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350字(多篇)

时间:23-06-11 网友

读后感350字(多篇)

第1篇:读后感3

《火烧圆明园》解说词观后感

读了《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痛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3年,直到1792年才初步完工。用时长达150年之久。这项伟大的工程凝结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心血,是几代伟人呕心沥血的创作。可是,它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焚烧成了一片灰烬。只留下了几根残柱与后人的无限惋惜。

这是一段多么惨痛的历史啊!它像一把火,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烙下了永久的烙印,烙下了那段血腥与残暴的日子。恶毒的英法联军啊,你知道你们毁掉的是什么吗?燃烧的是什么吗?那是中国人的灵魂,是艺术的精华啊!

在一片烈火中,我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看到了英法联军的狠毒与无耻,更看到了我们青少年身上不可推卸的未来的责任。

路边,一根根残柱默默的立着,一片片废墟静静的躺着。耳边,一遍遍警钟拉响着,向我们诉说着那段痛苦的回忆,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2篇:读后感3

一本《葡萄栽培技术》让我爱上了农家书屋

----弥家村村民樊印龙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农闲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看看电视,就是打打牌。平时在农业生产和生畜的养殖中碰到疑难问题,也基本上是找有经验的人指点,或是自己凭老经验解决,很少会想起查书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家里没有书,没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二是怕花钱,对花上数十元、上百元买书心疼;三是很难碰上贴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实际的书,特别是内容浅显易懂的书也是少之又少。

现在国家关心“三农”,实实在在想为农民办实事,一心一意想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国家和社会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村上建立了我们农民看书的地方——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这样的场所叫农家书屋。建立农家书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我们农民想读书、多读书、爱读书,通过读书来增加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知识,并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修养。据乡文化站的同志讲,我们县正努力,计划在全县大部分行政村都建上农家书屋,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看上书。也正是村里的农家书屋,改变了我对书的认识,增强了我对书的喜爱。

一次赶集累了,在回来的路上和几个邻居说一起到书屋去看看,顺便歇一歇。到屋里顺手拿起一本《葡萄栽培技术》,一看这本书还荣获全国首届“兴农杯”优秀农村科技图书三等奖,心想这书可帮上我的忙了。因为我种了5亩葡萄,开始三年,长势不错,可近几年,葡萄长势不行了,果实长到一半时,小葡萄上就开始生斑,掉落,成熟

以后个头也不如以前,口感也差了。凭着老经验喷洒点农药,可还是效果不大。我细心阅读《葡萄栽培技术》,才知道葡萄的栽种也要科学管理,从土壤的好坏、枝藤的修整到病虫的防治都要符合葡萄的生长规律。原来葡萄的生长是分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营养和防治也各有不同。

我按照书本的指导给葡萄施了肥,将葡萄的枝蔓进行了修剪。夏天将至,院前的葡萄枝繁叶茂,慢慢的葡萄开花了,我又按照书本的步骤给新梢摘心控制副梢的生长,看着小葡萄(书上叫浆果)慢慢鼓起来我真是满心欢喜。害怕小葡萄再像去年那样生斑脱落,我又对照书本为葡萄施了肥,以保证葡萄的生长有足够的营养。为了防治病虫害,我按照书的指导,在葡萄展叶前喷药预防,花前喷硼肥,生长季节重点为母枝喷洒,以预防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常见病,确保葡萄不生病、不掉果。

秋天到来的时候,我的葡萄熟了,望着一串挨着一串紫色的葡萄,一个个颗粒滚圆,看着口水就要流了下来,我心里的欢喜都快要漫出来了。家里人和邻里乡亲都说今年的葡萄好吃,拿到市场上也特别好卖,收入了*****多元。我爱人说还是科学种植好啊,葡萄不仅好吃,而且产量高,还给家里带来经济收益。

一本好书,尤其一本实用的好书,不仅是一个好老师,还是发财致富的引路人。通过这一事情,我变得爱往书屋跑了,没事的时候也爱看书了。邻里乡亲受了我的影响,也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尽早为老百姓提供新的信息、技术和知识,使我们农民能尽早地享受到读书带来的益处,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第3篇:读后感3

