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年味作文(精选46篇)

时间:23-06-18 网友
  • 相关推荐
追寻年味作文

追寻年味作文(精选4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追寻年味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寻年味作文 篇1

奶奶说:“年味是家人团聚。”妈妈说:“年味是锅几里翻腾的水饺。”妹妹说:“年味是穿漂亮的新衣服。”而我说——

年味是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早上,无论前一夜兴奋到多晚,我总是提前准备笔墨纸砚,瞄准字帖上一幅幅别出心裁的对联,认认真真地练习,争取将一笔一划都勾勒成新年完美的样子。大红色的长条宣纸,烫着鎏金底纹,流畅的字体方显大气和恢弘,远观能震撼到瞳孔。换用一只更粗的毛笔,龙飞凤舞地写下“福”字,预示着今年的福到了!最后,在妈妈指挥下,爸爸将去年的旧对联撕下来换上新联,一左一右美观对称,遥相呼应。在我看来,过年的感觉蕴含其中。

年味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过年不放炮,简直索然无味!虽然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部分商贩不再摆摊,我们还是买了梦寐以求的鞭炮!挂一串在门前,听着响亮的声音刺透空气,心中的烦恼郁闷顿时解除,意味着挣脱过去的牵绊,开始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堵上双耳,夹紧胳膊,脸上止不住地溢满笑容,在“地老鼠”的左右攻势下慌忙逃窜,心灵好似也穿越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我觉着,过年的心情荡漾左右。

年味是春风传讯红包来。

见了亲情朋友,长辈老师,少不得拱拱手道声平安拜个年,他们也自不会亏待了我们,封给孩子们一人一个鼓囊囊的大红包。最欢喜的莫过于串门,许久没见的家人总会关切地问我辛苦与否,给我抓一大把瓜子和糖,哭劝妈妈无视掉我的蛀牙,更重要的是,他们总会交代妈妈:不要没收了孩子的压岁钱,只要他们自己花了,新的一年才能学业有成。这样我便能喜滋滋地手下来。在我想来,过年的神采飞扬在内。

最重要的年味还是亲人相知相守,彼此祝愿。在新的一年中,少一点争执,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任性,多一点体贴……爱之甜,是以年为也。

追寻年味作文 篇2

新年万象更新,人人欢乐喜庆。当然少不了年的味道了。在老家,我便展开了寻找年味的行动。

我的老家,一个从山区逐渐变成繁华的城市,年的味道,自然离不开特色食品了——酥角。

准备好芝麻、花生、白糖和饺子皮,我卷起袖子,生好火,擦干锅铲,做好一副上战场的样子。我往锅里倒芝麻,调好恰当火候,开始炒芝麻了。一铲、一翻、一推,熟练的手法把芝麻弄得头晕目眩,不一会儿就受不了开始“噼啦噼啦”地抗议了,我从容地再炒两下,一股香味钻进鼻子,嗯,好香!我把芝麻装到一个碗里,便又把花生扔下去开始爆炒。瞧,它们像一个个小姑娘,脸由粉转到红最后到深红,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年味是跳着来的,它带来了动力。再过几分钟,它们便开始变成乳白色了,仿佛被我的熟练手法吓到,脸都吓白了,“噼里啪啦”的好不热闹!再过一会,我把它们装到碟子里,等它们冷却了,我端着它们走到水槽边,一抛、一吹、一接,我似乎可以听见姑娘们的惊叫,真是震耳欲聋、连绵不断啊!来回几次便把原本红里透白的花生变得白花花的,还带有香味。最后我把花生用搅拌机打成粉,与芝麻、白糖混在一起,搅拌均匀,第一步工程就完美落幕了!

第二步包油角时,我拿一个饺子皮往手心一摊,用勺子舀半勺馅往皮中间一倒,用手指沾一点水在饺子皮边缘画一圈,一托、一捏,一个油角就诞生了,配上美丽的花边,真好看。一个个如穿着舞裙的姑娘,在“舞台”上尽情地跳着舞,让我怎忍心放她们下油锅?但最终给我还是将她们放进了滚烫的油锅里,她们如小鱼般在油里翻腾,最后仿佛是鲤鱼跃龙门,成了金黄的鱼。此时,香味四处飘散,引来了爸爸妈妈的目光和胃口,有说有笑的,厨房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一家人在一起分享快乐,吃着特色小吃不正是最浓郁的年味吗?

追寻年味作文 篇3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好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好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够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好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追寻年味作文 篇4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够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够“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够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好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追寻年味作文 篇5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好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好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好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够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好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追寻年味作文 篇6

“年味在哪里呀,年味在那里?年味就在热闹的大街里。”哼着轻快的歌儿,我、妈妈和小姨漫步在人潮汹涌的西湖花街里,寻找着属于广州那独特的年味。

虽然是花市开启的第一天,但整条大街上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似被一张大红色幕布包裹着的花街,到处张灯结彩。街道两旁郁郁葱葱的大树上,垂下了火红色的流苏灯饰,就那样直直地落进我的心里,泛起一片愉悦的涟漪。举目望去,目光所到之处都是如火焰般炽热的红色。浓烈的年味令我的脸颊上也不禁爬上了一抹如霞般的淡粉色,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们的脚步在缓慢移动,就像是浓稠的蜂蜜,不经意地缓慢流动着。

目光在街道中夹的那一排排红色摊位里流连。娇艳的玫瑰、金灿灿的“五代同堂”、香气扑鼻的百合花,还有翩翩欲飞的蝴蝶兰,让我目不暇接;如火般的红色、如霞般的粉色和生命的绿色,也在同一时间闯入我的视线。此刻的我仿佛站在一条无尽的“五彩花河”旁,鼻息间满满的都是温暖而浓烈的年味。

忽然,我的目光被一个小摊位里的玩意儿给吸引住了。不同于附近摊位所卖的花儿,这家店卖的居然是手工制作的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古代人物和粤剧玩偶。有如花似玉的貂蝉,有能文能武的文武生,也有清秀英俊的小生。而摊位里排放得最多的便是猴年的代表——孙悟空了!只见那孙悟空的身上穿着一件大红色的贺服装,两只小手在身前轻轻地握拳,头上也带着一顶小巧的红色发冠。乍一眼看过去,那满身火红年味的孙悟空仿佛在说:“恭喜发财!”

