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反思.doc

时间:23-05-17 网友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编辑:

指导:

日期: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特殊单元——习作单元,该单元包括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安排目的都是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学习作方法,“交流”梳理总结习作方法,“初试”尝试运用习作方法进行表达训练,“例文”继续体会写法,“习作”运用习作方法进行实践。
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学习铺垫是已初步学习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如今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且是景点中的多处景物。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以上内容来源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下面重点谈关于《海上日出》的教学思考,从中思考抓主线而明全篇、由一篇而知整体的问题,即所谓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问题。
一、关键的教学问题:按一定顺序写景物
《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下册》指出,《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特点突出。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揣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关于学习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导学第二、三自然段来达成。根据阅读心理学的观点,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能调动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教学要体现出重点、特色和主线,要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质的提高。鉴于此,引导学生把握《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可以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习得”“自主悟得”,唯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真切而深刻的感受。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思考题设计问题:巴金爷爷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请默读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体现出“顺序”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可以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梳理——
1、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一刹那间;
2、按照颜色和光亮变化的顺序: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夺目的亮光——有了光彩;
3、表示位置不同的顺序:天空——天边——那个地方(即天边)——海面;
4、按照日出动态变化的顺序:出现了一道红霞——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在学生自主圈画体现日出“顺序”的词句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顺序”在小组内练说,教师相机紧扣“太阳变化”这一顺序进行小结。在学生练说的时候,为了有助于他们有条理地描述,也可以提示学生适当用上“开始、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以下为课堂师生发言情景模拟——
学生1:我打算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天还没大亮的时候,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范围;过了一会儿,天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就在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教师:听了你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时间在变化,太阳也在变化。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景物,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学生2:我可以按照太阳颜色和光亮变化的顺序描述海上日出:开始的时候,巴金先生看到天空的颜色是一片浅蓝的;接着他看到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在慢慢地扩大;过了一会儿,他看到太阳的小半边脸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露出来,很红却没有亮光;后来,太阳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时候,太阳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连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教师:听了你的发言,让我们都知道了:巴金爷爷抓住了太阳颜色和光亮的变化来写海上日出的景象。这让我们懂得写景物时不但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还可以抓住景物颜色和光亮的变化来写。当然还可以抓住景物位置和动态变化的景象来写。如下: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注:红颜色字体表示位置变化,黑色字体表示动态变化。)
学生通过以上的阅读、圈画、有顺序地描述的切身体验,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学生就会明白:作者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并初步了解作者是从颜色、光亮和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的。当然,弄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按照以上顺序来描述海上日出的景象,促进达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以上的语文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要给学生夯实一个写景的终身受用的习作方法——按照景物变化来写,核心词是“变化”,这无论于导读“晴天时的海上日出”还是导读“多云时的海上日出”“有黑云时的海上日出”都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而且,无论写景物还是写其他题材的文章,“变化”常常都是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以下还可以通过重点品读文中关键句子来夯实对“按照顺序写景物”的深刻体认——(继续模拟教学情境)
出示句子: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教师:同学们读上面这句话,在注意加点(即加黑部分)的部分时,都读懂了或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1:很有顺序,写出了太阳的动态变化: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让我们好像看到太阳在一步步地发生着变化。
学生2:“努力上升”“冲破了”“跳出了”这些描写太阳动态变化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壮观,也让我们领会到巴金爷爷观察海上日出的细致。
