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之路观后感范文(14篇)

时间:23-01-30 网友
无穷之路观后感范文(14篇)

无穷之路观后感1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朝气蓬勃的力量;青春是勇担重任的铁骨;青春是放手一搏的勇气;青春是无怨无悔的追逐。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

  随着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一批批青年人不计个人得失,深入高原、走入乡镇。他们大都是生机勃勃的80后90后。在实现脱贫梦的奋斗过程中,他们以村为家,为村民出谋划策,在与村民们并肩奋斗的日子里,他们用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书写着不悔青春,彰显着人生价值。

  热爱基层事业的边巴次仁,大学毕业后先后当选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帕当乡康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日喀则市的一名大学生村书记。康阿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常年无通讯信号。面对困境,边巴次仁没有退缩,想到驻村就要沉下心、扎进去,一心为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康阿村自办砖厂为村民找饭碗,同时普村移动基站项目建成,常年无通讯信号的历史终于在普村结束。

  来自陕西富平县的吴养辉,由组织分配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香孜乡香孜村任村书记助理。作为一名内地来藏的干部,他连续过了语言关饮食关思想关身体关劳动关,虽然驻村工作艰苦,但他还是带着村民建成太阳能发电厂,让全村使用上了电器。

  出生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俄洛镇大山深处普通农牧民家庭的向巴旦曲,在担任昌都市孜托镇加日扎村党支部书记后,高强度的工作使这位书记积劳成疾患上了胃溃疡,不得不做手术,可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他们为青年成长成才树立了标杆。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才是回忆的青春?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他们如同温暖的火苗,照亮着周围的村民,给大家以无声的激励和感染。他们扎根基层、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的选择为当今年轻人给出了答案同人民站在一起、与祖国一同奋进,服务人民大众、用汗水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他们为决胜脱贫攻坚积蓄了力量。一个个挥汗如雨的身影,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激励着深陷贫困的人们,集聚起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更新:截至2018年,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重大决定性进展:25个深度贫困县区达到摘帽条件,1808个贫困村退出,18.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6%以下。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广大扶贫干部用扎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稳向前迈进。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有志者奋斗无悔,脱贫路上的奋斗者,就像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战风雪、斗严寒、涉险途、抗高反,在磨炼中灿烂绽放。

无穷之路观后感2

  欧洲的脱贫方法是,若你的工资少于最低工资,便去社会福利部领取补助金,中国的脱贫工程是更加完整的一套计划,带领民众走出贫穷,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未来,这是一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参考。

  在昨晚(6日)播出的TVB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中,广西乍洞村扶贫干部的洋助理Nico如此描述他眼中中国扶贫的不同。

  昨天播出的这一集也是《无穷之路》的最后一集,谈及本次拍摄过程中的感受,主持人陈贝儿如此表示,我事前真的没有预料到,在扶贫如此大的国家政策下,目睹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悬崖村遇到的小伙很高兴地说,现在终于不用走2000多级天梯了,天敌变成楼梯了这次旅程我们探访了很多贫困人口,我看到他们脸上都是很快乐、很满足的笑容。

  《无穷之路》共12集,此前,陈贝儿已经带领观众细致地看到了各种脱贫故事,在昨晚播出的最后一集中,摄制组来到了河池市刘三姐镇乍洞村。

  乍洞村处于大石山石漠化地区,土壤贫瘠,可耕种的土地十分稀少。于此同时,由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乍洞村的交通状况堪忧,2016年,屯和屯之间几乎没有像样的道路,全村182户中,有101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到了2020年,这里已经顺利实现脱贫。

  今年3月,乍洞村脱贫攻坚过程中一名特别人物经央视报道后曾引发热议,他就是驻村干部谢万举得力的洋助理来自卢森堡的Nico,Nico原本是卢森堡的一名警察,从2018年开始成为了广西乍洞村脱贫攻坚战的志愿者。

  面对央视的镜头,Nico曾呼吁全球各地人来中国看看,西方人普遍有一种印象,中国都是大都市,中国特别富有。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说,中国人民非常贫穷,中国政府才拥有一切。我说来吧,来看看中国政府为贫困人民付出了多少,亲眼看一看,你就会明白。

  谈及第一次到乍洞村的情景,谢万举和Nico都记忆犹新。谢万举记得,第一次走到群众家去,他们住的是矮小的泥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看他们穿的衣服,好像都10几天没有洗一样,生活、生产都是靠肩挑、马驮,看到他们的生活,才让我更加努力,要改变他们的现状。

  Nico来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卢森堡大公国,他说,(当时有人)告诉我中国政府有一个扶贫工程,我不懂什么是贫困,但当我走进村民的泥房,我看到了。当主持人追问其看到了什么时,他说Nothing(什么都没有)。