继续往前走,目光从喧闹的大街上挪开,不经意间望向了一条由大街通往内街的小巷子。虽然巷子口里外面喧闹的大街不过短短几米,但却像是另一个清静的世界般。没有那到处红红火火的喜庆装饰,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嘈杂的谈话声。只有那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门边贴着喜庆的对联和倒“福”字,门前也放着棵矮墩墩的桔子。微风吹拂间,我似乎闻到了那一抹抹淡淡的年糕味儿,携带着屋里暖暖的温情和年味,缓缓吹入我的心间。

这一天,我在花街上寻找到了不同的“年味”:有红红火火的年味,有沁人心脾的年味,也有温暖心扉的年味。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年味无处不在!

追寻年味作文 篇7

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年味”,是王安石耳边的爆竹噼啪,嘴里地屠苏酒香;在“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中,“年味”,是林伯渠眼里的通宵灯火,欣赏的欣喜欲狂;在“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中,“年味”是孟浩然邻近的万家灯火,梦里的思乡苦楚……然而在现代,繁忙的生活节奏,手机的“无穷诱惑”,传统文化的遗忘及失传,令我们身边的“年味”渐渐变淡……今天,我和妈妈便踏上了寻找“年味”的旅途。

“哎呀,在吗还没到啊?”我望着眼前“九曲十八弯”的城中村巷路,禁不住劳累长叹一声。妈妈笑道:“就你这点耐力可不行,就快啦!”我们穿过几条狭窄的巷道,踏过几阶陈旧的石阶,终于,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蒸腾的高饼香,响亮的叫卖嗓,拥挤的人群旁商铺多热闹……“到了!”妈妈对我笑笑,“这就是城中村集市!”喧哗而热闹的人群,把“年味”送进我的耳里。

走在街上,热闹非凡。东张西望的我被琳琅满目的商铺挽留住了目光。每一条“长龙”尽头都藏着诱人无比的美食:有两角弯弯身子鼓的油角,如小艇般在油里畅泳;有个子大大肚空空的煎堆,鼓着腮帮向你打招呼;有肤色金黄又苗条的糖环,像圆镜般优雅味道香……在这些勾得人食指大动的美食后,是一位位经验丰富、心灵手巧的糕点师傅。在油角摊前,我对一位阿姨包油角、炸油角的功夫佩服的五体投地:阿姨极娴熟地左右分工,一手摊皮,一手挖馅,把馅极快地填进皮里后立马蘸水在指尖,一画,一捏,那油角便像个圆鼓鼓的半圆月儿,可爱极了。阿姨最后叠交双手,轻快熟练地在角边打成对儿的小褶子,再把手在锅边一摊,油角噗通一声落在油里,笨拙地打了个挺,溅起了一咕噜油泡泡。一时半会儿,阿姨突然抄起锅勺,一把兜起油中畅泳的油角们,时机正准,油角炸得金黄发亮,像镀了金一般惹人喜爱。“油角,油角,吃了笑口常开哟!”年味像阵风,拂过我的鼻尖,带来一阵香甜;年味像焰火,映入我的眼帘,爆发阵阵精彩;年味像蜜糖,化在我的舌尖,化作阵阵甘甜……我想,我已找到了“年味”。

今天过后,我更珍重这“年味”了。因为我明白:“年味”就是爱,而爱,温暖包容所有人的心。

追寻年味作文 篇8

时光在静静地流逝着,似乎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它而变化着,但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会发现总有一些是不会改变的,就像年味,它如同那涓涓细流,流过更替的时代,流进我们的心坎。那种味道,从开始到现在,从未改变。

谈起年味,爷爷当然是最有发言权的。我经常缠着爷爷问那时的情景。爷爷的那个时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他们的年依旧过得有姿有彩。大年三十,也就是年味最重的那一天,家里的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嗑着西瓜子,兴致勃勃地谈着旧岁和新年。他们会谈到对新生活的憧憬,会谈到一家人对平平安安的企求。那时没有电视机,小孩儿晚上早早睡了,但到零点时又会被大人叫起来,浑身上下被打扮一新,一起到火场上放爆竹,回去后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然后便会兴冲冲地接过长辈们给的红包——几张红纸包的压岁钱,虽然只有几角钱,但也足够让孩子们开心几天几夜了。

等到了爸爸小时候,改革开放正招着手向大家走来。每当除夕那天,大人会把家中的鱼、肉都拿出来,小孩子也能穿上已将盼望已久的新衣服,这对平时吃粗茶淡饭、很少有新衣服穿的爸爸来说是多么期盼啊!那天,爸爸会帮着爷爷奶奶炸肉圆、做煎饺。爷爷奶奶先用饺子皮和肉馅把饺子包好,一个个排列整齐后,将它们投进烧得滚烫的油里,“刺啦啦”,饺子在油中翻滚着,腾起阵阵诱人的年味,这些平时都吃不到的东西,往往让人垂涎欲滴,几欲偷吃。在饭桌上,大人们会谈谈近来各自的情况,谈谈工资的增长,谈着开始变得富裕的生活,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家里那台已是老古董的黑白电视机,虽然它信号不是很好,但那时可是快乐的源泉——可以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时过境迁,现在的除夕,从一大早,耳边就会想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过年的喜悦一下涌上心头。夜晚的烟花更是美妙绝伦,绽放时如满天星宿,照亮了神州大地。无数条短信首先插了翅膀,第一时间为亲人朋友送去了暖暖的祝福。晚上的一顿年夜饭,可谓是大团圆,亲戚们都从百忙中赶了回来。虽然现在每一天都像在过年一样,吃得好、穿得好,但这种合家团圆的热烈气氛是平时都不能感受到的。浸泡在亲人和朋友温暖的关心和问候中,这种年味,真是幸福!晚饭后,人们习惯性地坐在客厅里,谈论着近来的房价,谈论着新时代的高新技术,谈论着现在富庶的生活,谈论着当前各种富民政策。人们说着,笑着,平时忙碌的烦恼、工作的压力,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不可或缺的,总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机早就换过几代了,超大的液晶屏幕,超清楚的电视画面,不能不说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为我们的年增色不少。晚上八点整,随着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舞台帷幕的缓缓拉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几位风姿绰约的节目主持人。歌舞、魔术、杂技接踵而至,令我们叹为观止。最激动时刻的莫过于我们踏着新年的钟声,带着对未来的展望,昂首步入了新的一年。

人们总说年味淡了,年味淡了。其实年味依旧。无论是古是今,是贫是富,人们对过去的思考、总结,对新一年的和平幸福、对亲人团聚的企盼并没有变,变得只是年的形式,变的只是社会和时代。

年味从远古,缓缓流至今。那种味道,不曾改变。

追寻年味作文 篇9

春节快到了!

