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

时间:23-02-16 网友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

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1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5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6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 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养成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使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

难点: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王羲之的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问学生,有哪些同学学过美术、音乐、书法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乐器、书法作品而引入本课。

二、战国编钟

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编钟图,谈谈发现。

抽学生讲知音的故事。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

先阅读教材、观察书上的图,谈谈有什么感想。

教师将知识要点落实在教材上。突出其在雕塑的崇高地位。

四、王羲之的书法

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仔细观察书上的字帖,让学生畅所欲言。

抽两个学生来讲王羲之的故事。

谈王羲之的品格。

五、顾恺之的绘画

阅读教材,找出要点。

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观察两幅名画,体会之。

补充讲“三绝”。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7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子行吟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道教、佛教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屈原、司马迁的传说与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2、我们本地人过世之后,如何祭奠

二、大诗人屈原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起来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

2、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见识、书上的介绍,谈谈屈原的成就。

3、教师总结,突出其伟大的成就(世界文化名人,被译为多国文字)。人们为什么纪念屈原

三、司马迁与《史记》

1、开门见山指出司马迁及其《史记》。抽学生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事迹。

2、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观察书上的插图,讨论、思考、归纳得出“司马迁写成此书的原因”

3、问:《史记》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学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特别是理解“纪传体”通史的。

4、指导学生理解“纪传体”通史。

四、佛教的传入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出其中的要点。

2、简介佛教的教义。让学生思考,佛教为什么在我国逐渐流行你能举出佛教对我国影响深远的事例吗

五、道教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

简介道教的教义,让学生谈谈道教传播的原因。

说说道教对今天影响的事例。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8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乡土历史——齐国历史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

2、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2、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根据材料答出王室衰微)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①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②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③“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篇10

教学设计

(一) 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 刑 “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 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

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准编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大全10篇》相关文档:

七年级新生代表发言稿范文400字(精选7篇)09-01

七年级历史工作计划8篇09-06

七年级感动作文400字09-07

七年级地理教师工作计划(7篇)09-07

七年级地理教师工作计划09-07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8篇)09-10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7篇)09-10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14篇)09-10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5篇)09-10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10篇】09-10

下载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