  乍洞村原本种植玉米等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作物,谢万举记得(大家)种的玉米都不够山上的猴子吃,后来决定带领大家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百香果,经历两年的耕耘,2018年,百香果终于有了收成,就是在这一年,最佳拍档走到了一起。

  河池市人民政协官网也发布过两人合作的动人故事:从2018年到2020年的两年间,谢万举与Nico一起走访贫困户、帮助村民采收成熟的农产品,干得有模有样,完全融入了乍洞村群众的生活中。Nico发现当地村民还在使用镰刀割草、铁锹挖坑,还自掏腰包1.2万元购买割草机、钻孔机。

  面对TVB的镜头,谢万举还讲述了两人更为艰辛的一段合作经历。乍洞村100多户分布在14个屯居住,屯与屯之间没有路,国家给这里的人提供了易地搬迁安置房,但总有一些人不愿意搬走,而他们只能通过挑着农产品走7、8里路出村售卖的方式来维持日常生活。

  在这几个屯之间修路,初步估计要花费40万。谢万举和Nico二人就去参加那种公益跑赚钱,加上民众自筹,Nico的家人也捐了钱,终于筹够了钱。后来,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一度自己上手徒手修路

  回忆这段经历,谢万举只是说,想要给剩下的村民杀出一条血路。

  陈贝儿透露,自己来到这里之前也听过Nico的故事,起初听他们说,这里有一个外国人在扶贫的时候,以为是剧情,来到这里认识了Nico之后,有一天遇到大雨,(摄制组)大家都在想着如何保护器材,Nico说,不知道婆婆的菜怎么样了,当时,能感受到他是真心为村民担心,这一点事令人感动。

  为什么会选择广西来扶贫呢?Nico直言,中国的脱贫工程是更加完整的一套计划,带领民众走出贫穷,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未来,这是一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参考。他同时表示,这里给了他很大的满足感,让他很快乐。

  从无路到有路、从种植玉米到种植百香果并非乍洞村脱贫攻坚的全貌,摄制组还带领大家了解了这里养殖业的变化,谢万举在带领大家搞完农业后,也带领大家搞起了牧场养牛,这种方式又帮助了几十户人脱贫。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留在村里的养蚕户介绍,以前养蚕都得挑出去卖,现在有了路,他们可以进来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乍洞村顺利脱贫。

  讲述到这里,乍洞村的故事讲完了,纪录片拍摄的时候,谢万举正好要调离乍洞村,回到县城工作,当主持人陈贝儿再次问及其几年间的感受时,他不禁眼睛红了,这片土地花费了我太多太多的经历,而他觉得唯一的亏欠是自己的孩子。

  当谢万举说完这些话,镜头一转,是这样一段话,精准扶贫8年,全国有300多万像谢万举这样的扶贫书记,驻村路上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血汗,有些甚至还付上了生命,据统计,全国有1800位扶贫干部、书记,因为天灾、意外或者劳疾死亡。

  配合着这句话,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只身走向贫困地区的画面,他们步履不停,从未放弃。

  在这些的画面中,《无穷之路》收官,谈及拍摄过程中的感受,陈贝儿表示,我事前真的没有预料到,在扶贫如此大的国家政策下,目睹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悬崖村遇到的小伙很高兴地说,现在终于不用走2000多级天梯了,天敌变成楼梯了,四层便可以了,他还说,以前上学走山路要走3、4个小时,现在女儿走三四分钟到村口便可以上学了,这次旅程我们探访了很多少数民族,很多贫困人口,我看到他们现在脸上都是很快乐、很满足的笑容。

  此前,陈贝儿曾表示,自己未来想带自己的朋友组一个无穷之旅旅行团,来内地旅游,她也希望香港观众看完节目后能亲身去探寻,这条无穷之路应该由港人自己去感受和认识。

无穷之路观后感3

  强化内生动力,刻不容缓。水和路,依然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马汉成代表);盲目跟风投资失败、受婚俗陋习影响攀比致贫这都与教育不足相关(庞达委员);让群众学习技术、积累资金,就不会再留恋光靠救济的紧巴日子(胡胜宝代表);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上学优惠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唐晓明代表)。

  脱贫工作是事关民生工程,事关祖国千秋大业和群众奔小康的重大使命。

  俗话说: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是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的根源。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也是奔小康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讲话精神,多地驻村干部和党政领领导采取了进村入社到户、座谈走访群众、查阅资料、指导计算人均纯收入和贫困户同吃同住等方式,认真做好脱贫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短板:如,信息不一致;部分贫困户未达标;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方面不足;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领导干部还存在察桌边球观念等问题,