街上的树上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祝全国人民平安回家,新年快乐。”家家户户挂着高高的红灯笼,葱郁茂密的草丛里插着一捆捆彩旗。红、黄、蓝、粉、绿、还有灯笼中间的灯泡每天晚上都会亮,就像半夜里几颗璀璨的珍珠。它是幸福和团圆的代表。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志在使家家富,志在创业辉煌。”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开灯吗?有一个传说,每年除夕,天上的祖先都会降落在地球上,看看人们是如何度过新年的。三天不能扫地,因为人家怕弄脏祖宗的衣服。很多小伙伴都上街买鞭炮,准备好了就放。撞车了,撞车了!一直响。过年太好玩了,要放烟花,我让我妈陪我去大街上买。我们买了喜羊羊,甩枪之类的。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就和妈妈一起仰望天空!“砰、砰、砰、”听起来像是打鼓。我,我们俩都笑得很开心!它也像一朵美丽的花,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看一朵粉红色的百合,一朵黄色的菊花和一朵红色的玫瑰."我说。妈妈点点头,没说话。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在春节燃放鞭炮吗?因为古代有个妖怪叫年,极其恶毒。除夕夜,人下去吃人,人逃。有一个老人告诉了老妇人。我最怕火光和鞭炮。最后,人们放鞭炮赶走年。

过年的时候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挂红色的祝福,挂中国结。新年一过,人们就会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挂灯笼,跟亲戚朋友打招呼,很搞笑。

喜欢过年,喜欢放鞭炮!我喜欢听08年的故事,我更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追寻年味作文 篇10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诵读起这首诗,于是我就知:年要来了。

那天,我和爸爸去盐城的“水街”游玩,刚一进去,一阵阵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再定睛一看,原来是舞狮舞龙,那个个活灵活现,有猛烈的大狮子,还有几只怯弱的小狮子。再一直向前走,有位红衣妙龄女郎正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她将一张扑克变成了一堆扑克,接着她又将空手用扇子扇出了彩花,各种各样的魔术,她随机应变,让围观的人看得目不暇接。我和爸爸再向前走十多米远,有一个淮剧亭,观众把亭子围得水泄不通,台上的淮剧演员们字正腔圆地把一篇篇剧文演绎得感心动腑,淋漓尽致。我和爸爸看了一段后再转身,那雕龙画柱的仿古楼宇、木桥、小河……于是,那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的美妙诗句,仿佛在此得以情景交融的印证,我不禁大呼“这边风景独好”!

我们顺着人流再向前移动,路边的各式小吃一下子挑起了我的味蕾,那一个个棉花糖,有的似白云,有的似小羊,各种各样。那北京冰糖葫芦,吃起来甜里带酸,每只山楂都很饱满,让人垂涎欲滴。当然,也有让人舍不得吃的,那就是——糖画。做糖画的那个老爷爷年纪应有70几岁了,他的手艺很高超,各样的东西都能画出来,而且栩栩如生,使我对这如此传神的民间手艺大为赞叹!

一路上,游玩的人们身着新衣服,手里拿着泡泡水,每个泡泡都记录着一幕幕精彩的瞬间。提在手里的包,里面应该装的不仅仅是好礼物,更是浓浓的年……

我和爸爸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杆上都挂满了一对对红红的大灯笼,华灯初放时路上一片繁华,车水马龙里掩映出一片火树银花……此情此景,我寻到了年味,并且是浓浓满满的年味……

追寻年味作文 篇11

不知不觉中,又将迎来一个新年,大街小巷里都在诉说着喜庆。但是,从小时候盼过年可以穿新衣、得红包到现在的盼过年可以有假期、无疲惫,总觉得现在春节的年味渐渐淡了,那么,年味去哪儿了呢?

腊月十几,妈妈和奶奶邀到邻居阿姨一起包馒头,三个女人环坐在桌子边谈笑风生,手上的动作却一刻也没停,时不时还批评一下“窃取”面团的小手,但面上的笑容却出卖了她们。看吧,年味就藏在她们的身后,可不一会儿年味就溜了。

除夕夜,烟花四散,热闹非凡。吃完了晚饭,侄子嚷嚷着要放烟花,我就知道,不然平时都比我们慢个十来分钟的他,今天怎么会这么快完成他那艰巨的吃饭任务呢,果然,做事还是需要动力的。不一会儿,烟花炮竹都被侄子拖了出来,爸爸点燃了烟花,“嘭”的一声在天上炸开了花,五彩缤纷的煞是好看,年味似乎就藏在这烟花里,东一家,西一家的乱串门,可稍不留神就又看不见它了。

放完烟花后的重头戏便是红包了,已经年近28的哥哥似乎比我还激动:“丫头,快准备好,爸爸发红包啦!”说完还故作认真的擦了擦手,这模样让我不禁捧腹大笑,很快,爸爸拿着红包从卧室里出来了,先是给我,我双手伸出,像是在接受神圣的事物般,可不是神圣吗?你看,年味这会儿溜进了红包里,似在帮我数数有几张红票票。

拿完红包后,哥哥招呼全家打麻将,而我们小孩子就是凑一块看电视,一会儿从我们这爆出因喜剧效果而夸张的笑声,一会儿从爸爸他们那爆出哥哥调节气氛的幽默笑声,房间里一片温馨景象。年味似乎被我们团聚的快乐吸引住了,安分的待在这儿,不再乱窜。

年味,终于让我逮着你了!

