 亲身参与和主观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使学生获得 新知,提高能力,在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理解的基础上逐步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品德与 社会性发展。
二、案例撰写和教育叙事的研究
以前,我科研不太感兴趣,对如何撰写案例感到困惑,对如何 反思小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感到很迷茫。 通过这些方面的校本培 训,我深受启发。我开始尝试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记得萧伯纳曾 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 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互相交流,那么 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根据自己在课 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疑惑或闪光点,写教学随笔,以反思自己 的教学情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 研究探讨形成问题 的原因,然后同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面对疑难问题和困 惑。我仿佛有了学习、进修的动力。其他老师也大抵如此。学期末, 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就在我们老师们间竞相传阅,一个个富有 启迪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茅塞顿开,一句句课改语录沁人心脾。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
以前我可谓是个“机盲”,经过多次的以新课程为载体的现代教 育技术培训,现在,我能够使用学校的论坛了,能够制作较为精美的 课件了,能够进行简单的网页制作了,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恰当的处 理了。我仿佛变得离不开电脑了。听课时带着它,上课是要用它,办 公时也需要它。我深切地体会到校本培训切切实实地给老师们提供了 帮助和指导。
总之,我校以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核心,根据教 师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来设计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 涵盖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领域,培训形式也是丰富多彩。通 过校本培训,我觉得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成长,在发展,在今后 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实践。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三) 参加这次xx市教导主任课程开
发主题培训之前,我一直在心里想:课程开发,这应该是学校决策层 和学校教科室的工作吧?和教导处有什么关系呢?课程开发, 到底有
什么意义?两天的培训,聆听了三位专家的一系列报告,我了解到我 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新课程和校本课 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一、关于“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 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 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 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 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 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 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例如:我校编写的省校本教 材《我爱越剧》,就是根据地域特点和地方特色开发的,充分利用了 学校部分老师擅长越剧演唱的特长, 在学生中普及越剧知识,学唱经 典的越剧选段。原来,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是大势所趋。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 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 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 扩展自己的知识 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 教学内容从过去的 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 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 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三、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1、校本课程并不神秘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 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 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
“实工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 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 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 不是高不可攀的。
2、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能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 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 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所以教师 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 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 开发过程本身。
3、课程观念亦能得到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 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 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 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 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 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 解决的问题。
4、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 提高
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 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5、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
课程开发是一个新事物,很多教师对这一新事物缺乏认识,在 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是课程开发走向
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 很肤浅,但我相信,只要我怀揣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
在以后的工作中,定会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
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档: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09-01
最新 公安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精品09-01
精选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4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例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三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