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工作繁忙,难得有机会读书。在暑假里,我终于有了阅读的时间。读完一本书后,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同行的身影。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关于灵魂的传说和成语。例如,“魂飞魄散”这个成语形容人惊恐万分,失去了正常的反应。古人认为,失去了魂魄,就失去了生命的气息,成为了一个空洞的物质肉体。因此,当孩子受到惊吓时,大人们会使用绑着红布的扫帚为他们喊魂。
职业也有灵魂。职业的灵魂在从业者身上体现。那么,教师的职业灵魂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师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老人家所说的标准仅限于专业技术领域,即“业精为师”。而他接下来说的一句话是:“德高为范”。那么,什么是德呢?孔子曾说:“仁者爱人。”这似乎又给出了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仁爱。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一个仁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该用对待亲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有了这一点,教师的形象就变得温暖可亲起来了。至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教师应有的谦虚好学、勤奋和耐心等品质,都可以在仁爱之心的催发下生根发芽。
我曾经上过一位颇有个性的教授的课。他非常优秀,孤傲又谦虚。这种矛盾的性格令人注目。有一次,在他的课上,他就一个问题引申开去:教师这个称呼很不妥当。读几本书,做几张卷子,拿到一个红本本,就摇身一变成了别人的老师了吗?充其量只是一个“教员”!他自谦说自己只是一个老“教员”,不敢自称“老师”。听到这话,我们都感到惭愧。他虽然这样自谦,语言也很冷僻,但对学生却非常细心和关爱。常常有学生到他家做客,除了吃饭,还有借书。他会向我们推荐各种书籍,并叮嘱我们好好读书。他还会反复关照我们:“你们到了新单位,除了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一定要和厨师搞好关系。别问为什么,试试就知道了。”老先生曾经做过多年右派,经历过饥饿年代。这句话绝对是肺腑之言。现在,他已经八十多岁了,祝福他长寿健康。他是一位令人尊重的真正的教师。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充满了平凡琐碎的事情,每天都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但是,即便如此,每一个人似乎都乐在其中,像比喻中的“辛勤的园丁”一样。但是,我们真的够格做一个园丁吗。
农夫在春天种下种子,在秋天收获成果。他们顺应季节的规律,尊重自然的力量。他们努力工作,但不会急功近利。他们耕耘田地,等待着金黄的丰收。当一切归于平静,只有秋虫的声音,农夫远望苍茫的天空和田野,目光中满是悠闲和淡定。农夫的收获,除了自己的过硬的农耕技术外,还有勤奋、踏实、能吃苦,更有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教师育人育心,更应该着眼长远,尊重顺应规律。
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在仁爱基础上的谦虚、勤奋、踏实、有耐心以及对科学的尊重与顺应。这些素养可以熔铸出一个鲜活而饱满的有灵魂的教师。但是,教师还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不应该只是传声筒和两脚书橱。
成为一个有灵魂的教师是一个丰富而完善的过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一生去完成。唯有仁爱者、勇敢者、智慧者、坚持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灵魂。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铸就高尚的师德。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在思想和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师德的核心是师爱,要关爱每一名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之中。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因此需要具备专业精神。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体,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渲染,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则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师需要将研究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并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除了研究、观摩、研讨,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研究所得主动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对于班上的“后进生”,除了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该帮助他们获得研究上的成功感,并树立健康稳定的精神追求。如果我们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就能将我们对学生的希望与信心传递给他们,激发他们的进步动力。同时,也能不断发现学生的发展潜力,为他们开拓广阔的空间。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积极寻找生命中的亮点,让平凡的日子充满阳光。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并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的教师。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德行是教育的最高智慧,教育名家们都以德示范,人格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要成为一位有灵魂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位思想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如果教师本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那么他的学生只能成为精神侏儒和思想奴隶。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照耀学生的精神,高尚的情感才能熏陶学生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心理,伟岸和厚重的人格才不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猥琐和浅薄。
教师要成为有灵魂的教师,首先应该学会读书、思考和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如果教师不读书,就不会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和教育创新,就不会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研究者,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识水平、陶冶品性修养、升华教育追求、积淀教育智慧,才能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因此,读书是教师的职业生活和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思想的本源,是教师追求的动力源泉。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他们坚持“育人至上”,始终把孩子放在心中,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人和能够发展好的人。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用崇高的人格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涵养孩子,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为孩子夯实坚实的心路历程,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有灵魂的教师推进的教学是有灵魂的教学。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学科思想是形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赋予学生“价值生命”的营养要素。道德课堂的教学是有灵魂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要在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以学科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论原理为核心,组织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将教学从浅表的知识教学和技巧训练推进到深入学科本质和核心的思想教学和方法教学上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推进道德课堂建设是推进有灵魂的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课堂改革与创新之道。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关注自身学养的丰厚,培育专业情意,提高专业能力和涵养专业精神。他们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唤醒学生的独特性和内驱力。有灵魂的教师能自觉设定发展目标,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每天进步一点点,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他们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活,在教育这块丰沃的土壤上,种植芳香四溢的花朵,用教育描绘自己的诗意人生,用人生描绘教育理想。
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守护在教育的核心地带,小心呵护教育的本真,不断追求教育的真谛,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他们具备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智慧,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保持从容和笃定,不把追逐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怀持宁静自由的心态,从容地去追求浮躁时代里朴素的教育真谛。
有灵魂的教师充满育人的幸福感,不仅具有批判的精神,更有建设的行为。他们能在教育琐事中寻觅到育人的幸福,坚持“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一份明智、责任和义务。他们能够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品味思考的愉悦;能把思考转化为行动,体验探究的快乐。他们从学生渴盼的双眸中,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到为人师者的自豪和愉悦。
有灵魂的教师不会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册看成是自己的工资册和奖金发放册。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篇》相关文档: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09-01
最新 公安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精品09-01
精选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4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例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三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09-01