追寻年味作文 篇12

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人们却感到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民俗文化逐步遗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重要原因。走,跟着杭州市濮家小学四(5)中队的喜气洋洋小队去千年古镇——塘栖,访民俗、寻年味。

一踏进广济桥边标有“古镇年味节”的大红“牌坊门楼”,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串串的大红灯笼。红红的灯笼,映红了人们的脸,瞧,我们站在这里合影,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下了广济桥,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年货琳琅满目:汇昌米糕、粢毛肉圆、粽子、镬糍、梅花糕、臭豆腐……我们不仅大饱眼福,口福更是不浅。最吸引人的要数老火灶打年糕了。高高的老火灶上,炊烟袅袅,米香弥漫。用这个灶头蒸出来的年糕又黏又紧,咬在嘴里软而不松,有弹性却不粘牙,好吃得不得了。

刚出锅的米团,还冒着热气,一位爷爷挥着大木槌,不停地给米团翻身。

看着爷爷的动作这么轻盈、熟练,我们也手痒痒了,想试试。一拿,才知道大木槌是这么沉重,我们四个小伙子一起来也很费劲,爷爷太了不起了!

经过千锤万击的年糕到了案板上,爷爷把年糕搓成长长的椭圆形,用一根细绳将年糕切成了馒头状,太神奇了。

接下来开始捏年糕,爷爷先把年糕切出两块薄片,捏成圆形,黏在小方块的年糕上,用红颜料一抹,真没想到,爷爷那双粗糙的手,一转眼工夫竟能捏出如此好看的元宝。

我们队员们也来体验用细绳切年糕、动手捏年糕,跟着爷爷学做元宝。

爷爷还告诉我们,打年糕是中国古老的年俗,寓意着年年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古镇浓浓的年味,你感受到了吗?

追寻年味作文 篇13

过年了,我和父母回了老家。湖南天冷,每天都要套上厚厚的衣服。哈出的气在空中形成漂亮的白色的热雾。

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回来的人少,家里就好像这天气冷冷清清的。父亲拉起我的手,悄悄地跟我说,“走,我们去找年味。”

年味?我眨了眨眼睛,问他,“什么是年味?”父亲回答,“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个头。

晚上,奶奶招呼我们来包饺子。我欣然同意了,站在一旁跃跃欲试。堂姐的任务是擀面团,她将已经处理过的面团揉好,切成一段一段的,将这些面段小心放在旁边的盆子里,留下最后一段。她把那条面段又切成了几块小面团,将这些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均匀的圆薄片。这最后的圆薄片,就是用来包饺子的皮啦。

堂姐擀出一张皮,我便拿走一张包饺子。我用汤匙在碗里舀出一团肉馅,放在手中平摊的饺子皮中间。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在饺子的边边捏出花边,还注意要捏紧,防止下油锅时饺子皮被水冲开,肉馅掉出来。

我做得正津津有味,突然脸上被人摸了一把,然后听到有人在吃吃地偷笑。我抬起头来,看见对面的堂姐一张脸憋的通红,风铃般的清脆的笑声从嘴角泄出。

奶奶也很乐,“小花猫。”我照了照桌上的镜子,我的脸颊上多了三道白色粉迹,看样子真像个小花猫。“看我的。”我拍了拍堂姐的脸,手上的面粉都往她脸上跑了。她也变成了一只小花猫。我们互相看着对方,都笑出了声。

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现在感觉很快乐,也很幸福。我想,这便是父亲所说的年味吧。

追寻年味作文 篇1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年的步伐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年味也在大街小巷里绵延起来——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预备年夜饭的香味也从各家窗子里冒了出来,回乡探亲的人更是数不甚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一到除夕夜便出来祸害生灵,残害万物,百姓们苦不堪言。后来,一个老奶奶为了帮助人们,用鲜艳的红纸和燃烧的爆竹吓走了年。于是,人们便在除夕夜时守岁,放鞭炮。这便是春节的由来。

大年三十是春节里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家人团聚,吃团圆饭。鱼,肉,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到的回报都体现在这桌团圆饭上了,寓意劳有所得,也有对过去一年的圆满结束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人们在餐桌上互相给亲人敬酒,祝福,希望对方新的一年健健康康,事事顺心。年味浓的不是餐桌上的大鱼大肉,而是亲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关心,亲情。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吃完年夜饭,人们晚上照例看春晚,守岁。待到半夜十二点,便放鞭炮驱赶年兽。小孩子也会玩烟花,同乐乐。年味也就在那转瞬即逝的烟花里。大年三十以后,人们便都会出门探亲,走亲访友,给红包。这即是对亲友的一种关切,也是一种对过去一年的汇报。

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年味的眼睛。年味说浓也浓,说淡也淡。年味就藏在那一声声的祝福中,躲在灿烂的烟花里,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追寻年味作文 篇15

小年这天,我们离开城市,来到农村姑姑家,寻年的味道。

过年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进门,便闻到浓浓粽叶香。于是,我立即跑去包粽子。拿一张粽叶,看看哪面的粗糙,要把粗糙的一面折在外。我把叶子卷成一个漏斗形,又在漏斗底下面折一个角,防止米漏出。折好,我抓一把米做底,放入一些梅干菜,又放两块肉,一肥一瘦更美味,再盖上米。之后就把粽叶尾部折起盖到“漏斗”上,压实挤紧,折出角来,最后用绳子捆紧,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粽子下锅加满水,闷煮两三小时,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闻一闻,可真香。妈妈给我剥了一个。真是好吃,自己包的就是不一样。

吃完粽子后,我们便开始做年糖。姑姑准备了一大筐的霜米、粉丝、芝麻、花生等,打了一大盆的鸡蛋面。全部材料用油炸过后,只见大厨外婆拿着一个大勺,把麦牙糖放在锅里融化了,然后再将霜米、芝麻等倒入。只听“哗”的一声,糖马上把霜米和芝麻等粘在了一起。外婆左手拿一把铲子,右手拿一把勺子,用力地翻炒着,铲匀后就把它们倒入一个方方的框里,用力挤紧、压实。压实后,把整块年糖糕切成窄窄的一条条,再切成薄薄的一片片。香香脆脆甜甜的年糖就完成了。我试着切了切,可切不了多久就发现不是年糖“散架”了就是我的手“散架”了,看来这即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过完小年,马上就要除夕了。今年的除夕也将是不一般的。我们大家族将一起聚到民宿里过大年。那里有大餐厅、大房间,老人们打打牌,大人们聊聊家常,孩子们嘛,已经准备下烟花爆竹,打算好通宵玩呢!