  笔者认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全面脱贫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切实发挥驻村干部、政府和群众的力量。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时,要主动作为,措施精准,务求实效。从实际和特色优势出发,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加强对帮扶贫困村村民思想教育,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其等、靠、要思想,从思想、意志上先扶贫,引导村民转变脱贫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时,面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身为帮助脱贫的干部要踏踏实实帮助贫困户,切勿以此为契机,谋取私利,不可在工作上打察边球,让扶贫工作名不符实。

  总之,脱贫致富不仅要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贫困县真正摘帽,使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无穷之路观后感4 读奥派经济学书籍,总觉得世界靠理性人为了个人利益辛勤奋斗,自然可以得到整个社会效率的最大化。没有必要干预个人的人生。

  可是,当遇到还没有拥有私有财产意识的人,这个理论体系就瓦解了。

  这些年回四川老家,昔日光秃秃的大山,变得郁郁葱葱。以前人们依赖自然环境求得生存,过度的索取对环境的破坏形成了恶性循环。人和自然的环境变得极其紧张。

  而现在随着异地搬迁等扶贫政策的落实,这种恶性循环终结了。

  人一生,贫穷是最可怕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助无力无奈,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人踹不过气来。在没有基本的生存权利的时候,任何其他的权利都是奢望,更不要谈什么实现人的梦想了。

  而现在国家从教育,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创业等等全方位扶贫,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真的是一件值得给予最高荣誉夸赞,功德无量的事情。从事扶贫工作的也是一个个伟大的人。

  很多少数民族直接跨域了几千年的社会演变直接来到了现代。我们的国家正在变得更加文明和富足。

  这难道不是人权的最高表达吗?

无穷之路观后感5

  这纪录片第一个记录的是四川凉州市悬崖村,是大凉山区域里面的,一开始主持人他们就看到2600+钢梯就怂了,我也怂了,这钢梯120层楼高,谁爬怕不是骨子都散,主持人还是义无反顾的爬上去了,这就是专业(

  在苦逼的爬梯途中,看到了爬不上去就在平台休息的旅客,他们说难度太高了,后面还有接近90deg;的楼梯,途中摄影师往下拍这山的景色,山清水秀却令人害怕,因为这是1200米高度拍的。

  钢梯的旁边就是过往悬崖村居民上下山的土梯,老实说,那梯子不算梯了,这是攀岩路线,除了当地居民就只有攀岩人能上去,踩错一步就大概率gg。

  由于这地理隔绝,悬崖村越来越贫穷封闭。这接近1000米的高度,再加上一个人爬都很危险的土路,商品运输只能靠人力,自然而然村民就接近零收入,种地就是养活自己,即使有剩余能卖的农产品也是自己留着不卖,之前有村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农作物运下山,狗币奸商就看你是悬崖山的人,欺负你拿着东西爬不上去,就压一半价,人家就看你这么黑,鬼都不卖,除非实在没办法才卖,导致悬崖村不交易商品,收入就接近为0.

无穷之路观后感6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全面小康就难言圆满;没有贫困群众的自强不息,脱贫攻坚战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内生动力。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无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脱贫效果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近日,一位贫困县县委书记吐槽扶贫中基层干部受到委屈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觉得政策好就靠政策养着,有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闹;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着急,自己不脱贫干部难交账;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的心态,成为一些扶贫对象扶不起还理直气壮的缘由。文章列举的虽然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正像这位县委书记所说的,这些问题让扶贫干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同时也提醒我们,对那些丧失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的贫困群众,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也应及时填充精神志气上的洼地。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闽东地区时,就提出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理念,鼓舞起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发展合力。没有人天生就愿意贫穷,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有些人则相反,有如车行坡上,不加加油、鼓鼓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无法激发出来。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励志语许多人耳熟能详,也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深深认同。扶贫开发不应只简单盯着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们以扶志和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政策离不开好宣传,正像那位吐槽的县委书记所提出的,扶贫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们扯横皮。好习惯也需要好榜样,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农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贤思齐的导向,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为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一些地方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双认定双确认的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理,激发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精神扶贫应与物质扶贫互为支撑,群众积极性和干部积极性都应充分调动挖掘,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无穷之路观后感7 无意中刷微博看到有个关于无穷之路的热搜,感叹终于要出圈了嘛!

  tvb做到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扶贫,其实我们的官媒也有拍扶贫记录片,央视的更官方更权威,tvb的更贴地更亲民,央视主要看到的是我们政府的力量,政府的大方向大政策,tvb主要看的是人民的力量,基层的努力和群众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种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是国家扶贫工作的成果展示