学生3:有顺序,抓变化,写景物才能写得清楚,才能写得生动,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了巩固“按照景物的变化来写景物”这一习作方法,在教学《海上日出》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时候,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景物变化”,运用关键语句描述“景物变化”。同时,还可以在延伸拓展环节继续运用这一方法,描写“海上日落”或“山上日出”等景色。(下面还将继续详述以上教学设想。)
二、重要的思维方法:写景物,“变化”处处在
透过以上关于晴天海上日出的教学思考,我们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之间,太阳的颜色、光亮、动态等都不断在变化。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并明白从哪些方面来写“景物变化”,是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时处处都应当关注和想法落实的事情,也是关键的语文要素所在。依着这一思路,我们继续品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教师:同学们,读着上面第四第五自然段,再比较一下写“晴天时的海上日出”的内容,你们发现哪些“变化”了?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说明。
学:1:我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有云时的海上日出”,而且从“多云”和“有黑云”两方面来写。
学生2:在多云的时候,太阳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在有黑云的时候,“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这些语句都告诉我们,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相对于晴天时作者看到的“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样的景象,是不同的,是有变化的。
学生3:巴金爷爷在写有黑云时的海上日出的时候,用了“后来”一词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海上日出的景象也发生变化;“透过黑云的重围”“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些语句告诉我们,作者抓住太阳的动态变化来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教师:“变化”无处不在,不同天气里的海上日出的景象也在变化:时间在“变”,位置在“变”,颜色在“变”,动态也在“变”。下面请大家来看两处写得特别精彩的“变化”——
1、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2、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出示分别表现“镶”和“染”的两幅图画,启发学生看着画面,读着句子,抓住“黑云”“太阳”的动态变化想象从“镶”到“染”的画面变化:黑云很厚,把升上来的太阳重重包围,太阳在黑云的背后放射光芒,这光芒非常强烈,硬是在黑云的边上镶了一圈一圈的金光。后来,太阳继续慢慢地努力上升,终于冲出了黑云的重围,挂在天空上,这回它把黑云像染布一样,染成了紫色的或者红色的,它的光芒透过这紫色或者红色的云片射到了海面上,射到我的身上。
以上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不但强化了学生对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这一习作方法的理解和和运用,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恰当的词语来描写“景物变化”的精妙。
三、亘古不变的“情为何物”:写景物始终须情感为旨
如何让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而且更重要的让他们悟得,巴金先生在描写海上日出景象的全过程里,始终都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从“常常早起”到“目不转睛地望着”,从“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到“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还有最后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无不或淡或浓地表达着对这“伟大奇观”的敬畏和景仰。天,地,人,你,我,他——人类的情感总是与天地万物在如琴弦般纤细而细腻的时光河流共鸣共响,而巴金先生作为作家,这样的情感会更加敏感和炽烈,所以他在先抑后扬中渐渐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文末发出了心底的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那么,这般的“写景物始终须情感为旨”该怎样教呢?一是引导学生从直抒胸臆的言语中直接获取。“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直接赞美,反问强调,其语气其情感一览无遗。二是引导学生在景物描写中有“我”之处找寻。“我常常早起”“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连我也成了光亮的了”,这里凡是有“我”之处都表达着我对海上日出浓浓的兴趣和在太阳底下光明无限的欢愉,于是隐含的喜爱、赞美以及对光明的向往、追求情感也就昭然若揭了。三是在“景语即情语”处悟得。在写景物的散文里,但凡作者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上把景物当成人的修辞手法的时候,他的情感就肯定掩饰不住了。请看这样的语句:“太阳的小半边脸”“慢慢地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等,毫无疑问,作者就是因为想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想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才如此倾力倾心、把太阳当成了可爱的小孩和身负重荷的人进行细腻的描写。这描写的背后就是一颗滚烫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的心灵。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世间天荒地老,亘古不变的就是人的情感。在每一篇写景散文佳作里,作者依一定顺序描摹景物,其情感也一样依着“顺序”以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逐渐深入,直至最后水到渠成。对此,语文教师们理应引导学生进行关注并加以适切的引导,使之成为他们终身受用的习作技能和学习感悟。
最后结语
一项语文要素,落实于段落教学,辐射于整篇课文导读,贯穿于整个单元的语文学习,这无论对于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读写技能还是对于达成其他语文要素项目的任务,皆如出一辙,殊途同归——窥一斑而知全豹,往往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理解、如何把握和如何驾驭的思考上。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doc》相关文档:

管桩(海上)施打工程施工合同10-06

海上运输合同范本5篇_车辆运输协议合同范本11-07

高中国旗下演讲: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12-19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有哪些特征03-2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5篇600字04-21

海上钢琴师大学观后感作文5篇04-21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心得总结5篇范文04-21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多篇04-2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感悟04-2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04-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