年味是什么?我想,它是糯香的粽子,甜脆的年糖,声声爆竹,还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追寻年味作文 篇16

商铺挂起了灯笼,店里的灯光换成了暖色,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了空城。街上难能见到一辆车。桃树骄傲地用艳红的花朵告诉我,一年一度的华宴要来了。

早在春节的一周前,阿太就把一家人在广西包好的粽子寄到了我们家。这几年,外婆的腿脚越来越不方便,不能回去看望她那九十多岁的老妈妈,阿太就把她亲手包的粽子寄回来,年年都不忘,她怕外婆想妈妈。老家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阿太想把这团聚遥寄给外婆。

舅舅一家带着刚出生的表妹和满满的湖南特产回到广州。一年一见,谈着彼此的健康,论起生活的琐事,亲戚朋友是否多了谁少了谁分享新生命到来的喜悦,教小朋友认认鲜少见到的长辈,哪个是你大姑,哪个是你二姨孩子们怯怯地念着“恭喜发财”,大红的纸包转转兜兜。小宝宝咿呀乱叫,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叽叽喳喳,于大人是欢聚,于孩子是幸福的陶醉,这也许是最好的年味儿。

这年的大年三十又是妈妈主持大局。从大扫除到年夜饭,处处她都要自己干。家里的阳台添了两盆金黄的桔树,妈妈又从花市搬来好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大红大紫,因为各自有着不同的吉祥寓意而出现在这里。“福要倒着贴”“对联最好用金字写”这些规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下来,给春节添了许多趣味。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欢欢喜喜跟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倒计时,幸福地享受着祖国母亲给我们的包容安定。孩子们也睁着大眼睛,向往着小城镇的爆竹烟花。

财神爷拎着福气敲敲门,大笑着告诉我们:明天会更好!

追寻年味作文 篇17

鞭炮声声,炸响的是人们澎湃的思绪;烟花朵朵,绽放的是人们喜悦的心情。浓浓的年味,填充着整个重庆市。

年味,是幽幽的腊梅香。走在街上,小贩们背着大大小小的娄匡四处售卖腊梅花。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弥漫在四周。腊梅淡黄色的倩影随处可见。家里,车中,花市上,都能发现那抹清丽脱俗的身影。

年味,是圆滚滚,胖乎乎的汤圆。出锅的汤圆躺在煮熟的米酒中,冒着腾腾的热气,夹杂着醉人的酒香,一缕缕缥缈的薄雾在空气中沉沉浮浮,若隐若现,烤得手暖烘烘的,每个人的心里也暖洋洋的。开始吃汤圆了!用勺子装起一个滑溜溜的汤圆放入口中,黏稠的糯米粉粘在牙齿上,美味的汤圆馅在口中融化,再喝上一口米酒,那滋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年味,是传统而又温馨的习俗。

大年初一,全家人齐聚一堂,聊聊家常,吹吹牛,谁也不出门,谁也不睡懒觉。早早起了床,换上新衣裳,互相祝福,道贺。而且谁也不能把东西往外丢,也不能把垃圾往外扫,否则扫走了来年的“财气”。

大年初二,自然要出去“走人户”(拜年),到亲戚朋友家中拜访,“转转饭”(蹭饭)。男人们围在一张桌子上斗地主,打麻将,乒乒乓乓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女人们聚在一堆拉拉家常,孩子们则早就跑得没影了。打完一场牌或者麻将,地上通常多出一堆垃圾:瓜子壳、花生壳、糖纸等等。女人们就不停地聊天,说笑着拿起扫把扫地,祥和的氛围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正月十五,晚上张灯结彩,整宿无疑都是亮堂堂的,全城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年味,源自于人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因为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年味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追寻年味作文 篇18

在古代,辞旧迎新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在腊月初八之后,就完全进入年节状态,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时,大年就进入倒计时,人们忙着备办年货,祭灶送神。

而如今的过年,并不像以前那么早。人们忙碌了一年,直到腊月三十,人们才会在家里与家人团聚,聊家常,尝年饭。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我们都会与家人一同坐在客厅看春晚,品香茶。到零点时,长辈就会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年过年出现一样特别的应用——微信红包,这款应用可以直接在微信上送红包。微信红包还与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互动,让它成为了除夕晚上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还抢了春晚的风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都乐在其中,整个家回响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哎呀,怎么还没摇到啊?”“快来看看,8.8耶,你有没有摇到啊?”“我摇到了,我摇到了,你摇到没?”……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攀比”着钱的多少,一个晚上,大家一会儿也没歇,一个劲地摇,全家都收获不少。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紧密相连,正如它——微信红包,“摇一摇”这个动作,成为今年春节最特别的“风景线”。从小到大,过年的“味道”始终萦绕于心,从吃饺子,放烟花,看春晚,到现在的“摇一摇”。过年的“味道”是诸多中国人整整一年翘首以盼的期冀。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过年不像以前那样有年味了。我认为现在的过年与以前相比,的确少了很多应该倡导并保留的传统,但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过年的庆祝活动和方式如何演变,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恒久以来中国人凭借春节、端午、重阳这些中华传统节日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的中华美德。