  这部纪录片里,贝儿真的是灵魂人物的存在,她感性又有毅力,开头爬天梯那里真的太厉害了,要知道贝儿40+了(哈哈哈暴露贝儿年龄了),还那么拼,之前也有看到新闻说她拍这个时高反得很严重,心疼她。看到贝儿在里面爬天梯,溜索道,会在听当地基层人员讲自己的事情时都忍不住落泪(索道医生那里贝儿哭了我也想无穷之路观后感8 emsp;6月30日,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第一次迎来开往镇上的客运班车,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终于通路了。这条短短3.8公里的通村路是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缩影,彰显党和国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

  emsp;emsp;阿布洛哈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通村公路要在陡坡、绝壁上施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所经山体岩层表面极为破碎。但困难再大,也没有修路的决心大。动用直升机空投施工设备、派驻专人蹲点督导、专家进村踏勘、知难而进完成最后一公里两隧一桥为了65户、253名村民,这条通村路耗时一年,建有3条隧道和1座桥梁,成为脱贫攻坚战刻在大凉山的深深印记,充分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绝不是一句空话。

  emsp;emsp;实际上,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许多贫困村都类似阿布洛哈村这样受限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产业发展薄弱,似乎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但是,这场人类历规模的减贫事业,就是要致力于扫除所有脱贫盲点。越是阿布洛哈村这样难啃的硬骨头,越不会被遗忘,反而会投入更大力量进行帮扶。

  emsp;emsp;精准扶贫、交通先行。如今,随着村道顺利贯通,阿布洛哈村这个因为直升机修路而备受瞩目的网红村,有望成为金沙江旅游环线的重要目的地。而放眼全国,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广袤乡村的公路网,正承载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小康之梦,有力促进着资金、技术、产品、文旅等资源在城乡间交流交融。

  emsp;emsp;在当前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就是要瞄准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让各种资源汇集成军、夺取全胜。

无穷之路观后感9

  回溯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撑起民族脊梁,历经雨雪风霜,消灭魑魅魍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历史变革。在仿若昨日召开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向全国各族人民许下空前绝后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话语掷地有声。2020年,脱贫攻坚战到了决胜之时,也到了最吃紧的时刻,新时代青年更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警惕畏难思想、克服厌战情绪,以弱鸟先飞、水滴石穿的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怀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勇立潮头。

  青年是时代的见证者。四年来,脱贫攻坚战果丰硕、捷报频传,中国即将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消灭绝对贫困的国家,谱写人类减贫史上的华彩篇章。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应该用奋斗浇筑梦想,用梦想点燃生命,勇做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青年是时代的开拓者。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英雄们,从荒漠边陲到北国苍穹,从三伏盛夏到数九隆冬,他们用青春书写悲壮,用热血铸就担当,用生命践行了薪火相传、奉献牺牲的初心和使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为后来者们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青年是时代的守望者。前人踏浪而行,披荆斩棘,方开创出这繁华盛世。新时代青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珍贵成果,志存高远,百炼成钢,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梦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扛起历史使命,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锐意进取,坚实的迈出每一步,走好最后一公里。

无穷之路观后感10

  家常菜中的酸味,渗透出扶贫干部工作的辛酸。哎呀,为啥子他屋头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政策,我为啥子一样都没有享受啊,我不管反正我也要享受。这样的情景扶贫干部已经司空见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要应对一线的扶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政策的刚性约束往往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有时候为了把一个政策给老百姓讲懂、讲通,可能会多次上门解释还得不到理解,心酸劲顿时涌上心头。他们还要面对父母的老去,孩子的成长自己却没有时间照顾,心中的辛酸苦楚可想而知。

  家常菜中的甜味,浸润出扶贫干部工作的甘甜。同志,谢谢你的帮扶,今年我养了几十桶蜂蜜,种植了几十亩中药材,收成都还不错,我没啥送的,送你几斤蜂蜜。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一位扶贫干部都很激动,有的甚至喜极而泣,自己的帮扶工作终于有了成效,顿时所有的辛酸都抛掷脑后。扶贫干部在走访帮扶过程中,与贫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同劳作、拉家常、谋产业、谈未来,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家人,试问会有谁觉得扶贫工作辛苦?蜂蜜虽甜,但最甜的不过人心。