读《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科技》有感

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员工知识读本,是打造国际大公司的铺路石、是塑造优秀员工的启蒙录,员工知识读本好像雨夜阴霾中不灭的灯盏;指引我们向前,员工知识读本,好像黑夜里的星斗;为我们辨别方向,员工知识读本犹如旭日朝晖,伴随我们拔山涉水,给我们希望的光明;员工知识读本犹如正午骄阳,给我们冬日温暖;员工知识读本犹如夕阳余辉,带着情爱引领着我们求知的步履,让我们携手共进,探问一各个知识的巅峰,把石油人塑造成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尊章守法,克己奉公的新型员工,成为引领时代的石油人!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了社会发展的国际化,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带来了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带来了人才培养的现代化。21世纪的通行证:学习认识是基础、学习做事是核心、学习共同生活是关键、学会生存是根本。书归正传;我就学习《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科技》谈一些感想和认识。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已存的真实表象。创造科学就是人为的制造出真实存在的表象。相信科学就是相信真实表象,依靠科学就是依靠真实表象,从而做出相应推断或判断。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从纺织技术的进步到蒸汽机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高科技时代。

谈古论今话科技,展望科技说未来。人类是发展应用科技的主体,以人为本,才能科技领先。

用科技改善生活,用科技完美生活。网络传输,网络通讯,已是日新月异,现在已经有了和纸张一样薄的彩电,科技领先,科技兴国。科技将成为人类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奉献清洁能源;创造和谐社会。石油人始终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找油探气,研制清洁能源。我国从1949年石油产量仅有12万吨,到2011年全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已分别达到2亿吨和1010亿立方米天然气,石油化工从20世纪60年代的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和炼油催化剂的五朵金花,发展到今天自主建设的千万吨级炼油石化装置和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国石油依靠科技,正在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能源公司。石油勘探与开发,找油采气,储藏评估,页岩气开采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大国强弱的唯一物质标志。

科学之光普照人间,科技包罗万象,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普传播,人类将不断发明发现发展科学技术,并充分使用科学技术,让科技为人类服务。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良师益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正是科技的春天,这正是春天的中国!

第4篇:读后感3

前几天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心中感慨很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参加小语学科工作室课题研讨会议时,张校长就点出了: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第一课复制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成为雷打不动的铁三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懂得……道理(或体会……情感)

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文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会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论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记得一次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上也出示有关图片的辅助教学,老师极力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却反应平淡,最后也勉强上完了课文。课后一位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这篇课文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识了解不充分,仅靠几张图片,阅读也是没法有效进行。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余教授还归纳出了几种教学情境,并结合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就巧妙设置了教学情境。开始上课,窦老师就说:“今天课上,要为同学们带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发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双重灾难,并没有让他倒下去,他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读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他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简洁的语言所描述的作家不幸的遭遇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把“情”激发了出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把那种“境”创设出来,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情境,整堂课的教学也就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课堂效率怎会不高呢?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

第5篇:读后感3

读《普希金童话》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普希金童话》的书。这本书是俄罗斯的作家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写的。他从小就接受了好的文化教育,父亲的藏书使他得以广泛地接触文学作品,而善于讲故事的奶奶又赋予了他民间文学和俄罗斯精神的营养。这些客观条件以及他在诗歌方面的天份,使他终于成为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伟大诗人。

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普希金写了一位善良的老渔夫,一条知恩图报的小金鱼以及一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金鱼一次次地回报渔夫的救命之恩,一次次满足老太婆的愿望,把她从一个住着茅草房、仅有一个破木盆的穷婆子,变成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王。可是她的欲望依然没有尽头,当她失去一切,重返贫穷时,我觉得这样的惩罚十分公道而且痛快淋漓,老太婆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这本书里的童话故事证明了邪恶永远败在正义的脚下,普希金用假、恶、丑歌颂了真、善、美,我们必然受到真理的感化和美的熏陶。

《读后感350字(多篇)》相关文档:

小王子名著读后感演讲稿五篇09-01

名著读后感500字(优秀6篇)09-01

看名著的读后感写演讲稿五篇09-01

名著读后感范文4篇09-01

文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精选6篇)09-01

名著读后感范文500字(精选10篇)09-01

名著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09-01

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9-01

高中名著读后感演讲稿合集09-01

名著的读后感(通用7篇)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