追寻年味作文 篇19

新年的钟声敲响,昨夜已成旧年,今日已成新年。

这年可真是暖。一日的降临,太阳密密地撒布在身上,这可真是个好征兆。

明朗的天气,使人把去年所经历的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一扫而光,乘着好日子,出门晒晒太阳。世纪广场上游人如织,有温州人,也有新温州人,也有来踏青的人们。虽然不属同地,却如此融洽的相处着。纸鸢为蔚蓝的天空而点缀。广场前张灯结彩,引得人纷纷在前面拍照。温暖的场景,让人不禁感觉到年味如此浓重。

夜幕的降临,不禁是最振奋人心的时刻了。建筑物顿时都亮了起来。鞭炮“咻”地升了上去,“嘭”的一声炸亮丽的火花。赶紧拿出照相机,捕捉这美丽的场景。

新年可真是热闹,可再温暖热闹,还是跟自身的家人在一块儿才是最好。每次的分岁酒都不用长桌,而是用圆桌,大家围绕地坐着,因为这样大家就没有辈分之分,更能融洽的一起相处。大家谈笑这自身的所见所闻,这种感觉比任何事物更加美好了。

不过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小孩子拿红包了,说句吉祥话,一份红包。拿到了就欢喜地蹦跳着,说要把它存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梦想着存多了去买自身喜欢的东西,不用再伸手向爸爸妈妈要了。

红灯笼悬挂在窗前,回忆着去年所经历的高兴事,悲伤事。酸甜苦辣,五味杂粮,交织着。但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了,人应该展望未来。新年,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始点,给自身一个重新的自身,忘记烦恼,红红火火地闹新春。

这个春节布满了年味,因为有爱,使我们更加快乐充实。

追寻年味作文 篇20

当二月中旬渐渐靠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屋内喧闹嘈杂,高声的谈笑和孩子的尖叫,将屋外人影萧条的街道隔开。仰望漆黑的夜空,与往年不同,耳畔独独少了那年年都不绝于耳的爆竹声。正如王安石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好一派热闹的场景。

我是一个纯正的苗族小伙儿,过的春节自然独有一派风味。“二十五(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慢慢撤”这个顺口溜反映着我们过春节时的准备活动。

在众多春节活动中最为有趣的就是“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听长辈们说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我们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然后就是吃排家饭了,那场景好不热闹,整个寨里车水马龙,人挤着人。苗家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菜也是甚多,大家一直从中午吃到12点。

吃完饭便要放炮竹了,不过我们苗族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我们放炮竹,不要放得早,也不要放得晚,正好12点,并且12点时哪家放得最早,第二年哪家就福运最好,所谓“抢年”。放完,大家便可洗洗刷刷,然后睡觉了。

当第二日的夕阳缓缓升起,我们苗族的年就过完了,即热闹,又有趣,还带着满满的乡情。

追寻年味作文 篇21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们家会依循每年的惯例——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回家过年。只要爷爷住在哪个长辈家,那么其他叔叔、伯伯都会携着老小聚集在哪个长辈家。

大年三十,全家人团聚的时光。几杯酒下肚,长辈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旧时光。他们在以前受过什么罪,尝了什么苦,听得人一下就知道他们是想让我们这些小辈知道过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难熬,也是要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话题,在这样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更值得探讨。

这就是,年味。

记得小时候,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并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饭总是一年里最丰富的一餐,吃饭时,亲人们互相交谈,敬酒。偶尔,长辈们会塞给小辈们一个大大的红包。那时还不会推诿,拿过来就往街上跑,心里乐得仿佛这红包里的十块钱能买下世界上所有东西似的。

这就是,年味。

过年,家里最常做得,就是杀鸡。舍不得杀自己养的,就会去挤满人的集市上借着过年砍半天价,买来一只,回来全家人动手杀。有一次,每年都负责杀鸡的爷爷突然让爸爸来杀鸡。爸爸手忙脚乱折腾了一通也没杀着。爷爷无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动手——一刀见血。之后拔毛,清洗,掏内脏。也就是这时候,家里养着的几条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这就是,年味。

然而,这个年……

妈妈问我吃什么时,我道:“随便买点什么吧!”后来,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时奶奶问我吃什么时,自己却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称都讲出来。可是,现在……

年味,哪去了?

追寻年味作文 篇22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天刚刚蒙蒙亮,鞭炮的声音伴随着饺子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让我们的心情无比快乐。

“开饭了!开饭了!快来吃饺子!”母亲叫道,接着,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饭桌。我尝了一口,赞叹道:“哇!饺子好好吃哦!”“这是充满年味的饺子,平常是吃不到的,你们可要多吃点哦。”母亲说。

我和弟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奶奶坐在椅子上,皱纹里绽放着笑容,不时看看我们哥俩,她吃饺子时细细品味,和我们大不一样;父亲吃饺子呢,哈,他蘸着腊八醋,大口大口地吃着,说这样更好吃;母亲腿闲不住,给奶奶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又给我们端来刚下出来的饺子,我说:“母亲,你坐下吧!要不,饺子都凉了。”母亲笑着答应就坐了下来。母亲吃饺子边吃边喝饺子汤,说原汤化原食。

忽然,弟弟“哦”了一声。我好奇地问:“怎么了?”弟弟吃惊地说:“我竟然吃到了一块钱!”听到这里,奶奶笑着说:“哦,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我呀,在几个饺子里包了钱,谁吃了谁有福。你们快吃吧,看谁有好运。”

听了之后,我和弟弟忙又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哎哟!”我捂住嘴说,“我也吃到了一块钱!”弟弟看着我的表情,笑着说:“哈哈哈,看你的样子真像潘长江!”