  家常菜中的苦味,折射出扶贫干部工作的艰辛。你看,镇扶贫干部又来我家了,我家不通公路,只能靠走路,路虽然远,但他们每个月都坚持来一两次你们要找哪位同志,最好是晚上来找他,白天他都在村里,诸如类似的情景不胜枚举。脱贫攻坚工作苦不苦苦,最苦的莫过于扶贫干部,夏天走在37度的田间地头,在蚊虫肆掠的林中穿梭;冬天在零下几度的河水中赤脚过河,在冰天雪地中徒步前行;晚上不到12点以后绝不休息,饿了就吃方便面,只为让贫困户的信息精准,再精准;通宵达旦的开会研究解决贫困户的困难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消除贫困的战争,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有的甚至奉献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仍然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家常菜中的辣味,品尝出扶贫干部工作的责任。你们俩先别吵了,大家都是为了扶贫工作,你这样做有道理,他那样做也没有错。请你把这份责任书签一下。这样的场景在开会的时候经常出现,不是因为两个扶贫干部的关系不好,争吵的目的都是为了早点给困难群众解决问题,有时候会为了一个解决方案争得面红耳赤,火药味十足。为了将责任压力层层传导,向下层层压实责任,签订责任书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必要之举,特别是遇到棘手的问题,更是有不少扶贫干部签订辣味十足的责任书,势要迎难而上。

  家常菜中的咸味,掂量出扶贫干部工作的分量。一道菜的好坏不在于菜品有多么华丽,而在于是否合口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有的扶贫干部没掂量扶贫工作的分量,随意添加佐料,导致家常菜无人落筷。你今天必须把这个算账明细表给我签了,你不签也得签,签也得签。这样的情景出现的几率应该很低,有的扶贫干部在基层开展工作不注重方式方法,缺乏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方法,一味的讲求工作效率;殊不知这样会适得其反,不仅工作开展不了,还可能有损党员干部形象。扶贫工作需要掌勺人掌握好盐的分量,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炒出合干部群众口味的家常菜,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赞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相信经过成千上万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贫困群众将摘掉贫困帽子,在20-年同全国人民一起步入小康社会。最后用一句诗送给所有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工作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无穷之路观后感11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无穷之路观后感12

  从曾被专家断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宁夏戈壁沙漠西海固到西藏四川大凉山的悬崖村再到只能靠惊险的空中铁索渡江的云南怒江,这些发生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道路上的真实故事令人感动更令人敬佩。自古以来贫穷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党中央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出台了一系类的政策措施,在医疗、教育、住房安全、安全饮水等方方面面都有政策保障。为了将这些精准的政策落实到位又派驻了驻村工作队,我很荣幸被组织选派为一名驻村干部,到胡杨社区驻村工作。

  要想彻底带领村民致富摆脱贫困,就要现了解村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纪录片《无穷之路》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从了解百姓的困难入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为了解居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我在社区两委的带领下,一户一户走、一户一户问,很快就详细了解了胡杨社区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情况。还不时与社区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当我对胡杨村的整体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对于政策的把握就更清晰了。了解了群众的困难也就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群众就会把心里话说给你听。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项伟大的工程是需要党和人民并肩作战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胜利依靠人民,胜利为了人民,胜利的成果人民共享。

无穷之路观后感13

  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能力。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现在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一定会创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无穷之路观后感14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决胜脱贫攻坚战就如同射箭,唯有盯紧目标、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方能让箭正中靶心。

  思想上绷紧弦。截至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仍没有脱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们,切不可在这临门一脚的紧要关头,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唯有以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的决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方能将硬骨头啃下,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对于已经脱贫摘帽的地区,党员干部也不能掉以轻心,躺在功劳簿上睡觉,需进一步调查了解以脱贫群众的生活现状,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效。

  目标上瞄准靶。箭最终能否正中靶心,关键在于精准二字。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当前,没有脱贫的大都是条件比较差、基础比较不好、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根据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做好做实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子上,拔掉穷根子。同时要注重扶贫扶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他们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和干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改变落后命运。

  行动上拉满弓。箭要射得远、射得中,必须拉满弓。如何来拉满弓呢?要肯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要像80后白头干部李忠凯等扶贫干部般脚上沾满泥土,做到讲农民话、吃农家饭、做农家事,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为贫困群众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致富路子。要用真心、动真情,学习扶贫之花黄文秀,设身处地为贫困户着想,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让贫困群众获得真正的实惠、感受到真实的变化,从而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无穷之路观后感范文(14篇)》相关文档:

复兴之路第一集读书笔记09-01

复兴之路每一集重点笔记09-01

复兴之路读后感09-01

复兴之路读书笔记09-01

《复兴之路》读后感09-01

复兴之路第一集摘抄09-01

复兴之路一二集观后感09-01

《复兴之路》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09-01

复兴之路读书笔记通用09-01

最新复兴之路读后感文档复兴之路第一集读后感400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