大家都笑了起来,欢乐的笑声传到屋外,和噼噼啦啦的鞭炮声融混在了一起,传得很远很远……

其实,今天这饺子的味道和平常是一样的,但是这家庭的团圆和温馨,这浓浓亲情才是这饺子的真正的味道,让人感到它与平日的不同。

我喜爱这充满年味的饺子。

追寻年味作文 篇23

春节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姥姥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只见身经百战的姥姥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姥姥,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姥姥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姥姥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老妈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老妈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老妈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姥姥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姥姥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追寻年味作文 篇24

平时爱睡懒觉的我决定要脱胎换骨一回,卯足了劲一定早早起床,因为明天大年三十。我们要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各类年货到奶奶家过大年。

大人忙活着做早餐蒸包子。

我和小妹玩玩具、吃零食、聊天、看电视,玩得不亦乐乎,真是光阴似箭哪!转眼大半天就过去了。到了该吃团圆饭的时间了,我迫不及待地入了座,可是妈妈却一把拉住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给小妹做个好榜样,长辈还没入座,小朋友等一等。”我看了看那边的大人们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没办法,只好等吧。

好不容易等到大家凑齐了,我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拿起筷子,刚伸到菜前,爸爸凑到我耳旁小声说:“小孩该怎样啊?”心想:“到嘴的鸭子飞了”说时迟那时快,幸亏我灵机一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优雅地夹起爷爷奶奶爱吃的菜送到二老的碗里。爷爷好像听到了我肚子里的馋虫在咕咕叫,说道:“来,爷爷给两个大孙子弄个蹄膀吃,祝愿孙儿来年金榜题名,说着他将一大块肉放到我和妹妹的碗里。我像得到号令的士兵一样麻利地动起了冷落已久的筷子,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过瘾极了。

我边吃边想:以前爸妈对我那么好,今天怎么那么严呢?直到我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才揭开了谜团。“爸,您可别惯坏了他,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中华传统几千年的规矩可别坏了。”“没事,你们小时候也这样,谁没肚子饿的时候,先吃就先吃吧,自己人,哪用计较那么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室外凉飕飕的,可是我的心里却温暖无比。爷爷、爸爸以及其他的亲人对我关爱有加。更得感谢老爸,您让我明白了孝敬长辈要落实在行动中的道理,看来回家要补一补餐桌礼仪这方面的知识啦。

追寻年味作文 篇25

年,也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到了这个节日,家家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浓浓的年味。

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门口总会贴着对联,在家中的窗户上,人们往往会贴倒着的福字。看到这你可能奇怪了,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其实是因为“倒”谐音“到”,福字倒贴寓意着福到了。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节日的欢乐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满足了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也是个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在这一天,元在异乡的人们便会重回故乡,与家人团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年夜饭要从几天前就开始准备,种类丰富,包括饺子、年糕、小果子、鱼等等,其中最作文主要的便是饺子了。饺子形状像是一个弯弯的月牙,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的,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

年文化丰富多彩,到我们不要忘记,这些都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使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追寻年味作文 篇26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传统节里中,春节一定算得上是最重要的。而这时,幸福的味道也随着年味一同溢满了大街小巷。

幸福的味道,是忙碌的味道。进了腊月,每家每户都开始着手过年所需的东西。街道这一边,蒸笼里冒着热气,一旁几个女人正包着馒头,待白白胖胖的馒头出笼,她们又马不停蹄蒸了下一笼。那边的屋子里飘出了肉圆的香味,一位老人正娴熟地将肉馅捏成团状扔进油锅里,一个孩子悄悄抓起一只刚出锅的肉圆,飞一般地溜了出去。院子里一位老爷爷正挥笔写着春联,还有人在庭院……

幸福的味道,是回家的味道。春运是人类规模最大的迁徙,也正是这一颗颗思乡之心,让幸福的味道更加浓郁。也曾看到回家过年的人们,一个女青年背着背包,刚走到巷口,便有两位老人迎上来,把她一把拉来便“心肝宝贝”地喊,在个人搀扶着走进了一旁的楼房;一对青年夫妇,被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紧紧扯着,一个劲嚷嚷着“爸爸妈妈”,那对夫妇对奇怪的路人解释:“孩子好久不见我们了,今天兴奋得不行,一直缠着不放。”话虽这么说,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幸福的味道,是团聚的味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家人在厨房里,其乐融融地共同做起年夜饭,洗菜的洗菜,择菜的择菜,一份丰盛的年夜饭出现在桌上,大家聊着天,一同欢笑。外面已经烟花绚烂,人们的欢笑声占据了整个天空,晚饭末了,大家围问题电视,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分享着一年来的幸福喜悦,每个人都是如此幸福。

幸福年味,年味之中,藏着满满的幸福。忙年,回家,团聚,是过年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追寻年味作文 篇27

家乡的年味是有味道的,是那种流传千古的期望,是那种承载了千年底蕴的年味。走进年味,就是走进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方法。我喜欢年味,就像喜欢中国历史一样。年味,携带着无尽美好的祝愿和暖意,让人情不自禁的爱上这浓浓的年味。而只有走进年味,置身于年味之中,才能感受到传统而细腻的爱。

站在年前的街上,热闹而又喧哗的街上人人都在争买年货,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舒心的笑容……

终于,我看到了我最爱的几种有浓浓年味的食品:腊肠和年糕,哦,还有鱼。

腊肠:腊肠的制作过程有点复杂,我也不会做。但,制好的腊肠非常的好看,也非常美味。上好的腊肠鲜艳无比,红白相间,白的晶莹几近透明;红的艳丽,是那种不能用画笔填充的颜色,是属于喜庆中国年的颜色。腊肠的味道很浓,有些甜,但更多的是咸香,肉质肥而不腻,瘦不塞牙,很有嚼劲。这年味应是厚重的,像一段历史,更像一本厚重的古典文学。

年糕:年糕是用好的江米制成。得经过千锤百炼,才可以成为美味的年糕。真正的年糕虽粘但不让人难以下咽,而且还有一丝淡淡的稻米香和点点甜甜的味道。它的颜色一般以白为主,也有淡青色的,淡青色的里面加了艾草,有一种清新的田园草木香。着年味应该是清雅绵长的,像一首诗,也像一朵田间的花。 鱼:鱼是白搭的,可以做清蒸鱼、糖醋鱼、蒜爆鱼、鲜鱼汤……等等。无论哪种都好吃。清蒸鱼,嫩!糖醋鱼,香!蒜爆鱼,酥!鱼汤,鲜!……这年味是缤纷的,像现在的世界,也像我的生活。

走进年味,才能感受到它的内涵和意义;走进年味,才能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年味,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追寻年味作文 篇28

今天是腊月25,马上就要过年了,在这几天里,人们最忙碌了!大街小巷,非常热闹。有卖水果的,有卖烟花爆竹的,有卖鲜肉的。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啊!还有那些提着大包小包年货的人,在街上来往穿梭,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仿佛要把街上所有的东西都搬回家。人们的家里,都挂上了象征和谐美满的中国结,鲜红鲜红的,好看极了!还有那些窗户上挂着的小彩灯,五颜六色的,有红、有黄、有蓝、也有绿。星星点点的,仿佛也是为过年做准备。 记得我9岁那年过春节时,爸爸去小店里买了两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小狗,样子可爱极了!没错,那年正是狗年。

我非常喜欢那两只小狗,直到第二年过春节,我也没舍得把她们仍掉。小区里,红彤彤的旺火也搭起来了,预示着来年有个会有个好兆头。电线杆上,挂着一排火红火红的灯笼,一个个亮得如狮子的眼睛一般。楼房上,别人家的走马灯,转得异常欢快,里面的人和物,如同是现实中的一般。妈妈忙着去街上抢购年货,大包小包,花花绿绿的,拿回来一堆。堆放的冰箱、柜子里,满满的。今年过年,爸爸还答应给我买一盏走马灯,这话不知是真是假? 离过年还有4天,一切都准备就续。虽然这个节日叫春节,但,北方的春天却迟迟没有到来,地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温度还在零下,根本就不是春天。

不过,人们热情洋溢的欢笑声,已经盖满了整个春节,也温暖了整个春节,任凭外面雪花飘洒,寒风呼啸吧!望着红红的大灯笼,我隐约感受到年的气氛。初二:陈靖

追寻年味作文 篇29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天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年夜饭、收压岁钱、放烟花爆竹。所以我早早就起来了。

早上,家家户户都忙着张贴对联,我帮爸爸妈妈贴对联,贴完对联后妈妈把大红灯笼给挂在窗户上,我和爸爸去外边放爆竹,“嘭…嘭…”随着鞭炮的震鸣我的心情也无比的兴奋,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年,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年味,大人们在置办年货准备做饭,小孩子们在街道两旁放鞭炮,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下午,一家人都忙着包饺子、煮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大餐。肘子肉、鱼、饺子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往下流,爷爷看我这么馋对我说:“大孙子啊!好饭不怕晚嘛!晚上你放开劲的吃。”外边的年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足,放炮的人家一家接一家,人们好像都沉浸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在外漂泊的游子也回到家中,准备过年。

晚上,五点开饭,爷爷为我们精心做了10个菜。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共进年夜大餐,家人们开心讨论着去年的收获与新年的计划,我们家过年少不了的就是互相拜年给压岁钱,所以我的长辈们也给了我红包,我非常高兴!吃完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晚会的阵容和节目实在是太精彩了!大约23点我们一起吃夜宵——饺子。我最愿意吃饺子了!所以我一共吃了10多个呢!晚上12点我和爸爸、哥哥、爷爷去下面放烟花,夜色斑斓的除夕夜令人陶醉!天空上的烟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放完烟花我们就睡觉了。

除夕过的太快了!虽然我还没过够年,没脱离年味的气氛中,但是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一定用全新的面容来迎接它!

追寻年味作文 篇30

年的味道,是那样香那样甜的。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或浓郁,或恬淡,悄悄驻进每个人的心里。

开始嗅到年味的清香,是在家中的年夜饭,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此刻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顿感被时光轻轻摇落的思念生根生芽,原来早已在心里绽开了花。也许,家中的年长的奶奶所希望的就是这样团圆的场景吧,见她双手小心翼翼地端来香喷喷的菜,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到轻轻扯开的嘴角旁。谁又能不是满心欢喜的呢?

之后,浓重的、年的氛围便把我们包围在了其中。鞭炮、红包、新衣、年糕……无处不是这样的喜庆。我们回到了妈妈的娘家,所有人都还是老样子,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打断我思绪的是一声清亮的叫唤:“嘿——来做包板呀!”

我穿过走廊直奔厨房,大家伙儿都在那里等着了。把手洗了洗,我便兴冲冲地拿了一张皮,抓起正闲置的汤勺,打了一勺馅,轻轻地铺在那张皮上,又用手掂了掂,顿觉分量太多,就又反握住汤勺小心地推了一点馅料回碗里。汤勺推过的地方瞬间被染上了混着馅儿的油黄色,好不诱人。我当即放下我的“半成品”,抄起一旁干净的筷子,夹了一些馅儿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满满的幸福感在瞬间融化了我的心……

年的最终章,在元宵那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那时填空下着细密的小雨,混合了风的清冷,与拥挤的人群交织成一片。一盏盏硕大的元宵灯伫立在人山人海之间,被暖黄色的绚烂灯光笼罩着的我想,也许,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那样香那样甜的,年的味道。

追寻年味作文 篇31

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到处都充满着年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这些年味吧。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一盏盏火红的灯笼和一幅幅火红的春联里。过年挂红灯笼是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吉祥年,还寓意着我们新年交好运。除了挂灯笼,家家户户的门上还贴上了崭新的对联,红底黑字,散发着浓浓的墨香,表达了大家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五彩缤纷的烟花里。鞭炮的种类可真多啊!有的往上一扔,便发出“怦”的声音;有的可以拿在手里玩,火光闪闪发光,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还有的一点就会转圈,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不过最漂亮的还是那些五光十色的烟花了,漆黑的夜空中,随着一声声“砰”“啪”声,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绽放了,有桃花、有玫瑰花、有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黄的赛金、蓝的犹海……,真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美味的团圆饭和沉甸甸的红包里。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鱼”和“余”是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所以在过年期间,每顿餐桌上有一样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鱼。大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小孩子们在客厅里追逐打闹玩游戏,屋子里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吃完饭,大人们给小孩们发红包,孩子们捧着沉甸甸的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里乐开了花。

年味就是喜庆、美丽、团员、幸福的味道,你们闻到了吗?

追寻年味作文 篇32

腊月二十九……

在外打工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其中也包括我的父母。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在精心置办年货,瓜子花生小糖、烟花爆竹、春联……

《追寻年味作文(精选46篇)》相关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